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度陳倉之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度陳倉之計

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度陳倉之計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08日  作者:一騎闖天涯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騎闖天涯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章節目錄

ps:晚安!

諸葛亮嘴角微微翹起一抹淡笑,拱手作揖而道:“兩位將軍與主公桃園結拜,同生共死,擔憂主公有失,乃人之常情,不過兩位將軍但且靜心聽孔明一言!”

“時下局勢,我等若要取西川,不劍走偏鋒,絕無可能,呂布、曹操、孫權三方勢力,于荊州境界多布兵馬,欲要將我等生生困死,一旦我方有任何風吹草動,荊州必遭滅頂大禍!”

“孔明并非懼戰,而是荊州禍亂初平,兵士多是筋疲力盡,若是曹操、孫權,乃至呂布兵犯不止,到時,諸位將軍縱有項籍之武,我諸葛孔明有鬼神之計,亦難抵擋!”

“當下之急,我等需養光韜晦,對曹操故意示弱,聯好江東孫權,與呂布行之陌路,秋毫不犯,如此,荊州可得安養,以備日后大事!”

“而在暗里,主公神不知鬼不覺遠走西川,所領兵馬雖僅有三百,但趙云、黃忠、魏延皆是世間人杰,有萬夫莫敵之勇,就憑三人,可堪比三萬精兵,力保主公無失!”

“同時加之有蒯子度之謀略,法孝直、孟子慶以為內應,主公但可在西川安身處勢,收攏人心,在戰場上,可決勝于千里之外,三人者,亦可堪比三萬精兵!”

“如此算來,主公此行,可帶有六萬精兵而往,諸位又何須過慮,只等他日主公功成之時,我等荊、蜀相應,成以大勢。{3w.驚艷天下諸侯!”

諸葛亮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紛紛色變。關羽、張飛兩人對視一眼,兩人心里雖已信服了諸葛亮之言,但依舊放心不下。

只見關羽作揖而道:“剛才若有失言,誤犯軍師威嚴,還望軍師莫怪!軍師剛才一席話,雖是有理,但我等兄弟三人患難無數,兄長此行。危機重重,還請軍師令我與三弟陪伴于我兄左右!!”

“是啊!軍師你叫俺如何都得,萬不可讓俺與兄長分離!!”

張飛亦出席而道,劉備聽言,心中無比感動,亦欲來勸,不過諸葛亮卻是搖頭拒絕而道:“不可!兩位將軍留在荊州,自有重大使命,曹操、孫權對荊州虎視眈眈,當下必須由關將軍拒襄陽要路。擋青泥隘口以御曹操!”

“而張將軍則于江夏巡江,以鎮東吳孫權。你等乃主公兄弟,若曹操、孫權見得,必不起絲毫疑心!”

“可!!這!!!”

張飛聽言,心里一急,但也知諸葛亮話中有理,急急望向劉備。

劉備嘆了一口氣,對關羽、張飛安撫而道:“兩位賢弟,你等心意,備心領了,但荊州萬不可失,若交與他人之手,你教我如何放心,還望兩位賢弟以大局為重!”

張飛急得直饒頭,正欲說話,關羽卻暗暗抓住了他的肩膀,投去一個眼色,然后向劉備說道:“兄長話已至此,弟等焉敢不從!”

劉備與關羽目光交接,兩人眼內盡是濃厚的兄弟之情,劉備燦然一笑,頷首而道:“如此,二弟,三弟便在荊州這里等候備之佳音,他日大勢得以建成,你我兄弟三人,再暢飲一番,不醉不歸!“

“不醉不歸!!!”

關羽、張飛齊齊喝道,兄弟三人相擁而抱,諸葛亮、蒯越等人,看著劉關張三人兄弟情誼,皆羨慕不已。

諸葛亮欲使暗度陳倉之計,獻計劉備,只帶僅僅三百將士,神不知鬼不覺地由武陵取道巴郡,進入益州蜀地。

法正受諸葛亮吩咐,先回益州做好準備,諸葛亮遂又從江夏調來黃忠,這其中亦大有深意,畢竟黃忠乃忠義之士,留在荊州弊大于利。

且諸葛亮深知劉備天生有一種能夠感化于人的仁義,相信黃忠只要與劉備深處一段時日,同生死,共患難,必對劉備生出傾服之心。

待一切準備就緒,劉備命蒯越為軍師,趙云、黃忠、魏延三員絕世猛將隨行,兼合陳到、劉封二將,精兵三百,即日起程西行。

至于諸葛亮,則引關羽、張飛、陳式等將鎮守荊州,臨行前諸葛亮交與劉備三個錦囊,吩咐劉備但有危難之時,打開錦囊便可化險為夷,力挽狂瀾!

劉備慎重無比地將錦囊收于腰帶內,仿佛將這三個錦囊視作為救命符,劉備即將出發西川,建立功業,但眼內卻宛如有著揮之不散的惆悵。

諸葛亮心里清楚,淡然一笑,拂扇問道:“主公可是心里顧慮著先前曹操下令冊封主公為荊州牧,周瑜為襄陽太守之事?”

