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四二七章 扯著蛋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二七章 扯著蛋了

第四二七章 扯著蛋了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14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章節列表

第三師團慘敗的消息傳到東京,緊急召開的御前會議頓時被一股沉重的情緒包圍。每一位帝國重臣們抬頭都能發現,他們的天皇陛下那張胡子拉碴的臉上,竟然流露出蛋蛋的憂傷。

這是很少見的表情啊,不知道怎么的,一直伴隨這位精明強干的名義上的國主奮斗的人們,心中莫名的浮現出一股隱約的好奇。在他們的記憶中,貌似陛下從來都表現出從容不迫、成竹在胸的淡定態度。

今兒貌似是有點打擊太過了?

幸好在他們的探究下,睦仁只是傷感了那么一小會兒,便重新鑒定的握緊了佩劍,目光之中放射出少有的兇狠,冷厲的掃過眾位大臣,沉聲喝問:“局勢已是如此危急,眾卿可有解決良策?”

有個卵的良策……大臣們內心的真實寫照,大概可以用這么一句話來描述。

事到如今,他們能想的辦法都想過了,該試探的也都試探過了,結果卻是那樣的令人無奈,壓根沒鳥用啊!

大隈重信首相依然埋頭不吭聲,軍事上的問題他插不上手,也做不了決斷。事實上他內心十分想放棄與列強的媾和,奈何由不得他一個人做主。并且在今天的形勢下,說出來可能被人拿刀砍。

他從政以來立志為日本換來真正自由的主權,徹底擺脫列強的控制,卻因為被玄洋社的暴徒砍腳而錯失良機。那之后幾年里,隨著甲午戰爭的爆發,一切都不受控制了。

伊藤博文遇刺,讓日本徹底失去了撥亂反正、休養生息的機會。整個國家被一股莫名的狂熱氣氛給籠罩著,任何人膽敢說出泄氣的話,作出有損戰爭的事,都可能遭到極為嚴厲的報復。無人對抗之下的藩伐力量依舊權勢滔天,大局一點都不樂觀啊!

攛掇執行今日政策的始作俑者海軍陸軍大臣們,一個二個的相互瞪眼,到底是陸大臣責無旁貸,桂太郎黑著臉回答:“為了帝國的將來,一些犧牲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獲得列國的支持,為了收回領土擊敗中國人,必須竭盡全力以報。相信第三師團的好男兒一定可以理解。”

是啊,都理解到黃泉地獄去了,還能咋地呢?

西園寺公望心中也有很強的吐槽**,眼角閃爍著絲絲譏諷,卻因為耷拉著的眼皮遮掩沒有被人察覺,否則可能引起不小的風波。

這幫狂熱的好戰分子啊,他們怎么就不能換一個角度去考慮問題呢?列強再怎么支持,終究不過是為了他們永久霸占世界的打算而已,沒有一分是真的希望日本強大。

再者說,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近在咫尺,列強最近的也在一萬公里以外,需要跟誰更親近,更要搞好關系,不是明擺著的嗎?帝國擴張真的那么重要?邁入文明的途徑其實也不是只有戰爭一條路而已,日本離著準備好還差的遠呢!

西園寺絕對不會公開承認,他其實一直在悄悄的收集中國**的情報,特別是楊浩發表的所有施政綱領,對土改結果的種種報道,中國民眾因此而得到的生活改善,對于文明的定義和工業化的決定性作用等等。

他不得不承認,目前中國正在進行的**是十分徹底的,只要成功了,必然會將一個落后的古老帝國改天換地。

然而那樣的手段日本根本不可能使用,試問從上到下全部由貴族院和宗藩勢力控制的帝國政府,哪一個會去主動革自己的命?大隈重信組建的黨派不過是要限制軍事開支,使民眾休養生息而已,就遭到那樣可怕的對待。瘋狂起來的帝國暴徒們,果然是不分上下尊卑的亂來成性啊!

陸奧宗光外務大臣擠擠眼睛,硬著頭皮道:“帝國應該就此向列國表明心意,我們做出那樣的犧牲,必須獲得應有的補償。他們必然看到帝國遇到的困難,要想實現其目的,還要拿出足夠的誠意來。”

不愧是搞外交的,轉移矛盾點的手段駕輕就熟,信手拈來。

沉重的氣氛登時一輕,海軍大臣西鄉從道果斷表態:“應該如此。就算不能支持一些最新的戰艦,我們的海軍也需要盡量的加強。此次的戰役可以看出,缺乏海上有效支持,哪怕是本土作戰也是相當困難的。”

見縫插針的要好處,爭奪主動權啊!

