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三九四章 瘋狂的資敵行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九四章 瘋狂的資敵行為

第三九四章 瘋狂的資敵行為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14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394小說旗


十九世紀末的造艦生意到底有多賺錢?看一看其中一些數字就知道了。

首先,必須要有能夠承載兩三萬噸以內排水量戰艦的船臺。在十九世紀末,英國絕大多數的船臺都面臨不夠用的尷尬局面,必須要新造或者提升。并且由于戰艦長度和排水量激增,導致哪怕是剛剛建成的船臺不幾年就要過時。

在本世界,當英國人開始建造將近三萬噸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時,發現全國只有五家造船廠能夠滿足條件。就現在而言,兩萬噸以內的戰艦是各大私營造船廠的極限。隨著新一任造艦總監約翰.費舍爾的上臺,他過于重視“速度即防御”理念,必將導致戰艦設計陷入動力系統擴大和艦體長度增加的惡性循環。

不出意外的話,只要英國人設計出來全新無畏艦,絕大多數的英國造船廠立即要面臨擴建改建的問題。

這就是一大筆誰都繞不過去的投資,而急需足夠先進戰艦保持海軍優勢的英國人,必須得在這上面下血本了。

其次,要建造更大的戰艦,必然要用到更大的起重機。現在的各國舾裝碼頭上起重機多半為四十噸到八十噸的。但隨著長身管主炮的出現,比如之后不久出現的“納爾遜級”戰列艦,其雙聯裝主炮的旋回盤重量高達102噸,后來的無畏艦主炮塔更是普遍在150噸以上。

本世界,在1898年,英國開始安裝100噸級的起重機。可想而知,隨著造艦競爭的開始。那得需要多少大型起重機才能滿足各國的要求啊!

再次,建造無畏艦,必須面臨更換整套鍋爐和蒸汽輪機的需求。當前各國之中,也只有楊浩能夠立刻拿出來整套的、成熟的、經過戰爭驗證的蒸汽輪機和鍋爐系統。各國要想在競爭中不被撇下,那就得爭分奪秒的搶占先機。

那么只要他開口說賣。英國人也得捏著鼻子買!要不然,他們就得等自己國內那幾家公司的產品試驗成功,那往少里說也得一兩年時間。英國人能等得起嗎?顯然不可能。

最后,便是最最基本的造船用鋼材了。

在十九世紀末,英國德國這些國家鋼產量都足夠高,但戰列艦所必須的裝甲鋼產量卻很低。本世界歷史上。英國直到一戰爆發前,才達到年產五萬噸裝甲鋼的產量。在一條戰艦5000噸以上需求之下,這個數字顯然并不足夠。

再者,裝甲鋼的造價,在這個時代是非常驚人的。以英國的kc表面硬化裝甲為例。每噸價格在80磅到150英鎊之間。什么概念?相當于5001000兩白銀一噸!要知道普通鋼板的價格,才不過68英鎊而已。

就這,人家生產商還是非常有良心的,只賺取不到一半的利潤。

那么要是楊浩在21世紀隨便找鋼廠制造這種標準的裝甲鋼,成本能比普通鋼板高哪里去?一噸賣過去能賺十幾萬軟妹幣,啥是暴利,這才是!

以上這造船必須的東西,楊浩都敢賣。使勁的、大量的賣!他根本不怕洋鬼子造出更多的戰艦反過頭來報仇,因為他始終掌握著絕對壓倒性的優勢力量。

樂觀估計的話,在接下來掀起的造艦風暴之中。洋鬼子們起碼要建造上百條戰列艦才能滿足需求。哪怕其中只有五十條需要從他手里購買設備和材料,也足以帶來十億計兩白銀的利潤!

這特么得是多少錢!換成黃金,能趕得上本世界的黃金儲備不?

楊浩根本不擔心列強不買,哪怕是為了搞清楚他們失敗在哪里,弄明白中國海軍現有裝備的強大程度,也得咬牙接受他的敲詐勒索。那可不能只是購買一兩條戰艦所需的設備材料。一家買兩條的,這就一大堆出去了。以楊浩的兇狠程度。不把他們敲的盆子都爛了,才怪!

