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師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治權謀清除老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唐朝>> 唐師 >>唐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治權謀清除老臣

第二百一十七章 李治權謀清除老臣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14日  作者:離人望左岸  分類: 架空歷史 | 離人望左岸 | 熱血穿越 | 唐朝 | 爭霸 | 離人望左岸 | 唐師 

今日陰天,悶熱而壓抑,遠方的烏云似乎還在積蓄著水汽,不知何時才能攢夠雨水,才能落雨驅散令人窒息的悶熱。頂點小說,

東宮,崇文館。

李治死死捏著手中的密報,劍眉倒豎,猛然拍于案幾之上,嘭一聲響,案上筆墨跳起老高,墨汁都濺了出來!

侍讀嚇得大氣不敢出,連連低頭退至一旁。

“沒用的狗殺才!居然連個半死的老狗都弄不死!留著又有何用!”李治憤憤地罵道。

慕容寒竹微微抬起頭來,躬身勸道:“殿下,喜則忘形,怒而失智,為人君者,當喜怒不形于色,小不忍則亂大謀,又何必為了些許小事而大動肝火...”

李治聞言,輕嘆了一聲,平緩了心緒,帶著余怒道:“先生所言甚是,寡人(唐時太子可自稱寡人,國公可自稱孤)倒是失態了,只是這李靖不死,寡人心有不安啊...”

在房玄齡未死之前,李治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擔憂,反正無人能動搖他的太子地位,繼位大統已然是鐵板釘釘之事。

然而因為一事沖動,對房玄齡下了毒手,以致于一步錯而步步錯,圣上甚至想著將李泰接回長安來,這又讓李治感到了威脅所在。

雖圣上身體狀況日益惡劣,然只要他有心換人,李治就一天不得安生,必須要將那些不為其所用的權威老臣,一個個都鏟除,否則一旦圣上狠心起來,這些老臣可都要站出來擁護新主了。

李靖和房玄齡一般無二,素來看不上他李治,對吳王李恪卻是贊賞有加,甚至于在李治和李泰爭奪皇儲之時,許多平素低調的老臣們,都紛紛站出來為李恪美言,連圣上都對李恪青目非常,稱李恪文韜武略,最像年輕時候的自己。

如今李世民已然知曉房玄齡的死因,徐真往均州迎接李泰的過程當中,又遭遇瘋狂的截殺,百騎死了大半,而徐真剛剛回來,因與李靖交往過密,連李靖都遭遇到了暗殺。

這一系列昏招弄出來,無疑讓李世民對李治更加的失望,這又讓李治如何不憂心忡忡?早知如此,他就不該對房玄齡下手,只需韜光養晦,等著李世民老死也就罷了。

雖然李治已經接手了朝政,可每日朝議,老臣們多有挑剔,且當面諫言斥責,言官們也一個個直言不諱,根本就沒把他這個皇儲放在眼中,李治自是無法忍受,恨不得立即登上帝位。

只是他卻誤解了群臣的意思,這些臣子并非針對他李治,而是就算李世民上朝議政,諸多臣子也都是這般不留情面,這么多年來,李世民在朝堂之上動怒很多次,但每每怒氣消退之后,又對那些反對他的臣子多加撫慰和賞賜,贊揚他們敢于直諫的勇氣和忠誠。

這就養成了臣子們在朝堂上肆無忌憚的風氣,只要于國有利,哪怕是圣上之意,他們也要爭上一爭,也正是因為這種風氣,才使得大唐出現了貞觀之治這般的盛世。

如今的李治是騎虎難下,只能一錯到底,一面派人秘密關注吳王李恪的動靜,一面清掃朝中對自己多有怨言的老臣。

李靖雖然致仕在家養老,儼然沒了多大的朝堂影響力,可圣上是個極念舊情之人,對李靖還是言聽計從,愛護有加,從圣上冒病親自到衛公府去看望李靖,就能夠看出來,若李靖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李治,那些個老臣就會緊隨其后,而圣上是不可能不顧及這些老臣的意見的。

可現如今,百騎精銳已經將衛公府保護起來,想要再對李靖動手,已經難于登天了。

慕容寒竹知曉李治的憂慮,灑然一笑,胸有成竹地獻策道:“殿下,那李靖年事已高,半只腳踩進了棺材,又重傷在身,想是活不長了,不如將精力放在別處的好...”

李治一見慕容寒竹眼眸之中寒光閃爍,知曉這位東宮首席謀士又有計策,當即問道:“下一步如何動作,還望先生明示...”

反正李世民已經知道他李治想要逼宮的意圖,連邊軍都私自潛入到長安城之中,如今也就只剩沒當面撕破臉皮罷了,行事也不需要太過忌諱,加上袁天罡有伴君身側,每日供應丹藥,李世民又重新迷戀上這等毒物,精力越發不濟。

“崔某以為,如今圣上可倚重之人,無外乎李勣徐真,劉弘基明哲保身,并未表態,程知節也是裝聾作啞,倒是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等死忠到底...若能將劉弘基和程知節拉攏過來,又將兩名藩臣外派出去,就剩下李勣和徐真,又能做得什么大事?”

