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四零四章 再見春帆樓(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零四章 再見春帆樓(一)

第四零四章 再見春帆樓(一)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23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您的位置:

分享到:


對于日本人來說,這是世界末日降臨般的一天。

倭皇站到高處眼巴巴的看著數十萬子民,悲傷失落的痛哭流涕,在港口直到東京市中心的漫長街道上,形成一片沉郁到令人無法呼吸的黑暗氣氛。仿佛每一次的呼吸,都需要用盡全部的力氣,每一步的挪動,都必須逼迫自己不要走形。

日本人的民族本性,很容易聚集起高亢的斗志,然后在極端的時間內抱成一團發起戰斗,不過往往是戰略制定者眼高手低,具體執行者喜歡自行其是,最終弄出許多不利索的破事。

而他們一旦遭遇失敗,骨子里的狹隘脆弱立即就暴露出來,歇斯底里的崩潰是最常見的,所以自殺率那么高也可以理解。

從甲午年他們發動對大清戰爭開始,兩年間幾番振作,海軍陸軍一起行動,付出十幾萬人的傷亡,和整個海軍的全軍覆沒,斗志早已經被徹底打垮。

整個日本國的經濟也遭受滅頂之災,當楊浩主動挑起造艦競爭時,哪怕仍然想著借日本之手制衡遠東局勢的英國人,也再也難以承受看不到希望的投入。于是,他們拒絕了繼續給日本人貸款造軍艦的請求。之后中國海軍發動的長達半年時間的海上封鎖,將這個本身都沒有實現工業化的新興小國,經濟命脈給{生生敲斷!

失去殖產興業的資金獲利供應,純粹依靠搜刮國內貧瘠的民生那點財富,根本不足以填補戰爭造成的大窟窿。整個日本的經濟幾乎徹底崩潰,只是由于他們千百年來形成的森嚴等級制度。讓下層農民大眾暫時沒有發起反抗。還能勉強維持局勢平穩。

另一點。也是“日本本土不會遭受攻擊”的神話支撐著其國民的最后一絲信念。

然而指望會被輕易的饒恕,終究不過是一場美夢。當中國海軍的雄壯身影橫行于其家門口的時候,面對巨艦大炮的威脅,日本人終于覺悟了,他們做下的種種罪孽,如今到了要遭到報應的時刻。

出來混,遲早要還。

沒有憐憫,沒有講道理的空間。在這個“真理處于大炮射程之內”的時代,拳頭大的可以通吃一切。弱小還不甘心的胡亂挑釁強大敵人的家伙,只能眼睜睜看著瘋狂的報復降臨到他們自己頭上。

哪怕楊浩沒有打出一發炮彈,那無形的壓力也已經徹底的摧毀了日本人的斗志。

楊浩沒有下船,他甚至沒有讓日本人知道他的到來。海軍官兵也沒有多少登陸,只有劉步蟾、鄧世昌等人帶著一眾談判人員,和負責警衛的海軍陸戰隊士兵一起,簇擁著李鴻章上岸。

遠遠的,透過望遠鏡清晰的看到日本人如喪考妣的嘴臉,無數人眼睛充血的死死盯著昂然邁進的中國使節團。卻不敢吼出威脅的話語來。

楊浩冷冷一笑:“欺軟怕硬,色厲內荏。小國寡民。永遠學不會真正尊重強者,憐惜弱者。以獸性和侵略當成優點來培育國民精神,這樣的民族不管多么發達,永遠改不了骨子里的猥瑣下作。”

無論此位面被打敗了的日本,還是本世界軍事強大過,經濟發達過的日本,形成的也只是表面上的彬彬有禮,而不會是真正發自內心的仁善。

別人很難理解楊浩的看法,卻也不會因此而產生反對意見。革命軍集團中,不存在那種以德報怨的迂腐之人。他們都很清楚,中國要崛起,必須要踩著一些敵人的尸骨往上爬。日本送上門來當墊腳石,那必須老實不客氣的拿下。