當然。獨獨有一樣東西不能賣,戰艦火炮。

歷史上,直到二戰時期,各國多數還在使用鋼絲纏繞增強身管,日本甚至到了“大和級”戰列艦時仍然采用這種工藝。另外就是美國德國的套筒式結構,一樣笨重的狠。而楊浩這邊早已在使用先進太多的制造法,炮管合金強度和出來的產品強度壽命根本不是他們能想象的。這玩意可是直接要命的,那無論如何不能擴散。

總之,在可控的情況下,楊浩近乎喪心病狂的大作軍火交易,利用從本時空近乎無限量輕易獲得的各種設備和原材料,盡情的向19世紀末的世界列強傾銷在21世紀被判定為嚴重不合格的產品。

國內的許多鄉鎮小廠和不出名的地方私營企業,接連獲得數目還算過得去的奇怪產品訂單。那是一點電子技術含量都不帶有的,純粹機械式的各種儀表閥門,老掉牙的熱管鍋爐,等等污七八糟一大堆。不過一聽說這些東西全部是賣給非洲老黑的,大家伙立即露出理解的表情。沒錯了,賣給老黑們的東西,還就得傻大粗黑才能讓他們用得起來。

要說21世紀的非洲,可算是極端新潮與極端落后的矛盾綜合體。他們穿著最花哨前衛設計的中國產襯衫牛仔大褲衩,腳上是造型時髦的仿品阿迪拖鞋,手里拿著中國產山寨機或者廉價的挪雞鴨手機,看上去跟某土鱉國的城鄉結合部差不多。

但在生產建設方面,老黑們九成文盲和不喜歡操作工業設備干重活的毛病彰顯的一覽無余。不管多么先進的電子機械,到了他們手里唯一的下場,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變成一堆誰也修不好的垃圾。反而是最簡單最原始最皮實耐操的純機械產品更令他們青睞。無他,這幫大爺們壓根就不懂的什么叫保養維修。

于是乎,經典的阿卡47始終統治著非洲大地的輕武器市場,最容易操作的rpg成了有力的重火力拳頭;性能優越抗造的豐田皮卡扮演高速機動能力的典范;至于其他的什么高科技武器?哪兒來回哪去吧。

基本上。21世紀的非洲絕大多數地方,跟民國時的中國差不多,文盲太多工業極度薄弱。但不同的是,中國在獲得了毛子老大哥的幫助之后,全民爆發出戰天斗地的強大行動力。不但在短短兩個五年計劃中建立起一大套近乎完整的重工業體系,更向下發展處千門萬類的輕工業,一舉從一窮二白變為屈指可數的大工業國。再后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更是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工業門類齊全的工業國。

就這樣,心氣兒倍兒高的國民還不滿足呢。于是在網絡上,各種公開媒體上。隨處可見中國與全世界比拼工業科技頂尖技術的文章。什么國力要跟美國比,福利要看北歐,環境要看加拿大,精密機械要看德國日本,手機要看蘋果三孫。電腦要比ibm、hp、dell,汽車要比通用豐田,cpu要比英特爾,c919要比波音空客,戰斗機要比f22、su35……。

看看有那么多的熱心人整天不干別的,絞盡腦汁的尋找中國與全世界強國的不足和差距,喋喋不休的在廣大人民群眾邊上耳提面命,甚至不惜作出各種群嘲、人身攻擊(注:不是人生攻擊)和謾罵撒潑。生怕取得了一點成就的國民就此懈怠了。當真是用心良苦啊!

反過來再看非洲,民族解放運動和國家自主并不晚,列強各國也非常熱心的為他們培養高端政客和管理人才。更從幾個世紀以前費事巴拉的把他們“請”到美洲歐洲去從基本的農場工作開始學習系統的勞動技能。可如今過了那么多年,非洲開了那么多的教會學校和志愿者醫院,結果還是沒有發展出像樣的工業。唯一有點成就的南非,被某個偉大的政治家成功的折騰成了爛攤子。

如此種種,導致一直到了2008年,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工業產值只占全球的0.7。去掉南非的話就只剩下0.5,可說是毫無影響力。全世界各大國里。也只有中國在真心實意的在往非洲逐步加大工業投資,從基礎建設開始提升他們的工業發展條件。

