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郡王第八百七十三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極品小郡王 >>極品小郡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七十三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五)

第八百七十三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五)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13日  作者:一語不語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一語不語 | 極品小郡王 

韓健高調宣戰,低調領兵出征,甚至在江都城周邊都未掀起太大波瀾。江都距離揚州一共才三百里,就算韓健領兵每天按照行軍六十里算,在五六天后,江都的兵馬就可以陳兵在揚州城下。

此時揚州城和金陵城,皆已落到朱同敬手中。

朱同敬從江水南岸,領兵兩萬六千多兵馬沿江而下,攻占揚州,之后用三天時間滲透進金陵將南朝皇城徹底占據。朱同敬以曾經齊朝上師的身份,以揚州城和金陵城內應的協助,攻占這兩座城池近乎是兵不血刃。

但隨之而來的,是惠王蕭翎和女皇蕭旃的逃離,這兩個執掌南朝國政的皇朝中人,在金陵城最危難之時,從金陵城東城門逃出城,僅以少數兵馬的護送,一路向南,取道浙南,往閩中方向而去。他們所去的方向,與司馬藉與李方唯往徐定的方向一致。

隨后是北朝在韓健御駕親征之下領兵大舉南下,惠王在南逃途中號令三十萬惠王兵馬勤王,之前被調往江贛之地的各路人馬緊急回援,蕭翎人在浙南,并未再向南走,而蕭旃的生死暫時不為人所知,但其實蕭旃一路南下與司馬藉會合。

八月十二,司馬藉與李方唯經過長達半月的日夜兼程趕路,終于抵達徐定城下。

此時徐定城內,有原本惠王麾下將領孫臨執掌兵權,與周邊亂軍交戰中,整個徐定都處在關閉城門的狀態之下,就連李方唯都無法進城。

孫臨是在李方唯投靠蕭旃之后,由惠王蕭翎所親命的徐定太守,但因孫臨本身為武將,按照道理來說他是不能以太守之位執掌地方文政。可在揚州暴亂之后,嶺南及閩浙一代相繼有亂軍為亂,甚至有地方的農民軍起事,使得各城都自危,在孫臨的領導下。徐定一地閉城門不與外界太多聯絡,城中軍民反倒上下一心,對孫臨這個新太守也算支持,這對遠道而歸的司馬藉和李方唯來說。并非好事。

司馬藉本想與李方唯兵不血刃,拿下徐定的軍事控制權,以徐定地方兵馬為后盾,發起勤王號令。

眼下徐定城進不去,惠王蕭翎又在浙南發起勤王的天下告文。到此時,就算司馬藉和李方唯能進到徐定城內,最多也只是控制徐定,無法形成南朝的一面旗幟。

八月十四,在司馬藉和李方唯抵達徐定后的第三天,司馬藉以釋放煙霧的方式,讓李方唯派出“使者”領惠王密函及女皇手諭進城,司馬藉親身犯險,終于入徐定城內。

因金陵周邊形勢混亂,誰都不知金陵城如今誰為主。蕭翎發出勤王告文后,天下人連他是生是死都不知,但因司馬藉曾在閩浙一代巡視軍務,深得軍中將士擁戴,他的到來,連徐定太守孫臨也不得不重視。

司馬藉拿的密函與女皇手諭,皆為其偽造,本身子虛烏有。司馬藉進城后,暫時住在城中驛館之內,暗中聯絡李方唯的舊部。試圖在與孫臨相見之時將孫臨行刺,趁亂拿下徐定的控制權。

八月十五當天中午,孫臨在與其部下商定后,親自到驛館面見司馬藉。孫臨本身對于司馬藉的身份懷疑,但其畢竟曾在司馬藉巡視軍務時曾有機會見面,他認得司馬藉,在見到司馬藉后,他方消除疑慮,對司馬藉也算恭敬。

驛館之內。司馬藉藏兵不到六十,皆是李方唯原本的家奴和死士,司馬藉以丟杯盞為號,隨時準備刺殺孫臨。

但在孫臨進內與司馬藉密談半個時辰后,孫臨隨司馬藉出了驛館正廳,隨即孫臨下令開城門迎接原本太守李方唯進城,孫臨在關鍵時候選擇對司馬藉投誠。

并非孫臨貪生怕死,而是他在關鍵時候審時度勢,以孫臨在徐定城的地位,尚且不能做到安民,更勿談做到領兵勤王甚至是發出勤王號令,司馬藉在惠王體系中就曾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軍師,智謀遠非他孫臨可比,在女皇當政之后,司馬藉曾在朝中貴為右相身份,孫臨是將司馬藉當成是救命稻草,在司馬藉進城后,將軍政大權相托付,也是減輕他自己肩膀上的壓力。

