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郡王第六百一十三章 令人糾結的戰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極品小郡王 >>極品小郡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一十三章 令人糾結的戰果

第六百一十三章 令人糾結的戰果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1日  作者:一語不語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一語不語 | 極品小郡王 
正文

眼前的楊卿樂,早已不復當年的榮光。魏朝皇室兩三年來的內斗,將這些在夾在縫隙中的皇室權貴折磨的不輕,選錯了陣營的,便好似楊卿樂一般,甚至像今日這樣一點尊嚴都沒有。

韓健坐下來,面色看上去很淡然。一邊的楊卿樂仍舊縮在墻角,像是怕韓健將她吃了一般。

“聽聞這幾日,你不吃東西,可有此事?”韓健語氣平和問道。

這倒激起了楊卿樂心中最后的一絲尊嚴之心,她干脆不看韓健,免得被韓健發覺雙目中噙著的淚。

“沒必要跟自己身體過不去。還有件事告訴你,這里雖然沒有你延寧郡王府住的舒服,但至少你不會喪命,你要是逃走一步,必遭殺身之禍。”韓健補充道,“而今想讓你死的,可不是東王府。你最好有點覺悟。”

楊卿樂自然聽不懂韓健所言,不過被韓健這一嚇唬,她更加害怕。

說到底,她也不過只是個十七歲的少女,少不更事。經歷了太多令她覺得害怕的事之后,她現在便也感覺無依無靠,身邊好像處處是危險一般。

韓健言罷,起身來。正要走,突然身后楊卿樂顫抖著身體問道:“……我……我要見……陛陛下!”

韓健側過頭露出冷笑之色,道:“還是沒搞清狀況,要是你見到陛下,下一刻你便會身首異處!”

楊卿樂身體自然一縮,顯然又被韓健這冷酷之語嚇了一跳。

韓健不再多說,直接離開。

對于楊卿樂,他還沒有要殺的意思。韓健想留著楊卿樂作為手上的一顆棋子,關鍵時候也能拿出來用。

他現在擔心的,還是將來皇室中的權力斗爭。楊瑞雖然現在對他還算盡妻子之道。可終究兩人之間是有權力隔閡的。無論是將來楊曦歸來,還是楊瑞繼續當政,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東王府權力尾大不掉。再有幕后的閆寧太子余黨出來爭權奪利,韓健便也覺得可以利用之,來化解他跟楊瑞的矛盾。

有一致的矛頭。才會協力對外。兔死狗烹,要是北方徹底平患,那剩下對朝廷最大威脅的將成為東王府,楊瑞必會借著各種方式來削奪東王府的權力。

這一點上,他也要早作防備。

北方的戰事已經持續到白熱化。

七月中旬,蘇廷夏的兵馬已經逼近遼河,對渤海國的前沿陣地發起了第一輪的攻勢。

相比于鮮卑騎兵的強悍,渤海**力要弱很多。從前方傳回來的情報看,才兩三日的光景。渤海國前沿基本已經失守,而原本侵入到魏朝的部分渤海國兵馬,也全都選擇了退軍。

而到這一刻,北王府的北川城仍舊尚未失守。北王府堅守了有近五個月時間,仍舊未讓鮮卑人再南下一步。這也給了蘇廷夏所部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機會。

當蘇廷夏所部兵馬進犯到渤海國境內,洛陽城中兵部衙門和各方勢力,也都是一片嘩然。到此時他們才知道東王府的這次進兵計劃。從開始東王府就未曾泄露過半句,足見這次行動的機密性。

在如今鮮卑人大舉南侵。北川城危如累卵,甚至洛陽都會朝夕不顧之時。東王府居然派兵主動出擊,而且是在缺兵少糧的情況下,其出兵之大膽性,也為很多人所嘆服。居然在這么長途跋涉艱難的進軍中,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是令人始料未及的。

前線戰事仍舊白熱化進行中。從各方的消息來看,鮮卑人在得知了斜后方的渤海國境內遭到魏朝兵馬的突襲,而且損失慘重之后,在最開始幾日,加緊了對北川城的猛攻。大有先解決北川城。再回兵支援渤海國,將蘇廷夏所部一舉吞滅的意思。

可畢竟鮮卑人不善于攻城戰,再有北川城屬于四面被困的困獸之境,使得城中軍民一心,一致要抵抗鮮卑人的攻城,這使得鮮卑人的計劃也是落空。北川城經過這一輪的壓力,仍舊屹立不倒。如此一來,反倒是鮮卑人那邊有些慌亂。

