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老板477回航三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隋朝大老板 >>隋朝大老板最新章節列表 >> 477回航三山

477回航三山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09日  作者:李四嘆花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李四嘆花 | 隋朝大老板 
把本站分享到:

目錄

樣式設置

目錄

:

小貼士:頁面上方閱讀記錄會自動保存您本電腦上的閱讀記錄,無需注冊

蘇游需要把這些降卒中的絕大部分帶回三山種地去,要不然‘春’天就要過去了!

蘇游相信,張龍帶著五千新降的士卒配合著韋‘挺’王珪的四千‘精’銳,拿下昌黎郡完全沒有壓力;至于下一站,蘇游希望是玄菟郡以及突厥,那時候韋‘挺’和王珪當然也會回到幽州了......

進入遼東城,蘇游第一時間對投降的士卒們進行了安撫,并從中征發五千讓張龍帶去訓練;至于那些沒有被選上的,他也給了出路。叔哈哈+,

他們的選擇只有兩個,或是回家,或是跟蘇游去三山種地。

因為離家太遠,如今地面上又沒有任何可吃的東西,絕大部分降卒擔心挨餓而屈從了蘇游,這些人總計三萬出頭,這也是蘇游此次的全部收獲。

離開遼東城之前,蘇游只給張龍留下了一千重騎和幾乎此次帶來的所有糧草。

張龍如今可以節制的部隊包括一千重騎、五千新降的高開道士卒以及三千輔助兵,這些輔助兵有三分之一屬于蘇游從三山帶來的,剩下的則來源于遼東城的降卒。

看著張龍一下子從領導一千重騎的小統領變成了鷹洋將軍,王珪和韋‘挺’心中若是不羨慕嫉妒恨那一定是假的;更郁悶的是,在未來的昌黎之戰中,韋‘挺’和王珪作為友軍也只能暫時聽命于張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蘇游此前為羅藝奪取了漁陽北平遼西三郡,韋‘挺’和王珪就只能跟來還賬了;丟臉的是,蘇游幫他們搶地盤的時候是自帶糧食,可他們現在吃的卻是人家蘇游的糧食。

未來的昌黎之戰,可能會使用到投石車等攻城器械,這也是蘇游留下三千輔助給張龍的緣故;但蘇游相信攻下昌黎應該沒任何難度,這也是他不再繼續帶隊的另一個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蘇游需要送船上這些人回去‘春’耕,還因為昌黎郡治所附近沒有大型河流,蘇游沒法把火炮輕松帶去。

既然沒能帶去火炮,蘇游去或不去也就顯得不是那么緊要了。

臨離去時,蘇游又‘交’代張龍,讓他拿下昌黎之后就把在高開道降卒中招上來的輔助先送去那個‘露’天煤礦,而后他們盡可揮軍北上進軍玄菟。

‘交’代完畢之后,蘇游便在護衛的拱衛下走上了指揮船上,看著張龍的部隊最后消失在視野,蘇游也沉聲下令道,“回航三山!”

船只紛紛離開梁河北岸,順流而下。

而李密致力于封鎖東都,斷絕糧道;東都守軍多次出戰,卻未能沖破瓦崗軍的包圍,城中開始缺糧。

東都原本就繁華,布帛堆積如山,但因為城池被圍,沒有柴火生火;富人只好焚燒布匹來生火做飯,貧賤之民則無法活下去,城中漸漸開始出現餓死之人。

三月初三,李淵開始揮師向河東進軍,天下由此震動。

奇怪的是,突厥大軍暫時退回了定襄郡北,就連圍攻雁‘門’城兩個城‘門’十余日的雁‘門’郡也都一一退去。

突厥人因為始畢可汗的突然去世,迎來權利‘交’接的特殊時期。

但突厥人的行動在李淵和劉武周看來,卻是對他們兩不相幫,這種時候劉武周不在執著于雁‘門’城,當下也撤去了圍攻李靖的士卒。

得到李淵起兵的消息,李靖終于意識到雁‘門’這座孤城已沒有呆下去的必要,隨后帶領一千守軍與燕云十八騎悄悄往幽州而去。

一千多人的行動,自然沒法瞞住劉武周,但他卻似乎對李靖和燕云十八騎一行視而不見,放任他們徑往幽州而去。

喬裝改扮城難民的裴世矩,輾轉了一個半月之后,終于搭乘著七海商社接待難民的商船往三山而來。

最近一段時間三山城的人口已經達到了四十萬人,前些天已有一部分人由卑奢城分流出去了,所以七海商社的船去中原接待難民也沒有以前頻繁了。

裴世矩正在‘迷’‘迷’糊糊見,忽然聽到當初接待自己上船的一個商人打扮的漢子喊道,“一會船就到岸了,諸位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待會下船的時候還是一個個排隊來。”

裴世矩左右張望,卻哪里看到有陸地的樣子?到時看見海面上有三五艘船,那些船只都比現在所乘要小,也不知到底是捕魚還是干嘛的。

越往前走,眼前能夠見到的船只也就越多,裴世矩終于相信馬上就要到三山這話了。

三山原本只是一個小漁村,但現在卻成了船上那些難民們的人間樂土,與他們相處了幾日之后,裴世矩也越發對三山充滿了期望。

不管怎么說,裴世矩對蘇游的印象一直不壞。

又走了一段,三山的輪廓也就越發清晰起來,裴世矩似乎從老遠就看到三山的高樓大廈,而這些房子都刷著粉白的墻,三山城的城墻還在修建之中,三山的野外也到處是忙碌的身影。

相比于此,中原的百姓都在做什么呢?

