在《百家講壇》欄目的官方微博上。::'3
在經歷了兩期《易中添品三國》的節目播放之后。
原本人們,對這檔并不看好的節目,反而是有出奇的反響。
雖然還是在講三國,但是這段三國的歷史,仿佛是與人們之前所看過或者聽過的,不怎么相同。
原因無他。
這是因為,易中添教授獨特的視角,以及犀利的解說,還有對于三國歷史,爐火純青的積累和思考。
可以說,從易中添他的表現來看,基本上是將三國的歷史,都摸了個透。
那件事情或者人物,是真實存在的。
又有哪些,是為了文學效果,后期杜撰加工的。
這些,在于易中添教授的心中,早已是一目了然。
而且,經過了很用心的思考之后,得出的一系列總結和結論。
在對于一些耳熟能詳的三國人物,進行分析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到位。
客觀、公正,絲毫不帶個人色彩。
可以說,是非常有權威性和公正力的。
易中添:
今天我們繼續講曹操,在上一集我們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曹操是可愛的奸雄,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先來說“奸雄”,再來看“可愛”。
什么叫奸雄?“奸雄”這個概念包括了兩個內容,就是奸和雄,只有那些又奸又雄的人才能夠叫做英雄。比如像明朝的奸臣嚴嵩。鬼鬼祟祟,偷偷摸摸,使用的是陰柔手段,奸而不雄,這個只能叫奸賊;如果像東漢末年的董桌那樣,橫行霸道,專橫跋扈,雄而不奸,使用的是暴力手段,那只能叫梟雄。梟雄就是強硬而又有野心的人物。奸賊就是奸猾而又有賊心的人物。奸雄是奸詐而又有雄心的人物,那么曹操是不是這樣的人呢?是。
曹操這個人從法說他是相國曹參之后,這是胡說。為什么呢?因為曹操的父親叫曹嵩。曹嵩是什么人呢?是太監曹滕的養子。太監是不生孩子的,曹嵩是養子而非生子,那么我們即便考證出曹騰的祖上是西漢初年的相國曹參。跟曹操有什么關系?而且在東漢末年我們知道,“亂國者宦官也”,那么一個宦官的養子的兒子,在當時的上流社會是沒有地位的,人家是看不起的,認為這是一個孽種。所以曹操的出身是不好的。
但是有一個人非常看重曹操,這個人就是當時的太尉橋玄,太尉是什么官?三軍總司令,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橋玄非常看重曹操,說曹操這個人是個難得的人才。所以橋玄找到曹操說,我們現在遇到的將是一個亂世,這個亂世非“命世之才”不可,我看你就是將來平定天下的人,我橋某已經老了,我把我的妻子和我的子孫就托付給你了。那時候曹操才二十歲啊,那么橋玄為什么這樣看重曹操呢?就是因為曹操雖然調皮搗蛋,不守規矩,胡作非為,但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紈绔子弟。第一,他才藝過人,文章寫得好,文筆非常之好,自己就是文學家;第二,武功好,據說曹操有一次行刺張讓的時候被人發現,他是用手武著戟,一邊武戟一邊往后退,全身而退。武藝好,而且好讀書。這點非常重要,好讀書,尤好兵書,跟據史書上的記載,曹操終其一生都是愛讀書的,即便是行軍打仗的時候也手不釋卷。那么這樣一個文武全才,又很狡猾,那就是亂世當中平定天下的人。
而且橋玄不但自己賞識他,還介紹他去拜見許劭,許劭是什么人呢?許劭是當時有名的鑒賞家。東漢末年有一個風氣,就是要進行人物鑒賞,或者叫人物品評,一個人要成為一個人物,要出人頭地,要進入上流社會,必須有著名的人物鑒賞家給他寫一個鑒定,這樣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許劭就是一個有名的鑒賞家,他在,每個月初的初一,要對當時的人物發表一次評論,就像我們現在開新聞發布會一樣,每月初一,所以叫月旦評。橋玄就跟曹操說,你曹操要進入上流社會,出人頭地,你一定要得到許劭的評語。那么曹操就決定去找許劭,許劭拒絕發表意見,許劭為什么拒絕發表意見呢現在我們不知道,也可能他是看不上曹操,也可能他覺得曹操這個人不好說,也可能有別的什么考慮反正不知道什么原因,許劭是死活都不肯講。但是我們現在也不知道曹操使了一個什么手段,這個沒有任何記載,但是我估計曹操是使用了一點不正當的手段,逼著許劭發表意見,許劭逼得沒有辦法說了一句有名的話,他說你這個人啊,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那么曹操聽到這句話后的反應是什么,也就是說曹操是否認奸雄可這個評語?