魏朝東北之陲,魏朝兵馬行軍大帳之內,蘇廷夏如同一個大元帥一樣正襟危坐。

大帳之內,涌進了不少人,除了魏朝的將領,還有幾名被押解上來的渤海國地方的首領和軍將。

這次魏朝突然襲擊渤海國,令渤海國可說是毫無防備,幾天下來除了占據的渤海國領土,蘇廷夏所部更重要的是掠奪地方上的資源來完成以戰養戰。燒殺搶掠,已經令渤海國人有些聞風喪膽,而一些人口牲畜,也如同鮮卑人掠奪魏朝人一樣,全都被一并捉拿。

蘇廷夏所部所到之處,也可說是寸草不生。

“爾等乃我魏朝之民,為何作出叛逆之事?”蘇廷夏當場喝道。

在場的都是渤海國的貴族階層,在渤海國內可說是擁有特權,他們也沒料到,魏朝人一來,他們便從特權階層變成階下囚,可能將來還要被當成是牲口一樣。

渤海國歷來是奉中原王朝為正主,而自稱臣,這也是藩屬國的一向傳統。即擁有**自主,卻只是在外交上承認自己乃是臣國,若是發生戰事,會被征調兵馬。但中原王朝歷來也看不上渤海國那彈丸之地,從來也不會說有戰爭會去征調渤海國的兵馬。倒是渤海國境內要是有什么叛亂,皇室總會尋求中原王朝的庇護。

可在近些年來,因為鮮卑人的崛起,渤海國已經多年沒有向魏朝納貢。倒是渤海國與鮮卑人建立了相對對等的外交關系,即兄弟國的關系。鮮卑人為兄長,而渤海人為弟。這么一來渤海國也不用年年納貢,省去了開支的同時,還能得到鮮卑人的保護,對于渤海國來說可說是好事。

現在鮮卑人大舉南下,而且魏朝還處在內亂之中。鮮卑人也覺得是圖謀中原跟鮮卑人坐等分羹的最佳時機。也就同意一起出兵。

只是鮮卑人在前,而渤海國人在后,加上渤海國戰陣稀疏,進兵除了占了幾座城池之外,也沒取得什么好的成果。但渤海國與鮮卑人又有不同,鮮卑人南下以劫掠為主。因為鮮卑人只善于馬背作戰,不懂得如何攻城略地,或者是經營固定的城郭。但渤海國人不同,相對而言渤海國人的生活方式更接近中原,連文化也是一脈相承,也就使其更想多占一些城池,用以日后的經營。

蘇廷夏的一番言辭,引起了在場這些渤海國人的幾大不安。作為權貴階層,這些人大多是能聽懂中土語言的。

“這位將軍。不知尊姓大名。”一名渤海國的老者問道。

在在場所有人中,此人看上去年歲最大,卻是精神矍鑠。一看就是個有權有勢之人。

蘇廷夏之前已經了解到,這人是當地的一個族長級別的長者。在渤海國地方可說是藩王一樣的人物,據說這人光子嗣就有過百,孫子輩的更是不計其數。

“這是我們蘇將軍。”蘇廷夏這時候肯定不能親自回話,而是由一邊的偏將說了一句。

“蘇將軍?”這老者顯然是沒聽說過蘇廷夏的大名。

本身蘇廷夏在中原還不算什么名將,而其帶兵北上平定北王府。也算不上是什么大事。加上渤海國內消息閉塞,近來又是忙著侵略中原的城池。也就管不上到底中原還有幾個人了。

“這位蘇將軍,您現在已是這呂州之地的主人,我等愿意奉蘇將軍為正主,蘇將軍若是有事差遣,盡管吩咐下來。我等愿意效犬馬之勞!”老者道。

蘇廷夏不由一聲冷笑。

這些渤海國人在他看來也是狡詐異常。現在他的兵馬已經占據了這整片的區域,就算這老者不說臣服。難道還能反抗不成?

雖然按照規矩來說是先禮后兵,現在是直接出兵,倒是遇上渤海人的“禮”,這也是想求存的方法。稍微一想,蘇廷夏便也就明白過來。這些渤海人是在見風使舵。

“不必了。”蘇廷夏冷笑道。“如此不忠之臣,還是要交由我朝陛下來處置。爾等明日便會被押解往洛陽!”

這一下將在場的渤海人嚇得不輕。

歷來被押解到洛陽城的外蕃之民,基本是不會得到什么好下場。就算是曾經的權貴,到了洛陽也會變成奴隸,甚至會被變賣和被人隨意宰殺,連官府都不會去過問。甚至這些殺戮和買賣之事,都是官府在做的。

這些人心里都想著,就算現在換了占領者,只要是稱臣,就能得到原本的待遇。不曾想這姓蘇的將軍居然不給他們機會,連他們最后的一點尊嚴都要被剝奪走。

“蘇將軍,您三思而后行啊!”老者有些著急,緊忙道,“這渤海人也乃是中土之藩臣,就算曾有不忠之事,也是為勢所迫,并非是有意為之。何況,那鮮卑人何其兇殘,要是少了渤海人相助,恐怕朝廷也無法趕走鮮卑豺狼不是?”

