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李治受惑寒竹上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唐朝>> 唐師 >>唐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李治受惑寒竹上位

第一百二十五章 李治受惑寒竹上位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01日  作者:離人望左岸  分類: 架空歷史 | 離人望左岸 | 熱血穿越 | 唐朝 | 爭霸 | 離人望左岸 | 唐師 
當前位置:正文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正文

作者:本書字數:K更新時間:

且說徐真與凱薩小別再重逢,如膠似漆勝似新夫妻,開窗春月光,滅燭解羅裳,含笑帷幌里,舉體蘭蕙香,這一夜荒唐,翠被翻紅,桃浪疊卷,內外夾攻,上下顛倒曾得歇,左右翻滾,彼此交融,一個雨汗淋漓,顧首不能顧尾,兩個嬌聲婉轉,愈戰愈烈,數月相思,今夜方了,連摘了數枝,閨樂妙不可言。

這一夜未得停歇,二人意猶未盡,又相擁著低低說了親熱話,到了頭的春宵,道不盡的相思。

直到外頭天光大亮,凱薩才起身來,慵懶之余,粉面如盛滿雨露的熟桃,難免渾身酥軟,手腳無力,嬌媚媚白了徐真一眼,心頭卻是滿足到了極點。

伺候徐真梳洗之后,二人用了些早飯,正尋思著要出去耍一圈,外頭卻傳報,說是淑儀小姐到了,徐真正要起身,李明達已經熟門熟路自個兒走了進來。

“徐家哥哥,今日雉哥兒(李治)有宴,點名道姓要奴拉了你去,你可不要讓妹子難做事喲。”

李明達天真爛漫,在徐真面前也不講什么禮儀,大咧咧就胡坐下來,卻是塞進了徐真和凱薩中間,徐真一臉無奈,凱薩卻只是嘴角含笑,耐人尋味地偷瞄了徐真一眼。

李明達見二人眼眸子詭異,細細打量起來,卻發現徐真脖頸上滿是桃花印,她未經人事,不懂男女之樂,也不曉得那朵朵桃花印是凱薩香唇昨夜留下的,只道徐真染了邪風,慌著叫起來:“哥哥怎地如此操勞,這都陰虛發了斑,需使了媽子熬煮些湯水來補補了。”

凱薩聽得操勞二字,不由掩嘴,徐真無可奈何捂住額頭,也不知該如何跟著小丫頭解釋,支吾過去之后,也就隨著李明達到了李治府上。

李明達走慣了晉王府,下人也不需通報,見得徐真這個大紅人一同到來,心里也是羨慕得緊,李明達明面上雖為徐真的妹子徐思兒,但宮廷大內哪個不知這徐思兒就是當今圣人的心頭肉李兕兒。

此時李明達也有些不滿,嘟著嘴抱怨道:“雉哥兒也真是的,說好了讓奴家帶著徐哥哥來,又不見來接…”

徐真卻道無妨,他本就不想跟李治有拉扯,礙于李明達的面才過來,這李治不來接待更好,坐一會就尋個由頭走了作罷。

偏偏李明達也是個古怪性子,硬是拉著徐真到了會客廳,倒是要看看李治在見些什么要緊人物,竟然連徐家哥哥都不管不顧。

徐真本覺得不甚妥當,卻又拗不過李明達,只要隨著溜了進去,二人躲在屏風后面,透過縫隙,徐真卻看到了難以相信的一幕。

慕容寒竹居然與長孫無忌一同前來,與李治相談甚歡。

“他到底想要干什么。”徐真心頭涌起一股濃烈的不安,自從吐谷渾初遇慕容寒竹之后,他就覺得此人絕非簡單之輩,沒想到他居然還扯上了長孫無忌這根線。

但聽得慕容寒竹坦然說道:“聽聞魏王已經召集了各國使者,一同圍觀圣人賜婚吐蕃之大禮,欲借此彰顯天國聲威,如此一來,卻是又先大王一步了。事已至此,大王反其道而行之,必能取得奇效。”

