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郡王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極品小郡王 >>極品小郡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九)

第八百七十七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九)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16日  作者:一語不語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一語不語 | 極品小郡王 

揚州城在韓健演練的獨特戰術中失守,十月初九凌晨時分開始,大批的城中逃兵往揚州城南的方向聚集,那里也是通往江南金陵城的必經之路。¤,x.

到天明時,城南道路阻塞,不但有官軍在南逃,連城中的百姓也加入到逃難的行列中去。昨夜城中煙灰熏人,因為消息渠道布夠通暢,很多靠近城墻方向的百姓都以為城中已為亂軍一把火點燃,無法再留在城內,只好都往城南的方向聚攏。

揚州城外往江邊的路,也是阻塞不堪,先有城中逃兵,后有出城的百姓,一路上哭天喊地,甚至亂軍也趁機在搶掠百姓之物,一直到太陽升起,仍舊不見魏朝的兵馬追擊而來。似乎魏朝的兵馬正在城中整頓,已忘記還要追擊逃兵。

但只有到了江岸的人,或者是一些有心之人,才意識到一個問題,城中的守軍將士和百姓,就算逃出城,到了城南沿江的渡頭,也沒有船只會載他們過江,甚至魏朝的水師已經陳列在江岸等著,魏朝新研制的火炮還沒有真正發揮過他的效用。

此時的韓健,也才剛進揚州城。

在城外吹了兩個月的冷風,韓健終于可以到有瓦片遮頭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下。

當天上午,來奏報事情的將領不少,但韓健一個都沒見,論功請賞的事自會有人去做,韓健需要的只是把最后論功請賞的名單遞交給他就成了。

此時城中的秩序正在逐漸恢復中,因為昨夜火勢僅是在城外,對城內百姓未造成實質性的影響,那些膽小怕事躲在家里不出門的百姓,反而是幸運的,因為江都的將士要的是戰功。要的是賞賜,對于劫掠百姓那點東西他們還看不上眼,就算有豪門大戶人家里面可能藏著奇珍異寶,江都的士兵也不敢隨便去打攪,為了這個而耽誤了自己的前程甚至是小命,在這些士兵看來是得不償失的傻事。

在四年前江都剛對外擴張時。那時候的士兵一樣怕死,在沒有經過實戰,甚至連訓練都很少的情況下,他們近乎是被強逼著趕驢上架,但也就是那批人,現如今最少也是下層的軍官,家里良田都能分出幾十頃,這是在這幾年大的戰功所積累之下所獲得的榮耀。要知道,小小的一個江都。占據了整個魏朝的全境,現在又要把疆土擴大一倍,能得到的賞賜更多,沒人會愿意違背軍令做事,軍紀嚴明不是用強大的威懾力去威嚇的,而是讓士兵從心底知道,只有遵從軍命的士兵,才可能從士兵堆里出類拔萃。成為將軍,走向人生巔峰。

過中午后。韓健醒來,等他從揚州太守府的后院出來,到了太守府的正廳,基本上此番攻城各路人馬的將領都已經到齊。

所有的論功請賞,還需要韓健的首肯點頭。

韓健拿過公文,他要做的事很簡單。把下面總結上來的軍功當眾宣布就可,當然也會加上一些他自己的意思。

“……昨夜攻城戰,西城和東城相對較為快一些,北城攻打的速度有些慢。”韓健好像在怪責,但話鋒一轉。“朕也知道,揚州城自來為防備我朝兵馬,于揚州城北所設防御要隘最多,滯緩一些也在情理之中。朕還是要對你們提出嘉獎,攻打金陵城的時候,再接再厲。”

韓健說了半晌,最后一句話是最懾人的。以韓健的意思,攻下了揚州城,下一座要打的城池就是金陵,那可是南朝的都城,千年古都,在規模和防御力上,顯然要比揚州城高太多。在外人眼里,那也是一座堅不可破的“石頭城”。

“陛下,如今城外亂軍叢生,入軍只從兩側進行遏制,是否派兵予以清剿?”下面的將領對于揚州城南的亂軍頗為擔心,困獸猶斗,一旦這些揚州城逃出去的守軍發覺無路可走,可能會爆發出很高的戰斗力,韓健這種不管不問的態度實在是非良策。

