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二八七章 袁世凱,新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八七章 袁世凱,新軍

第二八七章 袁世凱,新軍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4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最新章節

伊藤博文死了,安重根被抓了,李鴻章卻病了。

中日和談,頓成笑柄。極力促成這一切的列強諸國灰頭土臉,本來就不怎么樂意的日本人,更是歇斯底里的嚷嚷,要血戰到底,不洗雪此恥辱,誓不罷休。

數百名高麗士子跑到紫禁城叩闕請命,要求清廷停止和談,派出大軍繼續剿殺日本,不清理干凈國境之內的敵人誓不罷休。如果清廷一意孤行,非得出賣高麗的利益來換取結束戰爭,此等屈辱,他們寧可一頭碰死在那里,也絕不接受!

光緒皇帝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氣的在皇宮里嗷嗷直叫,不知道罵了多少親近股肱大臣“廢物、飯桶”,最后還得命人出面好言好語的安慰那群棒子。

沒辦法,天朝上國的體面他得要啊。中國幾千年,混到今天只剩下一個藩國的凄慘地步,大清國算是獨一份兒了。他光緒皇帝既要中興大清,就絕對不能允許出現這樣的污點在史書上。偷偷的干了誰也說不出什么,可明打明兒的給曝光出來,再繼續做就不怎么合適了。

不過要想對付楊浩,卻必須掃清障礙,斷絕后患。列強調停那也是有條件的,必須暫停與日本的戰爭,然后才能支持朝廷平息叛亂,解決內部矛盾。這就意味著,他們必須面對日本人慘敗之下的獅子大開口。

允許高麗**,是基本條件。日本人還狂妄的要求割讓灣島,否則寧可大家一拍兩散這活脫兒是耍無賴么?

一個孤懸海外的灣島,大清朝廷還真沒看在眼里。但他們害怕名聲受損啊,喪權辱國的罪名,誰也擔不起不是?

英明神武的皇帝自然不肯背上這黑鍋,滿人高官那也必須不能當替罪羊。于是,一切事務都壓到了總理大臣李鴻章的腦袋上。

李鴻章才不會吃那個啞巴虧。如今事態明朗,他又何必去上桿子背負千古罵名?自家的兒子閨女都被楊浩拐帶蒙騙出去了,剩一個老頭子去給大清國當忠臣孝子?那事兒可不能干!

世易時移。已經看出來大清必死無疑,指不定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能看到。那時節給翻出老賬來當賣國賊一樣的罵,他不能接受。

于是李鴻章干脆裝病。老夫年紀大了,這事兒干不動。你們想談判吶,換人吧。

清流們都不傻。這種不落好的事兒他們才不會沾手呢。立馬仗著自己不熟悉外交業務的“優勢”,一疊聲的催促李鴻章出來頂雷。光緒帝的諭令,那幾乎是一天三遍。沒幾下子,慈禧太后的懿旨也下來了,讓李鴻章趕緊的談完了拉倒,別耽誤了老太婆過安生日子。

如果沒有楊浩,李鴻章只能捏著鼻子認栽。但現在,他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不肯當那出頭椽子。早早的下令劉步蟾把北洋艦隊剩下的艦艇開去日照和青島造船廠升級維護。然后把腦袋一蒙果斷裝死了。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

如果滿清聽說過這句話,一定會認同的發出感嘆。

怎么都吆喝不動彈李鴻章。他們意識到事情有點不太妙。再想找人出來當冤大頭,赫然發現之前跳騰最歡的張之洞、劉坤一等人,沒有一個沖上來當接盤俠的。誰特么傻啊,明白著談完了就要當賣國賊的下場,格老子絕壁不伺候。

李鴻藻這幫子清流,平時表現的無比忠君愛國。恨不能為了皇帝肝腦涂地。但到了動真格的時候,他們卻一個個一推二六五。絕對不肯接下這爛攤子。

光緒皇帝年輕,但人不傻,他總算是整明白了,清流就是這么一幫子王八蛋啊!光會站在岸邊上支招,下水的活兒絕對不干。出了功勞都是他們指揮得當,捅了簍子立馬推卸責任給別人……都特么什么東西啊!

更有一條,清流的臉皮厚,你不管怎么罵,人家是穩如泰山、巋然不動。用他們的專業術語說,這是心性功夫做的到位。

一時之間,中日合戰大局,竟有失控的跡象。不光英國人俄國人怎么催促,清廷這邊遲遲決不出能夠承擔大任的代表。

最終,還是李鴻藻道出根源:“不剿滅楊氏叛逆,國朝再無寧日。”

