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第二百一十七章 荊州之變(五)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七章 荊州之變(五)

第二百一十七章 荊州之變(五)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6日  作者:一騎闖天涯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一騎闖天涯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 
最新章節

作者:一騎闖天涯


面對劉備期望而又略帶質疑的目光,諸葛亮卻是淡然一笑,拱手而道:“亮不過山野村夫,如今主公面前有兩位大賢在此,何必退而求次,依亮所見,二位大人,必有計策教付!”

諸葛亮此言一出,頓時,眾人的目光立刻集中在蒯越、蒯良兄弟二人身上。FQxSW

蒯良臉色一凝,目光隨即與諸葛亮交接,諸葛亮笑容可掬,目光如能看透人心,蒯越內心頓起激浪,暗暗驚嘆諸葛亮手段高明。

諸葛亮并非無計,他是故意讓二蒯出計輔佐劉備,這樣一來,二人便再無重投蔡瑁的可能。

同時,諸葛亮還有另一層深意,二蒯先前所作所為,日后未免不會遭人指責。

而且若是劉備當真擊敗蔡瑁,助劉琦成為荊州之主,表面上劉琦雖是荊州主人,但以劉琦對劉備的依賴,還有劉備麾下謀臣武將班底之盛,到時荊州真正握有實權者之人,必定是劉備。

此點,二蒯皆是心知肚明,也明白諸葛亮這是給予他們機會,先立功績,日后能受劉備重用。

蒯良腦念電轉,遂起身拱手而道:“襄陽乃是蔡氏根基所在,某確有一計,可令皇叔先取襄陽,除蔡氏之根底!”

襄陽郡乃是荊州州郡,乃荊州之標志,蔡氏一族勢力大半都在此地,若是劉備取得襄陽,便可重創蔡氏。

同時亦可震懾荊州各郡郡守,即時劉備便可以襄陽為根據地,再往附近郡城出軍,與蔡氏各地勢力征戰,平定荊州。

劉備一聽頓時大喜,連忙向蒯良問道:“計從安出,還請蒯公快快教我!”

蒯良微微頷首,雙目聚光,遂即便道:“時下那蔡瑁尚未知其惡行已被皇叔得知,皇叔不妨將計就計,將一萬兵馬交付予我等兄弟二人!”

“蔡瑁見我等兄弟領兵回歸,定然大喜,迫不及待出兵往攻新野和江夏,到時襄陽兵力空虛,我等兄弟趁勢揭發蔡瑁罪狀,領一萬兵馬偷襲其留守襄陽兵馬,便可取下襄陽!”

“哈哈哈...妙!妙!妙!蒯公此計大妙!”

劉備聽計大喜過望,朗聲大笑,連連說妙,諸葛亮在旁附和而道:“主公若得兩位大人之助,得之荊州,易如反掌!兩位大人大義,亮敬服!”

諸葛亮作揖向蒯良、蒯越恭敬施禮,二蒯亦作揖回禮,隨后諸葛亮話鋒一轉,遂而又作補充,說道如此如此。fQXsw

諸葛亮不出則已,一出定是驚天動地,在他一番補充之下,眾人連起驚色,驚呼不已。

討伐蔡氏計策定落,若盡如諸葛亮所料,劉備即將坐擁荊州九郡,得之根基,如此一來,距離諸葛亮所設下的三足鼎立亦或四龍爭天之局可謂是又邁進了一大步。

次日,諸葛亮聚集眾將,各做吩咐,眾將領命,各做安排,自然不在話下。

數日后,劉備接管劉琦在江夏的一萬兵馬,同時趙云、簡雍領命防守新野,然后才將手中一萬荊州兵馬交予二蒯。

當然在數日前,劉備已與這些荊州將士說明荊州時下世局,確認這些人忠誠之后,方才敢令其隨二蒯回歸荊州。

同時,陳到、廖化皆佯裝成軍中牙門將,暗地里觀察軍中動態,穩定軍中局勢。

二蒯與劉備告辭之后,即日便引一萬兵馬望襄陽進發,望著一萬兵馬漸漸遠離后,諸葛亮臉色平淡,向身旁的劉備輕聲而道。

“主公,蒯氏兄弟已離江夏,那蔡瑁的大軍不日將至,我等還需早作準備!”

劉備微微頷首,神色亦是淡然,仿佛并不懼怕蔡瑁的大軍,平靜答道:“軍師所言甚是!若是此役能將蔡瑁一舉擒得,萬事濟也!”

約過了十來日后,蔡瑁在襄陽境界,領著一眾心腹將士,遙遙眺望。

蔡瑁在數日前,已從回報兵士口中得知,劉備已接領命,將一萬兵馬交予蒯氏兄弟之手。

蔡瑁得知后,雖喜但卻想諸葛亮多謀,在未親眼見得這一萬兵馬回歸襄陽,他絕不敢輕舉妄動,而按時日來算,蒯氏兄弟若無意外,此時應該引軍趕到襄陽境界。

蔡瑁等了許久,仍不見遠處有所動靜,心里不由起了幾分急意,就在此時,忽然身邊有幾個將士驚呼道。

“來了!!前方十里處風塵大作,定有大部兵馬行來!!!”