看著周圍的勞作場面,裴世矩有些感動,船上的難民們卻都松了口氣。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離人,有一塊凈土提供可以耕作的土地,夫復何求?

裴世矩的目光回到不遠處的碼頭,終于發現此時碼頭上停泊著百余艘大船,這些船只包括蘇游在南中造出來的戰船,還有從高麗王城中拖回來的戰利品。

理所當然,船上的難民也看到了那些船只,紛紛驚嘆道,“哇,這兒怎么有這么多船啊,陛下下江都時候也沒有這么些船吧。”

這個難民的驚嘆,令裴世矩心中一窒,楊廣當年的船隊可不是三山這些船只可以相比的。

只是,楊廣造那么多船只只是勞民傷財,蘇游卻因此打下了高麗王城。

“不只是這些,城主在幾天前就駕著六七十艘船離開碼頭了,這會還沒有回來。”有知情者當即笑著說道,他顯然對難民的驚嘆很享受,似乎三山的發展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般。

“蘇游難道不在?”裴世矩驀然聽到這個消息,頓時郁悶起來,自己幾經輾轉來到此處原本已耽誤了許多時間,若是沒能及時把陛下的旨意傳達給他的話.....

一路上,裴世矩也自有想法,一直擔心蘇游像羅藝一樣自立不把楊廣放在眼里。

大約楊廣也有這樣的想法罷,否則加封蘇游就不是派裴世矩前來,而是直接在昭告中提出來了;最最令人尷尬的是,加封只是個虛名啊,當年無比大方的楊廣再也不見蹤影了。

楊廣的賞賜,也由神馬變作了浮云。

碼頭上倒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高大的滑輪吊車從靠港的船只上吊起像小山一樣大小的鯨魚,然后緩緩調整方向,將鯨魚卸載平整光滑的水泥地上。

無數等在碼頭上的人隨即蜂擁而上,揮動手中的利刃,開始肢解這些鯨魚。

“大魚......好大魚......”別說是船上的幾百號難民,就算是裴世矩,又何曾見過這么大的魚?

“這是鯨魚的一種,鯨魚的‘肉’可好吃了,比小牛‘肉’還嫩。從年后開始,城主帶著三山的‘精’銳到海中練兵,并對鯨魚進行獵殺,到目前為止已捕殺各種鯨魚達三十余頭,平均兩三天就能捕獲一只。其中,包括座頭鯨三只,長須鯨六只,其余則是比較小的駝峰鯨、小須鯨、‘露’脊鯨、灰鯨……”

說話的這個船員,鼻孔都能看見天了,但他在這一船難民中又的確又驕傲的資本;人家現在連飽飯都沒保證的時候,他可是開始對小牛‘肉’都挑‘肥’揀瘦了。

裴世矩心中驚詫,他以前沒聽過這么詳細的魚種分類。

在裴世矩的理解中,這中鯨魚認知來源于“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這么巨大的魚應該屬于海‘精’海怪一類的神靈生物,耳中聽到“鯨魚”二字,他已理解成“‘精’魚”了。

這么一頭絕大的海之神靈,體積相當于數十頭,甚至上百頭牛的大小,光是‘肉’食便足夠上萬人美美吃一頓了;若是這個船員所言不虛的話,那三山的人豈不是三天兩頭就能吃上‘肉’?

裴世矩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因為對三山的人口估計不足。

在他的印象中,三山城只是一個小漁村罷了,就算蘇游不斷派船到中原拉人,這里又能住下多少人?五萬?十萬?

裴世矩不知道的是,現在三山城的人口已達到了四十萬人,讓這些人都能吃上‘肉’不是簡單的事,可若是擴大捕鯨隊的話,這個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

在島國的歷史上,鯨魚‘肉’一直是盛大宴會上和節日里的美味佳肴。

在后世全世界禁止捕鯨的情況下,島國人曾因捕殺了二十萬頭駝峰鯨而受到國際社會一致譴責,但他們不只是捕殺駝峰鯨這一種鯨魚。

相比二十萬頭的數據,三山城目前鯨魚的捕獲量連‘蒙’童階段都算不上。

裴世矩也不知道,捕鯨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鯨‘肉’,大多數捕鯨國只要鯨魚的脂、臘、皮、骨,鯨‘肉’往往是被當作垃圾扔掉的。

本站強烈推薦唐家三少新書《》,風凌天下新書《》

隨機推薦:


上一章  |  隋朝大老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