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三國第044章 失傳的樂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神話三國 >>神話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4章 失傳的樂經

第044章 失傳的樂經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莊不周  分類: 玄幻 | 遠古神話 | 莊不周 | 神話三國 
·

劉辯愣住了,聽蔡邕這個意思,他不僅不恨死鬼先帝將他發配到朔方,反而覺得對不起先帝?

“陛下,臣到朔方,后又流落江湖十余年,名為流放,實則另有使命。臣至朔方不久,陛下就下詔大赦,臣已經是無罪之身,何必再流落江湖而不歸?無他,使命未竟,不便即歸也。”

劉辯倒吸一口冷氣,這超出了他的認知范圍。聽起來,這里面另有原因?

“陛下,臣還是從頭給你說起吧。”

“好,你慢慢說。”劉辯連忙讓侍臣退出,準備細細聽蔡邕說說原委。為了防止蔡邕說得嘴干,他還特地準備了淡酒,親自給蔡邕斟酒。

見此情景,蔡邕的眼角抽搐著,老淚縱橫,好半晌才平靜下來。

“陛下知道命格嗎?”

“命格?”劉辯愣住了,你這是要和許劭一樣算命嗎?

“不錯,人生而有命,命格不同,即是稟賦不同。有人生而聰明,有人生而愚笨,有人生而強健,有人生而體弱,皆是不同命格所致。此乃先天所賜,人莫能改。不過,先天所賜并不一定就能顯現于世,正如石中有玉,卻未必都能成為珍寶。絕大多數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命格,渾渾噩噩的過一生,只有少部分人,或是明悟了自己的命格,刻苦修習,或者經高人指點,順其天性,加以調教,故能超出常人,道業有成,建功立業。”

“等等。”劉辯抬起手,打斷了蔡邕,他想起了一件事,和蔡邕說的情況有點相似。

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紀,也有很多人相信人的潛能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即使是最聰明的愛因斯坦也不過發揮了大腦能量的10。而這一世,他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將《黃帝十二形》中的形圖譜交給張繡時,張繡就說過,他目前的成就,也就是練到了七幅圖中的第三幅而己。與呂布一戰,他有所突破,但也僅僅是摸到了第四幅圖的門檻,還談不上登堂入室。

他現在已經能與呂布戰成平手,如果他能練至第四幅大成,又是什么樣的境界?如果他能練成第七幅,練至大圓滿境界,將是何等的神奇?

莫非張繡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雖然練成了高強的武藝,其實并不清楚自己的命格,只是他的運氣好,習得了適合他的槍法,這才讓他成為高手。實際上,他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可挖。

推而廣之,呂布是不是也是如此,關羽是不是也是如此?他們能成為一代高手,只是因為他們天生的稟賦超過一般人,但他們自己卻并不清楚這一點。如果能明悟自己的命格,有的放矢,他們的成就也許可以更高。

劉辯把自己的懷疑對蔡邕說了,蔡邕連連點頭:“陛下舉一反三,所言甚是。正是如此,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命格,只是隨波逐流,與世沉浮而已。真正能明悟自己命格的人,都是當世罕見的天才。故圣人有云,識人易,知己難。”

“那……怎么才能明悟自己的命格?”

蔡邕沉默了片刻,重新抬起頭的時候,他的目光炯炯:“陛下知道為什么要守孝三年嗎?”

“守孝三年……難道就是為了明悟自己的命格?”

“臣不知道古人立此制是不是出于這個考慮,但是據臣所知,于守孝期間脫胎換骨的人有不少。”

“比如誰?”

“比如袁紹。”蔡邕又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還有臣。”

劉辯看著蔡邕,一時不知道怎么說才好。他聽說過蔡邕是個孝子,但是他不知道蔡邕在守孝期間明悟了自己的命格。他順嘴問道:“你是什么命格?”

“杜鵑。”

劉辯差點再次吐血。杜鵑啼血,那可是苦命鳥,怪不得蔡邕命這么苦。

“袁紹是什么命格?”

“臣不知道。”蔡邕搖搖頭,“可是臣知道,袁紹少年時,雖為公族,卻并不出眾。其后遭母喪,守服三年,再然后又追行父服三年,六年服畢,再現于世,則如楚莊王之鳥,一飛沖天,一鳴驚人,成為天下年輕人的領袖。以臣之見,他當是在前三年中初悟了命格,這才追行三年父服,以畢其功,然后儀態萬方,威儀大成。”

“這么說,守孝的意義其實不在追思父母,而是領悟自己的命格?”

“不然,追思父母,當是圣人制禮的本意。”蔡邕道:“人皆為父母所生,父母乃人之先,為父母守孝,與父母在天之靈相接,可能正是領悟自己命格的契機所在。”

守孝三年是古禮,在孔子那個時代就已經被人非議,不能嚴格執行。到了漢代更是破壞無遺,除了少數人或是出于至孝,或是出于邀名,會守孝三年之外,很少有人真能為父母守孝三年。

如果按照蔡邕這個說法,守孝三年除了追思父母之外,正是明悟自己命格的契機,那也就能解釋為什么后世沒有出現那么多神奇的人物了。沒有了守孝三年的習慣,不能明悟自己的命格,自然發揮不出自己所有的天賦,原本的潛能也就只能一直潛著了。

“先生去朔方,又與命格有什么關系?”

“守孝三年,常人尚可,天子卻無法實現。三年不理政,天下必亂。”

劉辯連連點頭附和,這倒是事實,別說三年了,三個月恐怕都不成。

“臣去朔方,是尋找另一種明悟命格的辦法,一種已經失傳的辦法。”

劉辯忽然激動起來:“不用守孝三年,也能明悟命格的辦法?”

“正是。”

“那先生找到了嗎?”劉辯話一出口,隨即又失望了。蔡邕一開始就說過了,他沒有完成先帝托付的使命,自然是沒找到了。

“臣沒有找到。不過,臣從匈奴人、鮮卑人的習俗中有所感悟,知道那可能是什么了。”

“是什么?”

“是樂,古樂,已經失傳的《樂經》。”蔡邕長嘆一聲:“古樂失傳,古禮亦廢,能明悟自己命格的人越來越少,圣人當出而不出,亦其然也。”


上一章  |  神話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