本世界的新朝,當時面對的是一個打成廢墟的糟糕局面,比今日楊浩所有的要差了百倍。然而就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全國人民不惜一切代價,先在朝戰中力敵強大的美國和聯合國部隊;之后又輕取印度;再與強壯的北極熊小規模死拼以表露決心。最后,以一場代價慘烈、長達十年的戰爭整治越南小霸,如此打出來三十年的寶貴和平發展期。

今天,是時候為乙位面新中國崛起于世界之林,正式拉開序幕的時候了。

楊浩的目的瞞不過身邊人,周建鎬有些不解的問:“先生為何要將如此大好機會讓給李老大人?他畢竟是舊時代的代表人物,自身也不太樂意積極向我們靠攏。”

誰都知道,眼下的日本就是一條死狗,隨便誰上去都能狠狠的踩一腳,順帶簽署一個代表著新歷史階段開端的條約。按道理說,應該是讓楊浩為首的新政府出人辦理,才名正言順。

楊浩知道他這話可能是代表著一大群人問的,微笑答道:“在大家看來是絕好的表現機會,但從長遠來說,李老頭子卻要比我們出面更合適。一則,通過此舉可以表明我們對老一代人的態度,進一步爭取到他們的合作;二則,也為將來的國家大政定下一個較為溫和的基調。中國不能成為一個任何事都咄咄逼人的蠻橫國家的形象,那不但不符合我們的文化精神,也不利于國家民族的長久利益。”

周建鎬畢竟聰明,皺起眉頭略微思忖,便知道楊浩的深謀遠慮,再好沒有。

今日的中國,雖然革命軍的成功已經是不可阻擋的大勢,然而有沒有那些舊力量的配合,革命事業的推進速度和深入程度、完成質量,是截然不同的。

李鴻章這些老家伙,代表著中國千古以來的傳統士族力量。他們從一開始就盤聚在大多數民眾的上頭,代表著整個民族的意志和價值取向。想要把他們引領的那些深入國民血脈的傳統觀念徹底改變,太難太難。

除非楊浩有本事一下子變出一千萬志同道合的高素質革命者來,足以填滿整個國家的各級政府機構,從上到下的徹底為全體人民來一次頭腦風暴洗刷一新。否則。絕大多數習慣了聽從士紳宗族教訓的民眾。會一邊感謝新政府帶來的好處。一邊自覺不自覺的繼續尊從鄉老名士功名之人的號召。

明清以來,士林階層成功的完成了對整個國家下層力量的掌控,想要消除他們的影響力,太難太難。

如此情形下,革命軍哪怕搞過土地革命,全面推行思想文化教育革新,也別指望一兩代人的時間完成觀念的轉變。相反的,卻會因為官僚階層的迅速腐化墮落。在不久的將來恢復原樣。

看看本世界的發展軌跡就知道,哪怕是經過了清末民初抗戰內戰長達半個世紀的紛亂,又經過新朝近三十年的思想沖擊動蕩,改開不過十來年,什么公子、少爺、太子、小姐就迅速回來了。之后幾十年隨著西方文化入侵,更是泥沙俱下烏煙瘴氣。

原本屬于好的傳統文化沒有繼承下來,壞的東西倒是肆無忌憚的蔓延。全民族的一切向錢看、笑貧不笑娼,難說會比他們批判的舊時代好到哪里去。除了物質條件提升之外,道德淪喪到全民缺德的地步,可算是執政者偉大光輝形象上的絕大污點。

楊浩從不敢說他們能做的比本世界的先輩們更好。只是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夠盡可能的做出一些好的改變。至于之后會不會徹底成功。他卻絕不報多大希望。

貪婪是人類共有的劣根性,飽暖思淫欲也是人之常情,人情大于法的環境是數千年形成的。一個古老文明想要完成華麗的轉身,別說一代人了,十代人能完成,這就算很有效率。

用一位國學大師的話來說,中國要完成文化層面的轉變,非三百年不可。即便從鴉片戰爭打破滿清封閉統治開始,起碼要到22世紀才可能完成。往好里看,經過長達三百年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華文明在經歷徹底的破壞和反思之后,必然能拋棄糟粕,吐故納新,完成一次歷史性的蛻變。

