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鯨吞東亞
林飛做完了這次專訪,突然想到,應該成立“戰略忽悠局”,系統地安排忽悠世界戰略,可是對世界各國進行“戰略忽悠”,需要很深的軍事素養,目前來看,自己身邊沒有這樣的人才,這個想法只能作罷。
時間來到了一九零二年十月一日,對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圍攻已經持續了二十余天,里面的俄軍心急如焚。
此時俄軍的指揮官還是羅曼涅夫斯基,他在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司令就將指揮權讓給了羅曼涅夫斯基。
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經與外界隔絕,羅曼涅夫斯基的唯一消息源,是每天華夏軍用大喇叭發出的廣播,廣播里說,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經是一座孤城,俄國也沒有救援計劃,希望守軍盡快投降,如果守軍不投降,最終會被全部困死。
羅曼涅夫斯基和手下智囊商量對策,智囊紛紛表示,現在來看,似乎只有投降是唯一出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陸出口都被華夏軍封死,俄軍無法突圍,即便是突圍,俄軍也無路可去,因為外面到處都是華夏帝國領土。
羅曼涅夫斯基提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固守,然后等待援軍,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存糧充足,足夠二十多萬守軍吃上一年。
結果眾智囊紛紛表示,等待援軍這種事情危險性太大,俄國已經派不出援軍了,就算俄國真的拼湊起援軍,趕到符拉迪沃斯托克至少要五個月左右的時間,因為北冰洋航線走不了,要走只能走印度洋,繞一個大圈。
由于東南亞諸島是華夏帝國領土,所以走不了,只能從澳大利亞南側繞行,耗費的時間更長,即便如此,支援艦隊趕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也不一定能擊敗華夏艦隊。
羅曼涅夫斯基唉聲嘆氣,猶豫不決,時間又過去了一個月,來到了一九零二年十一月,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天氣開始變得寒冷,海面開始結冰,俄軍的士氣更加低落,不斷有俄軍士兵偷偷逃出去,向華夏軍投降。
俄軍在一片末日般的絕望中又支撐了一個月,時間來到了十二月,羅曼涅夫斯基終于支撐不住了,決定向華夏軍投降。
羅曼涅夫斯基向部下宣布這個決定,沒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感覺都是輕松,被華夏軍包圍的感覺實在是太痛苦了。
羅曼涅夫斯基找到華夏軍統帥牛大龍,提出投降請求,牛大龍欣然應允,十二月十五日,駐守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軍正式向華夏軍投降,自此,外東北地區最后一座俄軍據點也被華夏軍攻克,外東北正式全部回歸。
外東北的回歸,洗刷了華夏民族半個多世紀的恥辱,林飛時代所有華夏兒女的夢想,終于在林飛的努力下實現了。
牛大龍詢問林飛,如何處置這些俄軍戰俘,林飛本來想把這些人全部弄到外東北的農場或者工廠去當奴隸,就像前些年對待印尼人那樣,可是現在國際社會已經把目光聚集到了華夏,林飛再這樣做,勢必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非議。
林飛于是決定,把這些人全部送回俄國,當然林飛是不可能出錢出船的,林飛通知伊辛洛夫斯基,讓他想辦法把這些俄軍士兵弄走。
俄國只好從日本、美國租借商船,把這些人送回俄國,這些人里面也有很多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囚犯,不愿意回到俄國,于是林飛把他們留下,讓他們加入華夏國籍,還有一大批人是各種技術專家,因為俄國在外東北有不少工廠,林飛強行把他們留下。
二十萬俄軍戰俘里面,有五萬留下,其余十五萬返回俄國。
俄國見到外東北已經被華夏軍拿下,沙皇尼古拉二世想出一招毒計,他給伊辛洛夫斯基發出一封電報,電報中說,立刻和林飛進行談判,承認外東北是林飛的,但是不能讓林飛把勢力向西伯利亞擴展,與林飛簽訂一份協議,讓林飛承認西伯利亞是俄國領土,林飛不得侵吞。
伊辛洛夫斯基立刻去找林飛,林飛親自召見他,伊辛洛夫斯基提出,俄國與華夏帝國恢復《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是清廷康熙時期與俄國簽訂的條約,這個條約雖然不是不平等條約,可是清廷沒有占到任何便宜。
林飛直接搖頭說道:“不,我們華夏帝國絕對不會恢復《尼布楚條約》。”
伊辛洛夫斯基急忙問道:“那我們和貴國總應該有邊界吧,您希望把邊界設置在哪里。”
林飛淡淡地一笑,沒有作答,在林飛心中,實際想說“烏拉爾山脈”,這可就把整個西伯利亞全都收進華夏帝國領土了,不過林飛沒有這樣說,林飛只是說道:“現在確定邊界,似乎還為時過早,不是嗎。”
伊辛洛夫斯基聽到這話心就開始發顫,“林飛先生,您這話是什么意思。我認為,華夏和俄國的邊界,應該設置在外興安嶺,外興安嶺以南是華夏領土,以北是俄國領土。”
林飛再次搖頭,嘿嘿冷笑,“伊辛洛夫斯基先生,這樣劃定邊界,不太好吧,外興安嶺以北地區,也是我華夏民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你們俄國想要就拿走,是不是太霸道了。”
伊辛洛夫斯基氣得渾身發顫,“林飛先生,那些土地是我們俄國領土,從來沒有人提出過異議,你現在這樣做,是侵略,無恥的侵略。”
林飛滿不在乎地笑了笑,這個世界,技術可以增加,資源可以增加,唯獨土地,是不會增加的,一個國家,必須要占有更多的土地,才能發展和生存,林飛才不會被什么“道德”約束,你俄國的土地,我侵吞就侵吞了,你能把我怎么樣。
這些話林飛不好直接對伊辛洛夫斯基說,林飛只是笑道:“好了,我還有事情,這件事情以后再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