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新帝國時代第一百七十三章 “湄云”、“福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湄云”、“福星”

第一百七十三章 “湄云”、“福星”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6日  作者:銀刀駙馬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銀刀駙馬 |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和“萬年青”號一樣,這級80馬力軍艦也屬于全木質蒸汽動力炮艦,設計圖紙來自法國,母型和“萬年青”號一樣,船材、機器基本為進口品,由船政總工程師法國人達士博監造。這艘編號為船政“第二號輪船”的80馬力軍艦排水量515噸,艦體長51.8米,寬7.48米,艙深4.57米,吃水3.39米,論是排水量還是外形尺度,都比第一號輪船小了不少。也正因為此,與“萬年青”等150馬力大輪船著重考慮布置貨艙的做法不同,80馬力輪船體格較小,改造裝貨潛力不大,因而在設計上顯得較為專一,著重考慮了炮艦和偵報艦功能,幸運的成為一級專門的炮艦。為了加強偵報艦的功能,在林義哲的建議下,第二號輪船選用的蒸汽機是一座法國最研制的臥式的150馬力小型復合式蒸汽機(法國人因為自己對這項技術不放心,所以先讓乾國人先當冤大頭試試,采用臥機便于將蒸汽機的安裝位置控制在水線以下,利于戰時的安全。單軸單槳推進,設計航速12節。

第二號輪船的艦艏線型與“萬年青”沒有明顯區別,還是帶著漂亮的飛剪艏。第二號輪船裝有兩根主桅,位于煙囪前后,前桅帶橫桁,可以掛方帆,后桅只有掛縱帆的斜桁,使用風帆動力航行時,可以轉動后桅的縱帆來調整軍艦航向。另外第二號輪船在船首還有前伸的斜桅,但是傾斜度較小,長度也很短。

第二號輪船的武備包括一門威力較大的120毫米口徑法制前膛炮(9068年制造和4門75毫米普魯士制造的后膛炮(舢舨炮,考慮充分發揮作為主炮的120毫米火炮的火力,這門火炮安裝在飛橋前方的露天甲板上,火炮炮架下方有很多圈方向不一的軌道,可以根據需要將火炮沿著軌道推向軍艦左右舷使用,以加強某一舷的火力,這種作法稱成為換門架式。剩余的4門75毫米副炮則分別安裝在煙囪之后的露天甲板兩舷。

艦上的飛橋位于軍艦中部,橫在兩端高大的舷墻上,飛橋底部設有木制操舵室,飛橋甲板上安裝有羅經等航海設備,第二號輪船的備用舵輪推測位于船尾甲板上。

由于船體較小,加之船政的工人和技術人員已經通過“萬年青”的建造獲得了很多經驗積累,第二號輪船的建造速度顯得非常之。9069年6月21日,船政大臣沈佑鄲上奏報告6月10日“萬年青”下水事宜時,第二號輪船的骨架已經搭建完畢,船殼板也已經封釘了三分之一,此時距離該艦開工不過剛剛四個月,“第二號輪船自開工以來,匠作等駕輕就熟,工程較速”。同時,沈佑鄲上奏,已經為第二號輪船命名“湄云”。

在“萬年青”北上天津接受朝廷檢閱時,“湄云”的船體建造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鍋爐、輪機均已就位,經船政總監督法國人日意格提議,為了縮短下水以后的舾裝時間,很多舾裝工程也一并開始。12月6日,船政舉行儀式,祭告媽祖、江神、土神,和當初“萬年青”下水的方法一樣,“湄云”艦乘當天中午大潮下水成功。在船去臺空的第二號船臺旁,如式搭建的第三號船臺當天又舉行了船開工儀式,造的軍艦是與“湄云”同級的第三號輪船。

“湄云”艦從開工至下水總共花費十個月左右時間,較第一號輪船“萬年清”的工期捷了許多,創下一項乾國自造輪船的記錄。同時讓人驚嘆的是,論“萬年清”亦或是“湄云”,其艦員與軍艦的磨合速度之非常罕見,全大型艦船駕駛基礎的乾國官兵,現在已能順利地駕駛艦船航向大海,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而就在“湄云”艦下水當天安放龍骨開工的第三號輪船,由于上百幅肋骨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制造完畢,所以施工速度相當之。第三號輪艦仍由船政總工程師達士博監造。沈佑鄲已為艦定名為“福星”。“福星”艦得以速施工,說明船政工人建造這艘輪船時手藝已經是駕輕就熟了。

“福星”艦與“湄云”同型,尺度、動力系統等各項參數都一致,采用了普魯士制造的75毫米后膛炮,顯示著設計的改良進步,“湄云”與“福星”在外觀上有幾處細微的差別。這兩艘軍艦在后桅之后的舷側都各開有炮門,用來布置副炮。然而最后這組炮門的位置卻不盡相同,首艦“湄云”最后一組炮門較為靠近船尾,建造“福星”時似乎是覺得這一設計并不合適,將炮門前移,“福星”最后一組炮門的位置要比“湄云”的靠前,位于后桅附近的吊艇架下方。

另外,“湄云”艦桅桿兩側的繩梯在船舷上的連接方式與“萬年清”相同,都是在舷外增加托板,繩梯末端通過三眼滑輪固定在托板上,頗有風帆戰艦時代的古風。而“福星”艦則取消了舷外的托板,而是直接將繩梯通過松緊螺絲固定到舷墻上。也足以看出“福星”建造時相對于首艦“湄云”的改進。

在“湄云”、“福星”兩艘軍艦接連完工時,船政江邊的“拉伯特”式拖船塢已然大功告成,船政從此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船塢。

“拉伯特”式船塢既不同于普通的干船塢,也不是一般的浮船塢,其設計首創于法國,當時世界上僅法國建成過一座,船政的拖船塢在規模和先進程度上完全超過了前者。原本在規劃船政建設方案時,日意格等人推薦船政開挖建造一座石制干船塢,但由于一開始船政廠區地質不適宜,容易發生滲水或者坍塌事故,在改選于青洲修建石船塢后,因為考慮到干船塢建造時間長,花費巨大,此時船政經費并不十分寬裕,于是選定建造需時較短、較為省費的拖船塢。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


上一章  |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