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美人志第315章 魏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游戲>> 三國美人志 >>三國美人志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5章 魏王

第315章 魏王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19日  作者:最后的茄子  分類: 游戲 | 虛擬網游 | 最后的茄子 | 三國美人志 

在沈峰著力于火藥,以及靈魂方向研究之時,三國的npc時代,也漸漸接近尾聲。

曹操得知孫權敗于張遼之手,也就不用再去支援,而是回到了鄴城,進爵為魏王。

我們來看看曹操的身份進階過程。

天下大亂之際,曹操得袁紹任命成東郡太守時開始發家,后接任兗州牧,將皇帝接來,當了兩天大將軍,被迫讓給袁紹,從此就一直當司空。

在208年,北征歸來,以為天下大定之時,他才廢掉三公,成為丞相。隨后他南征,敗于周瑜之手,又一年,曹仁被周瑜所破,丟了南郡,荊州落于劉備之手,大好的局勢說崩就崩了。

看到天下難以統一,自己又漸老,曹操開始安排后事了。210年年底,在群臣的建議下,皇帝封了曹操四縣之地,整整三萬戶,但曹操沒有要,而是寫下了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只受封一縣。

不過曹操不要,皇帝可不敢不給。曹操讓出的三縣,皇帝分別封給了他的三個孩子,每人一縣,曹植為平原侯,曹據為范陽侯,曹豹為饒陽侯,各五千戶。這樣曹操雖然只有一縣,他們家族還是四縣,一點兒都沒少。

雖然《讓縣自明本志令》寫的很感人,但一個縣的縣侯,加上孩子們的縣才四縣,遠不是曹操想要的結果。

又過了兩年,212年。董昭等人認為曹操應進爵國公,加賜九錫,不過荀彧反對,所以只弄了一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緊接著,曹操南征孫權的路上,荀彧就死了,213年。曹操回去后就成了魏公。有了九錫。

這個“公”是怎么出來的呢?據說周朝的諸侯國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但現在漢朝除了皇子可封王外,其它的功臣、皇親只能封列侯,雖然有縣侯、鄉侯、亭侯之分。但歸根結底都是侯。國家也被稱為侯國。再往下是無土的關內侯,連領土都沒有,還不如列侯。

既然東漢慣例。只有皇子可以封王,曹操又功高蓋世,封侯有點太普通了,怎么突顯他的地位呢?于是“公國”就被抬出來了。

其實東漢也是有兩個公的,分別是衛公、宋公。這兩個“公”是哪里來的呢?是劉秀封的。

在漢朝統一之前,我國共有四個大統一朝代,分別是夏、商、周、秦。夏朝太遙遠了,秦朝又是暴政,只統一了幾年,被劉邦推翻,所以不算,光武帝劉秀找到殷商的后人孔安,封為宋公,周朝的后人姬常封為衛公,以為漢賓,在三公之上。

為突出曹操的大功,大家就把這個在“侯國”之上,目前只封過兩次的“公國”拿了出來,獎給曹操。

雖然衛公、宋公的領地很小,但曹操這個“國公”,可完全不能和他們相提并論。朝廷畫了河東、河內、魏郡、趙國、中山、常山、鉅鹿、安平、甘陵、平原等十郡給曹操作為封地,簡直就是在北方畫出了一個大大的國中之國。

看到如此重的封賞,曹操當然假意推辭,大家不肯,曹操又說只要魏郡一郡就足夠了,大家再次不肯,于是曹操才笑納了十郡之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小諸侯國——哦,這絕對不是小諸侯國,而是大諸侯國,都十個郡了,還能小嗎?

雖然上面還有皇帝,他只是個公國,但待遇也王國差不多了。曹操建社稷、立宗廟,納三女為貴人,置尚書、侍中、六卿;以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衛覬、和洽為侍中,鐘繇為大理,王修為大司農,袁渙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陳群為御史中丞,一個有別于朝廷的國中之國逐步確立。

隨后,214年,劉備平蜀那一年,曹操再進一步,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游冠。也就是他的國家雖然是個“公國”,但已經比皇子的王國還要牛了。

而如今,216年,曹操終于不再想當這個“公”了,還是直接當王算了。

西漢建立之時,異姓王還是很多的,像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人,我們都耳熟能詳,不過這些人都沒有好結果,一個個被劉邦干掉,只有長沙王吳芮傳了四代,算是善終。

東漢開國之時,由于劉秀的強勢以及諸侯的無能,異姓王一個都沒封,所以至到王朝結束之時,才出現第一個異姓王,也是最后一個,那就是曹操。

劉備雖然后來自稱漢中王,但人家是漢室宗親,不算異姓王,而孫權投靠曹操時,只被封了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南昌侯。直到曹丕稱帝,才將他晉升為吳王,那時東漢已經亡國了。

曹操稱王之后很高興,以大理鐘繇為相國,國內也變成了王國編制,這一套小朝廷是完全忠于他的,這樣他死以后,這套班子也可以輔佐他的孩子,而不用考慮是效忠于皇帝還是效忠于他的繼承人。

