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師第二百二十章 李治繼位徐真加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唐朝>> 唐師 >>唐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章 李治繼位徐真加封

第二百二十章 李治繼位徐真加封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15日  作者:離人望左岸  分類: 架空歷史 | 離人望左岸 | 熱血穿越 | 唐朝 | 爭霸 | 離人望左岸 | 唐師 

李治得了長孫無忌的囑托,在程知節的飛騎軍護送之下,回到了皇宮,當即以李世民的名義,將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李勣黜為疊州刺史,即刻赴任。無彈窗()頂點小說,

李勣雖不知李世民已然駕崩,然則他心思玲瓏,自己突然被黜,又怎會想不通其中關節?一想起李世民一向的作風,不由心驚膽寒,連家都沒有回,直接到疊州赴任去了。

程知節率領飛騎軍在左延明門外一直宿衛,生怕發生劇變,而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則帶領諸多侍衛,護送著天子的車駕,如往常一般,將太子的遺體運回了京城,安頓在兩儀殿。

對于未完成的遺詔,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兩邊也產生了極大的分歧,而后只能采取折中的辦法,兩人都暫時放棄主持朝政的權力。

是故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寧為侍中,太子少詹事張行成兼侍中,以檢校刑部尚書、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輔為中書令。

李治又命右武侯大將軍尉遲敬德接替了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將宿衛玄武門的北屯營奪過來,連百騎都收了回去。

到了二十九,諸事安排妥當,終于在太極殿發喪,宣示李世民的遺詔,皇太子李治,正式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四海八荒的部族人氏猝聞噩耗,無不悲痛欲絕,在朝做官的或是來朝進貢的,足有幾百上千人,無不剪斷頭發、用刀劃臉、割耳朵,血流滿地,用他們部落的方式,來哀悼這位大唐的天可汗。

李治繼位之后,開始緊鑼密鼓地發布一系列決策,由于李世民病重之初他就已經開始處理朝政,所以冷靜下來之后,也展現出了他能干的一面。

軍國大事不可停下不辦,平常的瑣碎政事,都委托給諸多官署,在外任都督、刺史的藩王,都可以到國都來奔喪,只是濮王李泰卻被排除在了名單之外!

非但如此,李治還廢止了李世民對遼東的征戰籌備以及各項土木工程,終于是將國內情勢給穩定了下來。

其實他的憂慮不得不說是多余的,因為有李世民先前為他鋪路,根本就不會發生太大的變故,只是新君繼位,由不得李治不擔心罷了。

六月初十,李治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掌管尚書、門下二省事務,可謂權傾朝野,褚遂良等多有怨言,但擔憂朝堂震蕩,也不敢大鬧。

長孫無忌也擔心會遭遇群臣的一致彈劾,只能辭退尚書省的職務,李治又任命他為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簡直要獨攬朝政了。

七月,征討車鼻可汗的徐真終于回到了長安,果然不出所料,回來之后,已經變了天,李治成為了當今天子,而長孫無忌則位極人臣,獨攬朝政,連慕容寒竹都成為了正四品的中書侍郎,崔氏一族由是再度崛起!

徐真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在如今這等情勢之下,李治若不重用他徐真,以長孫無忌的權勢,想要整治徐真,簡直不要太容易。

李世民辛辛苦苦將徐真栽培起來,防止長孫無忌挾持李治,專權獨斷,可沒想到李治最終還是將徐真當成了敵人,卻將權力都交給了長孫無忌,不得不讓人覺得可笑。

郎將高侃本來就是長孫無忌這邊的附庸,剛回朝就將功勞都攬了過去,還彈劾徐真作為行軍大總管,毫無作為,昏庸無能,貪生怕死,差點將軍隊葬送敵手,請求圣上從嚴處置徐真!

徐真一時心灰意冷,也懶得理會這等小人的誣陷,剛回到徐公府,就聽下人將這段時間所發生之事都說了一遍。

聽說李勣被黜疊州,難免唏噓,趁著左屯衛大將軍的頭銜還在,趕忙進宮一趟,看了看李明達。

二人因為有了夫妻之實,李明達又傷心過度,又是在李明達的寢宮之中,徐真情不自禁,就緊抱著李明達,寬慰李明達。

沒想到長孫無忌卻知曉徐真必定會找李明達,那些女武官早已被撤除,安插了長孫無忌的親信,此時將徐真的浪蕩舉止密報上來,李治也是眉頭大皺。

他素知徐真和李明達的情誼,更清楚李明達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他也十分疼愛這位小妹妹,況且自己跟武媚之間那點事,把柄都握在李明達的手中,他實在不忍對徐真動手。

特別是李世民彌留之時,真情流露,讓他感覺到父愛如山,雖然他沒有重用徐真,但心里已經不恨徐真了。

當他處在李世民的位置之上,視野也變得開闊,看問題的層面也提升了起來,鑒于過往與徐真的齟齬,他也很清楚其實徐真并沒有過錯,只是慕容寒竹和長孫無忌逼迫之下,徐真不得不予以還擊。