正史上的記載是這樣的,“太祖大笑”,就是曹操一聽許劭說你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就哈哈大笑,哈哈哈哈……這句話到了《三國演義》里面做了改動,改成什么呢,“操聞之大喜”。一個是大笑,一個是大喜,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別,表現了什么呢,表現了的膚淺,《三國演義》這個他是要貶低曹操的,它為了貶低曹操他不惜把大笑改成大喜。“大喜”給人的感覺就是曹操這個人好像從我可以當個奸雄,他高興得不得了!這不是事實,它也不合邏輯,你說哪有一個人從小立志我就是要當個賊,我從小就下定決心要當個強盜,我從小就立下志向要當竊國大盜,不可能的,奸雄那是逼出來的,奸雄要碰到亂世嘛,碰到亂世他當能臣當不了,他只好去當奸雄了。所以改成大喜是很膚淺的。
我們來看許劭的這個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什么意思?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你曹操如果身逢治世,那你能夠成為一個能臣;你如果身逢亂世,那你就是一個奸雄。那也就是說曹操是做能臣還是做奸雄,看什么呢,看客觀條件,是不是,看你處于一個什么時代。第二種解釋是你曹操如果治理天下,那你就是能臣;如果擾亂天下,那你就是奸雄。成為能臣還是成為奸雄看曹操的主觀愿望,所以他這一句話是有兩種可能的,有兩種解釋的,而甚至可能許劭說的這兩層意思都有。
那么曹操大笑就有三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我怎么會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呢,太可笑了,呵呵太可笑了,大笑。第二種是,哦,我如果處在治世就是能臣,處在亂世就是奸雄,成為一個能臣“固所愿也”,哎,打個折扣,成奸雄也不錯,哈哈哈哈哈大笑。第三種,哦,我要想成能臣我就能成能臣,我想做奸雄就能做奸雄,我想治理天下我就是能臣,想擾亂天下我就是奸雄,反正我什么都能干,哈哈哈哈,這太好了。那么曹操完全有可能是這三種原因大笑,但是在我們看來曹操這個人可能是后兩種原因大笑,因為曹操這個人是一定要做一番事業的,這個是肯定的,我立志要做一番事業,我要轟轟烈烈地活在這個世界上,逢治世則造福一方,逢亂世我就稱霸一方,反正我不能碌碌無為地平平淡淡地了此一生。這就是我曹操,這話說到我心里去了,哈哈哈哈——。至于給我一個什么頭銜,是能臣的頭銜呢,還是奸雄的頭銜呢,無所謂。這種無所謂的精神正是一種大氣,是一種雄視天下、笑傲江湖的英雄氣。所以我們說曹操雖然被稱為奸雄,雖然很多人都關注到他的奸,但是我認為更本質的是雄,曹操一生都表現出了這種雄,我行我素,笑傲江湖。曹操是非常喜歡笑的,如果我們去讀歷史,我們會發現許多書上講到曹操遇到什么事情的時候都有笑這個字。當然曹操的笑有各種各樣的笑,有放聲大笑,也有自我調侃的苦笑,還有譏笑,還有冷笑,甚至是充滿殺機的冷笑,但是曹操始終在笑。
如果比較一下《三國演義》里面的劉備我們就會發現,這兩個人的性格有很大的不同,劉備在干什么呢,劉備不停地在哭,而曹操不停的在笑。曹操也哭,他的戰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親人去世,曹操也會嚎啕大哭,但是曹操如果做錯了事情,曹操打了敗仗,曹操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絕對不會哭,他一定會笑。因為曹操是一個大氣磅礴的人,我們去讀讀曹操的詩,就可以感覺到這種大氣,所以古人評價曹操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你去讀讀曹操的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出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多大的氣派啊!所以**后來回憶說,“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指的就是曹操的詩,是非常大氣。
(未完待續。。)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