蔡瑁聽言臉色一凝,速速放眼望去,只見十里外風塵大作,漸漸馬蹄聲、腳步聲、兵戈震動聲,齊齊激蕩而起。

蔡瑁忙令周遭做好準備,提防襲擊,不久后,一隊快騎先是疾奔而來。

蔡瑁認得領兵之將,正是之前隨劉備進攻豫章的荊州將領之一,那將趕到蔡瑁面前,下馬告之蔡瑁前方那部兵馬,正是蒯氏兄弟從劉備手中接領而歸的一萬大軍。

少時,風塵滾滾,旌旗飄揚,蒯氏兄弟下馬趕到蔡瑁面前,作揖稟告。

告畢,蔡瑁朗聲大笑不止,仿佛已見到江夏、新野被他麾下大軍吞滅,劉備被誅、諸葛亮被他所擒的景象。

這時,治中龐季在四處張望了許久,忽然臉色一變,在蔡瑁耳邊低聲數句,蔡瑁聽畢,眉頭一皺,遂向蒯氏兄弟問道。

“兩位蒯公,為何軍中不見大公子身影?”

蒯越一聽,即用早已準備好的說辭,稟報道:“回稟蔡將軍,我等兄弟到江夏后,曾向大耳賊問過大公子的所在,大耳賊卻說大公子去了襄陽一直未曾回到江夏!”

“我等兄弟二人,派人在江夏城內探尋了一番,亦無得之大公子的情報,或許大公子當真未回江夏,亦或許是大耳賊有意隱瞞,私下藏住了大公子!”

蔡瑁聽罷,冷笑一聲,心中暗想即使這劉備有心藏住那劉琦,等他麾下攻破江夏時,劉琦亦是難逃一死。

對于蔡瑁來說,劉備才是最大的威脅,只要解決了劉備,那生性孱弱的劉琦,孤掌難鳴,諒他也翻不出什么風浪。

蔡瑁想畢,便不再將此事上放在心上,命身邊心腹將士,接領蒯氏兄弟所帶一萬兵馬,整頓一番后,遂引著一眾兵馬趕回襄陽。

數日后,蔡瑁假寫遺囑,宣告荊州眾官,劉表已逝世,又依照遺囑命二公子劉琮為荊州之主。

時下襄陽郡治大殿內,荊州眾官一片嘩然,眾人皆臉色復雜,劉表幕僚李珪忽然走出,厲聲喝道。

“自古以來,廢長立幼,必生禍事,昔年袁氏正因如此,以致被曹操剿滅,基業盡毀,當今可急發哀書至江夏,請大公子為荊州之主,就命劉皇叔一同理事!”

“到時,北可以敵曹操,南可以拒孫權,此乃萬全之策也,還望二公子不要因一時貪欲,以致先君基業盡毀!”

李珪此言一出,頓時殿內眾官臉色又是一陣變化,有數人欲言又止,亦想要附和,但卻見到在劉琮旁側的蔡瑁那一臉寒冽的冷笑,立馬止住念頭,不敢相視。

蔡瑁瞪大雙目,暗暗地觀察著殿內眾人的表情,隨后一步踏出,手指李珪怒聲喝叱道。

“你是主公幕僚,卻亂言以逆主公遺命!如今二公子初登大位,你便立即出言反對,李珪,你可是要造反耶?!!”

李珪聽著蔡瑁這奸賊逆臣,竟敢反來說他造反,氣的渾身火氣頓暴,怒聲大罵道。

“蔡瑁!!你結黨營私,假稱遺命,廢長立幼,意欲何為,荊州無人不知!昔日你曾多番謀害劉皇叔,怕其成你心腹大患,如今先主剛逝,你卻假傳號令,奪回劉皇叔的兵馬,實乃其心可誅!”

“諸位同僚,你等皆深受先主恩德,眼見蔡氏只手遮天,如那暴秦趙高,豈能坐視不管,獨善其身!他日九泉之下,你等有何面目去見先主尊靈!!”

李珪怒聲暴喝,字字如同利刀刺在一眾荊州文武的心中,蔡瑁勃然大怒,立即喝令左右推出斬之。

李珪至死大罵不絕。直至刀落項脖,仍舊在痛罵蔡瑁忤逆,不得好死。

一道刀落響聲轟起,隨后便是頭顱掉地之聲,殿內霎時一片死寂,無人再敢多言。

劉琮臉色慘淡,望著殿下眾臣如此畏懼蔡瑁,忽然間,他心中不覺心起一絲難以言喻的悲愴。

至此劉琮登上荊州牧之位,蔡氏宗族,分領荊州之兵,命治中龐義、別駕劉先守襄陽。

蔡氏猖獗,仿佛整個荊州已屬其掌下之控,即日,蔡瑁又令劉琮頒發號令,宣告劉備十般罪狀,通告荊州各個郡縣。

在這十般罪狀指責之下,仁義無雙的劉備,立即變為作惡多端、十惡不赦的奸佞叛賊。

荊州百姓大多卻是不信,不少人為劉備喊冤,但荊州各地布滿蔡氏眼線,那些為劉備喊冤者,皆被蔡氏族人領兵捉拿,強加叛徒之罪,暗下處理,于是荊州百姓敢怒不敢言,荊州人心惶惶。

就在此時,蔡瑁大起兵馬,令龐季為第一隊,劉先為第二隊,主簿傅巽為第三隊,蔡瑁自領諸將為第四隊,每隊各引兵二萬,封大將鄧當為偏將軍,領兵三千為先鋒,不日出兵江夏,同時又命張允為大將,領兵兩萬征伐新野!

黃門侍郎王粲聽聞此事,連忙來見劉琮、蔡瑁,進諫而道:“劉備乃漢室宗親,且仁義布于四海,深受荊州百姓愛戴,今蔡將軍興此無義之師,恐失荊州百姓之望,還望三思!”

如果覺得好看,請把本站網址推薦給您的朋友吧!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所有小說的版權屬于小說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來信,確認后二十四小時內刪除!


上一章  |  三國呂布逆轉人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