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師第一百二十九章 閣老刁難禮炮解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唐朝>> 唐師 >>唐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九章 閣老刁難禮炮解題

第一百二十九章 閣老刁難禮炮解題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04日  作者:離人望左岸  分類: 架空歷史 | 離人望左岸 | 熱血穿越 | 唐朝 | 爭霸 | 離人望左岸 | 唐師 
搜小說

正文

古語有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徐真本不愿參與二王奪嫡,可樹欲靜而風不止,他的快速晉升,引發朝臣諸多忌憚,又不能為人所用,也難怪長孫無忌會刻意打壓,再加上慕容寒竹這等宿敵投了長孫無忌麾下,又豈能安生茍且?

雖明知長孫無忌刻意刁難,使得徐真在文武百官和諸國使節面前出丑,但徐真又不得不被動接招,上前行禮道:“徐某雖不才,愿意一試。”

李世民欣慰地點了點頭,心里卻兀自冷笑,他又豈不知長孫無忌的心思,如今文武朝臣儼然分成了三塊,或支持魏王李泰,或力挺晉王李治,或潔身自好明哲保身作了墻頭草。

而以李世民所見,徐真既不支持魏王李泰,又不幫助晉王李治,一句但求為國守邊拓疆,已然深得李世民的欣賞。

所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李世民固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論調,向來以民為本,徐真不參與權謀爭斗,一心為國為民,又怎能不讓李世民心動?

早在吐谷渾之戰過后,徐真將殷開山的長刀和天策紅甲帶回,李世民就覺得此乃上天的安排,將徐真這等人才引至自己的身側,由是決意重用。

而后徐真揭破漢王李元昌的行刺計劃,從李世民遣其前往齊州平叛之時開始,就對徐真有了重用之心,而后的松洲之戰也之不必說。

像李勣這等老臣,若非深明圣意,知曉圣人想要培養徐真,就算再愛惜徐真之才,也不好將畢生所學私下相授。

李世民也有自己的考量,眼看著年紀越大,諸多事情力不從心,若立吳王李恪為儲,憑借其文治武功和心智城府,或許還能夠鎮壓得住這群朝臣,可由于出身隋室,立吳王為儲已經不太現實了。

剩下的無論是李泰還是李治,與軍事一途并不精通,也無涉獵,既無武功,何以鎮得住這些個頑固老臣?

李世民是故欲立軍中棟梁,如李勣這等功勛卓越的老將,確實能夠獨撐一面,然而李世民又擔心這些人會擁兵自重,用人者,該當知曉左右權衡之術,這徐真一片赤誠丹心,正是最佳人選。

徐真也并未深究此中意義,既是圣人囑托,自當發揮聰慧才智,不能讓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將自己給踩了下去。

且說這分辨百只雛雞和母雞的母子關系,卻比分辨騍馬和馬駒要困難得多,起碼這母雞是沒奶給雛雞喝,老辦法決不能用。

諸多婚使也是冷汗淋淋,好在這等題目沒有落在自家頭上,否則又要絞盡腦汁煞費苦心了。

這些都經過了慕容寒竹嚴謹的推算,眼看徐真愁眉不展,一副束手無策的模樣,長孫無忌心中也是頗為得意,對慕容寒竹又高看了一截。

李明達本就對李治失望透頂,如今見得長孫老匹夫為難徐真,好教徐真在諸人面前出丑,心里越發不喜李治和長孫無忌。

曾幾何時,她將長孫無忌視為慈祥的老國舅爺,對諸多兄弟姐妹也是親愛有加,可直到現在她才明白一個道理,或許真的是帝皇之家無親情罷。

她的目光不由落在了徐真的身上,她與徐真曾患難與共,雖血脈不同,但情誼卻真摯如親生兄妹,只是她心有不滿,倒是不愿與徐真做兄妹,或許...

她并未再多想下去,因為徐真沉默許久,仍舊沒有良策,等待繼續比賽的婚使們已經多有腹誹,百官之中又多有心之人挑唆,儼然已經開始嗤笑徐真。

見得李明達如此緊張的模樣,李世民也是無奈苦笑,他并不擔心徐真會想不出法子,因為他關心的并非徐真的表現,而是文武百官對徐真的態度!

自己如此青睞于徐真,文武百官仍舊不將徐真當個人物,只顧一味打壓,這也讓李世民感到極為不安。

他看著徐真那孤高的背影,看著他那不為所動的姿態,似乎越發堅定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徐真沒時間去考慮皇帝陛下的心思,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這個難題之上,他沒有七步成詩的急智,卻有著唐人無法擁有的知識!

張素靈也在為自家主公擔憂,但她很堅信,這位主公越是在艱難的時刻,就越是能夠表現出常人無法想象的鎮定與智慧!

果不其然,正當她憂心之時,徐真朝她招了招手,她連忙疾行而來,徐真附耳細細囑托了一番,張素靈雙眸大亮,臉上頓時浮現驚喜之色!

姜行本隨軍往松州,與徐真一番合作,也是使得他聲名更隆,圣人更是私下里召見他,問及松州之戰,他將與徐真制造驚蟄雷的事情說出來之后,圣人都為之驚嘆。

他也終于明白為何閻立德和李淳風等人如此推崇徐真,得了重賞之后,他越發對徐真感興趣,見得徐真受困于這等難題,也是暗自替徐真捏了一把汗。

正擔憂之時,卻見徐真驅使了張素靈過來,姜行本聽了張素靈的轉達之后,臉色頓時變了,但咬了咬牙,很快就退出人群,匆匆趕回府邸。

長孫無忌等人見得徐真久久沒動靜,也不急躁,卻給下面的人使了個眼色,其時有中書舍人高季輔,乃李治派系的人物,得了長孫無忌的授意,遂嘲諷道:“徐將軍若無良策,但可直言,我大唐朝中能人智士輩出,相信早有人心有答復,將軍不若讓賢與人,切莫耽誤了婚試比賽!”