1895年4月初,胸懷一腔怒火的光緒帝,親自駕臨天津馬廠,檢閱編練的新軍。

春夏交際,天氣已見和暖。河道路邊綠意盎然,清風徐來,送出一片馨香。

從皇宮出來,好似魚歸大海,光緒帝郁悶了許久的心情好了許多。到了馬廠練兵場,親眼見到軍容整齊的部隊,更是按捺不住的欣慰。

操場上,足足七千號新軍士兵排成整齊的隊列,在新軍督辦胡燏棻和幫辦袁世凱的帶領下,單膝下跪,山呼萬歲。那震天動地的聲響,讓光緒皇帝差點喜翻了心頭,一時間豪情勃發,就像吟詩一首來抒發胸懷……可惜文采不濟寫不出來。

當日的楊浩新軍閱兵式,許多人都親眼見識過的。這一回皇帝親眼來看,他們有樣學樣。雖然不能弄出標準的正步軍陣,齊步走還是能整出來的。

一水兒的黑軍服,大檐帽,辮子排在后頭,綁腿打的整齊。肩扛上了刺刀的步槍,一簇簇的從檢閱臺前走過,搞得塵土飛揚,氣勢卻是不凡。

三個月就弄出如此模樣,光緒興奮難抑,連連叫好。他親自來到隊列之前,滿意的打量著一個個從直隸各省千挑萬選出來的青年尖子,那身高,那身板,那精神面貌,都與以往蔫不拉他的清軍不可同日而語。

回到檢閱臺上,光緒問胡燏棻:“胡愛卿,如此軍士可堪一戰否?”

胡燏棻眼珠子一轉,謙虛的道:“臣并不懂軍事,一切練兵細務皆由袁幫辦具體負責。圣上垂詢于他,了解的更加清楚。”

從李鴻章手底下出來的官油子,見老長官自己都躲了,焉能不知這里頭問題多大?有功勞也得看有沒有那腦袋抗住,他干脆把袁世凱給頂上來。

袁世凱正求之不得呢。當即上前一步,五體投地的跪拜:“臣萬萬不敢冒領此功。仰賴圣上天威浩蕩,知人善用,才得此七千銳健之士。”

光緒卻不是以前那么好糊弄了,眉頭微微一皺,喝問:“朕問你們,新軍訓練的如何,到底能不能拉出去打一仗?”

袁世凱心中一陣猶疑。他很清楚,這到底要朝著誰揮刀?自然是楊浩楊家軍了。可能不能打得過?這事兒他心里頭沒譜。當初的新軍只有一個連,已經讓他驚駭的不能自已。現在人家是一萬多人了,還殺了幾萬日軍。那得多橫啊!

見他沒馬上回答,光緒心中一點興奮頓時一掃而空。他臉色往下一沉,厲聲喝道:“朝廷花了那么多錢,欲求一強軍而不可得。莫非諸位愛卿只有敷衍塞責的道理么?”

這話就誅心了,糊弄皇帝,那是要掉腦袋的。

袁世凱膽子大,果斷直起身來,昂然無懼的回答:“圣上明鑒。新軍編練時間畢竟短暫,雖則能令行禁止,畢竟沒有見過陣仗。德國教員們認為,或可與日軍一較長短。以此數目規模,尚嫌單薄。”

“還是不行么?”

光緒帝心中大為失望。他滿以為自己大把錢撒下去,有詔令在,立即就能喚起天下無數人的“天良”,從而奮身報效。不就是訓練么,幾個月就能出成績。

結果袁世凱卻說還不行?這事兒他到底有那么難么?

憑良心說,眼下的新軍已經相當不錯了。編制上,一改淮軍的落后方式,充實中間環節,形成軍、鎮、協、標、營、隊、排、棚等完整體系。大批的軍官充實進去,立馬就老母雞變鴨,好了許多。

裝備上,他們得到洋鬼子們的大力支持,居然買到了從楊浩那兒“出口轉內銷”的各種先進步槍,統一了裝備。另外還弄了不少的格林機關槍,甚至還有江南制造局的老版馬克沁!

火炮更是多了去。有成堆的克虜伯75野炮步炮,林林總總足有一百多門。

全軍分為步、騎、炮、工、輜重等陸軍主要兵種,堪稱完備。

花多少錢這事兒就不足為外人道,可起碼樣子已經起來了。光緒帝平時沒少了看兵書,就他的感官而言,覺得這部隊已經相當之牛叉了。沒想到,還是比不上楊浩的新軍啊!

胡大人也不能干看熱鬧不管事兒,猶豫了一下,還是插了一嘴:“陛下,好的軍隊都需要實戰磨練。不經血肉搏殺征戰,他們成不了鐵軍。”

“朕上哪兒給你們找地方練兵去?”

光緒帝聽說過這個道理,但要做到卻不容易。而今日本人都退出去了,要和談,沒仗打。他總不能把人都送到高麗半島去繼續開干吧?那也太離譜了。

這時候,隨行的榮祿眼珠子一轉計上心來,跑到便是低聲道:“皇上,奴才聽聞,曹州單縣一帶有大刀會聚眾鬧事,當地官員甚至不敢驚動。可否……?”

光緒帝目光一閃,斷然道:“那就讓他們去維護一下朝廷體面吧!”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