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霸主499 破交之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熱血>> 南洋霸主 >>南洋霸主最新章節列表 >> 499 破交之戰

499 破交之戰


更新時間:2015年08月05日  作者:且聽滄海  分類: 歷史穿越 | 熱血 | 爭霸 | 技術流 | 且聽滄海 | 南洋霸主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火箭彈相比于炮彈,擁有一大優勢,那就是火箭彈自帶發動機,射程可以達到炮彈難以企及的距離,而炮彈想要增加發射距離,只能靠多裝填發射藥,而發射藥是不可能無限增加的,發射藥裝的太多,炮膛根本承受不住,最終發生炸膛事故。

在林飛時代,火箭彈最大射程可以達到五百公里,大型洲際導彈甚至可以達到一萬公里(導彈其實就是火箭加上戰斗部),大型探空火箭,甚至能飛躍三十八萬公里的距離,把航天器送到月球軌道上去。

而炮彈,巴黎巨炮的射程不過才131公里,后來的巴巴多斯巨炮的理論射程可以達到2000公里,不過這些巨炮體積無比龐大,根本沒有在戰場上使用的價值。

林飛把火箭彈放上戰列艦之后,射程肯定可以遠遠超過一萬米,海戰的時候,必然占據極大優勢!

至于火箭彈的威力,也遠遠超過炮彈,因為火箭彈自帶發動機,所以它的口徑可以做得很大,口徑做得很大,裝藥量自然就多,像林飛時代的中國衛士2火箭炮用火箭彈,口徑高達406毫米,戰斗部裝藥量遠遠超過炮彈。

林飛的火箭彈戰列艦雖然射程超遠、威力強悍,不過卻不是無敵的,因為火箭彈有一個先天的劣勢,那就是相比于炮彈精度偏低,在海戰之中,很有可能所有的火箭彈都打出去了,可是卻沒有一枚命中敵艦。

這個缺點是無法完全克服的,想要完全克服,只能在火箭彈前面加上導引頭,火箭彈身上加上控制舵機,把火箭彈改裝成導彈,可是這些對林飛來說,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所以林飛只能一方面盡量控制誤差,一方面增加火箭彈攜帶量,提高命中概率。

林飛在研制火箭彈的同時,也開始對飛艇進行研制。研制飛艇,林飛再次用到了齊奧爾科夫斯基,齊奧爾科夫斯基最開始是研究飛艇的,后來才去研究火箭。

林飛現在只知道法國人開始了飛艇的研制,至于法國人的飛艇是什么樣子的,林飛一無所知,所以林飛無法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設計參數,只能把自己知道的德國齊柏林飛艇的設計參數交給齊奧爾科夫斯基,讓齊奧爾科夫斯基按照齊柏林飛艇的樣子設計,齊柏林飛艇,已經是這個時代世界領先的飛艇了。

裝備的研制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火箭彈、飛艇、戰列艦,在有林飛掌握的先進技術的幫助下,恐怕也需要一年才能完成,在這段時間里,英國、法國、日本等列強,也在積極研制新技術,可以這樣說,華夏和列強,就是在進行一場賽跑,誰輸了,誰就會輸掉整個國家和民族!

華夏的工業基礎的確不如西方列強,甚至比窮兵黷武的日本都要差一些,如果公平競爭,林飛肯定會輸,于是林飛決定,采取一系列手段,拖緩西方列強、日本和清國的發展。

林飛最需要發起的,就是破交戰。《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此時英國、法國、日本和清國結成了穩固的同盟,不破除這個同盟,日后的大戰,華夏帝國必然再次陷入四面受敵的境地。

四國同盟看似穩固,可是在同盟內部,卻是矛盾重重!

首先看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英國和法國,它們在印度支那半島有著極深的利益沖突,印度支那半島上有六個國家,緬甸、暹羅、馬來亞、老撾、柬埔寨和越南,其中緬甸和馬來亞被英國占據,老撾、柬埔寨和越南被法國占據,暹羅夾在兩強之間,是雙方拉攏爭奪的對象。

英國一心想吞下法國殖民地,法國一心想吞下英國殖民地,雙方的矛盾由此而來,不可調和,絕對不會因為有了華夏這個共同的敵人而消除。

再看清國,清國和其他三個國家都有矛盾,英國和法國自然不用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火燒圓明園,發動中法戰爭奪走越南……幾乎是一本活生生的血淚史,日本現在還占據著清國的龍興之地——盛京。

最后再看日本,日本其實和英法也有矛盾,日本此時還和清國一樣,受著英國、法國不平等條約的欺壓,英國人和法國人在日本享有治外法權,犯了罪日本也無權處置。

林飛仔細分析了四個對手,結果發現,英國和法國的矛盾雖然深,可是自己很難在短時間內將其利用,因為自己在印度支那半島并沒有勢力存在,所以林飛秘密派出特工,在印度支那半島扶持自己的勢力。

挑動日本和英國、法國矛盾還是有希望的,林飛秘密指示王耀,在日本民間尋找反抗英國和法國的團體,給予他們資金資助。

最適合挑動矛盾的,當屬清國!

