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第746章 三個要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暗黑大宋 >>暗黑大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6章 三個要求

第746章 三個要求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23日  作者:午后方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午后方晴 | 暗黑大宋 
746小說旗


“張卿、葛卿,為何王子安還沒有回來?”趙頊看到他們三人回來,卻沒有看到王巨,心情沒由來一陣煩躁。

“陛下,太保回來了,但人在密州。”

“在密州,”趙頊臉色立即緩和起來。

永樂城之戰后,實際西夏消耗同樣很嚴重,但他們沒有甘心,無他,雖然兩次讓宋軍慘敗,然而無定河以東幾乎全部淪陷給了宋朝,就連大里河北岸的細浮圖寨也被宋軍占領,改成了克戎寨。這還好一點,若大的蘭州也被宋朝占領了。

于是從去年冬天到今年夏天,西夏對這兩處發起了多次進攻。

雙方各有勝負。

實際這還是國力的原因。

宋朝雖然兩次慘敗,但因為龐大的國力支持,特別是熙寧變法后,國庫與內庫斂來大量儲存,并沒有象宋朝二伐遼國那樣,產生全國經濟危機。西夏雖然大勝了兩次,卻似強弩之末。

但宋朝不知道啊。

因此宋朝君臣面對著西夏一次次強勢的反撲,心中多是惶惶不可終日。

只要王巨來了,那就好辦了。

真不行,派人將王巨生生捉回來!

于是他問:“那他為何沒有進京城,難道他還不滿意嗎?”

“非是,太保說,如果陛下想讓他回來,請陛下務必答應他三個要求。”

“還要提要求啊?”

“這三個要求并不過份,”張商英道。

“說。”

“太保說不管怎么說,他與大長公主有染,確實有妨禮制,因此這個中書令不能接任。所以請求陛下蔡相公擔任門下侍郎,王公擔任中書令。由他來擔任中書侍郎。”

也就是三人調換一下。

但王巨不能進入門下,那是審議部門,沒有決策權。

如果這樣。未來中書則還是老王與王巨,還有張璪。門下則是蔡確與章惇,尚書則是李清臣與范純仁、蒲宗孟以及六部尚書侍郎。至于西府,沒了。馮京接替文彥博,外放到了洛陽。

還有一些政敵。

如安燾,當時在大家一起彈劾王巨時,他一直沒有作聲,趙頊也就沒有處罰,此次改遷為戶部尚書。那已經翻不起大浪了。

趙頊想了一想,問道:“他不是要權嗎?”

這話說的……

張商英總算明白王巨這個要求用心了,不管怎么說,王巨“乘機勒索”,皇上還是不開心啊,所以將中書令推讓給了王珪,于是他又說道:“太保他還是向陛下要了權。”

“哦。”

“這是他第二個要求,太保說,如果推行銀行司,必須推行齊商稅。然后又讓臣將在彼岸所看到的。仔細說給陛下聽聽。”

“你看到了什么?”

張商英有些向往地說:“彼岸雖然群龍無……”

趙頊冷哼一聲,張商英不敢說首了,如果群龍有首。那才壞菜了。

不過他看到太多太多了,而且這次王巨有意安排了人,帶著他到處轉,看到太多太多的新制度,然而在宋朝卻是無法推廣的。

就象那個用善款抵消稅賦的舉措,這才是真正的子路受牛啊。

但在宋朝能執行嗎?

人家連兩稅都要隱田,何必多此一舉?

于是他將彼岸所看到的一切,一一說了出來。

也不能說彼岸就沒有壓迫吧,有人的地方就有壓迫。就有貧富不均,不過相對于宋朝。那要好得多。或者說與宋朝對比,彼岸差不多接近于孔夫子所想像的大同世界。

而且他主持了南方十二路發運司。對財政了解也比原來的深刻。

那才是一種理想的治國模式啊,可笑的是國內那么多精英,竟然不如一群粗魯的海客。

“去年那邊的商稅有幾何?”

“陛下,六百八十一萬有余。并且太保說,如果沒有意外,五年后就能達到一千兩百萬貫左右,那時候僅是賦稅就可以支持彼岸的財政需要,不需要海客支援了。”

一千兩百萬貫對于宋朝財政來說,并不是一個大數字。

但考慮的是這個收入全是商稅,并且彼岸能有多少百姓?

因此這個數字就嚇人了。

趙頊沉吟了一會,又問:“那邊為何有這么多支出?”

“現在沒有這么多,去年的支出只有*百萬貫,但五年后,人口進一步增加,那么支出也會隨之增加。”

“但這個支出還有點多。”

“陛下,是有點多,可那邊陸續地還有戰事,這要維持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一兩百年,是沒有辦法將土著問題解決的,如果將土著問題解決,兵費上就立即節儉下來了。同時百姓到了彼岸,還有安置的費用。平時除了官員將士的薪酬外,還有大量胥吏衙役以及授學先生的支出。并且還要帶著百姓興修道路水利,修建港口等等,也會產生費用。”

相對而言,那邊物價還比較低,否則這個支出還要更高。

同時開發彼岸的彼岸,以及在宋朝這邊接受百姓的費用,并沒有加上去,否則也會更高。

至于土著,也許一兩百年后,彼岸土著解決了,但彼岸的彼岸土著一兩百年也解決不了的,那個時間會更長,說不定哥倫布麥哲倫的船隊來到時,那邊還會在戰斗不休呢。

但這個張商英就沒有觀察到了。

“他第二個要求是什么?”