但其中也有司馬藉陳述厲害,徐定城在閩浙一代并非大城,各地農民軍和亂軍四起,徐定暫時可與外界切斷聯絡,但長久之后徐定必然自亂,以孫臨的本事和他的號召力,就只能安守一隅,等于慢性死亡,早晚會為其他軍事勢力所吞并,就算來日朱同敬或者北朝兵馬殺至,因孫臨曾為惠王屬下,孫臨和他的部下也無法在朱同敬和北朝朝廷中有一席之地。

孫臨從最開始對司馬藉防備,到之后虛心求教,司馬藉指出,要成就大業,必須要繼續效忠惠王,相助惠王奪得帝業,同時將北朝大軍趕出境內,這與之前孫臨與部下所商定之大方向相吻合。隨后孫臨以司馬藉為號令,決定將城內兵權交出,迎李方唯進城,名義上李方唯為太守,而孫臨為領兵將領,都以司馬藉為尊,發勤王號令。

八月十五當天,李方唯進徐定城,得到城中百姓夾道歡迎。

李家經營徐定有三十多年,就算在政績上很一般,但在國破山河在的大亂面前,百姓需要李方唯來作為主心骨,加上這次李方唯又是與惠王及女皇“使節”司馬藉一同到徐定,徐定城就好像是整個南朝的軍事和政治核心一般的存在。

當晚由李方唯和孫臨牽頭,在城內舉行中秋宴,宴請城內士紳百姓,全城百姓皆都赴宴,徐定城本就不大,數條街道人滿為患。

宴會結束之后,司馬藉隨即以天子名義發勤王令,令各地兵馬整合,接受女皇及惠王的軍事指揮,向北發兵勤王。

司馬藉發出這道勤王令,在聲勢上遠不及蕭翎在浙南發出的勤王令,司馬藉僅僅是以如此的方式來整合閩中及嶺南地方上的兵權。

司馬藉派出各路使者,拿著由司馬藉所偽造的勤王手令去各地征調兵馬,本來嶺南及福建之地就在遭遇兵災,各地守將要么參與了暴動,要么對于暴動持觀望狀態。因北方金陵城的軍事巨變,使得地方上好像無頭蒼蠅,司馬藉的手令等于是給地方太守及守將一盞明燈指引。

在司馬藉的勤王手令發出五天后,就有徐定周邊三座城池的太守親自派人往徐定來接洽勤王事宜。這些地方太守皆都非想成就帝王大業的野心家,他們的主要目的是要安守己身,就算有的參與到兵亂中去,也是受朱同敬及手下將領挑撥,等他們冷靜下來。知道女皇都可能在徐定城內,馬上意識到自己是在玩火**。

與此同時,江北的戰場也爆發了一場大戰。

江都的兵馬浩蕩南下,韓健兩萬輕騎開路,不到三天大軍就已陳兵揚州城下。齊朝在江北各城池,除揚州之外,其余城池皆都望風而降,還未等北朝大軍到城下,城內守軍就已開城獻降。

北朝兵馬以江都為出征起始點的六萬兵馬,在八月十四全書抵達揚州周邊六十里之內。韓健的中軍大營更是距離揚州城不到三十里,隨時可對揚州發動攻城。

在另一路,朱同敬人馬于八月初九渡江南下,同樣是兵不血刃南下數座城池,楚地地方守軍將士人人自危。蘇廷夏的惡名他們早就有所耳聞,在蘇廷夏發兵楚地后,并未又太多地方城池獻降,但都是閉城不出,連之前南朝朝廷所制定的城池聯防軍事體系也蕩然無存。

八月十三,江贛地方勤王兵馬往金陵城靠攏。先頭兵馬距離金陵城不到二百里。

南朝軍事已經陷入到徹底的混亂狀態,之前蕭翎派駐去江贛的十多萬散兵游勇,相繼從江贛之地撤回來,打著勤王的旗號。但其實根本前后失顧,沒有任何組織性。但若被這各路人馬將金陵城圍困,以朱同敬在金陵城周邊人馬,仍舊無法一戰。

