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老板430顏面喪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隋朝大老板 >>隋朝大老板最新章節列表 >> 430顏面喪盡

430顏面喪盡


更新時間:2015年04月01日  作者:李四嘆花  分類: 歷史軍事穿越歷史 | 李四嘆花 | 隋朝大老板 

宇文成都的雙箭齊發,如流星趕月一般向咄吉的面門射去,城頭上頓時爆發出一陣叫好聲。∏∈頂∏∈點∏∈小∏∈說,

始畢可汗看到城頭上的宇文成都如天神般挺身而出,聲若轟雷般擾亂自己的情緒后便射出了箭,此時卻再不敢用手上的長弓或馬鞭去撥打來箭了。

始畢可汗剛舉起盾牌,便聽“當”的一聲暴響,震得他手臂發麻。

同一時刻,宇文成都的另一支箭擦過了盾牌的上沿,當時就把始畢可汗頂在帽子上的孔雀尾巴割成了兩段。

“始畢可汗已死,爾等還不速退!”宇文成都一聲呼喊,又是兩箭射出。

這一次宇文成都的兩箭都射在了始畢可汗的盾牌上,卻也因此把他迫得連連后退;突厥大軍看著始畢可汗的儀仗向后移動,當即也是緩緩后退。

裴元慶見城外的大軍有后退的趨勢,當即急聲道,“陛下,臣請兵出戰。”

宇文述卻是急聲道,“不可。”

楊廣看著宇文成都為自己出頭,當即大喜起來,直接就忽略了裴元慶的請戰要求。

始畢可汗退了一箭之地后,又重新組織起了下一輪攻擊。

突厥大軍緩緩迫近了城頭上的弓箭射程,又重新下起了新一輪的箭雨。

這一次,突厥大軍還唱起了歌,“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筑長城。豈臺小子智,先圣之所營。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突厥士卒唱的雖是漢語,終歸是鸚鵡學舌,咬字不清。

聽了三五句,楊廣才反映過來,當即勃然變色,怒喝道,“賊人敢爾!”

突厥士卒所唱,正是楊廣于大業五年時冊封咄吉為新可汗時所做。

那時的大隋,國家富足,百夷來朝;楊廣文治武功,風光無限,他所做的詩,更是風骨凝然,志趣博大。

可自己當年所做的詩篇,再結合入境身邊的箭矢橫雜,周圍諸臣的面如土色;豈不就像自己才登高一呼,馬上就被人扯下來打臉的節奏?

不過,看著突厥兵不善攻城,楊廣的心中也慢慢安定了下來。

等到突厥兵辛苦的爬到半途,才讓眾兵士放箭,長矛戳出;半空中慘叫連連,無數突厥兵落了下去,傷亡慘重。

守城的士卒倚仗高墻城垛,幾乎沒什么傷亡,楊廣見此,便在宇文成都等人的護衛下緩緩走下了城頭。

始畢可汗見討不著什么好處,卻也只能早早的收兵,卻在雁門城周邊扎下無數營寨,顯然是打定了甕中捉鱉的主意。

楊廣回到臨時行宮,再議退兵之事。

宇文述建議道,“我軍雖倚雁門關險隘,但賊軍精于騎射,況城內糧草亦不足我軍二十日可食,與其等諸王前來勤王,不若由天寶將軍宇文成都率數千輕騎為陛下開道突圍。”

蘇威連連搖頭,堅持道,“守城是我們所擅長的,敵人擅長的則是奔襲;如果我們突襲的話,萬一始畢可汗全力包抄,那陛下豈不是更加危險?”

“末將也以為納言所言甚是,咱們現在應當想辦法固守城池,堅持到援軍才是至理。”樊子蓋對蘇威的觀點表示了支持。

內史侍郎蕭瑀也點頭贊同了蘇威的提議,又進一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咱們一邊在雁門城等待救援,一邊派人去求義成公主幫忙,讓她也想想辦法。”

蕭瑀的想法,來源于劉邦故事,當年劉邦遭遇白登之圍時,便用了陳平之計向冒頓單于的妻子行賄,這才得以脫險。

蕭瑀的提議有章可循,自然引來了眾人的一陣附和。

事實上,蕭瑀的這個意見非常到位,但眼前有一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固守城池;假如城中的士兵士氣低下,可能等不到朝廷救兵到來,城池早就被突厥軍給攻破了。

虞世基看著廳中一時鴉雀無聲,當即面無表情地說道,“不如陛下親自去撫慰士卒。”

虞世基向來就喜樂不露于形,悲怒不顯于顏,楊廣一時也看不出他的真正想法,只是追問道,“怎么個撫慰法?”

