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老板494招安李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隋朝大老板 >>隋朝大老板最新章節列表 >> 494招安李密

494招安李密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9日  作者:李四嘆花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李四嘆花 | 隋朝大老板 
都市言情


李淵和宇文化及的目標都是長安,他們天生就是競爭對手和不折不扣的生死之敵,但李密卻是他們進入關中的攔路虎或者后顧之憂。

李淵的大軍在迫近,宇文化及也要到來,這使得李密不得不暫時放棄了繼續圍攻東都的計劃,——此時即便能夠攻下東都,也很可能便宜了李淵或是宇文化及;若是攻不下東都,情況就更加糟糕了,接下來他必然首鼠兩端,很大可能被李淵和宇文化及的大軍夾擊。

明知東都早晚會落入自己手中,可現在卻不得不放棄,這使得李密心情特別不好。

李淵和李密是有互不侵犯的口頭協議的,但這協議半毛錢的約束力都沒有。

李淵是東都的敵人,宇文化及是東都的敵人,自己也是東都的敵人,但卻很可能被他們夾擊,李密的心情又怎么會好?

李密正在絞盡腦汁之際,祖君彥、魏征、房玄藻、李儉等人相繼到來,紛紛責問李密放棄東都的原因。

看著屬下們恨鐵不成鋼的表情,李密也只是苦笑道,“之所以放棄圍攻東都,是因為我剛剛得到一個消息,早在二十天前,宇文化及帶領驍果軍在江都發生兵諫,楊廣被弒”

“楊廣死了?”眾人得到這個消息后,當即面面相覷起來。

瓦崗軍的大旗,反的就是楊廣,所以才有年后祖君彥為李密代寫的檄文,可現在怎么楊廣就去世了呢?這該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幾個人好不容易消化完李密的消息,祖君彥便有些不解地問道,“密公,楊廣雖然被弒,但也不是您放棄圍攻東都的理由吧?”

祖君彥的意思很明白,瓦崗軍雖然以反楊廣為旗號,但和其他亂軍的目標沒有什么兩樣,——那就是推翻暴隋,取而代之。

若僅僅只是為了一口飯,祖君彥等中產階級又怎么會拋頭顱灑熱血加入起義軍呢?大家的骨子里想的不都是成為開國功賊嗎?

古來就有“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說法,在座的幾個沒有哪個是笨蛋。

“君彥,稍安勿躁。我剛才可能沒有說清楚,驍果軍之所以跟著宇文化及兵諫,是因為他們想要早日回到關中,而咱們在他們回關中的必經之路上”李密侃侃而談,說到又看了一眼他們,這才接著說道,“這意味著咱們很可能受到宇文化及和李淵的夾擊,以及東都的反攻,咱們的形勢很不利啊。”

魏征當即一陣見血地說道,“宇文化及立楊浩為主,東都的元文都等人肯定不服,這意味著他們尿不到一壺里去,這就要看楊善會倒向哪一邊了”

“如果楊善會倒向宇文化及的話,咱們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仗不好打啊”房玄藻接著說道,其他人亦是紛紛點頭。

顯然,他們現在已經理解了李密放棄東都的想法,開始考慮接下來的作戰方案。

幾個人正皺著眉頭策劃著如何對抗宇文化及的大軍時,卻聽外面的護衛進來稟報道,“朝廷的通直散騎常侍蓋琮求見密公”

朝廷的人這會到來是要做什么?有了這個問題,李密也沒有擺譜,當即命人快請。

蓋琮進來之后,簡明扼要地說明了東都目前的局勢。

早在兩天之前,東都便得到了宇文化及弒君的消息,隨后元文都盧楚王世充等東都守官一直奉楊侗為主,是為皇泰主。

皇泰主上任后面臨的第一個重大問題就是為先皇報仇,也就是殺宇文化及,可現在東都的兵力就算沖破李密的包圍圈都是難事,又怎么去殺宇文化及?

圍繞著怎么才能殺宇文化及這個問題,東都新一屆領導班子折騰了兩天也沒商量出所以然來;直到發現李密突然撤軍時,蓋琮終于提出了招降李密這個驅狼伏虎的計劃。

能夠利用李密打宇文化及,這個點子實在是完美無比,但東都需要付出什么呢?

也許給李密一點虛名就夠了,比如說讓他成為名正言順的魏公,冊封他為太尉,封他為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什么的。

看著蓋琮帶來的滿滿誠意,李密要是不心動那一定是假的,如今暫時與東都化干戈為玉帛,不正好符合自己的利益嘛?

