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小郡王第八百五十三章 心頭之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極品小郡王 >>極品小郡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五十三章 心頭之惑

第八百五十三章 心頭之惑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3日  作者:一語不語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一語不語 | 極品小郡王 


北朝皇嗣的問題愈演愈烈,到后面韓健在召見江都官紳時特別提到暫時不在議論立皇儲之事,才將事情逐漸平息下來。※%※%,但之前韓健又表示過不立皇儲不出兵的態度,倒讓人覺得他無意對南朝大舉用兵,但眼下江都和豫州兩地聚齊兵馬,又到了不可不戰的地步。

揚州城內,司馬藉的生活仍舊很平淡。雖然南朝朝廷已經公布詔書,以臨江王朱同敬為領兵主帥,先頭以臨江王麾下兩萬兵馬征調渡江北與蘇廷夏所部一戰,同時命各處鎮守兵馬征調往江贛隨時待命。

在南朝朝廷這一系列安排中,唯獨對江北地方的守軍未作出安排,即令揚州兵馬仍舊屯駐揚州城周邊按兵不動,畢竟揚州城為金陵城北方咽喉,一旦揚州失守,北朝兵馬將可直接渡江南下攻打金陵。

因為南朝朝廷的動向,揚州城在五月份之后也是動蕩不安,先是有南下的城民北返,使得城中重新有了生機,而后是北方斥候細作的深入,以及揚州太守府對地方百姓的盤查。說是盤查細作,但根本是對百姓中有異議的聲音進行彈壓,任何敢議論朝事的人,都會被冠以私通外敵的罪名所下獄,有的甚至還被斬首示眾,揚州太守隋化做這些事,都未征求過司馬藉的意思。

司馬藉每天身邊只有一副棋盤,還有一張江南地形的草圖,這張草圖中,主要是長江一線南朝兵馬的布防,雖然有錯漏之處,但大多數標注都是李山野親自調查得來的,可以說是南朝最大的機密。連蕭旃都未必會對手下的兵馬有這么了解,蕭翎更是不問軍事成天花天酒地。似乎這南朝的國運都要全然寄托于揚州城里司馬藉和李山野兩個“閑人”身上。

李山野雖然人在揚州,但每天主要所作乃是出去在揚州城內“游玩”,他具體在做什么司馬藉不想得知,他只知道這老朋友到了下午臨近黃昏的時候肯定會過來跟他盤膝而談,商談的是這一天來對于南北形勢的考慮。更多的時候是李山野在說,說些有的沒的。風土人情,包括北朝皇帝以及南朝和北朝各級將領的習慣和為人,甚至連他們是否貪贓枉法的問題也可談論。

所談之事,無不在指向一個重點,就是北朝皇帝韓健,將如何在這一戰中用兵。到五月底時,北朝出兵仍舊只有蘇廷夏一部,且兵馬仍舊屬于按兵不動以守代攻,盡管李山野能裝出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但司馬藉也能感覺到此人也對韓健用兵之事一籌莫展。

“……北朝先提立皇儲,卻是有人在北朝皇帝家臣面前提及此事,惹得人人以為皇帝先立皇儲再親征,到頭來卻是鬧劇一出。事情始作俑者乃是寧原,這寧原也是不知將有難及身,屢次挑戰帝王威儀,只怕來日天下平定之后,他地位將無法得到保全。”

李山野說的是北朝的政事。也是現在揚州城里風傳最厲害的事。江都立儲風波才剛過去,這消息被南朝人引為笑談。北朝皇帝先說要立皇儲,到后面卻又自己把言路給堵上,都覺得這是北朝皇帝在自掘墳墓,可在一些有心人心里,自然要考慮這件事背后所蘊藏的信息,分析這件事到底跟韓健用兵南下有何直接關聯。

司馬藉手上拿著棋子。卻遲遲沒有落在棋盤上,他的目光突然落在地圖邊緣的位置,問道:“這步棋,最不可能是要下的哪里?”

