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二九五章 算總賬(二)勒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九五章 算總賬(二)勒索

第二九五章 算總賬(二)勒索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7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正文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這是一場惡仗!

王文韶等人心知楊浩準備的如此周全,此事必然不能善了。無彈窗不過他也是老奸巨猾,眼皮一眨立即有了對策,手撫著賬本道:“此事干系重大,涉及數目太多。既然楊先生肯提供賬目,那就等朝廷兵部會同戶部盤點計算之后再行定奪如何?”

他覺得自己的態度已經非常和藹了,楊浩貌似并不領情,下巴一抬冷然道:“那也行,隨便你們算到什么時候。不過我話說在前頭,一天錢沒到賬,凡是楊氏旗下的所有產業都不會繳納任何的稅賦。”

“此事自然……。”王文韶捻著胡子剛要點頭,腦袋里猛地反應過來,差點把把白須揪下來,心中狂怒,“這楊浩,簡直不可理喻!”

聽上去似乎沒所謂,不就是不交稅么?你楊氏的買賣再大也是有限吧?

但事情不能那么算,要知道楊浩牽扯最大最興盛的炎華商會,已經控制了整個直隸和大半個沿海的買賣,貿易額度以千萬計!并且他們的盤子還在迅速擴大,各種分支機構不斷往全國蔓延,各地小商戶加入的不知凡幾。如果他們都不交稅,大清國各個地方的官員朝誰攤派搜刮去?!

楊浩可是有武裝的,某些地方官員要是大著膽子硬來的話,他找由頭發飆,誰去頂雷?

另一個,大清的關稅由英國人管著呢。楊家卻掌管著最大的海運和進出口,他要是把其他人的生意都接過來,不交稅。英國人不急眼才怪!

一個小日本都應付不了。再加上大英帝國……。王文韶覺得腦袋一下子大了三圈!

楊浩還沒完呢!他指著邊上一人道:“這些款項之中有相當部分是炎華商業銀行借貸的。每過一天都得算利息。總督大人,您最好跟朝廷那邊說清楚,銀行的利錢可不能少。”

王文韶登時氣結,差點吐出血來。對楊浩的無恥嘴臉,他有了全新的認識。

這年頭的銀行利息,跟高利貸差不多,屬于誰借誰倒霉的范疇。炎華商業銀行的低息貸款,也僅限于工商業扶持項目而已。其他的民間借貸不參與。但楊浩把所有軍餉都算成是銀行借款,就得按照這時代的通行標準來算賬。

到底有多離譜?可以參照一下英國銀行借款給大清國的辦法。他們要求以英鎊來計算總額。借出時,是按照一英鎊兌換四關平兩白銀,但還錢時,卻要求一換七!雖然這時代兌換比例其實已經差不多到了一比五的程度,但也沒有英國人這么離譜的!

然后才在一換七的最終數字上算利息!基本上,最后的總數翻一番是最保守的結果。更可惡的還有,人家不要白銀,只要黃金,或者你大清國自己去兌換英鎊紙幣!

一里一外。到底損失多少?本世界庚子國變之后,八國聯軍要求賠付的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實質上大清國最后支出超過十億兩!歐洲金融家們用他們最熟悉的手段剪羊毛,賺的盆滿缽滿。

王文韶知道其中利害,更加堅定信心這茬兒堅決不能接,愛誰抗誰抗吧。

他艱難的點下頭:“嗯,本部堂定會將爾等所言一一上報。如何處斷,且待朝廷決策。至于最后一項指控,更非老夫所知所行,楊先生還是將官司告知朝廷為好。”

楊浩原也沒指望這老匹夫能半點實事兒。作為清廷保守派的中堅力量,王文韶甚至堅定的反對變法維新,并別提支持他這個有實無名的反賊了。今天此來,不過是先把話給他們點名了,接下來自己該怎么干還怎么干,這叫“勿謂言之不預也”。

當下也不啰嗦,站起身沖著王文韶一拱手:“我等來意已明,就不再打攪王大人了,告辭。”

王文韶一端茶碗:“不送。”

等楊浩一行人出了衙門,王文韶端起茶碗“啪嚓”摔碎一地,拍著桌子大叫:“混賬東西,狂悖之極!公然勒索朝廷,簡直無法無天!”

給嚇了一跳的幕僚揮手把跑進來打掃的下人趕出去,關起門后一臉緊張的安撫他:“部堂大人切勿高聲,慎言吶!”

王文韶須發皆張的呵斥:“怎么地?老夫在自家說話還不敢放聲了?難不成那楊鼎世有順風耳?”

幕僚嘆道:“您忘了?當初翁常熟與弟子私宅閑語,都能給那楊鼎世揭出來,可見其耳目之長。更別提,此地還是李合肥故地……不可不防啊!”