盡管如此,李密還是皮笑肉不笑地對蓋琮說道,“蓋常侍提出的條件很是優渥,可李密有個疑問,我瓦崗軍如今以翟讓大當家為主,東都朝廷招降于我,又置我們的大當家于何地?”

“這個”蓋琮一時不知說什么才好,這的確是東都朝廷的錯漏處,他們一直被李密壓迫著,便誤以為瓦崗軍的話事人是李密了。

李密心中已許了蓋琮,之所以故意刁難于他,不過是想要獲得更大的利益罷了。

李密當即表示瓦崗寨是否接受招安還要看翟讓的意見,但可以先派一個談判團跟著蓋琮進東都與朝廷詳談。

客氣地請蓋琮稍等后,李密便與祖君彥等人繼續商議起來;議論了小半個時辰,李密終于做出了虛與委蛇地接受朝廷的招安,然后與宇文化及對耗的決策。

現在的形勢,顯然是一動不如一靜。

如果瓦崗軍與宇文化及所帥的驍果軍交戰的話,勝敗且不論,萬一東都的隋軍反攻出來怎么辦?

情報中表明,宇文化及所帥的驍果軍之所以進行兵諫,主要原因是想家,另一個重要原因卻是因為缺糧,而現在瓦崗軍最不缺的就是糧食。

理所當然,現在對李密最有利的形勢就是對耗,擁有糧食的李密并不懼怕與任何敵人對峙。

李密甚至想出了迫使宇文化及與瓦崗軍對耗的方案,等宇文化及最后發現自己的意圖后,所能做的也就只有狗急跳墻一般的強攻,或者無可奈何地轉身離去

當然,李密與宇文化及的對耗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至少他沒法顧及李淵了。

李淵與屈突通在河東城對峙數日之后,汾陽人薛大鼎前來獻策。

薛大鼎提出,“可直接從龍門渡河,占據永豐倉后傳檄四方,群雄一定會紛涌來投,關中唾手可得。”

李淵意有所動,可越過河東郡直接進入關中的話,總有種后背暴露給敵人的錯覺。

盡管沒能及時采納薛大鼎的計劃,李淵還是把他留了下來。

而后命陳演壽、王長諧、以及劉宏基率領數千精兵從梁山渡口渡過黃河,在黃河西岸扎下營寨;與此同時,率先來投李淵的關中賊左光祿大夫、武鄉縣公孫華也率本部數千精兵渡過黃河。

陳演壽等人渡河之后,大隋虎牙郎將桑顯和當晚便率領數千驍果來襲,可惜他遭遇到的卻是嚴陣以待的敵人。

王長諧率領本部人馬憑借土墻擋住了隋軍的攻勢,劉宏基率軍從側翼向隋軍發起攻擊,孫華率領數百精騎繞到了隋軍后面.

三面夾擊之下,桑顯和軍大敗;孫華從后急追,在飲馬泉一帶消滅了最后一支成隊的隋軍,桑顯和孤身一人狼狽逃回了河東城。

第二日,孫華按李淵之命拆掉下游的蒲津橋,屈突通至此已失去了后路,被李淵所滅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可河東城的城墻實在是太高大了,李淵對屈突通一時也是無法,只得重新召集起眾將,把薛大鼎的提議擺到了桌面上。

對薛大鼎的提議,裴寂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反對,“屈突通現在還有不少精兵,憑借著堅城隨時都能像毒蛇一樣出來咬咱們一口。咱們若是放棄了河東城而急著進攻關中,若是進攻關中不利怎么辦?到時候就是腹背受敵了。反正長安就在那兒,長安的憑借也只是屈突通罷了,只要咱們打敗屈突通,長安也就唾手可得了。”

李世民以為,“兵貴神速,如果咱們現在與屈突通僵持得太久,那長安也就有了防備,到時候咱們再攻長安,所需要付出的就更多了。”

李世民年輕氣盛,他的建議以攻為主;裴寂老謀深算,善于穩中求勝。

面對這兩條思路迥然不同的意見,李淵采取了折中的辦法,決定分兵三路。

第一路大軍由李建成帥李孝恭柴紹繼續呆在河東與屈突通對峙,對峙的目的就是要牽制屈突通離開河東城救援關中。

第二路大軍由李世民帶領殷開山、唐儉、劉弘基三人率兵由西南去取涇陽,取下涇陽后再分兵一路攻擊扶風。

第三路大軍由李玄霸率領劉文靜等人渡渭水直取永豐倉。

取永豐、擊扶風、克新豐為奪取西京至關重要的三步棋,依序走好,取西京不過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

馬上就要入關了,群臣紛紛上表希望用更重要地名頭來震懾關中,大將軍李淵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太尉李淵。


上一章  |  隋朝大老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