朱同敬主動出擊,在八月十一提前派出六千騎兵偷襲江口數座城池,江贛回調的勤王大軍。未等兵臨金陵城下,或者為亂軍所偷襲,或者干脆自亂陣腳軍不成軍。

朱同敬趁機收攏惠王舊部人馬,本來出征六千騎兵,到八月二十,已有不下三萬惠王舊部投靠朱同敬。

隨即朱同敬發兵浙南之地,要將蕭翎身邊僅存的數千地方守備人馬也徹底扼殺,蕭翎問詢后倉皇南逃,南朝朝廷的第一次勤王令被朱同敬輕易瓦解,蕭翎所指望的十萬勤王兵馬要么潰散而逃,要么被朱同敬收編,南朝版圖,從江贛沿著江水到金陵一代,全數為朱同敬所掌控。

蕭翎以為大勢已去,身邊的親隨越來越少,甚至有人想將他殺了把首級送到金陵城去邀功。

就在他南逃之時,從南方傳來徐定發出的第二道勤王令,而勤王令的發出者是司馬藉以蕭翎和女皇的名義所發出。

蕭翎在困境之中簡直如同是看到了救世主,在平息了身邊人的叛亂之后,蕭翎身邊僅存不到六十名隨從,馬不停蹄往徐定方向而去。

八月二十二,韓健所部仍舊圍困揚州城,圍三闋一,以東西北三個方向對揚州城形成全面的攻勢,但就是不發兵攻打,其實韓健是在等朱同敬出兵援救揚州城。

韓健派張行率水軍將登陸兵馬護送至浙西一代登岸,戰占領幾座小的縣城后,于八月十七攻占姑蘇城。蘇州一失,金陵城東門戶洞開,加上張行的水軍沿長江入海口東進,等于是扼守住金陵城北援揚州城的途徑,整個揚州城都陷入孤城。

若朱同敬出兵渡江北上,以朱同敬水師的力量,根本無法與北朝戰船相抗衡,所以連朱同敬干脆都舍棄了揚州城,此時朱同敬一門心思在收攏江贛之地惠王的殘軍敗寇,以更多的力量來形成對江水南岸各城池的固守。

因為朱同敬也知道,既然他們缺少水師,而北朝的戰船和運兵船又是勢不可擋,想以江防來防備北朝兵馬是不可能的,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城防之上。

八月二十九,女皇蕭旃在十多名親隨的護送下抵達徐定城,這是南朝軍事體系上的又一件大事。

司馬藉提前兩日得到蕭旃派人傳信,提前派城中人馬往城北迎接,當日司馬藉更是親自帶李方唯和孫臨出征迎接,一同出城的還有從閩中閩南及嶺南各郡縣派來的使節,當這些人見到女皇蕭旃后,等于是為司馬藉的勤王令正名。

蕭旃當日進城后,當日即以司馬藉為大將軍,統籌南朝勤王伐逆所有事宜。同日,司馬藉也讓人發信函到南朝各地,宣告女皇抵達徐定,勤王之事除了要討伐逆賊臨江王朱同敬,同時要趕走北方入侵者,保衛南朝疆土。

蕭翎從金陵城逃脫,身邊就沒多少人,本來她身邊還有一些女親隨護送,但在南逃途中因這些宮女和女侍衛不堪勞累,要么掉隊,要么是出現意外,真正能護送她到徐定的也只有十幾名宮廷侍衛。這些侍衛曾是惠王派駐到皇宮保衛女皇安全,但最后在混亂中也是盡到他們的責任,將蕭旃成功護送到徐定城。

八月三十,蕭旃在徐定城親自問朝政,司馬藉為大將軍兼右相,統攬南朝軍務及政務,將這些天他所收集到南方各地的軍事動向皆都呈現給蕭旃知曉。蕭旃一路奔波,到此時她才知道北方的具體情況,而此時朱同敬瓦解江贛之地勤王軍的消息才剛傳到徐定,蕭旃也意識到她的皇叔惠王,在這場政治動亂中近乎無任何反抗之力,當初由司馬藉輔佐他成就的大業,在頃刻之間被朱同敬所瓦解。

九月初二,蕭翎從浙南南逃的消息傳到徐定城,司馬藉意識到,曾經在金陵城內執掌軍權和政權的兩大核心人物,蕭翎和蕭旃將會在徐定這座小城所聚首。

與在金陵城不同,如今的惠王蕭翎如同喪家之犬,再也沒有之前高高在上的權威,就算他來,也只能屈居女皇之下。(未完待續。)(www..)

為您提供、、、、、等小說在線閱讀!

提供,是非盈利性的站.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極品小郡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