王文韶呆了。翁同龢當初下臺的事兒,所有人都覺得詭異。大清國既沒有錦衣衛也沒有粘桿處,怎么就給人知道了呢?聯想起楊浩出道以來的種種神奇之處,忍不住渾身一抖,沖天怒氣登時泄了個干凈。

頹然坐倒,喟然嘆氣:“唉,這日子是沒法過了。”

扭頭再看桌上的賬本和那一堆單據,他煩亂的一揮袖子:“算啦算啦!趕緊把這些東西都送京城去!誰愛管誰管,老夫不摻和!”

不用他多說,幕僚們自然把東西都劃拉出去,順便替他把折子寫好,以四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楊浩一行人那么張揚的動作,根本瞞不過有心人。前腳離開,不到半個小時就有詳細的小道消息傳播開來。先是把天津衛鬧得人心惶惶,誰也不知道一萬多大軍回來,是不是要跟朝廷兵馬起沖突。隨后京城里的大人物們聽說了楊浩要賬的數字,和追究責任的事情,頓時一片嘩然!

光緒皇帝在看到王文韶的電報之后,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兒,怒氣沖沖的連發雷霆震怒:“四千萬,四千萬兩啊!他怎么不去搶?!就算他為朝廷立下些微的功勞,如此獅子大開口,到底還有沒有點天良?李經方呢?還有新軍里那么多的官員呢?朝廷對他們一向不薄,難不成也要跟著楊氏犯上不成?!”

新軍第一鎮一萬多人,多數是來自朝廷的官員和士兵。按道理說他們不至于跟著裹亂吧?

但問題就在這里,李經方他們一直連個折子都沒上!甚至第一批軍隊都已經從高麗起航了,他們都還在平壤呆著呢。這事兒,不對勁!

李鴻藻聽聞楊浩要秋后算賬的消息,就知道事情不妙。老家伙們都是當世第一等聰明人,陰謀算計都是一流水準。

他當即站出來,躬身道:“皇上,楊氏所圖非止一端。當務之急,不是順著他的路子讓朝廷為難,而是要加強軍備,以防不測!”

光緒皇帝一愣,遲疑道:“李愛卿的意思是,那楊浩還敢興兵造反不成?!那第一鎮可不是他一家子的。那么多人,就不怕家人遭受牽連,受到朝廷法辦嗎?”

一般人大概也會那么想。第一鎮里的人,除了楊浩的鐵桿四千多人外,天津去的三千多人包括了天南海北的青年;新招募的士兵有一半來自遼東各地;還有淮軍舊部。算起來,成分復雜,且每個人身后都有一個家族,楊浩也沒那個本事全都照顧到。

李鴻藻等人心里頭嘆氣,皇上還是太年輕啊!他哪里知道,楊浩如日中天的淫威之下,各省督撫懷的是什么心思?那些人當真就能配合朝廷去拘押捕殺其麾下軍士的家人?

難,太難了!

之前山東李秉衡指使不動章高元,如今過了幾個月,其焉能沒有防備?謀定而后動乃是楊氏一貫的做事特點。

當著那么多朝臣的面兒,李鴻藻不想解釋太多,顯得皇帝多淺薄。他順著自己的思路說下去:“軍餉一事為最為緊要之急務,可著戶部以專人計算停當,酌情撥付,不令軍士有鬧餉的借口。來歸之軍兵,可令其分駐蘆臺、馬廠,不過老臣認為,應令擇佳地安置。”

“李大人所言極是!沒了鬧事的根由,楊氏顧惜名聲,就不敢動輒興兵。”榮祿站出來附和,“另外,奴才提議可令部分軍士安置天津東南七十里外小站鎮。此地原為盛軍營盤,地廣而偏僻,更可令新編之定武軍部分就地駐扎監視。”

這個信任兵部尚書,還真不是吃閑飯的啊。

李鴻藻卻微微一皺眉,榮祿是帝黨的新貴,他怎么也來添油加醋?

不過這時候不易鬧糾紛,他隨后又道:“直隸總督王大人提議,可由直隸提督聶功亭編練所部淮軍舊部,加強軍備,駐扎蘆臺以防衛京畿。如此南北并立,可保京城無憂矣!”

光緒皇帝拊掌贊道:“王督所言甚妙!以聶功亭百戰精兵列陣于左,加以兵甲利器,定可讓楊逆忌憚再三!但不知,他們可能編練兵士幾何?”

聶士成可是對日戰爭中打出來的悍將。在左寶貴死后,他就成了萬馬齊喑中的一面旗幟,維護淮系牌子不倒。

李鴻藻終究不擅長軍務,一時回答不上來。倒是榮祿,卻立刻丟出一個數字:“皇上,三十營精兵是可以保足的。”

這就是兩萬多人了。

光緒帝卻還覺得不保險,一揮手乾綱獨斷:“不夠,著令定武軍再招募萬余人,總不得少于兩萬之數!”

有四五萬的精兵,經過西法訓練和各式武器裝備之后,就不信還干不過楊浩!(未完待續。。)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玄幻小說,提供在線閱讀。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