劉備一聽,頓時臉色一凝,嘆聲而道:“孔明深明我心,曹操此舉,實為離間計也,他冊封我為荊州牧,我雖不受,但劉琦賢侄心中多少定有不忿!”

“更何況襄陽郡乃荊州腹地,此時由我軍駐守,那曹操卻故意下令封周瑜為襄陽太守,實則是要周瑜與我等為仇敵,引發荊州與江東孫氏之戰,荊州危機無限,不得安穩,你讓我如何放心遠走益州?”

諸葛亮皓目爍爍,笑容可掬,仿佛給人一種無法解釋的安然,遂即便道:“主公不必多慮,亮早有計策應付,若荊州有失,亮愿奉上項上頭顱!”

“哎,孔明萬萬不可如此,備大半生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若無孔明鼎立相助,備如何有今日之勢,更何況憑孔明驚鬼神之謀略,坐鎮荊州,定可保之萬無一失,實乃備多心也!”

劉備連忙執起諸葛亮之手,極是煽情而道,諸葛亮心中甚是感動,君臣二人于府中細談一夜,直至天明方才散去。

數日后,劉備僅帶精兵三百,由武陵取道巴郡,隱秘向望西川進發,待到巴郡界口,孟達早已等候多時,見得劉備一行,先行拜見,表其忠誠。

劉備大喜,當下先做安撫,承諾若日后成勢,必不有負于他,孟達心中暗喜,但亦有不少疑惑,他見劉備只帶區區三百兵馬,這如何能抵擋呂布十萬精兵!

劉備看出孟達疑慮,雖然他心中亦有忐忑,但還是故作鎮定地與孟達說道,此乃諸葛亮調配,當中自有深意,叫孟達不必多心。

孟達聽是諸葛亮計策,當即稍稍鎮定下來,畢竟諸葛亮智多勝妖,就連曹、孫亦挫敗于其手,所思計策又豈是常人能夠看透。

孟達接住劉備,劉備使人入益州,先報劉璋,使者星夜趕路,來到成都,劉璋聽得劉備入川正是大喜,不過后來聽到劉備只帶三百精兵,頓時臉色黑沉起來。

黃權見得,更是出席諫言而道:“主公,這劉玄德故作玄虛,明知西川大難,正受呂布十萬精兵所犯,卻僅帶區區三百兵馬,可見其根本未有救西川之心!”

“劉備昔日曾偷襲呂布,呂布最為痛恨于他,依權之見,不如令人抓拿劉備,送與呂布,呂布大喜,大有可能愿與我西川休戰,此實為西川百姓之幸也!”

黃權此言一落,法正頓時臉色一變,急出席而道:“若主公聽黃公橫之言,西川無救矣,劉玄德與主公同宗,今不畏危難,遠行來救,足可見其仁義!”

“更何況,劉備此行,有趙云、黃忠、魏延三員悍將隨行,此三人皆有萬夫莫敵之勇,勝于千軍萬馬,時下我西川正是缺將之時,若得此三人,必可大破呂布賊軍!”

劉璋聽言,黑沉臉色稍稍緩和下來,法正見其臉色變化,遂又急道:“更何況劉備麾下軍師諸葛亮,號稱臥龍,有姜子牙、張子房之韜略,豈會令其主貿然處險,想必其早有驚天大計教與,主公何不再等些許時日,看這劉備能耐如何,再做定論?”

“再者,黃公橫等人不是一直擔憂劉備入川,有圖謀之意,今劉備只帶三百兵馬,入我西川,主公若見其有絲毫歹心,只要一聲令下,即可將其擒殺!”

隨著法正所言,劉璋臉色愈來愈好,遂即大笑而道:“哈哈哈...孝直所言極是,劉玄德雖無多帶兵馬,但有其麾下趙、黃、魏三將,加之我西川精兵,足可破那呂布賊軍,就如孝直所言,他如此這般,我更為安心!”

劉璋說畢,便令人通報沿途州郡,供給錢糧,好生接待,劉璋更欲親出涪城以接劉備,即又下令準備車乘帳幔,旌旗鎧甲,務要鮮明,方可顯露其威。

黃權聽言大驚失色,連忙跪地拜道:“主公且慢,劉備此人最為令人防不勝防者,乃其心術也!今雖僅帶三百兵馬,但主公卻不知,蜀中早有奸臣與其勾結,主公此去,必被劉備所害,權食祿多年,實不忍主公中他人奸計,望三思而行!”

黃權雖無明指何人,但殿下諸臣誰人不知,法正眉頭直豎,厲聲喝道:“黃權此言,疏間宗族之義,誣蔑國之忠臣,滋長寇盜之威,實無益于主公,主公若信,豈不令人心寒!”

劉璋亦覺如此,當即怒聲呵斥黃權道:“我意已決,退下!”

“主公若不聽臣言,引狼入室,西川難保矣!”

黃權滿臉悲痛,猛地一直叩首,磕得頭破流血,劉璋不理黃權,忿然起身,徑直走出大堂。

黃權心急如焚,近前跪地牙咬劉璋衣裳而諫,劉璋大怒,扯衣而起,黃權痛哭,死咬不放,頓落門牙兩顆,諸臣眼見黃權這般凄涼,皆心中一片冰寒。(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