李山野微微一怔,笑了笑道:“若論司馬兄弟眼前的這盤棋。自然是明知死地而絕不可能后生之處。”

司馬藉點頭道:“若北朝直接以豫州江都出兵,將與朝廷所料不相違背,戰事可能會久拖上一些時日,若能將北朝糧草消耗殆盡,這場仗進入到相持,勝負難料。”

“所以北朝是想將這場戰爭速戰速決。那最好的辦法,莫過于直接攻打金陵。”李山野也很贊同司馬藉的說法。

現在雖然兵馬強盛,但最大的問題是幾年來窮兵黷武之下地方百姓困苦不堪,又要支持大軍南下,糧草和后勤難以為繼。要是被南朝把戰事拖下來,北朝自然會被拖垮,戰爭就必須往速戰速決的方向發展才會對北朝有力。

司馬藉突然道:“那若不戰呢?”

李山野笑道:“司馬兄弟說的事,我并非沒有考慮過。但若不戰,以如今江都和豫州所屯駐兵馬,就顯得虛耗,并非善舉,令將士有建功立業之心而避戰,來日再戰也會挫其鋒銳,真正懂得用兵之道的將領,絕不會做如此蠢事。”

戰或者不戰的問題,本不應該作為商討。韓健已經發了對江贛用兵的討賊詔書,蘇廷夏作為討賊先鋒也先從豫州出兵南下,北朝三四十萬軍民都已經集結在對南用兵的前線,這時候說不戰,韓健根本沒法向天下人交待。

既然戰,就必須要有主戰場,隨著朱同敬識相地領兵離開江贛,隨后很可能會發生的是南朝朝廷趁機占據江贛,令朱同敬后無退路,而后再讓朱同敬與蘇廷夏所部殺的兩敗俱傷,到那時北朝和南朝之間的戰爭才會正式開啟,兩方的主戰場將不會是以往南北之戰中所爭奪的要點就是長江下游,而會變成從楚地到江西之間的長江中游。

事情的發展現在看起來是理所當然會順從這個方向,可問題就是,若真這么發展下去,就會令北朝兵馬陷入到泥潭中,無法速戰速決。若秋末之前北朝兵馬無法攻下金陵,一切就將是付諸東流,等來年再戰的話,形勢就會驟然逆轉,到底是北統南或者是南統北都尚且不知。

司馬藉再問道:“那以如今形勢看,臨江王所部將會成為兩朝之戰的犧牲品,其腹背受敵,以曾經南朝上師朱同敬的為人,可是會引頸就戮?”

“當然不會,但他也別無選擇。眼下若我是朱同敬,寧可與后方南朝自己的將士交戰,也不會去主動與蘇廷夏兵馬開戰。那可是真正的虎狼之師,曾以萬余兵馬降服渤海國,驅走高麗新羅數萬兵馬,而后進兵關中令西王府灰飛煙滅。長驅直入草原三千里,令鮮卑蠻夷倉皇北逃。如此強悍之師,莫說有兩萬兵馬,就算只有兩千人,也絕非朱同敬所能撼動,更何況如今蘇廷夏所率兵馬圍城打援,對江陵城圍而不攻,以逸待勞,朱同敬渡江北上后怎與北朝兵馬抗衡?”

既然知道不能力敵。朱同敬出兵,就絕不是去送死當炮灰,這是明擺著的道理。

南朝雖然現在是女皇執掌國政,但兵馬大權是落在蕭翎手上,蕭翎對于軍事一知半解,現在真正在出謀獻策傭兵的是惠王手下那些有野心的大臣。這些人要做的顯然不是幫惠王成就大業,而是要把南朝局勢攪渾,最好令南朝、北朝以及臨江王兵馬三方亂斗。到最后有人出來坐收漁利,將惠王取而代之。

司馬藉道:“楚地尚且并無戰船。倉促渡江,即便北朝以區區數千地方守備兵馬南下扼守渡口,朱同敬所部也將鎩羽而歸。倒還不若趁機領兵渡江南下,往揚州金陵方向挺進。”

“哦?”李山野神色突然凝重起來,“聽司馬兄弟的意思,倒是那朱同敬。會先帶著他的兵馬順流南下來犯揚州金陵?”

