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第二百二十章 孔明初顯威(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章 孔明初顯威(三)

第二百二十章 孔明初顯威(三)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6日  作者:一騎闖天涯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騎闖天涯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最新章節

作者:一騎闖天涯


小弟回觀全文,發現本書呂布雖是主角,但其更像一只影響三國大勢發展的蝴蝶,書中還有大量次主的出現,與《三國演義》的風格頗為相近,通過各個事件,展現一眾歷史人物的性格魅力!而非處處以呂布個人為核心!!!

考略良久,小弟想把書名調整為《重生呂布逆轉三國》,特提前與各位大大通通氣!若是大大們有好的想法,可以發書評!真誠地感謝大大們一直以來對小弟的支持!謝謝!!!

其實諸葛亮早有預料,并已告知劉備,劉備亦已習慣諸葛亮之神奇。FQSw

傅巽來見劉備,作禮畢,傅巽張口說道:“皇叔前番雖大敗我軍,但蔡將軍尚有三萬兵馬,襄陽亦有三萬把守!”

“前番之敗,皆因輕視孔明之謀,如今我軍上下皆知孔明厲害,再次出兵,必然謹慎而為,即時我軍必可踏平夏口城,蔡將軍憐眾百姓之命,皇叔乃仁義無雙,愛民如子,如肯來降,蔡將軍可承諾,免罪賜爵,若執迷不悟,則軍民共戮,玉石俱焚!!!”

傅巽說得字字錚錚,義正言辭,暗暗眺望劉備臉色,劉備卻仿佛置若未聞,臉色毫無漣漪。

劉備未有回答,諸葛亮先捂掌而笑:“哈哈哈...好!好!好!傅公此番言辭,足可見蔡將軍心胸廣闊,實是仁義之人!”

傅巽眉頭一皺,他根本聽不出諸葛亮有任何贊嘆之意,反而有幾分諷刺的味道,傅巽知諸葛亮多智,不愿與其糾纏,轉眼望向劉備,作禮再問。

“不知皇叔意下如何,夏口城內如今集合近十萬百姓,其性命如何,全在皇叔一念之間!”

劉備淡然一笑,遂向諸葛亮投以眼色說道:“我劉玄德一生顛沛流離,遭奸人無數陷害,如今尚能茍存,全因孔明之智,孔明你可為我做主,降與不降,全憑你意!”

傅巽一聽,頓時臉色一變,劉備竟然如此信任諸葛亮,甚至這般重大的決定都交由諸葛亮來抉擇,可見兩人關系非同一般,遠超一般君臣。

諸葛亮謙卑拱手作揖,先謝劉備,隨后帶著一抹淡笑向傅巽緩緩說道:“傅曹掾不妨隨亮同來,即時便知我主降是不降!”

傅巽見諸葛亮這般神秘,心里一緊,正是猶豫間,諸葛亮已踏步而出,傅巽見狀,連忙追隨而去,諸葛亮帶著傅巽來到縣衙門前,忽然手執鼓錘,猛擊號鼓。

“咚!咚!!咚!!!”

如此節奏,通鼓三番,少頃,無數百姓聞聲而來,聚于縣衙門外,紛紛眺目相望,傅巽見門外人頭洶涌,又是驚異,諸葛亮凝了凝神,扯著嗓子大喝道。fqxsw

“諸位鄉親父老!前番我軍雖擊敗蔡將軍大軍,但蔡將軍尚有六萬兵馬,若其傾覆來攻,夏口城大多會被蔡將軍大軍踏破,夷為平地,即時,諸位鄉親父老必遭滅頂大禍,我主劉皇叔豈能眼觀百姓受害,家破人亡,而無動于衷!”

“恰好,蔡將軍派傅曹掾來說降,令言,若劉皇叔降之,免罪賜爵,若是不降,軍民共戮,玉石俱焚!”

“亮幸蒙劉皇叔信賴,降與不降,交付于亮,亮知皇叔,一心所向盡是為民,亮便交付諸位,由諸位抉擇!”