這李治本就是個沒主見的人,早聽長孫無忌說過,魏王向來注重禮儀教化,今次吐蕃之戰他二人兵無寸功,但在表彰有功之時卻又各自拉攏舉薦,極力結納軍方之人,算得是半斤八兩,各有所獲。

可魏王的心思活絡,腦力更勝,一直以來又主持文教禮傳,鴻臚寺卿與之相交甚厚,乃魏王一派的人,今次雖戰勝了吐蕃,但吐蕃既已臣服,圣人自是賜婚以安撫,并賜王侯頭銜,將吐蕃一并納入大唐附屬之列。

既是如此,魏王與鴻臚寺卿商議之下,就決定舉行盛大的賜婚儀式,并邀請文武百官以及諸多番邦異族的使者來見禮,彰顯弘揚我大唐的威望,此舉果真得到了圣人的極力贊同,魏王由是越發得寵。

李治又敗了一場,心中抑郁,偏這個時候,長孫無忌卻帶來了慕容寒竹,這位名叫崔寒竹的崔氏名士,卻是這一次吐蕃使者團的副使,乃器宗弄贊的近臣,既是有計策獻上,李治自然歡喜,連忙問道:“卻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慕容寒竹好整以暇,而后緩緩說道:“此時諸多屬國求婚使者齊聚長安,獨樂不如眾樂,或可舉辦婚試,諸多使者一并參賽,勝出者可得賜婚,如此方能彰顯我天國之威,也好教這些彈丸小國都知曉,公主并非一求可得,諸國必定傾盡全力,爭相討好,必能大振國威。”

“此策甚妙。”

李治撫掌稱善,哈哈大笑,而屏風之后的徐真卻心頭一緊,野史上多有記載,說是太宗皇帝嫁文成,曾經六試婚使,如今來看,卻是出自于這慕容寒竹的手筆。

可徐真也有些疑惑,即使如此,慕容寒竹為何不為史料所載。莫非這后面還有些詭異變化不成。

慕容寒竹此計一經采納,必定入了李治的核心,又與長孫無忌相互勾結,一個長孫無忌就已經夠陰險,如今又加上一個慕容寒竹,非但魏王李泰毫無勝算,說不得連李治的地位都要受到威脅,若任由此二人扶植李治上位,今后這大唐朝廷,豈非任由此二人把持。。。。

見得李治大喜,長孫無忌和慕容寒竹相視一笑,果是早有圖謀,長孫無忌又獻策曰:“此策雖好,然難免有與魏王明面相爭之嫌,或為圣上不喜,大王可將此策獻與圣人,多稱魏王才能,推與魏王執行,圣人必感大王仁義和睦,由是贊賞大王,此乃以退為進之策耳。”

長孫無忌此言一出,慕容寒竹和李治由衷佩服,果真是老姜彌辣,洞徹圣意了。

“長孫公此計大善,某恥為吐蕃副使,那祿東贊雖非庸碌之輩,卻無圣統教化,試題可擇其匱者而難之,若吐蕃奪魁不成,公主反要嫁與他國,豈不是反了圣上先前的允婚。如此一來,圣人必定責怪魏王,大王卻是又勝了一局矣。”

慕容寒竹如此透徹分析之下,李治更是豁然開朗,驅使下人赍來金玉絹帛,大賞慕容寒竹,幾有將其當成座上之賓的態勢。

李治趁勢問了今后大勢走向,慕容寒竹侃侃而談,據理以推,滴水不漏,端得有未卜先知之見,連長孫無忌這樣的老權臣都不得不暗自驚嘆一句:“崔氏一脈果真是人才濟濟。”

