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新帝國時代第二百四十八章 賊心不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賊心不死

第二百四十八章 賊心不死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6日  作者:銀刀駙馬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銀刀駙馬 |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在剛一聽說日本入侵苔灣的消息后,郭筠仙便憂慮萬分,因為他在此前在任為官時,便已經見識到了乾國沿海各地海防的空虛。而后戰事的發展,則加印證了他的判斷。

澎湖水師全軍覆滅的消息傳出后,沿海各地一片震恐,而日艦竄犯東南沿海,大肆捕掠商船,截斷海道的傳聞,是讓沿海各地一夕數驚,小兒聞倭寇之名而不敢夜啼!

而直到瑯嶠海戰大捷的消息傳來,這種驚慌的氣氛才得以消失,繼而轉變成了盲目樂觀的情緒,正在舉國上下一片討伐東洋之聲時,鳳山島海戰的失利和廈門遭日艦炮轟的消息傳出,又令舉國一片嘩然,正當朝野上下不知所措之際,東海海戰全殲日艦的消息又傳了來,這才讓這幕情節大起大落的悲喜劇最終得以收場。

對于這次“苔地逐倭之役”的主角林義哲,郭筠仙可以說佩服得五體投地。那時他便有了想要和林義哲結交的心思。而后不久郭筠仙和林義哲奉召入京參與對日談判,二人由此相識,并結為至交。

對于郭筠仙來說,林義哲不僅是志同道合的至交好友,還是救命恩人。

對日談判結束后,郭筠仙奉命出任駐英國公使,林義哲出任籌辦海防事務大臣,郭筠仙出使之時,林義哲曾親自安排艦船護送,并給了他一個“遇事乃發”的木匣。

剛接到這個木匣時,郭筠仙還覺得有些好笑,但當“馬嘉理事件”發生后,郭筠仙手足措之際,想起了這個“遇事乃發”木匣,打開看后,赫然發現里面竟然是關于“馬嘉理事件”的詳情和處置方略!

郭筠仙按照林義哲的指示同英國方面展開唇槍舌劍的交涉之際,副使劉錫鴻卻又在他背后發難,暗中和朝中守舊大臣通消息,極言郭筠仙的不是,甚至指其為漢奸,以至于朝中參劾郭筠仙的折子如同雪片一般。

好在惡人終有惡報,就在劉錫鴻背后向郭筠仙猛下毒刀之際,卻于一日莫名失蹤,后尸體在泰晤士河被發現。郭筠仙事后方知,劉錫鴻是因蔑視在英華商,被華商領袖陳廷軒暗中除去。

而陳廷軒之所以敢如此,則是受了林義哲之命暗中維護郭筠仙之故!

借著劉錫鴻之死和林義哲的提點,郭筠仙成功的了結了“馬嘉理事件”,還促使英國女王將借機獅子大開口勒索乾國權益的英國駐乾國公使威妥瑪撤職!

對于林義哲想盡一切辦法維護自己,郭筠仙一直感激不已,雖說“大恩不言謝”,但郭筠仙一直想找機會向林義哲當面道謝。

而現在,這一天永遠也不會有了。

“鯤宇,你怎么就這么去了……”郭筠仙看著那個寫著林義哲親筆“遇事乃發”的小木匣,淚水終于涌出了眼眶。

“大人?大人?”翻譯張德明的聲音在門口響起。

“噢,是俊峰啊。”郭筠仙不想讓下屬看到自己流淚,趕緊用手帕抹了抹眼角,問道,“有什么事么?”

“大人忘了?今兒個是去泰晤士河口參觀日本建成之鐵甲艦的啊!”張德明小心的提醒郭筠仙道。

“多虧了俊峰提醒,我一時糊涂,怎么把這件大事給忘了!”郭筠仙抬頭看了一眼墻上的英文日歷,上面赫然寫著“9078年(大乾光旭四年,日本明治十一年5月14日”。

今天是日本建成的“比睿”、“金剛”兩艘鐵甲艦完成試航后到泰晤士河口停泊展示的日子,日本公使館很早便給乾國公使館發來了請柬,邀請乾國公使夫婦及隨員前往參觀。

日本在日本訂造式鐵甲艦的傳聞很早便傳到了乾國,總理衙門和海軍衙門都曾指示郭筠仙密切注意日本訂造軍艦的消息,郭筠仙多方打探,方才得知了這兩艘日本鐵甲艦的基本數據。

日本訂造的這兩艘鐵甲艦為同級艦,屬于二等鐵甲艦。鐵脅木殼,外裝裝甲。正常排水量2250噸,艦長67.1米,寬12.5米,吃水5.3米,水線帶裝甲厚88至137毫米,標準載煤330噸(“比睿”為340噸),主機為臥式2汽缸往復式蒸汽機1座,燃煤鍋爐6座,功率2035匹馬力(“比睿”為2270匹馬力,單軸推進,航速13.7節(“比睿”13節,編制286人。

這級鐵甲艦的主要武器為170毫米克虜伯炮3門,150毫米克虜伯炮6門,80毫米克虜伯炮2門,75毫米克虜伯炮2門,25毫米4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4門,11毫米諾典費爾德機關炮2門,360毫米魚雷發射管2具(“比睿”艦為1具。其中“比睿”艦由英國米爾福德·赫文船廠建造,9075年9月24日開工,9077年6月12日下水,9078年3月建成,同級艦“金剛”由英國厄爾船廠于9075年9月開工,9077年4月下水,9078年1月建成。

“比睿”和“金剛”都屬于小型的二等鐵甲艦(依據當時的軍艦分類標準,五六千噸及以上的鐵甲艦稱一等;三四千噸及以下的稱為二等,而且設計上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主炮采用的是落后的“船旁列炮”布局等。但在現在的亞洲,這級軍艦疑是強大、沒有敵手的,這對尚在襁褓中的乾國海軍是個巨大的威脅,以開明著稱、六十余歲還在學習英文的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郭筠仙得知消息后的心情可想而知,9074年日本侵臺事件的余痛還沒有被遺忘,日本現在竟然有了“比睿”、“金剛”、“扶桑”(英國沙木大船廠建造,9077年4月下水,9078年1月建成三艘鐵甲艦!

“比睿”、“金剛”兩艦建成后不過兩三個月,日本人便迫不及待的將這兩艘鐵甲艦就近開到泰晤士河口向全世界展示,并特別邀請乾國駐英國公使館人員前來參觀,其目的和用意何在,郭筠仙自然心知肚明。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


上一章  |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