諸葛亮話音一落,頓時四周一片嘩然,傅巽更是詫異得目瞪口呆,待他回過神來,頓時發覺無數道犀利且充滿怒火的視線射了過來,傅巽只覺得仿佛遭到萬箭穿心。

隨即很快一聲吼聲喊起:“劉皇叔乃仁義之主!我等寧死不降,愿以皇叔共存亡!!”

“我等寧死不降,愿以皇叔共存亡!!!”

“我等寧死不降,愿以皇叔共存亡!!!”

只見一個青年漢子舉臂忿然大喝,很快他身旁的數十個百姓,立馬隨聲應和,嘶聲大吼起來。

一陣聲浪落畢,一個白發蒼蒼的老頭,吹胡子瞪眼地喝道:“劉皇叔善待百姓,乃當世明主,老夫一生得見得這般仁義君主,雖老夫年邁,但亦愿付之殘軀,為皇叔守住夏口城!”

老頭話畢,聲浪更盛,直襲傅巽全身,震得其耳朵發鳴,這時又有一個駝背老婦,以杖擊地叫道。

“還請諸葛先生不必顧慮我等百姓,只要能追隨皇叔,我等百姓縱使上刀山下火海,亦愿相隨!”

隨即又有紛紛喝言一連暴起。

“皇叔乃天下義士,那蔡瑁暴虐叛逆,乃當世惡賊!”

“若荊州落入此人之手,我等寧愿一死!”

“蔡瑁冷酷無情,視百姓如草芥,這等奸賊暴徒,必遭天譴!皇叔仁義無雙,若蒼天有眼,必助皇叔!!”

一時間,百姓的喝聲,如同一片浪潮撲涌而來,傅巽臉色大變,這面前的情景竟逼得連連后退,一連失態。

諸葛亮見勢,鵝毛扇輕擺,頓時百姓紛紛止聲,諸葛亮渾身猝然爆發出一股迫人的浩然正氣,直逼傅巽。

傅巽不知為何,羞愧之色,難以遮掩,聽著諸葛亮凝聲喝道:“諸位鄉親父老,竟愿與皇叔同生共死,共赴正義!諸葛亮有言在此,若蔡瑁當真敢犯我夏口城,我必隨夏口城共存亡!”

“隨夏口城共存亡!”

“隨夏口城共存亡!!”

“隨夏口城共存亡!!!”

又是一陣聲浪襲來,此時的傅巽,只覺自己背負萬般罪惡,猝然間,諸葛亮驟然轉身,目光坦蕩,凝視傅巽。

傅巽不敢與其相視,低頭避開,諸葛亮一字一字在傅巽耳邊說道:“還請傅曹掾回稟那奸賊蔡瑁,我等夏口城軍民寧死不降!”

諸葛亮字音如同轟雷擊落,傅巽雙腿一抖,竟然跪了下來,兩條淚痕,即在傅巽臉上顯現,傅巽泣聲而道。

“蔡瑁使我至此,根本無招降容納皇叔之意,他忌憚公之謀略,知公乃愛民之士,乃欲離間皇叔與公!”

傅巽此言一出,那隨傅巽而來的蔡氏族人頓時臉色大變,正欲呵斥傅巽,這時,早就準備在旁的劉軍兵士,立馬一擁而上,將其盡數擒住。

四周百姓聞言皆起怒色,紛紛出言怒喝傅巽,諸葛亮把鵝毛扇一招,向眾百姓開解道。

“諸位且聽亮一言,傅曹掾家中老小,盡在襄陽,受蔡氏所監控,時下,他不顧家小安危,竟愿告之蔡瑁意圖,足可見其亦乃忠義之士!”

“此事諸位但且保密,莫要走漏半點風聲,否則非但害了傅曹掾家小,亦害了皇叔大事,還望諸位謹記!”