楊浩的非洲發展基金公司可說是無意間契合了這一國家戰略級的大趨勢。特別是原本要作為往異時空倒騰工業設備和原料產品的行為,誤打誤撞的正好蒙對了非洲投資計劃的核心要點。他在肯國這一國家看好的非盟合作伙伴的所謂五十億投資,重工業基地,無形中極大的提高了國家的總體戰略進程。

這也就無怪有那么多的人眼紅,并張牙舞爪的撲上來搶奪了。那些身居高層的大人物后代們,最清楚掌握這么一個政治成績突出的現成果實,會為他們的派系力量帶來多么大的加成啊!洗錢通道什么的,不過是其中一個用途而已。

另一方面,楊浩做得那些破事也的確有不少讓人詬病的。

你說你當真投資的話,正兒八經的弄起來一些像樣的工業實體也就罷了,可你居然從國內劃拉了無數被淘汰的產能設施,拉到非洲去拆分拼湊成一套新的工業體系,然后宣稱這是對人家的支持投資。像不像話,要不要臉,敢不敢更無恥一點!

但到了今年2月,在亞德斯亞貝巴召開的非盟第十屆首腦會議上,就“非洲工業發展”這一重要議題的熱烈討論中,楊浩和他的非洲基金成了被反復提起的對象。肯國政府對能夠得到這一直接拉動國家雞的屁發展的大投資得意洋洋,迫不及待的宣稱他們對整個非洲工業化水平的拉動貢獻。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點名稱贊,也讓楊浩裹上一成偉光正的光環。

有了這個幌子,楊浩的動作更大開大合一些,外部雖然諸多非議,卻也難以讓他傷筋動骨。

在此大環境下,楊氏集團搜刮淘汰產能設備運往非洲,大肆訂造各種落后工業設備和鋼材水泥等等嚴重過剩產品的行為,就更加沒人干涉了。

這可是一舉數得的大好事啊!在某些大人物看來。楊氏集團擁有那么龐大的“來路不正”財富,卻沒有到處亂買奢侈品,亂整房地產破壞市場環境,反而極力配合國家節能減排、振興出口和擴大外部工業投資等戰略,作出極大的貢獻。樂觀估計。楊氏集團可能達成每年數十億乃至上百億的直接出口,解決數十萬的勞動就業人口,連帶著影響到上千億的gdp貢獻,乃是大大滴良民。

總而言之,楊氏集團屁股坐的太正,他偶爾在海外耍出些貌似擦邊的動作來。在沒有對國家造成實質性傷害前,一些人耍手段扣帽子,也無奈何于他。

林林總總各種條件輻輳,讓楊浩有了任性胡來的資本。

在非洲造船廠,兩條沒裝炮塔的戰艦下水。騰出的船臺上立即又有兩條船體在焊接,還有足足四條的分斷模塊,正在國內一些沒活干的造船廠內加班加點的忙活。

除此之外,另有多達十幾條的輕型巡洋艦的鋼板切割和小分斷焊接,也在大量鄉鎮沙灘船廠中瘋狂開工制造。

這些無牌無照的私人造船團伙,成了為楊氏提供三無產品的絕佳幫兇。在全國各地,沙灘船廠數量以千計,普遍的沒多少活兒可干。而基本的分斷焊接工作卻做得并不太差。

楊浩也不需要他們制造整體,只給出嚴格的小分斷工作,嚴格的把控質檢。驗收合格之后拖到非洲去或者運到乙位面的船廠去拼裝。

光是一座非洲船廠,眼下的產能還看不出多少。不過隨著后續十幾座船臺陸續投入使用,普遍使用中國工人的情況下,那里起碼一年可以提供至少四十條五千到三萬噸的船體焊接制造。

在乙位面,完全投影過來的日照船廠,擴充建造兩倍產能之后。擁有足足二十座船臺,最大可以拼裝五萬噸級別的戰艦。在工人全部到位時。最大產能可以達到年修船20條、年造船3萬噸以下20條。在當今世界,算是數得著的大家伙。