到那時,引領世界文明向上攀登,進入一個全新時代的壯舉,才會誕生。

楊浩如今面對的條件,沒有了被反復侵略蹂躪的徹底破壞,也就沒有機會對文明糟粕的徹底反思,當然也不肯能再出現嚴重的崇洋媚外,更不會有無數來自日本的半吊子“先進理念”和其處心積慮制造的種種扭曲破壞。

好處是,可以從容找到大量精通傳統文化的學術人才,借助劃時代的大動蕩、文明大交流之機,去蕪存菁的整理出一條比較完善的中華文明精要。

但壞處也同樣明顯,便是傳統守舊力量沒有遭到巨大破壞,推動革命的阻力也要比本世界大了無數倍。

楊浩甚至都不敢保證,他能夠順利的完成對全國范圍的第一次革命,因為在沒有外地威脅的環境下,現有革命力量墮落的速度極可能超過革命推進的速度。指不定哪一天前頭還沒折騰完,后院先起火。

所以他要盡可能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加快這一進度。通過對李鴻章的友好態度,為老家伙們發出明確信號,讓他們從中看到新政府的誠意。到時候即便不幫著推進革新,不給大家添麻煩就不錯了。

第二條的理由,卻是著眼于塑造新政權的外在形象。

楊浩不希望新政權給外人種下“窮兵黷武”、“得勢不饒人”的蠻橫印象,那對于擴大文化影響力,減少對外擴張阻力,沒有任何好處。

中國歷史數千年總結出來的經驗,王道作風無疑是最有迷惑性的。本世界美國那種霸權作風,固然一時爽,卻是一種成本居高不下、不能有任何退路的華山絕徑。等他們沒有地方剪羊毛來填補無底洞一般的消耗時,從高位崩塌的危險會隨時降臨。

正是看清楚了這一點,新中國從一開始就宣布“不稱霸”,卻半點無礙于國家的迅速崛起。而遍觀世界范圍內,凡是沾沾自喜于一時強大的所謂“霸者”,都是短命鬼。

此番拿日本開刀,楊浩也不想弄成恃強凌弱的模樣。如何做到既要把小日本收拾的服服帖帖,又要讓外界看到中國“以德服人”。從容的站在道義制高點上。適當的展露出中華民族不可侵犯的氣場。這輕重如何拿捏。還真不是軍政府那些愣頭青們所能做好的。

相反,李鴻章老頭子辦洋務數十年,夾在列強和始終警惕他的清政府之間,絞盡腦汁的盡可能把事情做得圓成,這種智慧手腕絕非一般人所能比擬。他也很能領會楊浩的用意,必然也能做得妥妥當當。

只可惜啊,那場面楊浩不能親身鑒證,只好讓人偷偷拍下畫面。回來慢慢的欣賞吧。

周建鎬聽完楊浩的解說,心中再無疑問。他也想不出比這更好的辦法。

海軍就那么明晃晃的停泊在東京灣虎視眈眈,無聲的為談判隊伍撐腰助威。

卻說李鴻章一行開進東京使領館,坦然接受以陸奧宗光為首內閣成員的迎迓。第一次挺直腰桿子的李老頭,毫不客氣的擺出他大清一等宰相的風范,對著年齡小一截子的日本人毫不客氣的下指令:“老夫此來是興師問罪的,表面功夫就不要做了,你們還是趕緊準備怎么謝罪吧!”

貌似蠻橫的作風,卻已經給日本人留了一些余地。

陸奧宗光不愧為明治老臣,尤其十分清楚李老頭的脾氣作風。立即明白,這已經是給他們留了面子。否則以那老家伙一貫的傲慢。不狠狠損他們一頓才怪。

于是一眾日本官員忙不迭的點頭哈腰,“嗨嗨”不絕,低聲下氣的給安排下來,回頭忙不迭的趕緊去商量對策,以及暗中交通隨行的人員,探查中國方面的談判底線。

在李鴻章的隨行隊伍中,既有李經述照顧其起居,又必不可缺羅豐祿、馬建忠、伍廷芳、盧永明等秘書參贊。其中,伍廷芳既是這時代少有的大律師,又是日本人民的老朋友,非常珍視與日本人的友誼。因此不出預料的,成為了日方急于了解內情的突破口。