這高季輔出身渤海高氏,也算郡望之后,年少時勤奮好學,精通武藝,以仁孝而聞達,武德年間加入了叛軍,后降大唐,被授陟州總管府戶曹參軍,當今圣上繼位后,被擢為監察御史,每有彈劾,不畏權貴,這才升了中書舍人。

貞觀八年,圣上命近臣評論時政得失,高季輔上表五疏,重正直官吏,輕賦稅徭役,抑公侯奢靡,種種見解頗得賞識,圣人深以為然,由是入了長孫無忌的眼,得以加入李治這邊的陣營。

高季輔看似為了比賽著想,實則卻在嘲諷徐真無能,諸多朝臣早已煩躁,附和者甚多,更有甚者已經開始出言驅趕徐真,會場上一片非議譏笑。

徐真冷笑一聲,直視著高季輔道:“閣老如此說法,想來是有了妙計,徐真無用,不如就將此重任交托于閣老?”(注)大唐雖尚武,但武將不得妄議政事,文官的地位很高,向來看不起耍刀弄劍的武夫,這也正是長孫無忌看不起徐真的原因,皆因徐真讓他們看到了一個有勇有謀的武夫形象,為朝中武將長了臉。

高季輔也沒想出甚么解決方法,這題目乃圣人根據前面一題所改,難度提升起來,莫說高季輔,其他人也未必就有結果,聽得徐真反唇相譏,高季輔頓時不悅。

“此乃圣人所制之謎,非常人所能揣測,老夫又怎能解開,只是看不慣你拖拖踏踏,耽誤了時辰,既無對策,又何必拖延時間,不如爽快一些好了!”

高季輔擺明了看不起徐真,從頭至尾就從未想過徐真能夠解開這難題,是故此話一出,諸多文官也是哄然大笑,武將們臉上頓時無光!

徐真也毫不示弱,底氣十足地反駁道:“閣老既同樣沒法子,何故來嘲笑徐某,明知事難為而為之,乃我輩武將之風骨,閣老久居書廬,想來是無法理解了。”

徐真此言一出,武將們頓感解氣,高季輔見徐真嘲笑文臣怕事畏難,胸膛頓時火起,正欲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將徐真貶低得一無是處,卻見得姜行本匆匆而來,將一物交到了徐真的手中。

眼看著所需之物到手,徐真心頭暗喜,朝高季輔擺手道:“還請閣老稍稍回避,免得徐真解題之時,驚嚇到閣老...”

徐真此話一出,高季輔頓時臉色鐵青,你分辨個雛雞母雞,還能嚇唬到我,這不是在譏笑我等文官膽小如鼠么!

“你!”

高季輔氣得吹胡子瞪眼,諸多武將卻是會心大笑,徐真也懶得理會,見得姜行本將米粒兒都撒了出去,那些個雛雞開始聚攏起來,啄食米粒兒,隱約已經分出涇渭,遂將手中之物高高舉了起來。

李世民素知徐真多奇思妙想,無論是閻立德,還是姜行本,都對徐真贊不絕口,如今見得徐真高舉一個人腿粗的竹筒,也是被勾起了興趣。

徐真見得時候差不多了,就攤開右手來,“啪”一聲打了個響指,食指上居然燃起一股火焰來,眾人不由嘖嘖稱奇。

而徐真則用手指上的火焰,點燃了左手竹筒口上的一根引線。

全場矚目,那高季輔也是不明所以,盯著徐真手中的竹筒出神,那引線如發光的小蛇一般鉆入到了竹筒之內,嘶嘶冒著青煙,過得片刻,卻是響起一聲震撼人心的雷爆之聲!

“轟!”

徐真手中竹筒噴涌出煙火,一道火光從竹筒飛出,沖天而起,升至最頂點之后陡然爆炸開來,頓時火紅烈焰花開半空,隱約可見浴火鳳凰的形象姿態!

高季輔哪里見識過這等怪異之事,被那聲巨響驚嚇了一陣,雙腿發軟,居然不受控制地跌坐在地!

在場之人無不驚奇地仰視著半空之中的火樹銀花,心中無不驚嘆難平,待得半空火鳳彌散,仍舊意猶未盡,待得回過頭來,卻見得高季輔被驚嚇得跌坐在地,臉色蒼白,哪里還有半分儀態可言!

更讓人嘆服的是,經受這平地驚雷的震懾,雛雞驚恐萬狀,紛紛鉆入各自母雞的羽翼之下,百只雛雞和母雞由是得以區分,卻是完美的解決了這道難題!

在眾人佩服的目光之中,徐真緩緩朝李世民行禮道:“驚恐了圣駕,徐真罪該萬死...”

李世民也是個見慣了戰場的人,又豈會像高季輔這等文弱,反而對徐真之物好奇非常,遂擺手示意無礙,繼而問道:“徐愛卿這是何等奇物?”

徐真微微一笑,拱手道:“此乃徐真之發明,寓意雛雞化火鳳,多得圣恩眷顧,是為禮拜圣人之物,當稱之為禮炮!”

(注:唐朝以中書舍人中資格老的稱之為閣老,后來中書舍人和給事中都成為閣老,慢慢演變成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屬官都可成為閣老,是一種敬稱。)[本書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推薦本章到:

相鄰的書: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少年文學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友知曉。


上一章  |  唐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