諸葛亮說罷,眾百姓對傅巽的怨恨迅疾褪去不少,傅巽拜禮而謝,諸葛亮即散去一眾百姓,帶著傅巽回入縣衙。

劉備在內早聽得事態如何,當即迎向傅巽,謝過其揭發蔡瑁歹心之義舉。

之后,劉備、諸葛亮還有傅巽三人在縣衙內密談了約半個時辰,諸葛亮向傅巽多有計策教付。

傅巽謹記在心,后在劉備安排下,在驛館歇息一夜,次日立即起身離開夏口城。

傅巽不知與諸葛亮有何秘密協定,受命而行,回見蔡瑁,蔡瑁見傅巽一臉狼狽,雙眼內盡是驚慌之色,又見其獨身回來,就知事態不妙,連忙相問。

傅巽伏地而告,言劉備根本無投降之意,諸葛亮更是發覺了他此行之意,乃是欲使離間之計。

劉備大怒,將隨他而去的從人盡數斬首,特留他一命,回報蔡瑁,告之其寧死不降,不畏強勢,玉石俱焚之決意!

蔡瑁聽言,大發雷霆,即令兵士趕往襄陽,準備重聚大軍踏破夏口城。

蔡瑁領殘軍正往襄陽而去,卻不知此時襄陽已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巨變。

話說就在蔡瑁從荊州出兵的半月前,在襄陽郡內,鄧縣,縣令乃王粲之友,名叫趙信。

此人學識過人,通古博今,且重情重義,懷有一顆忠國愛民之心。

趙信年少時,常與王粲結伴而行,兩人談論治國安邦之計,每每談起便是一天一夜,趙信才學雖高,但比起王粲卻顯黯淡。

王粲很快就因其名而得劉表召見,得到重用,后來趙信亦受人所薦,成為了鄧縣縣令,從此之后,兩人便少有來往,不過卻常以書信聯系。

這邊荊州大變,劉表逝世,二公子劉琮在蔡瑁的擁立下,成為荊州之主的消息傳至鄧縣,趙信便覺其中大有不妥,同時又為劉表廢長立幼的遺命,為荊州的未來,感到深深的憂慮。

不久后,趙信忽然得知,蔡瑁欲出兵征伐正于夏口的劉皇叔,而其好友王粲多番進諫,惹怒了蔡瑁,王粲慘遭蔡瑁毒手,王粲一家連同其家中食客盡被所斬,為王粲而哭的友人,亦盡被蔡瑁所殺。

蔡瑁如此暴虐,猶如暴秦時期,秦二世胡亥身旁之趙高,趙信怒恨無比,卻怎奈勢單力薄,無法反抗蔡瑁。

就在此時,早受諸葛亮命令,暗中潛伏在鄧縣的孫乾秘密來見趙信,趙信素來敬重劉皇叔之仁義,亦知在此等情勢之下,孫乾來見必有大事。

趙信當即引孫乾到家中密室,兩人禮畢,孫乾取下頭上黑紗草帽露出其面容,急言道:“趙縣令,蔡瑁擅改劉荊州之遺囑,廢長立幼,獨攬大權,殘害忠臣,其所做之惡,實令人發指!”

“我主劉皇叔不忍劉荊州基業,盡毀于此人之手,欲與其對抗到底,剿滅惡賊,恢復正統,輔佐大公子劉琦接領荊州之主之位!口說無憑,此乃大公子劉琦與蒯子柔、蒯異度親筆所寫文書,還請高縣令過目!”

孫乾說畢,從衣袖中拿出一封文書遞向趙信,趙信接過文書,拆開便看,只見趙信雙目越看瞪得越大,觀畢,渾身怒火不禁爆發,怒聲大喝。

“蔡瑁竟敢如此欺辱先主!!故主有靈,必當誅滅逆賊!!!”

蒯氏兄弟乃荊州文臣之首,且兩人字跡別具一格,無人能模仿,趙信看出信確乃蒯氏兄弟字跡,當即信了孫乾口中所說之事!

如果覺得好看,請把本站網址推薦給您的朋友吧!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所有小說的版權屬于小說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來信,確認后二十四小時內刪除!


上一章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