“這些事就不勞你費心了。”

蘇廷夏說著,當下親自簽發了軍令。

讓軍中負責后勤之人,將所有渤海人遷居到內地,暫時將這些人囚禁在臨近的城池之中。到戰事結束之后,再將這些人押送往洛陽。

蘇廷夏的決定,在三日后便傳回到洛陽。

同時跟隨傳遞回來的,還有前方的戰報,包括這些日子以來蘇廷夏進軍的順利。在幾日內,兵馬已經徹底將渤海國的兵馬給擊潰,先鋒軍已經往渤海國的都城而去。

韓健曾經研究過魏朝的地圖,對于魏朝人為何不去占遼東,他有些不太理解。想來是魏朝人覺得那是苦寒之地,不值得去占領。守著長城一線便可安然自居。

可對于韓健來說,本該屬于我的都是我的。現在遼東被渤海人所占,而渤海人本身沒什么戰斗力,要是不徹底占據下來,那有些說不過去。

韓健看到戰報,正是在往皇宮去的路上。因為戰報緊急,就算韓健不在軍所衙門和武安所。消息還是要第一時間傳到韓健這里來。

韓健簡單看完,便將戰報揣進懷中,隨后進宮。

在燁安閣內,楊瑞正看完之前韓健奏報的北方戰事進展,這時候韓健也來了。

這幾天時間里,韓健經常進宮。而與楊瑞的關系卻有些不冷不淡。雙方都在有意避開關于閆寧太子和楊卿樂的話題,免得找來不痛快。楊瑞也知道現在跟韓健要人屬于徒勞,便也就先抱著等等看的心思。她也覺出韓健不是那種非常難說話之人。

“可是北方又有什么進展?”楊瑞見韓健進來,便示意韓健在一邊的椅子上坐下,隨口問道。

韓健本已坐下,聞言起身,將懷中揣著的戰報遞上前去。

楊瑞一邊看,韓健一邊解釋道:“這蘇廷夏,劫掠了不少的人口。準備一并送到洛陽來。”

“送到洛陽來?”楊瑞看完,笑了笑道,“卻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洛陽周邊近來總是缺少人丁,如此也算是補充。”

“嗯?”韓健皺眉看著楊瑞。

楊瑞笑道:“這兩年因為戰事頻繁,洛陽周邊男丁減少嚴重,人丁也少有添加。不妨將渤海人的女眷,全都調撥給前線歸來有功的將士,再將渤海國男丁。全都調往去開墾屯田,不是更好?”

韓健心說楊瑞也是夠“狠毒”的。

如此一來。那些渤海人豈不是真的連一點尊嚴都沒有了?

要單單是對付一些權貴,這一招韓健倒也能接受,現在可說是讓渤海人妻離子散,不但女眷都分給了別人,自己還要去屯田開荒。整個渤海國也就不存了。

“陛下覺得這么做,是否有些……不妥?”韓健終究心中抱著文明人的想法。就是開明對待敵人。不像楊瑞這樣抱著這時代人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奴隸連最基本做人的權力都沒有。

“不妥?還有什么不妥?渤海人狼子野心,居然與鮮卑人狼狽為奸,侵占我魏朝領土,這些也是他們咎由自取。”楊瑞惡狠狠道。“這次姓蘇的將人送到洛陽來,不也是你的授意?這么做,你不是也為了這般?難道還是將他們遷過來,養活著他們不成?”

韓健心說話是如此,但問題不能這么想。

就算是渤海人被遷居過來,也只是打散其原有的生活模式,防止日后這些渤海人東山再起。到時候再將一些臨近渤海國的居民遷居到遼東一代去,給予他們很多的便利和條件,包括免稅和鼓勵開墾荒地的條件,甚至撥給他們最基本的生活物資。如此一來也算是完成對渤海之地的改造,令其徹底成為中原之地。

但被楊瑞這么一說,韓健倒也對渤海人有些“心慈手軟”起來。

“就算是渤海人朝三暮四,可也是渤海皇室和權貴之錯,普通百姓何錯之有?你將人妻離子散,若是其聯合作亂,還不是要平添亂事?”韓健道。

楊瑞瞪了韓健一眼,放下戰報有些怨惱之色道:“那你想怎么做,便怎么做好了。我這個當帝王的,反正在你面前也沒什么說話的權力。不過提醒你,這些渤海人終究非中原之民,其心有蠻夷之心,你未將其拆散而打亂,將來禍事或也不少。”