清國受到兩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荼毒,火燒圓明園、旅順大屠殺,英法至今仍然在向清國輸送鴉片,日本第一師團仍然占據著盛京。

挑動矛盾,最好的辦法是掌握新聞媒體,報紙上的一條新聞,足足可以引起一個國家的動亂,中國古代就有報紙了,這種報紙被稱為“邸報”,內容和形制和近現代報紙相距甚遠,到了近代,外國人在清國創辦了不少報紙。

林飛決定,創辦《清國時報》,地址位于上海的華夏領事館內,這樣就算被清國封殺搜查也不怕,畢竟清國不敢動華夏的領事館。

報紙的內容,當然是抨擊清政府的**無能,指明英國、法國和日本對清廷的傷害之深,這個時代的清廷,還沒有意識到報紙對輿論的導向作用,并沒有像林飛一樣設計極其嚴格的審查制度,所以林飛的思想可以毫無阻礙地在清國傳播。

這個時代的印刷技術并不先進,印刷出來的圖像十分模糊,所以報紙上只能刊載文字,光有文字,對讀者的沖擊力太小,于是林飛決定,辦一個展覽館,里面陳列清國遭受各國欺壓的物證,以此煽動清國百姓對英國、法國和日本的仇恨。

為了引起清國百姓的共鳴,林飛把這個展覽館命名為“炎黃子孫蒙難紀念館”,把這個展覽館設立在了臺北,邀請清國官吏富商前來參觀,臺北距離清國很近,從福州乘坐林飛最新研制的高速運輸船,只需要七個小時就能到達。

林飛為了加快策反清國百姓的速度,把臺灣建設成了旅游勝地,中國人自古就有冶游的傳統,所以很多人都來參觀游覽,不過由于清國百姓大多數貧苦,來的人大多數都是富商。

時間接近了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兩年前的一八九五年,這一天是林飛趕走日本人的日子,后來林飛把這一天定為“臺灣解放紀念日”。

林飛決定,借臺灣解放兩周年紀念日的時機,邀請清廷官吏和民眾,參加紀念日慶祝儀式,并在紀念日當天進行閱兵式,自己作為華夏帝國最高領導人親自出席,為了慶祝這個日子,全國放假一天。

林飛打著同文同種、同祖同宗的旗號,把邀請函送到了清國駐華夏大使館,希望清政府派遣高級官員一起參加,沒想到康有為見到邀請函就變了臉色,把邀請函重重摔在地上,朗聲怒罵:“一個反叛,也敢與我大清同祖同宗。”

康有為這個舉動弄得華夏帝國外交部長勃然大怒,拂袖而去,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林飛,林飛聽完冷笑連連,看來不用指望清國高官來了,不過沒有關系,清國百姓來就足夠了。

沒想到第二天,康有為竟然派人送來消息,消息中說,清政府派出一支二百人的使團,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袁世凱擔任團長,前往臺北,出席臺灣解放紀念日活動。

袁世凱現在雖然是新軍統領,可是“新軍統領”不在清廷的官制之內,所以清廷就給袁世凱封了一個“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這可是從一品的大官。

林飛沒想到清廷竟然對這件事情十分重視,有些意外,不過還是指示部下做好清國使團的接待工作。

十一月十八日,林飛親自前往臺北,十一月二十日,林飛到達臺北,臺灣省省長徐驤親自迎接。

林飛直接去了炎黃子孫蒙難紀念館,在里面一個展館一個展館視察,里面有日軍殺害清國百姓的照片、有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照片,還有被日軍士兵殺害的清國百姓的骸骨,甚至還有一面八百米長的“哭墻”,上面刻滿遇難者的名字……總而言之,每個炎黃子孫從這里出去,都會有一種撿起石頭殺向日本、英國和法國的沖動!

林飛滿意地點點頭,他要的就是這種感覺,他對陪同的徐驤說道:“你們這個展覽館辦得很好,不知道閱兵準備的怎么樣了?”

駐守臺灣的第四集團軍軍長魏澤龍朗聲答道:“報告陛下,都準備好了。”

林飛笑道:“很好,在閱兵式上,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小說,88提供在線閱讀。


上一章  |  南洋霸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