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第二百七十六章 四方云動(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六章 四方云動(二)

第二百七十六章 四方云動(二)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6日  作者:一騎闖天涯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騎闖天涯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熱門、

許昌城,曹操聞聽呂布稱王,竟出奇地未有發怒,只是滿面肅然,沉默不語。

曹操心知眼下留給他擴充實力的時間,已是不多,呂布稱王,說明呂布已經做好了與他決戰的心理準備,因而曹操必須趕在呂布掃滅涼州之前,拿下荊州,挫敗江東,如此才能全力與呂布相爭。

想到前番郭嘉所獻之策,曹操當即命夏侯惇、許褚、于禁、曹純、李典等將領軍五萬,司馬懿為軍中軍師,程昱為軍中司馬,前往宛城,與曹仁合軍,曹仁為大軍都督,匯合諸將進攻新野、樊城。

曹操號令一落,各將謀臣領命前行,十余日后,五萬大軍趕至宛城,曹仁早收得曹操軍令,在城中迎接諸將。

夏侯惇向曹仁笑道:“劉備乃鼠輩耳,今番主公派與都督這般宏盛大軍,都督必能將其擒之!”

曹仁一聽,臉色一變,對于荊州戰事,曹仁不敢有絲毫大意,連忙向夏侯惇叮囑道:“元讓勿要輕視劉備,今劉備得諸葛亮輔佐,如虎生翼矣!我等受魏王重望,萬不可因有輕視之心,而壞魏王南征大業!!”

夏侯惇聽言,冷哼一聲,眼中盡是藐視之意,厲聲喝道:“都督之言謬矣!先前那周公瑾不是被喻為天下第一智者乎?其還不是在魏王手下損兵折將,這諸葛孔明說不得亦是這般浪得虛名之徒,何足懼哉!”

“元讓你乃軍中大將,豈可這等輕躁,你如此這般。我豈敢將重任委派于你!”

曹仁與夏侯惇本為一族。不過因祖輩之因。改姓為曹,因此曹仁私底下與夏侯惇交情極深,如同手足兄弟。

此番曹仁出言提醒夏侯惇,亦是為其著想,哪知夏侯惇卻不領情,反而覺得曹仁輕視于他,當即扯著嗓子大喝道:“曹子孝,你這是何意?難道我夏侯元讓就這般不堪?!”

曹仁見狀。暗道不好,這夏侯惇的倔脾性一起,便如同一頭脫韁野馬,難以制止,當下曹仁連忙好生安撫。

不過夏侯惇正氣在頭上,許多將士聞聲趕來,只聽得夏侯惇怒聲大喝道:“我愿為先鋒,立下軍令狀,若不一陣而生擒劉備,活捉諸葛亮。愿將首級獻與都督!”

曹仁聽言大驚,夏侯惇在眾目睽睽之下。立下軍令狀,可謂是令曹仁無法下臺,若是曹仁拒絕,誓必影響軍心。

曹仁臉色一凝,冷聲問道:“夏侯元讓,你可知軍中無戲言!”

“哼!我隨丞相東征西討,戰績無數,軍紀之事,何勞都督你來提醒,若不能擒得,當愿割首奉上!”

夏侯惇虎目赤紅,他被譽為曹軍第一先鋒猛將,立功無數,曹軍上下無人不敬服,當下豈能受這等輕視,亦是爭鋒相對言道。

曹仁雙目一瞇,厲聲喝道:“好!夏侯將軍有此決意,我豈能不許,望你能早報捷書,以慰我心!”

夏侯惇聽罷,奮然辭別曹仁,怒氣沖沖地離去,曹仁在后嘆氣不止,這時司馬懿和程昱踏步而來,兩人臉上皆有擔憂之色。

“夏侯將軍如此急躁,只怕會遭他人計算,以使先鋒部隊兵敗將亡啊!”程昱搖頭一嘆。

曹仁聽罷,擔憂更勝,忙作禮向程昱請道:“元讓脾性急躁,又輕視劉備,實在令人擔憂,還望先生隨其而去,在旁監管,元讓素來多聽先生之言,有先生壓陣,我亦可放心!”

“都督之令,昱豈敢不受,都督不必憂慮,昱自會謹慎而行!”

“如此便謝過先生了!”

曹仁作禮又謝,夏侯惇與他情義深厚,時下夏侯惇立下軍令狀,若真有個萬一,敗下陣來,曹仁可不知如何是好。

次日,夏侯惇以韓浩為副將,引兵一萬先往新野進發,先鋒部隊日夜兼程,直抵新野城外五十里處,方才歇息,駐兵以窺新野。

再看天下之南交州,交州之地,與江東、益州、荊州交界,遠離中原,朝廷難以管轄,因此常有野望之輩,在交州自立一方。

昔年交州刺史朱符,貪欲不足,向交州各郡強收重稅,因此引起百姓反抗被殺,后漢朝派遣張津為新任刺史。

哪知張津亦是野心之輩,他廢漢家法律,信奉邪道,迷惑百姓,在交州自立為王,可惜好景不長,張津的野望被其麾下部將區景發現,不久便被區景設計殺死。

張津被殺,區景見當時荊州牧劉表勢大,率眾去投,劉表得知此事后,欲趁此時交州正亂,派兵取奪。

于是劉表派大將賴恭,前往接替了張津的位置,同時又派部將吳巨出任蒼梧太守,接替已病死的原太守史璜。

劉表欲將交州大權盡攏之舉,為朝廷發現,朝廷為避免劉表的勢力過于強大,下詔任命士燮為‘綏南中郎將’總督交阯七郡,分奪劉表權力。

士燮字威彥,蒼梧廣信人,年少時游學京師,拜潁川劉子奇為師,研治左氏春秋,后察孝廉,補尚書郎,后舉茂才,除巫令,遷交趾太守。

士燮得朝廷任命,立即派部將張旻前往洛陽謝恩,并獻上貢品,當此天下大亂之時,道路斷絕,而士燮不廢邊貢,漢廷見士燮忠心,有意讓他統率交州,便又加拜士燮為‘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