“第一,告訴士兵,如果大家能平安返回東都,朝廷將不考慮出兵征戰高麗;第二,凡是守城有功者,返朝后將可得到重封重賞。”虞世基當即把早就考慮過的兩個問題的答案說了出來。

楊廣聽了,臉色便是一沉,臨時行宮內更落針可聞。

楊廣此次北巡,其實骨子里有兩個想法,最重要的當然是面子問題,——如今大隋周邊的大國中,最顯眼的除了高麗便是突厥,在三征高麗中吃了虧的他,此時去突厥無非是早點面子回來。

楊廣覺得,如果突厥能在自己面前服服帖帖地,即便自己在高麗面前沒討著什么好處,至少在其他國家面前還能保持一點尊嚴。

其次,楊廣也是希望能夠說服咄吉一起討伐高麗的。

之前楊廣但凡要征服哪個小國時,突厥總是第一個站出來要做先鋒的,楊廣也常常給他們面子,比如說契丹之戰;第一次征伐高麗時,楊廣覺得應該易如反掌,所以并沒想過讓突厥幫忙,事實上那時候咄吉沒有主動請戰就已說明很多問題了.......

后來的兩次,楊廣認為堂堂大隋竟然接連拿不下高麗,面子實在掛不住,所以依然沒有要求突厥出兵幫忙。但現在情況不同了,首先隋朝國內局勢緊張,再者,突厥的態度也遠遠不如原先恭敬隋朝。

因此,楊廣必須拉突厥一起出兵,只有這樣才能減輕自己的擔負,而且還能保證突厥與大隋站在一條線上。

可現在,真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楊廣現在再聽到“征高麗”,臉上都覺得臊得慌,不過,他的骨子里還是希望高麗有一天會對自己心服口服.......

楊廣沉吟許久,才點了點頭道,“虞愛卿說得沒錯,而且還得把重封重賞這個問題說具體些,效果才會更明顯。”

群臣皆是喜形于色,精神大振,楊廣卻有些不情愿的扭過了頭去。

虞世基聽著楊廣采納了自己的建議,當即趁熱打鐵道,“向天下郡縣征召勤王,可能時間上來不及,臣還是建議不能放棄這個希望。”

楊廣點了點頭,問了一個最實際的問題,“募天下之兵勤王,不知誰可突圍送信?溝通義成公主,又該讓誰前往?”

眾人面面相覷,從四十萬大軍的包圍中突圍,談何容易!

裴元慶見無人請命,當即站了出來,“末將向陛下推薦一人,或可到得突厥王庭。”

楊廣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裴元慶緩緩說道,“便是馬邑郡丞李靖。”

楊廣聽得李靖之名,立時想起了當年的那只國家馬球隊,又不由想起蘇游來。

楊廣的心中,亦不由得暗呼起來,“蘇游啊蘇游,要是你在朕的身邊,朕或許不會落到這般境地罷?”

在蘇游的刻意封鎖下,楊廣只知道蘇游在南中占領了一小塊領地,此刻正在艱難的生存著,饒是如此,他還是決定給蘇游發一封讓他勤王的命令.......

雁門城外,突厥兵馬躍人叫,他們除了圍困雁門城,更多卻是輪番出去擄掠搶奪,雁門郡早已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始畢可汗明知楊廣便在雁門城中,明知擒下了楊廣便可揚名天下,萬國來朝。

可雁門城就如一座金山,他卻無從下嘴,他空有四十萬大軍,對眼前這小小的雁門城卻全無辦法。

蘇威所料不差,始畢可汗自己也知道,突厥人善于千里奔襲,攻城卻永遠是短板。

始畢可汗雖然是突厥的王,,但突厥的大軍組成,也與南中的東爨軍、西爨軍相似,都是由各部臨時組合在一起,為了同一個目標而暫時接受他的領導。

突厥大軍的目標是什么呢?顯然不是什么楊廣,而是為了求財。

始畢可汗現在一意圍攻楊廣,顯然是不務正業,不是人心所向。

若是圍攻楊廣的時間不耽誤打劫,估計跟著他來到中原的各部族首領不會說什么,可真要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這些人很快就會失去動力了。

突厥的大軍,也與南中的濮部一樣,擅長的是順風仗。

可如今的形勢,對楊廣來說是個窘境,對始畢可汗來說,也未嘗不是如此。

始畢可汗望著眼前那高大巍峨不可逾越的雁門城,不由得常常嘆了口氣,又緊緊握住了拳頭。

啟民可汗一生引以為榮的就是倚仗大隋的兵力,將都蘭和達頭可汗趕走,帶著草原人過了幾年太平的日子。

可在始畢的眼中,這是最大的恥辱,他自幼便以擊敗楊廣為目的。

望見中原人飛揚跋扈的神色,見到父親卑微低賤的表情,咄吉的胸口就有如扎了一根針似的;他這次蓄謀已久,就是為了擒得這個一生之敵,想要看看楊廣在他的馬鞭之下,是否還是那么的倨傲不羈!

始畢可汗相信,楊廣永遠都會記住這一天。

事實上,不僅僅是楊廣,所有大隋人都會記住大業十一年八月十三這一天。

這一天,大隋的九五至尊楊廣被突厥率領四十萬大軍困在雁門,如同無頭的蒼蠅一般。

幾天之后,雁門郡四十一城便被突厥人攻下了三十九座,除了雁門城之外,還有楊廣之子楊瑓鎮守的崞縣也暫時還屬于大隋的領土。

根據義成公主處傳來的情報,此次始畢可汗南下,很可能是與楊瑓內外勾結。

楊廣早在回轉雁門的那一刻,便已不再當楊瑓是自己的兒子了;不但如此,他還暗暗發誓要食其肉,焚其骨!


上一章  |  隋朝大老板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