桂太郎臉皮一黑,心中大罵這群該死的長州藩混蛋!要不是他們的無能導致帝國的全面被動,又怎么會弄到今天的悲慘地步?

睦仁不咸不淡的微微點頭,卻不輕易開口表態。

桂太郎接著說白話:“事實證明,帝國陸軍的準備相當有效,列國的軍援更充足一些,必將換來令人滿意的成果。我們計算過,僅僅一場戰斗,就逼迫中國人發射數萬發炮彈,繼續幾次的話,他們將會因此而爆發嚴重的財政危機。”

哦?帳還可以這么算嗎?完全回避本方三個聯隊被打殘,上萬人傷亡的可怕事實,抓住令人充滿希望的一點大肆展開的說法簡直令人耳目一新啊!

不只是嘴上說,陸軍方面還真是準備的很充分。跟隨第三師團行動的參謀本部人員非常敬業,通過幾處戰場的統計匯總,得出一個比較夸張的數據。在上一次的下關攻防戰中,中朝聯軍轟出去絕對不少于五萬發各種炮彈,最大數字可能有十萬發以上!

至于為啥數據差距那么大,這事兒就不足為外人道了。總之在匯報的時候,一定拿最大頭來說事兒就是了。

十萬發啊!不算炮管的損耗,僅僅是計算彈丸和發射藥的成本,都夠裝備好幾個師團的了吧?

大臣們精神為之一振,心中立刻涌現出在兩千公里之外的某個陰森角落里,楊浩黑著臉皮把戰報撕爛的景象。

換了誰也不可能無動于衷吧?付出那么大的成本,卻沒有取得一丁點兒的成果,這根本是單方面的戰爭消耗,根本看不出意義何在嘛!很好,效果比想象中更加拔群啊!

不少政客的腦袋里馬上盤算開了,一個師團的進攻,就能逼迫對方消耗十萬發炮彈,那么十個師團呢?每個月進攻一次,一年都可能令對方消耗百萬發炮彈,幾千萬發子彈,數不清的物資,大量的燃料,艦船的磨損……哎呀,這真是一筆好大的賠本買賣!

粗粗一算,只是為了維持眼下的戰場僵持,中國方面必須付出上億甚至更多的軍費開支。這是純粹毫無獲利的單方面開銷,楊浩再怎么富裕只怕也支撐不起吧?用不了多久,他的支持者們還不得要造反?

一個億打不住,起碼要三五個億才成!

默默的在心中把數據足尺加五的加碼之后,陸奧宗光精神抖擻的道:“本大臣相信列國觀察員已經有了充分的感受,這是帝國爭取進一步利益的難得機會。外務省將竭盡全力的與他們談判!”

睦仁不予置評的點點頭,轉眼看桂太郎。

桂太郎肅然道:“陸軍必然會組織好新的進攻,絕不會讓敵人繼續猖狂無道。”

“那就這樣辦吧。”睦仁好歹有了個說法。

自始至終,內閣大臣們沒有誰去討論士兵們的傷亡,在他們心目中,下層士兵的死傷都是必要的代價而已。一萬人算什么?十萬人的代價帝國也能支撐起來,只要拖住了中國人,因此換來列強的支持,值得。

冷酷嗎?或許吧。至少薩道義在會見陸奧宗光之后,心中同樣沒有去關注一些普通士兵的死活。他的注意力也是被日本方面和觀察員們的估算結果給吸引住了。

這是一場消耗空前驚人的戰爭,并且還是幾乎不會獲得什么利益回報的單方面消耗戰。中國方面非常不理智的把自己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只要日本堅持打下去,一年時間都可能將中國土改作業嚴重的滯后!