接下來,曹操又準備南征了。張遼以七千兵打敗了孫權的十萬人,這讓曹操蠢蠢欲動,他想在臨死前,給孩子留一個完整的天下。

曹操軍至合肥,巡看張遼與孫權戰斗之處,嘆息良久。他之所以留了一個錦囊,寫下一個不是妙計的妙計在里面,只是想安眾心而已,并不是認為張遼他們可以破敵。沒想到張遼竟拿著雞毛當令箭,還真把孫權打敗了。

217年正月,曹操趁江水水位最低的時候,繼續南征孫權,想趁孫權敗,要孫權命。然而孫權上次慘敗,已經吸取了教訓。這次又與曹操相持不下,誰也奈何不了誰。

曹操推不動孫權,只得搬師回朝,這次回朝后他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可以說是完全一副皇帝派頭了。與此同時。他也設立曹丕為王太子。繼承他的魏國。

西邊,法正勸劉備北取夏侯淵,定漢中。劉備依言而行,派張飛、馬超、吳蘭等人先行進軍。曹操聽到此事。立即派曹洪前去支援。

這一年魯肅死了。孫權讓嚴畯代魯肅。眾人都到嚴畯家道賀,嚴畯卻一直推辭,自稱一介書生。不懂軍事,言辭懇切,最后都流眼淚了。孫權看到這小子不行,只得讓呂蒙替魯肅的位子。

218年,曹洪斬吳蘭,張飛、馬超敗走,隨后夏侯淵、張郃、徐晃等與劉備等人相拒,徐晃擊破劉備手下大將陳式。劉備大驚,感覺要玩完,急忙發書給諸葛亮,讓他把益州的兵都調過去。

諸葛亮看到劉備的信皺起眉頭,問從事楊洪:“主公讓我們把兵都調過去,你看如何?”

楊洪道:“漢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的關鍵,若無漢中,則無蜀地。此家門之禍,發兵何疑!”

這個時候蜀郡太守法正跟著劉備去打漢中了,諸葛亮立即讓楊洪代領蜀郡太守去征兵,楊洪到了蜀郡,不但兵征了許多,其它事情也辦得井井有條。諸葛亮一看楊洪這么能干,立即大手一揮,從今天起,你就不是代太守,而是真正的太守了!

起初的時候,楊洪只是犍為太守李嚴手下的一個功曹,現在李嚴還是犍為太守呢,楊洪卻成了蜀郡太守,比李嚴都牛。而楊洪手下有個叫何祗的人,楊洪向諸葛亮推薦了一下,楊洪還在當蜀郡太守時,何祗已經成了廣漢太守。

諸葛亮根本不考慮出身高低,資歷深淺,得才便用,只要你是人才,就飛速提拔,使得益州之人全都拜服。

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征來的兵,繼續與夏侯淵對峙,而曹操看到這邊打得火熱,也準備親自西征劉備。可是這時,北方胡人又作亂了,所以他不得不耽擱了一下。

平定北方胡人之亂的是曹彰。曹彰身自搏戰,鎧中數箭,意氣益厲,乘勝逐北,至桑干之北,大破胡人,斬首、獲生以千數。那時鮮卑族大人軻比能將數萬精騎觀望強弱,見曹彰勇不可擋,所向皆破,馬上投降,北方悉平。

曹操看到了曹彰平定了北方,萬分高興。他一直屯兵長安,沒敢南下漢中,就是怕北方出事。現在北方平了,他的大軍終于可以南下了。

然而,這次南下卻是慢了一步,剛出軍,劉備就斬了夏侯淵,奪得漢中。看到曹操的大軍,劉備得意地道:“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于是劉備乃斂眾拒險,死守不出,始終不與曹操交鋒,跟江南的孫權簡直是一個師父教出來的徒弟。曹操與劉備相持了數月,沒討到便宜,最后無奈引軍回長安,劉備從此占了漢中郡,一統益州。

此時的劉備,春風得意,自稱漢中王,設壇場于沔陽,陳兵列眾,群臣陪位,讀奏章完畢,乃拜受璽綬,頭戴王冠。立劉禪為王太子,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以鎮漢川。

提拔完魏延,劉備回到成都,以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其余將領也各有封賞。

劉備派費詩到荊州,給關羽前將軍印綬,關羽聽到黃忠居然地位與自己差不多,頓時怒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堅決不肯要劉備的封賞。

費詩只得安慰道:“要建立帝王之業,肯定不能只指望一個人。漢高祖打天下的時候,蕭何、曹參都是他的發小親舊,而陳平、韓信則是空手來投奔的流浪漢。但那個時候諸人的地位是怎么樣的呢?韓信排在最前面,可是蕭何、曹參卻沒有怨言。

現在漢中王因為黃忠新立大功,特意尊崇他,你以為他真的能與你相比了嗎?你和漢中王是什么關系,就好像一個人一樣,榮辱與共,請別在這個時候計較官號高下,爵祿多少。你不受封,我倒是無所謂,不過回去跟漢中王說了此事,你自己這邊可不好看。”

關羽尋思了半天,最后還是無奈地接受了與黃忠并列的事實。(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三國美人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