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呂布逆轉人生di第七百七十章 取廬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di第七百七十章 取廬陵

di第七百七十章 取廬陵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0日  作者:一騎闖天涯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騎闖天涯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770小說旗


于禁聽得后方慘況,心頭緊揪,只顧加鞭而逃,極為狼狽,文丑緊追不放,一直追了二、三十里,待天色漸漸黯淡,文丑心知難以追及,方才下令撤軍。

而這時,郭淮一臉黑沉地趕了回來,看他那神色,定是并無將夏侯霸擒住,雖是如此,這一戰晉軍可謂是大獲全勝,不但將于禁軍擊退,更大破其軍,誅殺其部近三千余人,擒下俘虜亦有二千余人,奪得良馬、輜重、軍器不計其數。

待文丑收軍歸城,城內吳人百姓見文丑大勝得歸,只覺都出了一口惡氣,大呼‘萬歲’,歡呼不斷,吳國被魏國威壓已久,眼下終于可以揚眉吐氣。

不過文丑、郭淮卻毫無驕橫之色,文丑策馬在前,安撫百姓,揚言只要北晉軍在此一日,定不容魏寇侵犯。

吳人百姓大喜,都似吃了定心丸一般,又是一陣歡呼聲,更有甚者,跪地而拜,文丑連忙下馬扶起那些跪拜的百姓,然后再好言相勸,百姓方才紛紛散去。

陸遜看在眼里,心頭蕩漾,如打翻了百味瓶般,不知甘味,文丑整頓完畢,遂召一眾將校到府衙議事。

各將各秉戰報,此戰不但大敗魏軍,更兼收獲頗盛,而晉軍兵眾傷亡不過千余,陸遜聽了,又是一陣變色,心中長嘆不已。

這時,全琮忽然出席跪下,滿臉愧色,拱手而道:“末將作戰不力,甘愿受罰!!!”

本就面色黯淡的陸遜,這下一聽,神色勃然大變,急忙走出為全琮說情,文丑惡目赫赫。沉吟不語,不過眼神卻微微向郭淮投去。

郭淮會意,邁步而出。作揖勸道:“此戰若無全將軍舍身誘敵,豈有這般大勝?依淮之見。全將軍雖是有過,但亦有功,如此,可將功補過,免其死罪!”

文丑聽了,神色一凝,衙內其余晉將,雖都不喜全琮為人倨傲。目中無人,不過眼見郭淮為其說情,亦紛紛而出,齊聲相勸。

文丑這才張口,面色肅然與全琮言道:“本將軍知得子璜與魏寇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子璜竟已為我北晉將臣,當以國事為先,豈可因一己私心,而罔顧大局?”

“在北晉軍中,上至統帥、將校。下至兵眾,雖有軍職之分,身份之別。但卻都親如手足,都是并肩作戰,可將性命交付的兄弟!”

“正因如此,我北晉大軍方能名震天下,上陣廝殺,勇而不畏,此乃我主晉王所推行的治軍之道,還望子璜謹記在心,今日之過校園重生之斂財商女最新章節。便以功相抵,你且降為軍中偏將。歸于郭伯濟麾下,如此。子璜可服否?”

全琮早就聽聞北晉治軍嚴明,本以為此番文丑必然嚴懲不貸,豈知郭淮等人竭力相勸,心中自是感激不盡,跪伏而拜,聲音稍有哽咽應道:“末將謝過文將軍不殺之恩,必效以犬馬之勞!”

文丑聞言,欣然而笑,眾人遂各退歸席,不一時,文丑環視眾人后,徐徐而道:“于禁此番大敗而退,必然回報曹老賊,曹老賊乃當世梟雄,非于禁等輩可比,若其親率大軍而來,如之奈何?”

文丑說話間,眼神卻是望向了陸遜,陸遜神色一沉,跨步而出,畢恭畢敬地拜禮后,雙眼神色炯炯,沉聲應道。

“文將軍不必多慮,據遜之所料,魏寇兵伐東吳,屢屢惡戰,損兵折將,此下雖破得吳縣,盡得吳北之地,恐怕亦是損傷慘重!”

“此番曹老賊派于禁而來,必是以為吳南空虛,欲速而奪之,而于禁大敗歸去,大折兵力,曹老賊初得吳北,時勢未穩,絕不敢率大軍來攻!”

“如此,縱是其親率兵馬而來,兵力絕不會多,文將軍可速做防備,即時以深溝高壘對之便可!”

文丑聞言,欣然扶須而笑道:“伯言所言甚善,正合本將軍心意!!!”

于是,文丑依從陸遜之計,速做調撥,又將從魏軍所取輜重,贈與城內百姓,百姓大喜,皆紛紛協助晉軍,以備防事。

陸遜見文丑不但治軍嚴明,行事謹慎縝密,更兼親近百姓,亦喜亦憂,喜的自然是,吳南百姓在文丑鎮守之下,可得以太平,不久必能恢復如常,安穩度日。

而憂的則是,單單一個文丑就這般了得,日后他若想施以謀略,尋機復國,絕非易事。

雖是如此,但陸遜以為此下之重,乃是取得文丑信任,故而竭力相輔,出謀劃策,兢兢業業。

陸遜在吳南威望極高,在陸遜輔佐之下,長沙、零陵、衡陽三郡,迅速得以穩定。

而文丑亦依照晉王呂布先前吩咐,通報各縣百姓,待吳南局勢平定,皆可分得土地,得以資助重操舊業,故此三郡百姓也落得心安,似乎漸漸習慣了成為北晉之民。

另一邊,張遼領命攻取桂陽、廬陵兩郡,臨出軍前,張遼便向麾下兵眾約法三章,不可枉殺百姓,不可取百姓一物,不可侮辱百姓,凡有所犯者,必定嚴懲不貸。

北晉軍素來紀律嚴明,更兼北晉將校、兵眾本就糧餉充足,自然不會輕犯法紀,于是,張遼一路進軍,皆以招降為主。

張遼武藝雖不及文丑,但聲威卻略高過文丑一籌,兼之其麾下兵馬雄壯,大多數吳人官吏獻城而投。

至于那些死忠之士,張遼便好言相勸,說明利害,明白事理者,最終還是愿意相投,于此,張遼一路進軍神速,先取桂陽一郡后,直到廬陵郡城‘高昌’。

話說廬陵太守張休,乃東吳老臣張昭次子,此人學富五車,博覽群書,甚有才學,此下張遼率軍來攻,不費吹灰之力已奪下桂陽,而廬陵與桂陽臨近城縣,亦多數投于張遼,廬陵兵力無多,僅有五千兵馬。

一眾官吏皆方寸大亂,大多數人勸張休投降,張休卻是臨危不亂,與眾人言道:“高昌城固若金湯,更有天險可據,那張遼雖兵強馬壯,但要攻克高昌亦非易事,諸位皆乃東吳之臣,食國之俸祿,豈可背主投敵耶?”

張休此言一出,一眾官吏羞愧不已,遂不敢多言,張休速將廬陵兵馬皆調撥于高昌城內,又親率城內軍民以備防事,張休為人仁厚,頗有民望,軍民皆愿竭力相助。(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