而時下漢朝已先后經歷了黃巾之亂、十常侍之亂,以及軍閥割據混戰,對交州的影響力大為減弱,因而士燮名義上是效忠于漢朝的交趾太守,實際上已成為割據交州各郡的軍閥。

士氏親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職,如士燮的三個弟弟士壹、士黃有、士武,分別擔任合浦太守、九真太守和南海太守。

士家勢力不斷龐大。而又因中原戰亂不止。劉表要保荊州已是心疲力竭。豈有精力理會交州之事,漸漸地,交州大權近乎落于士家之手,士燮因此成為了交州的無冕之王。

交州九郡之地,盛產糧食,地勢偏僻,遠離中原糾紛,江東早有窺視之心。而眼下賴恭與吳巨因爭權奪利,而起糾紛。

賴恭不是吳巨對手,情急之下,便向江東求救,周瑜時下正想趁曹劉大戰將起之際,攻伐交州,這賴恭乃是名義上的交州牧,此番賴恭求救,正是給了周瑜一個攻占交州的大義旗號。

周瑜得到賴恭的求援信后,重賞其來使。當即向孫權請命,由其親領大軍往征交州。孫權聞得周瑜奏報,頓時大喜,當即依周瑜之言行事。

隨后周瑜親領五萬大軍,周泰、韓當、呂蒙、陳武等將隨行,望交州進發。

周瑜統軍嚴明,大隊人馬,各依隊伍而行,饑餐渴飲,夜住曉行,所經之處,秋毫無犯。

而吳巨聽聞江東出兵,大都督周瑜親統五萬大軍而來,頓時大驚失色,自知非是江東大軍的對手。

其麾下謀臣見此,連忙進諫,言唇亡齒寒之理,建議吳巨去尋士燮求助。

吳巨聽計大喜,士家在交州勢力龐大,深得異族擁戴,若得其相助,必能擊退江東兵馬。

于是,吳巨即修書一封,派來使至交趾來見士燮,敘禮畢,吳巨來使懇請士燮發兵來援。

士燮本就望吳巨和賴恭大打出手,殺得兩敗俱傷后,再發以雷霆攻勢,盡除二人,得之漁人之利。

時下士燮心中冷笑,正想托辭拒絕,那吳巨來使卻忽然言道:“明公可知將要大禍臨頭耶?”

士燮目光頓時一凝,冷聲而道:“賴、吳兩人之戰,我從未有插手,而且我受朝廷之命,據守此地,從無所犯,豈會有大禍降身?”

吳巨來使聞言,頓時臉色一變,略一沉思,便是陰陽怪氣而道:“交州九郡,地廣物博,且盛產糧食,荊州劉備,益州劉璋,江東孫權皆垂涎不已!”

“今番那賴恭難抵我家主公兵馬,竟發信求救江東,那周瑜已是應諾,親領五萬大軍正往交州進發,那周瑜多智如妖,且麾下猛將無數,如今其盛勢而來,我家主公自問不敵,因此才望得明公相助!”

“明公一族,坐擁交州四郡之地,若是孫權盡得交州,豈會容士家在交州一家獨大,到時只怕明公欲要相投,那孫權亦難相容!”

士燮聽罷,臉色劇變,全身不禁顫抖起來,不過見吳巨來使面露冷笑,當即死死地壓著體內的急火,冷聲而道:“此事茲事體大,且容我思慮些許日子!”

“如何抉擇,皆由明公所掌,只不過江東大軍將至,時日已是無多,還望明公能早日定奪,否則,待江東大軍殺至,明公兵馬尚未有動,江東大軍定然以雷霆之勢,直搗黃龍,到時明公便是悔不及矣!”

吳巨來使冷哼一聲,不慌不急地說完后,便告辭而去,士燮臉色陰晴莫測,默然而坐良久。

說來,這世上最令人欲罷不能的,便是權利,士家乃是交州的無冕之王,作威作福已久,此等好處豈會輕易放棄,當即派人星夜前往合浦、九真、南海,通令其三位弟弟趕來交趾。

士壹、士黃有、士武三人聞得江東大軍正往交州進發,皆大驚失色,連忙各往交趾趕來,與士燮商議。

兄弟四人,商議一夜,最后得到一致的結果,出兵相助吳巨,抵擋江東大軍。

于此,士燮盡起四郡兵馬,與吳巨兵馬合軍一處,吳巨自愿讓位于士燮,讓其統領大軍,士燮也不推遲,接領統將大位。

幾人商議定后,即分兵三路,士燮取中路,士壹、士黃有、士武,三兄弟在左,吳巨在右,三路共引兵六萬迎敵。(未完待續。。)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