慕容寒竹的手指輕輕叩擊著案幾,一副運籌帷幄的高深莫測姿態,李治聽得頭頭是道,頻頻**頭,對慕容寒竹的眼光和心計越是信服。

到了第二日的大朝,李治以龜茲王布失畢常縱容軍士騷擾邊境為由,讓阿史那社爾和契苾何力西討龜茲去了。

朝議末尾,李治又以提拔青壯為由,將劉弘基的兒子劉仁實提為左驍衛郎將,因為劉弘基乃開國元勛,多有威望,群臣并無反感。

然而劉弘基卻一下子就洞悉了李治的想法。

劉弘基也是李世民身邊的老人了,早在前隋之時,他就以父蔭為右勛侍,為逃避隋煬帝征遼,故意私宰耕牛,被捕入獄,也是個精明狡猾之人。

而后投奔太原,追隨高祖李淵,與當今圣上結下了兄弟之情,高祖起兵之時,劉弘基斬殺宋老生,擊破衛文升,圍攻長安,軍功赫赫,得授右驍衛大將軍。

后又跟隨當今圣上四處征戰,討伐薛舉,大敗宋金剛,平定劉黑闥,得以進封任國公,到了貞觀年間,又拜衛尉卿,改封夔國公,世襲朗州刺史,與諸多老臣一般,急流勇退,獲封輔國大將軍,而后致仕養老。

圣上要御駕親征高句麗,本來想讓李靖來督軍,奈何李靖實在太老,怕是再難承受風塵,遂又把劉弘基召了回來,隨軍遠征高句麗。

由此可見,劉弘基作為圣上身邊的老人,深得圣上的信任,如今李治提拔了他的兒子,意思自是再明顯不過。

如此過得三日,劉弘基上表請辭,歸家養老,李世民生怕劉弘基會像李靖那樣遭受荼害,遂同意了他的請求,李治由是大喜。

李世民回到宮中,精神居然有些恍惚,實則心里太過懊悔,若當初立了李泰為皇儲,又何至于此?

可他轉念一想,李承乾急著做皇帝,連李治這般怯懦的兒子也急著做皇帝,如李泰這般的性子,又如何保證他不會急著做皇帝?

念及此處,李世民心中難免哀嘆,果真帝王之家無親恩么?

他深知若此時將李治換下來,必定會引發大亂,若將李治惹急了,說不定他會馬上逼宮奪位,如今李治有長孫無忌支持,班底又是他李世民親自架設起來的,又怎能說換人就換人?

李世民也不是無智之人,他只是想表明自己的態度,敲打一下李治,讓他知道,李世民并非無人可用,更沒有老到可以被李治隨意拿捏把持的地步。

然而這一番交鋒下來,出了徐真能夠全身而退,李治也算是成功將能夠威脅到自己的老臣子全部都清掃出朝堂了。

其實李世民真有想過將李治給撤換掉,早在李承乾謀反事發之后,李世民想到的第一個儲君人選,不是李泰,也不是李治,而是李恪!

可長孫無忌卻堅持認為李治可用,極力反對立李恪為皇儲,據說李恪和長孫無忌私底下還爆發了沖突,李世民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并手書《誡子書》,將李恪教育了一番,長孫無忌由是記恨李恪。

當徐真將房玄齡死因呈報上來,李世民是真的動了易儲之心,可惜李治羽翼已成,李泰又不肯回歸。

這李恪倒是個文武雙全之人,有是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承乾已經去世,李恪的輩分該是最大的了。

然而李恪乃李世民與楊妃所生,而這楊妃卻是隋煬帝之女,群臣每次都以此出身來反對,李世民也無可奈何。

這樣的狀況之下,李世民不得不偃旗息鼓,內心卻是悲哀到了極**,加上依賴袁天罡的丹藥,身體狀況越發惡化。

也因為圣上龍體欠安,大內陰霾籠罩,新年也變得死氣沉沉,見李世民再無動作,李治又恢復了仁孝的姿態,對李世民越發孝順服侍,可李世民終究是再難對這個兒子示好了。

這一切都沒有逃得過徐真的耳目,在史書之上,李治因為服侍病重的李世民,辛勞得白了頭,可真相卻如此這般不堪,徐真不由感嘆,這歷史果真是為勝利者書寫的。

自從讀了李靖的《陰符機》,徐真變得更加的低調,除了到宮中當值,每日里就是去李靖處聆聽教誨,或者到李勣的府上去請教學問,到玄武門的北屯營去檢視軍容,日子過得充實而平凡。

這一日,他如尋常一般來到衛公府,卻發現李靖少有地出來散步,而攙扶著他的,卻是李德騫!

被流放嶺南的李德騫居然回來了!

對于徐真來說,這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

他常伴李靖身側,很清楚李靖對兩個兒子的思念之情,李德騫能夠回京,自然是得到了朝廷允許的,然而這也說明,李靖的時日無多了,李德騫這次回來,是為了承襲李靖的爵位來了...

兩位多年好友相視無言,眼中只有無奈和憂傷。


上一章  |  唐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