這慕容寒竹也是心思老辣,三言兩語硬是扯到了徐真的身上來:“大王,此等小計不過文斗,圣人眼看就要御駕親征遼東,若得了軍方人心,方能使圣人稱心如意,尋常時可多加走動,拜訪軍中先輩,撫慰諸多軍將,能拉攏則拉攏,莫要落了魏王后頭。”

李治也是聽說魏王開始拉攏軍方的親信,正苦無對策,聽到慕容寒竹如此一說,正是說到了節骨眼上,當即問計道。

“先生覺得從何入手為妙。”

慕容寒竹有些為難地看了看長孫無忌,此時才咬牙答道:“某自覺忠武將軍徐真就是個不錯的人選,其人年輕有為,履歷軍功,又得李靖和李勣青睞相傳,更是圣恩正隆,若得此人,大事可成。”

也難怪他會先掃長孫無忌一眼,這長孫無忌曾將徐真視為眼中釘,更是囑托牛進達伺機坑害,如今慕容寒竹剛剛得到李治賞識,就要捧徐真上來,豈非拆了長孫無忌的臺。

然而徐真素知慕容寒竹其人其事,他巴不得徐真早日受挫,又怎肯冒著與長孫無忌為敵,葬送了大好前程的代價,來抬高徐真。

李治也是輕嘆一聲,坦誠相告曰:“本王素知徐家哥哥多有文武,前番也曾游說了一輪,奈何徐家哥哥志不在此,只求軍中立功,并不想參與朝政,或也因此,他才得了圣人賞識…”

慕容寒竹冷笑一聲,與長孫無忌相視一眼,繼而建議道:“大王,若他無真心也就罷了,可若他倒向魏王那邊,卻是一大勁敵,不如未雨綢繆,打壓一番,欲揚先抑,恩威并施,說不得真能將他拉扯過來。”

李治也擔心徐真會倒向魏王李泰,聽慕容寒竹有計,連忙相問,慕容寒竹沉吟片刻,這才說道。

“某聽說徐真長長混亂宮闈,私見公主,若這件事傳了出去,對他必定是個巨大的打擊,損了圣人顏面,圣人必定不喜,這徐真在圣人心中分量,自然要大打折扣…”

李明達聽慕容寒竹如此一說,也是暗自心驚,雖然圣人賞識徐真,但每次她召見徐真可都是私下里進行,畢竟她還是個未許人家的公主,傳揚出去需是有損名譽了。

若圣人真個兒對徐真不喜,斷然不可能再讓李明達與徐真相見,這不是要了李明達的命么。

“雉哥兒知曉我的心意,該是不會接納這惡人的計策的。”李明達緊握著粉拳,堅信地看著自家哥哥。

果不其然,李治面露難色,遲疑著說道:“如此確實能夠減了徐真的風頭,但對兕兒的名聲有損,卻是不忍為之…”

李明達松了一口氣,看來哥哥還沒有因為奪嫡而忘記親情,到底還是那個心疼她的雉哥兒…

然而長孫無忌卻說道:“大王切不可優柔寡斷,兕兒公主的身份,外人無從所知,大內之人又素知其純良脾性,最多也只是怪罪徐真,又豈會傷及公主名分,若有遲疑,徐真越發勢大,想要拉攏就更加困難矣。”

這慕容寒竹和長孫無忌果然是事先有了準備,一唱一和,終于除了李治的憂慮,后者咬牙狠心道:“既是如此,就按二位的意思去辦吧。”

李明達粉拳捏得咯咯直響,她萬萬沒想到,雉哥兒終究還是沉迷于權力爭斗之中,全然忘了兩小無猜的兄妹情誼,一時氣急,就要沖出去屏風,與自家哥哥理論一番。

(快捷鍵)(快捷鍵→)

重要聲明:

小說《》所有的文字、目錄、評論、圖片等,均由網友發表或上傳并維護或來自搜索引擎結果,屬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閱讀更多小說最新章節請返回書香閣首頁,支持《》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


上一章  |  唐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