只不過到現在為止。培養出來的合格造船工人數量還是不夠用,無法做到全負荷運轉。偌大的工廠里,八成工人是學徒,開工船臺上,有四條純粹用來讓他們練手的“瑯琊級輕型巡洋艦”為最大。其次便是八條“登州級”驅逐艦的建造工作。

匯聚了全國最優秀造船工匠的團隊,可以從分斷焊接開始建造兩條輕型巡洋艦,更次一級的工人和學徒,則從另外兩條輕巡的分斷拼接,和三千噸級的驅逐艦分斷焊接開始學習。

“瑯琊級輕型巡洋艦”的船體與“天津級重巡艦”幾乎一樣,長寬深乃至多數的龍骨分斷差不多。動力系統和所有光學儀器、雷達設備、火控裝置等等也基本一樣。

不同的是,該艦采用了四座三聯裝47倍身管主炮,背負式前后相對布設,將艦橋和煙囪簇擁在中間。八座單裝副炮,在減輕上層建筑重量的同時,也保證了對空\對海速射壓制的火力,此外12門的40mm博福斯和20門厄利空高炮也超前配備。

以現代冶金技術制造的炮塔、艦橋司令塔等等上層建筑的總體重量無疑更輕,這讓設計者可以在不破壞總體平衡和穩性的前提下,加大裝甲厚度。

“瑯琊級”輕巡的炮塔正面裝甲增大到,司令塔也增大到的復合裝甲厚度,保證它們能夠抗住重巡艦主炮的毀滅性近距離穿射。水線裝甲則采用現代生產的高強度艦船鋼,達到最大厚度,并在內層設計了雙層復合襯板和第二層裝甲隔艙,保證不會被重巡艦的被帽穿甲彈一炮給打穿。

雙層最大厚度的水平裝甲,重點防護的鍋爐艙和副炮彈藥庫等位置也同等加厚,保證將來出現的遠距離下墜彈頭不會輕易制造出嚴重破壞。

如此種種設計,把美國原版“克利夫蘭級”的短板全部補上,性能更加優越突出。最終完成的戰艦標準排水量達到11300噸,滿排13844噸,足以頂住當代任何一種戰列艦在1萬米外的轟擊。卻擁有每分鐘最大12發/炮,極限射速全艦每分鐘144發、投送彈藥6.85噸的瘋狂數字!

這是什么概念?理論上來說,可以在一分鐘內把當代任何一條戰艦的上層建筑掃成平地!而使用47.6kg的穿甲彈,可以在7500米內貫穿克虜伯裝甲!便是堪稱現在最強的“君權級”和“威嚴級”戰列艦,無論前者的復合裝甲還是后者的哈維裝甲,統統得跪!

這么強大的玩意,楊海衛提出的海軍計劃中,是要建造三十六艘的,正合當年始皇帝劃分天下三十六郡之數。

至于“登州級”驅逐艦,則是仿造二戰著名的“弗萊徹級”驅逐艦,以其火力強、易建造、能遂行多種作戰任務,可以滿足未來至少三十年的海戰需要,不用頻繁的換型號。

最主要的是便于批量生產,在本世界下訂單少了,人家工廠不愿意干。一百條標排2100噸的“登州級”驅逐艦,在十九世紀乃至二戰時看起來挺多的,但放在21世紀,那就是有點規模的私營企業都看不大上的數字。幾十萬噸鋼材和幾百臺柴油機一堆的鋼管你好意思拿出來得瑟?關鍵還那么零碎。

所以楊海衛給出的訂單一下子就是一百條起步。

結果就是到了乙位面的中國,從最北邊的旅順大連船廠,到天津大沽船廠,到威海船廠,到新建的青島船廠,在原有北洋修造廠基礎上擴建的海軍直屬造船廠所有船臺上,全都是這玩意在開工。往往是一兩名認證工程師帶著上百個工人學徒一邊上課一邊開工,速度雖然慢,卻能在未來收獲數萬計的造船工人。

楊浩在本世界折騰完了訂單之后,回到乙位面呼吸著清新空氣中漸漸濃郁起來的煤煙味,神清氣爽的下達資敵指令:“向列強各國發出通告,可以開始向他們提供造艦所需的一應設備和原材料了。”

此令一出,全球震動!(未完待續)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