可如今長孫無忌聯合了群臣,使得國內形勢得以穩定,他這個皇帝寶座才坐得安穩,若拂逆了長孫無忌之意,還處于過渡期的朝野,怕是經不起一絲絲動蕩。

他也寧愿相信長孫無忌是一位慈祥仁厚的好國舅,可這一路走來,長孫無忌的所作所為,讓李治徹底看到了這位國舅爺的野心,特別是在篡改遺詔這件事上,更讓李治后悔不迭。

李治終究是個念舊情的人,怕污了李明達的名聲,最終還是將此事給壓了下來。

然而長孫無忌卻勃然大怒,徐真屢屢壞他好事大事,他早已將徐真視為眼中釘,這等痛打落水狗的機會,他又豈能放過,更不消說,還有個慕容寒竹在旁挑撥唆使。

于是李明達乃晉陽公主的身份被曝光了出來,大白于天下,更是將責任都退在了已故廢太子李承乾的身上,而先皇李世民為了掩蓋誤葬公主的丑聞,竟然將李明達說成是徐真的妹子徐思兒,這則消息在短短數日之間就傳遍了整座都城。

如此一來,徐真和李明達頓時成為了國人議論的焦點,此時又有內禁宮人爆出猛料,說先圣還未安葬,李明達就已經跟徐真于宮闈之中**,一時間彈劾徐真的奏折如雪花般呈了上來!

李治勃然大怒,卻不是因為徐真之事,而是因為他已經明言了要顧及李明達的名聲,將此事揭過,可還是有人大做文章,而且很容易就看得出來,這樣的事情,除了大權在握的長孫無忌,又有何人敢如此放肆?!

目下的李治對長孫無忌倒是忌憚多過了敬重,想起李世民臨終前對自己的囑托,又生出了重用徐真的心思。

可以慕容寒竹為首的一干中堅文臣,在朝堂之上紛紛諫言,要將徐真革職削爵,流放交州,并且聲勢越發浩大起來!

這日大朝,徐真終于是露面了,然而每個人見到他,都如同見到瘟疫一般,避之猶恐不及。

李勣被外放到了疊州,李靖又故去,尉遲敬德繼續裝瘋賣傻,程知節還在宿衛左延明門,以徐真左屯衛大將軍,齊郡開國公的身份地位,座次卻很是靠前,這就更讓朝堂眾人憤慨不已。

李治繼位之后,長孫無忌一系的文官總算是揚眉吐氣,多有升遷,他們一直想要回報長孫無忌,做出一些事情來,好讓長孫無忌看到自己的價值,這段時間將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等一幫武將弄得是焦頭爛額,更有甚至,已經有人提出,要讓契苾何力和阿史那社爾為李世民殉葬!

是故見得徐真上朝,李治才剛坐穩屁股,就已經有朝議大夫出列啟奏,直言徐真無視先皇,居喪期間混亂后宮,必革職查辦,削去爵位,以正視聽!

李治微微挑起眉頭來,一看居然是朝議大夫崔茂,借助了慕容寒竹之勢而上位的崔氏家族,心里已經有些不滿了。

長孫無忌又趁機附議,與諸多文官一道,請旨查辦徐真,李治就算有心要保徐真,卻也頂不住群臣的壓力,此時他才深刻體會到,坐在這個位置之上,并非想干什么就能夠干什么。

“徐卿,汝對此有何可言?”他不得不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徐真。

徐真冷笑幾聲,朝文武百官掃視了一圈,而后直視著長孫無忌那得意洋洋的嘴臉,心里說不出的厭惡。

他本不想再理會朝堂之事,因為李治對自己的不待見,更因為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的狼狽為奸,可他不能容忍別人侵犯李明達的名聲,更重要的是,李明達真實身份曝光出來之后,對他的終極計劃有著極大的損傷!

既然長孫無忌能夠肆無忌憚的縱橫朝堂,徐真也不需再擔心朝堂會動蕩不安,當即昂然而起,上前兩步,朝李治行禮道。

“圣上,徐真有一物要呈與圣上一觀,待看過此物之后,圣上再做定奪不遲。”

李治和群臣不明所以,徐真卻已經從懷中取出一封手書和一枚血玉扳指來,交到了銀盤之中,由當值宦官,呈獻到了李治的面前來。

這是初時李世民交給他的密詔,早在前往均州之時,李世民似乎就已經預料到了徐真必定要面臨的巨大壓力,是故這道密詔,也算是給了徐真一道護身符。

徐真本想將之留下來,以待最關鍵的時刻才發揮最大的功效,然而從如今的形勢看來,長孫無忌已經迫不及待要將他踩在腳下,而且時間過得越長,先皇李世民的威懾也就越發淡寡,這道密詔的威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可如今先皇還未下葬,如果李治膽敢不從密詔,豈非更讓人不齒?

李治一行行瀏覽下來,才深刻地體會到自家圣人對徐真有多么的疼愛和看重,也才明白李世民有多么的高瞻遠矚,這等眼光,是他李治一輩子都不可能擁有的!

李治輕嘆一聲,而后放下了密詔和血玉扳指,讓宦官將這兩樣東西展示了一圈,而后深吸一口氣,朗聲宣布道。

“奉先皇密詔,擢徐真為鎮國大將軍,加封上柱國,參豫政事!”(更新快、無彈窗廣告閱讀就到天天中文)


上一章  |  唐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