韓健沉默了一下,沒說話。

才過了四五日,渤海國那邊便有些坐不住了。

韓健從前方得知,渤海國已經接連幾次向鮮卑人求援,可鮮卑人正忙著打北川城,根本無暇抽身去援救渤海國。

渤海國逼于無奈,干脆派出使節,繞過蘇廷夏所部,直接往洛陽來,向洛陽朝廷來“求饒”。

說是求饒而不是求救,是因為這次出兵攻打渤海國的正是魏朝。雖然是北王府而不是魏朝朝廷,但在渤海人看來,這二者也沒什么區別。

渤海人要跳過蘇廷夏,是因為蘇廷夏在渤海國人眼中便是惡魔一樣的存在。燒殺搶掠,連一些孩子和嬰孩都不放過,就算一些渤海國的部族和城池是主動獻降,也還是要落得被遷離其地的苦況。遷離也就遷離了,連最基本的口糧都不給,一路上這些渤海人都只是吃野草啃樹皮為生。而糧食都被蘇廷夏所部侵奪了去,然后充作軍需。

后面渤海人見到蘇廷夏的軍隊,不是出兵迎擊,也不是一味防守抵抗,更不敢投降。簡直到了聞風而逃的地步,只要聽說蘇廷夏的軍隊殺過來的。整個城池的軍民都撤走,而后撤的方向也是渤海國的都城,甚至是更北的方向。那些地方在臨近秋冬季節,根本就是苦寒之地,人煙稀少。

到七月底,韓健確信了這消息的真實性。渤海國那邊的確是派出了使節,而且已經快到洛陽城來。

而這時候的鮮卑人,卻也暫時放緩了對北川城的進攻,因為這時候鮮卑人也感覺到來自后方的壓力。

渤海國兵敗如山倒。連鮮卑人都覺出他們已經不可能再抵抗多久。這種情況下要是再不管的話,下一個遭受到襲擊的必然是鮮卑人自己。

鮮卑人南下,是不用顧后的。這也是鮮卑人的傳統。

因為鮮卑人沒什么后方陣地,只要是派兵出來,將妻兒老小找個草原安置起來,也不怕中原人繞后。一個進攻,一個防守,這也是一成不變的定規。

但這次情況很不同。鮮卑人第一次感覺到來自后方的壓力。這后方壓力一大,鮮卑人的權貴第一個不干。因為他們在后方的特權甚多,而且有很多權貴是不用親自上前線作戰的。

另外就是軍心不穩,鮮卑人畢竟也有妻兒老小,也不可能在作戰的時候將妻兒老小帶在身邊。加上鮮卑人不懂得什么叫軍情管制,后方有什么消息,都是能第一時間流傳到全軍。以至于全軍上下都知道后方有危險。

本來說是一鼓作氣拿下北川城,也就能顧后,這也是建立在渤海人能堅持一段時間,等到鮮卑人去援救的前提之下。可現在渤海人自顧不暇,根本是不敢與蘇廷夏所部正面抗衡。鮮卑人又沒拿下北川城,一來二去的,鮮卑人中提出撤兵的人越來越多。

因為在大多數的鮮卑人看來,這次南下的目的就是為了劫掠。現在目的已經達到,再去拿下一座毫無意義的北川城,死傷那么多人是很虧本的買賣。

在韓健得知鮮卑人那邊有撤兵之意后,大概也與之前所估量的差不多。

不過韓健也不能讓鮮卑人輕松回援,因為這會陷蘇廷夏所部于重圍之中。到時候蘇廷夏所部可能會全軍覆滅。

若是如此,鮮卑人再趁機南下,洛陽和北川城可能都會不保。

韓健幾天時間里,也在籌謀著事情,計算著事情各種可能性。

韓健本來派蘇廷夏是去牽制渤海人的兵馬,給林詹所部與鮮卑人決戰的機會。現在看來完全是他想簡單了,蘇廷夏根本就是一頭戰場上的怪獸,一旦出兵就沒有收手的意思。當初出兵北王府,便是節節勝利沒有節制,現在打渤海人,更是無所忌憚,有種顧前不顧后的感覺。

這要是換了別的時候,韓健高興還來不及,這樣氣勢如虹的指揮官去哪找?可現在碰上蘇廷夏這樣的將領,他只有頭疼的份。現在蘇廷夏所部已經是孤軍深入,就是派林詹帶兵馬去援救,一兩個月內也是接應不上。何況鮮卑人已經將援救的路給堵上,可說是蘇廷夏沒有退路,只能是一路戰到底。

韓健心想,要是自己是鮮卑人,那還管什么后路,干脆繞過北川城南下,直接來奇襲洛陽。這么更穩妥。

因為鮮卑人兵馬強橫,只要是能擊垮林詹所部,渡過黃河之后也說是一馬平川,沒任何人能阻礙鮮卑人稱霸中原的野心。可鮮卑人雖然強悍,卻缺少這樣的遠見卓識和魄力,到這時候倒有些小富即安的心態,有了戰果便想著撤退。

韓健心中巴不得鮮卑人撤退,因為這樣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收服北川和之前為鮮卑人所占的領土。(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極品小郡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