他們的計劃,成功了。

薩道義滿懷喜悅的與列為公使代表分享心得,并敦促各國給予更進一步的支持。

德國人很痛快的表示,他們的大炮會很快運來,保證日本前線支援火力的充足。

美國人慷慨的保證,他們的槍支彈藥供應及時,不必擔心關鍵時刻掉鏈子。

薩道義本人也難得的大方,盤算著是不是真的回頭請國會考慮一下,給日本人來一些面臨淘汰的老舊戰艦啥的,應付一下場面。不指望他們能正面打贏中國海軍,偷偷摸摸的去放一些水雷,打一打悶棍什么的還是可以做到的吧?

總之各國都不看好中國方面,對楊浩面臨的壓力,他們非常樂觀。

情況好像真的跟他們猜測的差不多,遠在天津的楊浩在戰斗告一段落之后,很快接到一份令他感到十分肉疼的消耗清單。因為執行透明政策的緣故,戰爭開支的狀況并沒有對政府上層封鎖,于是分管財政的嚴復火急火燎的找上門來,代表政府要求他適當控制戰爭規模。

嚴復倒也不是看不清問題的那種清流嘴炮,他是實實在在的了解情況,只不過出于職責所在,對如今熱火朝天的**大局關心太過,實在擔心楊浩這邊過于熱衷戰爭,搞得過度勞民傷財,以至于影響了關鍵的進度。

那寫著軍費開支的報表有千斤重,讓嚴夫子拿在手里時覺得手腕子都有點顫抖。錢財如流水一般的變成炮彈子彈花出去,心疼啊!

他苦口婆心的勸:“鼎世啊,雖說我們需要借助對日作戰磨練兵馬,測試武器裝備,爭奪亞洲主導權和大洋出海口,打造國家海疆長治久安,敲山震虎的震懾菲律賓武裝勢力,謀求對東南亞殖民地的掌控……。”

一口氣說下來嚴復忽然發現,貌似冠冕堂皇的理由還真不少啊!怪不得楊浩一說要開戰,上上下下那么多人一致贊同呢,原來關系到這么多的大事。

氣勢登時弱了三分,隨即被他一甩腦袋給撇開了,抓住重點不放:“可畢竟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扎實有效的推動全國**區的進一步拓展,爭取在短時間內完成中原與江北的土改和政府機構的建制,然后正式宣告新政府的成立。咱可不能一味的遷就軍事上的行動,而影響了政治和經濟上的任務啊!這外頭都開始傳揚軍政府窮兵黷武了。”

開疆拓土之類的事兒固然非常吸引人,凡是當官兒的沒有不喜歡這種可以載入史冊的大故事中,有自己的名字留存。可前提是,你得先站穩了腳跟。因為對外發動戰爭卻導致后院起火的事兒,歷史上并不鮮見,那卻會成為百世笑柄,不得不防啊!

眼下的局勢很有那種傾向,政府上層普遍認為,即使是為了懲罰日本的軍事行動,也有點過度了。當真牽扯進列強的持久消耗戰,對軍政府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國與國之間,媾和妥協才是政治主流啊!

這就看出楊浩政府作風的不同之處。他在行動之前,把一切主要矛盾和對國家必然的影響,都一一列舉公開宣示,讓所有關注的人都明白,此事不得不為,不是亂來的。

列強打得什么主意,日本人是什么想法,中國不得不做出應對,否則將面臨的困境,都說得非常清楚。真切感受了足足半個世紀的列強壓迫,當代中國人不遺余力的支持楊浩這種硬抗外敵謀求尊嚴主權的做法。

本世界的年輕國人,從小過慣了太平日子,沒挨過餓,想當然的以為他們天生就該享受這樣的生活。于是乎長大了能上網了,就開始指著古人的鼻子說三道四,更完全不負責任的對現任政府比手畫腳。

楊浩當初也是其中一員,到了乙位面奮斗三年之后才知道他有多幼稚。兩個時空橫跨百年,卻都面臨一樣的困難局面。幾乎全世界的力量都包圍者國門,時刻準備傾力碾壓過來,貌似和平的大局是幾代人費盡心思換來的,而不是列強當真寬容大度施舍來的。

沒有執政黨的堅決態度,本世界那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根本不會出現,更可能被沉渣泛起的買辦和流氓文人合起伙來搞成十幾億的洋奴,連印度那種一億人民十幾億奴仆的結果都不可得。舒舒服服的坐在家里上網扯淡,肆無忌憚的胡說八道?做夢去吧!

