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娛樂鬼才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片時代(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娛樂鬼才 >>重生之娛樂鬼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片時代(一)

第五百一十二章 大片時代(一)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21日  作者:香港大亨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香港大亨 | 重生之娛樂鬼才 
512小說旗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電影根據張翎的小說《余震》改編而成,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跡生還,后被解放軍收養,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

這部電影里面真正的地震場面占據的鏡頭很少,更多篇幅是探討地震后帶著這個家庭成員命運的改變。

除此之外,地震之前唐山的景色、人文,以及地震發生之前的一些征兆。抗震救災過程,這都是具備社會意義的東西。

當然了,作為一部大片,這部電影的鏡頭偏向于寫實。這方面,更受到《2012》的風格影響。

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3d電影,肯定是《阿凡達》。這部電影的3d效果,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

但實際上,論電影畫面的寫實,還是像《2012》那樣的科幻災難題材的電影,更能夠震撼人心。

王啟年觀賞《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最大的觸動不在于電影情節和各種人物命運。更虐心,更文青的電影,他見多了。王啟年對于這部電影最關注的還是電影里面幾分鐘的地震鏡頭,拍的非常震撼。

“牛啊!小剛,要是給你幾倍的預算,拍《2012》都是可以的吧!”王啟年豎起大拇指說道。

“距離《2012》還是有點差距的!”馮小剛認真說道,“不過,沒有拍過3d電影之前,感覺《2012》那種電影以國內的技術水平,不可能拍的出來。現在。感覺還是可以做到的!”

王啟年點了點頭,知道現在的中國導演們,跟十年前有很大不同了。十年前,國內電腦都沒有普及。各種特效技術,別說是自主研發了,就是熟練會用特效軟件的特效工作人員也是很罕見的。

但現階段,國內和美國的特效水平雖然還是有差距,但不是不可追趕。只需要市場、投資和時間。因為,過去感覺不明覺厲的很多技術,國內已經開始摸索的差不多,即使還是有差距。不過是落后幾年。處于你有我也有,最多你的比我先進一兩代,存在一定的技術代差。

而且,隨著美國相關的技術陷入瓶頸狀態,中國追趕起來,也相對比較容易了。

另外,就是3d電影技術方面,王啟年布局的比較早。加上美國的次貸危機,給他抄底imax公司的機會。雖然,沒有完全把imax納入小伙伴的掌控中。但也獲得了大量的技術授權和合作機會。讓小伙伴在3d時代,迅速的縮短了與好萊塢巨頭的技術差距。

接下來一段時間,《唐山大地震》進入蟬聯票房冠軍。暑期內。《唐山大地震》成為最大的票房贏家。

這部投資高達1.2億元的電影,原本作為主要投資方華誼兄弟電影公司,上映之前幾乎是惴惴不安,擔心這部電影的票房成績。

但是隨著電影上映之后,王中軍和王中磊兄弟兩人,開始紛紛感覺到興奮——票房成績太靚麗了!

天時地利人和,都在這部電影身上。

由于,同一時期幾乎沒有強勢的對手,年初的猛片《阿凡達》、《四大名捕》、《變形金剛2》等等都早就下畫。

暑期檔一開始就顯得比較冷清。主要的競爭對手《玩具總動員3》雖然是一部大片。但卻由于是動畫片,在中國市場。動畫片很難強勢的起來。即使在國際市場上非常火爆的動畫大片,拿到中國市場。票房也是不溫不火。

所以,2010年的暑期檔一開始就是進入了比較冷淡的時期,這個傳統票房旺季,因為沒有吸金大片,幾乎成為了淡季。

所以,《唐山大地震》上映之后,全國超過一半的銀幕,都開始迎接這部大片。指望《唐山大地震》拯救暑期檔的票房和上座率,總不能讓暑期檔,搞成票房撲街的淡季吧?!

正是各大影院都是這么想的,所以,《唐山大地震》首映日票房雖然僅3600萬元。在今年不算最猛的片子,但院線對于《唐山大地震》的支持力度,不亞于《阿凡達》!

接下來,《唐山大地震》三天內票房破億。第四天票房達1.6億元,不僅僅沒有呈現下降趨勢,甚至出現了罕見的票房逆勢增長態勢。

絕大多數的電影,都是首映日或者次日票房最高。其后,就逐日下降,因為看過了電影之后,大多數觀眾就不會再看了。其次,上映之后,電影拷貝有可能被盜版,在互聯網上傳播,影響到票房數據。

但《唐山大地震》是一部情懷片,加上,暑期沒有強勢大片。于是,不少看過了電影的觀眾,拉上家人或朋友,一起再度看這部催淚彈大片。

于是,這種催淚彈大片,進入了無敵模式。

當然了,這部電影由于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政府也給其背書,所以,在宣傳上給了很多幫助。

所以,《唐山大地震》上映之后反倒是越戰越勇,很多同期的電影看到《唐山大地震》制造的地震和余震,紛紛開始打退堂鼓,避震心態明顯。

這就更造成同期上映的電影數量稀少,給《唐山大地震》制造了有利的環境。

最終,《唐山大地震》在國內的票房達到7.3億元,這個數據,比王啟年記憶中的數據要稍微超出一點。主要因素,自然是國內的電影院線的建設,比歷史上要超前一些。

7.3億票房出爐之后,華誼兄弟公司的股價扶搖直上,從200多億市值,迅速的破了300億。

某種意義上講,影視公司上市,完成了資本化之后。于是,公司老板真正最在意的已經不純粹的經營得失,而是經營和投資的成果,資本市場上的那些投資者們怎么,公司估值有沒有得到提升,市值有沒有獲得增長。

只有投資者們看好的投資和盈利,才能讓市值大增。若是投資者不看好,即使你業績再好,再賺錢,市值也不會增,股價也不會漲,也不可能給大股東帶來身價暴增的好處。

市值增長的好處就大了,除了限售股解禁之后,上市公司擁有原始股的團隊成員,可以拋售股票套現,用以“改善生活”之外。更先進的做法,就是以股票作為抵押,找金融機構進行貸款。即使是按照股價打三折獲得貸款,對于很多股價是凈資產十倍以上的公司來說,還是很劃算的。以股權作為抵押獲得貸款,只要控制得當,確實是公司事業發展的增速器。

比如,小伙伴公司持有的華誼兄弟上市公司股票,就抵押在各大銀行,換取20億元的貸款。按照市值算,這部分股票價值60億元。但小伙伴以此作抵押品,換20億元的現金,也非常的劃算。因為,這筆現金直接投資到院線市場,轉化成為500多張新增的電影銀幕。

在王啟年看來,電影制片公司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生意模式不如平行性質的企業牢靠。所以,小伙伴主要的資金都是砸像平臺,比如,電影院線平臺,視頻網站平臺。這些平臺企業規模擴張,增加的話語權,遠遠超過拍幾部大賣的電影。

因為,任何一個導演都難以保證自己下一部電影,或者是今后的電影,還能像以前那么賣座。

無數很牛逼的導演,開始走下坡路之后,電影就不斷的撲街,這充分顯示出,每一部新電影的投資,都是一場賭博的殘酷事實。一些靠譜的導演,僅僅是增加了賭贏的概率,并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證自己的電影可以賺錢。

但電影院線則不然,只要某個地區的電影市場處于良心發展態勢,院線既可分享到市場發展帶來的紅利。無論是那家公司,那位導演的電影賣座,強勢的院線都是穩坐釣魚臺。(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重生之娛樂鬼才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