李鴻章好像完全不知道自己手底下人被滲透似的,踏踏實實的享受日本人搜腸刮肚弄出來的招待條件。

其實日本那窮逼樣,有能弄出什么好東西來讓他這位天下宰相看在眼里?楊浩為了確保安全,甚至連整個談判隊伍的吃喝用度都自備的。隨行人員中,更是有一個宮廷御廚級別的后勤組,保證老人家吃的舒服。

當天晚上,楊浩悄然乘船回返國內。李鴻章一行卻得到日本方面的盛情款待,代表團和海軍分開幾個宴會,在日各國使節紛紛前來捧場,明里暗里的打聽中國的目標。

李鴻章自是滿嘴沒有一句痛快話,任憑其他人怎么旁敲側擊也掏不出丁點兒真相。其他人終究有“不小心”說漏了的,比如伍廷芳就對陸奧宗光吐露出來,稱現在的軍政府頭子楊浩嚴重仇日,此番是要將以往數百年間積累下的民族仇恨,來一次徹底的大清算!日本還是早早做好承受巨大壓力的準備為好。

陸奧宗光本身就是個蠻橫跋扈之輩,喜歡得勢不饒人。反過來遭到強硬打擊時,登時就怒不可遏,差點當場掀桌子。

當然他不敢,因為那引起的后果是他百死莫贖的。為了整個國家的前途,他只能忍辱負重,竭盡全力的去做。

其他有心幫忙的各國公使也了解到一些消息,卻又是完全不同的看法。比如美國人所知的楊浩,其實驕傲自大的很,根本瞧不起日本這般蕞爾小邦,此行不過是殺雞駭猴,借日本的人頭來警告對中國有非分之想的列強而已。其實呢,真不會把日本怎么樣。

英國人法國人卻驚悉,楊浩野心巨大,竟是要徹底拿下日本,然后再收復俄國占領的遠東土地,如此形成一片直接與北美相望,包括庫頁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菲律賓群島在內的龐大環海勢力圈,將偌大的中國海變成內海,締造一個空前龐大的東方大國。

這說法很狂妄,可問題是,楊浩偏偏有很大的機會成功!

畢竟在西方人看來,整個東亞其實就是中華文化圈的輻射帶,周圍這些小國歷史上就是中國的附庸藩屬。只要中國強大起來,他們依然要乖乖的靠上去當小弟。但那樣一來的話,一個強大的東方帝國,必將爭霸太平洋,甚至將手伸進印度洋。到時候,大英帝國的地位將受到空前嚴峻的挑戰!

此時的日本已經山窮水盡,又給英國放棄了。中國向來喜歡當冤大頭,搞什么“以德報怨”的荒唐戲碼。說不定,就能大度的原諒了日本犯下的各種錯誤,把他們收服之后重新納入勢力范圍。

列強實在不想看到這一結果,不免憂心忡忡。回過頭來,便湊在一堆兒商量,看看怎么給他破壞掉。必要時,再聯起手來向中國施壓也在所不惜。日本,必須要保障一下了。

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日本人輾轉得到的情報五花八門,弄得腦袋都大了。

李經述在宴會場合中靜默的好像隱形人一樣,即便有人特地找上來敬酒,他也是矜持有理的應付過去。大多數時間,都在冷眼旁觀眾人的表演。

結束回去之后,他按捺不住心中疑惑的問老頭子:“怎的對外發出這許多亂七八糟的說法?難道是父親早早安排下的應對策略?”

李鴻章笑著搖頭:“老夫沒有半點安排,他們所說的,多數是自己猜測,少數是他們聽到的傳言。真正的內容,卻只有老夫一個人知道。”

李經述有點傻眼,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未完待續……)R1292

書迷樓

下一頁(→)

別人都在看什么......

《》章節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書迷樓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迷知道。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