乙位面會是什么下場,看看歷史記載中1894年到1949年是什么情形就知道了。不說經濟損失慘重到何種程度,只看清末到抗戰結束五十年里,中國人口居然沒有大的增長,可知到底死了多少人!

要知道越是窮困的年代,人口生育率其實是越高的,一家子生七八個子女是常見的事兒,然而能活下來一兩個又都是非常普遍。后代人常常把八年抗戰三千五百萬人傷亡掛在嘴邊,動不動就說餓死了幾千萬人之類的。他們哪怕睜開一只眼睛去看看那五十年的歷史,就應該知道在列強殖民下,沒有民族獨立的年代,所謂的饑饉不過是天災**中微不足道的一員!

就像楊浩現在面臨的情況一樣,他原先還擔心戰爭傷亡的事情,結果發現沒有幾個家庭因此而過分的悲傷。苦難慣了的中國人對生死視為生活中最常見的事情,死去的人能夠為家庭親人帶來更多的生機,就都值得。

殘酷嗎?那要分怎么看了。

現在的楊浩卻要在推行**之余,還得費盡心思的琢磨怎樣來控制人口增長。比起拉著無數人上戰場送死,反而是逼著他們搞計劃生育更難以推行。他都被逼著拿出限定住宅面積和繳納房產稅等手段來認為抬高生活成本了。要不然,廣泛推行農業工業化和基礎醫療之后,帶來的新增人口成活率和平均壽命的大幅度增長,極可能在短短一二十年間導致人口暴增到七八億,這玩意真心扛不住啊!

說會現狀來,楊浩笑瞇瞇的給嚴復解釋:“其實我們打這場戰爭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借此拉動工業建設,防止工業進展速度過快,導致國內出現生產過剩。”

沒錯,楊浩大力推動乙位面工業化的動作用力過猛,步子邁得太大,扯著蛋了。

在一開始,他和所有人光想著盡快建設工業化國家,以此來促進整體的**性轉變,卻忽略了裹挾21世紀第一大工業國的力量,哪怕是淘汰下來的二手貨,弄到19世紀末都是堪稱神器的存在。

僅僅是鋼鐵產業,三年間,楊浩一口氣推動建設了日照、青島、天津、遼東、徐州、河北等六大鋼鐵為核心的工業區,附帶著幫助漢陽鐵廠升級改造,導致中國現在就已經擁有了年產百萬噸鋼鐵,五年能實現產能六百萬噸的可怕規模。

別拿21世紀動輒六七億的產能來比較,覺得區區幾百萬噸連一個民營鋼廠都比不上。實在是1897年的中國,根本就沒有消費百萬噸鋼鐵的能力!

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財富集中達到了歷代王朝末代時類似的狀態,九成九的民眾窮困潦倒,連一把鋤頭都添置不起那是常態。地主家都舍不得吃穿用度,這還是沒遭到甲午之后數次巨額戰爭賠款,和列強經濟侵略搜刮的狀態。別說什么世界第幾的gdp,那與老百姓根本沒一毛錢的關系。

在全民沒錢消費的情況下,鋼鐵冶煉再多也是無用,這還是楊浩提前推動工業機械造船和鐵路建設的情況下。而毫無疑問的,他預設的每個省一百萬噸鋼鐵、一百萬噸化肥、一百萬噸水泥、三百萬噸煤炭和一萬噸農藥等指標,大大超出了當前的消費能力。

這還不包括他不斷從本世界運來的各種工業產品。

被他大力推動已經形成滾動式發展的民族工業,短期內吸引建立了太多的生產實體,一旦所有重工業和下游配套工業完成建設,可以預見在三年之內,一個產業規模達到英國水平的工業強國必將出現。

而在那時候,他計劃中頂多占領江北半壁江山,囊括兩億人口,完成農田水利改造后獲得第一次糧食作物的增收,勉強保證自給自足。民間消費能力,遠遠達不到目標水平的話,要么他立即搞成超級福利邁向平均分配的共產主義,要么就得面臨一輪嚴峻的產能過剩,經濟危機!

面對如此威脅,楊浩采取了簡單粗暴的做法發動戰爭,消耗產能!R1152(就愛網)

(:)

(:→)

本小說站所有小說、發貼和小說評論均為網友更新!僅代表發布者個人行為,與本小說站立場無關!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