“太保說,如果執行齊商稅,到時候舊派大臣必痛恨之。但財政增加后,并不代表斂財。實際能夠滅掉西夏,也未必花費多少錢帛。反過來不能滅掉西夏,花費再多錢帛,也滅不掉。”

“他這么說的。”

“是這么說的,但想滅夏,必須國內升平。百姓安樂,此消彼漲之下,就能將西夏一舉殲滅之。故此。他刻意安排海客們。將大量烈士家屬遷徙到彼岸,特別是陜西路各個保捷蕃兵義勇與民夫的家屬。他們所得到的撫恤有限。再加上將領與官吏的克扣,到這些家屬手中的撫恤甚至變得很可憐。反過來遷徙到彼岸,無形中是等于替朝廷減少一個大包袱,能夠輕裝前進。”

“原來如此,孫固害朕。”

確實是如此,否則何必遷徙陜西的百姓,那得多花多少錢帛哪,多引人注目啊。況且這些百姓久在北方。只能安置到澳洲的中南部地區,不能安置到各個熱帶島嶼上。這樣用費就更多。

張商英心中說,如果不是孫固,那六十萬人如何能犧牲?說不定這時候西夏早就拿下來了。

但他不好說的,繼續道:“想要百姓安居樂業,必須輕斂薄征,因此手實法,青苗法,寬剩錢,全部得免除掉。同時拿出一些錢帛。改善保馬法與保甲法,廢除各地的苛捐雜稅。但如此,又會讓新派大臣不樂之。因此請求陛下必須大力支持。因為他在中書。只承諾呆上三年。三年必須將這些事落實下去,讓國內升平。然后再去陜西,但到陜西后,請朝廷必須信任之,給予他比在兩廣時更大的權利。然后他承諾,在后面三年,會替大宋滅掉西夏。不過到真正滅夏時,不但給予他在陜西熙河的權利,還要舉國支持。任何人不得猜疑。否則仍不會成功。他還補充了一句,知己知彼。能在南方百戰百姓,但未必能勝西夏……”

趙頊深有體會了。

而且王巨用了一個裂車來比喻過。

他沉吟一會說道:“這一條朕也準了。”

其實這一條很重要。

許多人為韓琦隱。實際趙頊才即位時差一點讓韓琦架空,對趙頊一生心路影響頗是深遠。

趙頊為帝共分兩個時期,一是熙寧,二是元豐。

熙寧變法時,趙頊不知道王安石重要嗎?

知道,然而偏偏在朝堂上保留了許多舊黨,甚至自始至終用文彥博對王安石掣肘。

這就是帝王心術,或者宋朝的異論相攪,或者是所謂的制衡術。

但這一條,幾乎沒有任何磚家提到過。

所以王巨才開始也發生了誤判,不然會做得更好。

這是熙寧,再到元豐,這一時期又叫鐵腕強硬時期,或者叫獨裁時期,最主要的表現有三條,原來負責新法的部門乃是司農寺,但元豐時下詔,凡涉及到新法的大事,不得隨便交所屬部門討論,必須先奏取旨,一下子將司農寺權利收回去了。

第二條便是烏臺詩案,雖然是蘇東坡大嘴巴自找的,但如果不是趙頊有意識的封殺士大夫的胡說八道,那么李定提議能得以通過?

第三條便是元豐改制。

其實王巨所說的害怕新舊兩派大臣排斥,不是真害怕新舊兩派大臣排斥,而是害怕趙頊本人排斥。

趙頊也沒有深想,問:“為何是六年?”

“陛下,臣也問過,太保說如果陛下給予六年的信任,還不能替陛下實現,那么是他有負陛下的重托,還有何顏面呆在朝堂。但如果實現了,那么他的功勞將是我大宋諸臣中趙普以下的第一人。為了避免其他大臣有什么想法,只能學習郭子儀了。如果到了這時候,他又何必在朝堂上。到時候退隱豈不是更好?還會成為史書上君臣相宜的佳話。”

也就是到時候必然功高震主,沒辦法在朝堂上呆下去了,只有退!

“朕是這種心胸狹隘之人?”

還真不好說,張商英心想。

但他那敢將這個想法說出來,道:“陛下,以臣之見,先行應之,畢竟兩次慘敗,須王子安回來穩定人心,穩定士氣。”

“恩,那么第三條呢?”

“第三條有點古怪。”

“有何古怪。”

“他說若想他回來,陛下必須按照每天飲食按照這份食譜來,若不然,他還不會回來。”張商英遞了一道食譜。

食譜上寫了許多肉食菜蔬以及水果名字與份量,特別是一些橙桔類,刻意標明,每天多食之。另外還有一個囑咐,那就是不得飲酒,任何時候都要不能喝酒。而且刻意說了一句,什么時候趙頊飲酒,什么時候王巨就會立即離開朝堂。

“為何讓朕這么做?”趙頊奇怪地說。(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暗黑大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