韓健微微點頭道:“那就在江邊留一些船,讓他們過江就是了。但船只不要太多,有幾十條船,意思意思就行了。”

韓健說的幾十條船中,必然是不會包括大船的,各種從民間征調上來的小船,一次過江能載上十個人都會顯得擁堵。

揚州城軍民有十幾萬,逃出城的也有三四萬人,想靠這幾艘船渡江,先不說船過了江是否還會有人撐渡回來載下一批,就算是有正規的組織,在沒有爭搶的情況下,每趟來回都順風順水,那也要十天以上才能把所有人都送過江去。

下面的將士聽到韓健的話,大概也就明白是怎么個意思,韓健這是在用攻心之計,就好像攻城戰中圍三闋一一樣,不能讓被困的人感覺是升天無路,要給他們希望,讓他們為這個希望去爭去搶,而不是拿起武器去反抗。讓他們為了逃命而逃命,而不是為了逃命而拼命抗爭。

隨著韓健軍令的發出,很快消息就傳到江邊,無論是快馬還是飛鴿傳書,都形成了很完備的情報傳輸體系。

很快江邊就留下了三四十艘船,而江面上所陳列的水軍,也沿江往上游方向而去,意思是要放江北的這些軍民過江。

從下午開始,揚州城南到長江沿岸這條路,就開始為人所堵塞,人流熙攘之中,是對渡江南下的渴望,但也有很多聰明人,在出城后趁著城門未關之前撤回到城里,獲得了**之機。隨著北朝兵馬進城,本來開著的揚州城門都被閉合上,這也是為了防止城外的亂軍或者是別處的援軍趁亂奪城。

江面上船只開始不斷南渡,江北岸也不斷有人落水,水性好的還想游過江,但以他們的體力基本是跳下江被水沖走尸骨無存。

到日落黃昏時,江南岸才有零星的小船回來,那些逃出生天的人,根本沒有興致再回到江北這種“額鼻地獄”來。但過了江的人,還是有膽大想賺錢的人,想從載人過江這條渠道上大賺一筆。但他們首先要面對的還是那些拿著刀劍不講道理的官兵,這些人可是講武力不講銀子的,他們與北朝士兵叫板沒那膽氣,欺負幾個小老百姓還是綽綽有余。

一直到徹底天黑之后。江北南下的人也只有寥寥數百人,剩下的人都在惶惶不安之中,一些殘軍已經準備集結起來發動突圍,想直接向西而行,只要能突圍出去,就算日后落草為寇也比死在江岸上強。

可也就在這時,江南岸出現大量的火光,隨之這些火光到了江面上,原來是大批的船只從南岸北上。這讓江北的軍民看到希望的同時。同樣也分外不解。

朱同敬是用運兵船從江陵沿江而下,攻打揚州城,也就是說,朱同敬所部是有船的,但其船只,大多數都是來自于北朝所“借”,這批船,在規格上跟普通的民船沒任何區別。最多是稍加改裝之后,可以用來載運兵士。等朱同敬攻下揚州。再去攻打金陵城時,將這批船全數用上,把他的中軍主力載過江水后,這批船就被擱置,或者被拖到蘆葦蕩中藏起來,或者被拉上岸。因為朱同敬也知道。在他舉兵南下后,揚州城肯定會為北朝兵馬所得,只是他沒想到韓健的耐性這么好,韓健從八月初就出兵,到十月才花力氣把揚州城攻打下來。

在朱同敬得知江北一片狼藉之時。他的決定其實是放任不管。

任憑韓健如何使詐,只要他不接招,那韓健就無計可施。但后來他發覺韓健似乎就是想通過放任揚州城逃出的兵馬在江北鬧事,把恨意都轉嫁到他身上,現如今北朝都給了船只讓兵士和百姓南下,江面的戰船也都撤去,若金陵這邊沒什么動作,肯定會令將士和百姓離心離德。

光是揚州城的百姓有此心,不足為懼,但就怕別的地方看到這揚州城的情況,再遇到被攻城或者是圍困,直接干脆就投降了,他們會形成一種,我是死是活反正朝廷的人不會管,他們只會忙著內斗哪有工夫管我這等普通士兵或者是百姓的死活?