司馬藉搖搖頭,這只是他的猜測。他尚且無法徹底揣度出朱同敬的用意,若韓健用兵是建立在這基礎上的,那中間所繞的彎就太多,現在金陵城和揚州城防線聯成一體。就算朱同敬所部乘船沿江而下,也不會在這條防線上占得任何便宜,反倒會令朱同敬錯失后方。

“唉!”最后司馬藉長長嘆口氣,這些天他用盡一切頭腦去想南朝和北朝用兵細節,可惜就算他窮盡心思,也只能考慮多種變化的可能性,終究還是沒有找到韓健如今能安然自若可輕易必勝的理由。

司馬藉嘆道:“可惜我為人愚鈍,曾在北方少不更事之時,從來不去思慮用兵之道,如今連兵書都未曾看過幾本。現如今這形勢,只能是安守揚州,靜待大軍而至。”

旁邊的李山野大笑道:“司馬兄弟過謙了。要說這江都,距離揚州不過三百多里,司馬兄弟想不明白的話,何不去信江都,親自問詢這老朋友呢?”

“嗯?”

司馬藉用怪異的神色看著李山野,現在兩朝正在大戰一觸即發的狀態下,他作為南朝領兵的將領,去信問北朝皇帝用兵之道,這不是明擺著在通敵?

李山野笑道:“司馬兄弟見諒,我也是有話直說。與其我們在這里憑空揣度,終還不如去試著問問,若司馬兄弟怕去信之事會惹來他人猜忌懷疑,倒不若司馬兄弟將這封信交由我,我會讓人送到北方,絕不會讓第四人知曉。”

司馬藉瞇眼打量著李山野道:“先生之意,是要親自往北方去一趟?”

李山野微笑著點頭道:“正是。其實我也早就想見識一下這位能在數年之間平定北方,即將要一統河山的少年之君,一直無緣,也就趁著這次送信的機會,往北方走一趟,若有幸的話,能與他商談一番,聽聽他的見識,也是不虛此行。”

“恐怕很難吧。”司馬藉道。

“非也,有司馬兄弟這封信,我相信北朝皇帝一定會賜見。他都會為了司馬兄弟你避開揚州這近路而不攻,轉道江左,難道還不能看看司馬兄弟這封信,跟我這老匹夫喝杯水酒?”

李山野似乎對于北上江都的事很憧憬,可司馬藉甚至都猜不透他到底能怎樣離開揚州。

現在揚州城內封閉,連李山野離開揚州城都困難,更別說從揚州到江都之間兵馬重重,雙方對于細作都是寧枉勿縱,李山野自恃藝高膽大此行去也恐怕是九死一生。

“若先生執意的話,在下是勸不住的,那在下這就修書一封,讓先生帶去北方。此行困難,在下不能相送,也只能預祝先生此行可有去有回。”

李山野聽了不由哈哈大笑道:“司馬兄弟這也是太瞧不起我了,我連司馬兄弟北上江都都能找到,區區一條通往江都的安全之道,又豈在話下?司馬兄弟就等我的好消息,我此行少則三五日,多則經旬,必然安然而歸。到時候司馬兄弟可能就會解惑。”

司馬藉算算從揚州到江都的路,足足有三四百里,這一去一回就算不眠不休十天也絕對不夠。那還是建立在快馬加鞭的基礎上,若李山野沒有口出狂言的話,那李山野必然有特別的門路。

司馬藉不再說其它,既然李山野如此堅持,他倒不好拂了這位教授他兵法謀略令他有幾分敬佩的先生。司馬藉當下拿出紙筆寫信,這是在他選擇留在揚州后,第二次給韓健寫信,第一封算是決裂書,這一封就重提舊事,但司馬藉也懂得分寸,只是好像一敘舊情問了一些近況,在最后才輕描淡寫問了一句用兵之道。

等司馬藉將信教給李山野,并非合上信封。李山野好像并無興致去看司馬藉寫了什么,直接揣進懷中,看了看外面將要暗下來的天色,道:“趁著天色未晚,我也要啟程。司馬兄弟,勸你一句,若真有人對你不利的話,什么君臣之義也當不得什么,該如何做就如何做。”

這話說的很隱晦,也模棱兩可。等李山野走了一段時間后,司馬藉仔細琢磨了一下,這倒好像是李山野在提醒他可以隨時叛亂一樣。

可他現在人在揚州,手上并無兵馬,他要調兵遣將也必須要通過太守府,要叛亂談何容易?但就好像是李山野說的那樣,對他心懷不軌的人很多,就連揚州太守隋化也隨時要對他不利,可到底要怎么做,司馬藉實在是想不明白。

“希望他能快去快回吧。能借了心頭之惑,到底也不用每日寢食難安。”(未完待續。)u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極品小郡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