就算是硬著頭皮,朱同敬也要表現出他的“愛民如子”,不得不把之前已經準備毀掉而不能為北朝再次奪回去的戰船,從那些犄角旮旯里拉出來,下水后往北去運人。

這時候的朱同敬,最希望看到的其實是北朝的戰船回來,對著這些運兵船一頓亂轟,或者不用開炮,朱同敬就會讓他的屬下把船鑿沉了,只要把樣子做的跟被北朝所擊沉的一樣就可以了。因為朱同敬要的不是江北這些蝦兵蟹將和一眾過江后只能當蛀蟲的難民,而是要贏得人心。

但韓健在安排這一切的時候,就已經全盤考慮好的一切。

在韓健看來,你朱同敬不是要贏得人心,表現你就算連殘兵敗寇和難民都要救嗎?那我就給你這樣表現的機會,你拿你那殘存的幾條運兵船慢慢運,不著急,等你運過去,沒法好好安頓這些人,看他們是感激你,還是要造反!

朱同敬本來剩下的運兵船就不多,從當晚開始運人,先士兵后百姓,因為爭先恐后,還是有不少人落水而死,就算這樣,一晚上也沒運幾個來回。到初十太陽升起,江北還有兩三萬人在等著渡江,很多出城的百姓行的匆忙,身上連干糧都沒帶多少,這時候百姓當中已經爆發矛盾,甚至還有大批的亂軍在其中鬧事,搶奪百姓的生存資源。

本來就靠在后面的一些百姓,干脆就沒到江邊那邊去,而是在揚州城城南這邊。

護城河基本被雜物所覆蓋,上面還有云梯可以通過,許多百姓離開城墻范圍后,又回到城墻上,反正城墻上不時有人會丟下來食物,雖然不多,但基本也能讓最初過去的百姓不至于餓死。

到后面,過護城河北至揚州城南城樓下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除了眼巴巴看著城墻,希望能得到城墻上扔下來的食物,也希望城里的人能大發慈悲把城門打開讓他們回去。因為到后面,很多城里沒有走的百姓,到了飯點的時候就會到城墻上幫士兵煮飯,甚至一起往下扔食物,這些人吃的跟士兵都一樣,那可不是普通的干糧,而是有葷食,只有那些士兵吃多了葷食吃不下去的干糧,才會被扔下來,偶爾也會有扔葷食下來的,都為城下的百姓所爭搶。

一座城墻,上下完全是一個天一個地,上面是天堂,而下面就是地獄。

終于在初十這天中午,揚州城在城南靠西的城門,緩緩打開,隨后連水門也被打開,百姓得知消息后蜂擁而入。因為城外的亂軍都等在江邊等著過江,城墻這邊真正留下來的只有普通的百姓,韓健也放心把這些百姓放進城來,反正他們本來就是揚州城周邊的人,他們回到城里也有自己的住處,不會出來搗亂,最多是發放一些物資讓百姓生活有個著落就成。

但此事的宣傳意義,可比朱同敬派幾條船像模像樣過來載人過江要大的多。

城門只是開了不到半個時辰,就重新關閉,后續聞訊回來的百姓沒機會進城,因為很多亂軍士兵發覺南下這條路不好走,已經脫了軍服混在普通百姓中想回到城里,反正是一片混亂,誰都不認識誰,也沒人知道他們不是百姓是士兵。

但在回到城墻下時,得知城門關閉,這批人又只能守在城墻下,看著之前進城的那批人在城墻上幫忙生火造飯,一個個吃著好東西對下面耀武揚威。

百信的攀比心理是很重的,之前守在城墻下得以進城的人,覺得世上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在城墻上吃飽飯,看著下面的難民在挨餓。戰亂面前,別說吃飽,連有口飯吃不餓死都是很難的。

但北朝士兵還是很慷慨的,他們不是做個樣子出來欺神騙鬼,而是真正把對百姓的物資發放到了實處。(未完待續。)

為您提供、、、、、等小說在線閱讀!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極品小郡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