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二七九章 造反倒計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七九章 造反倒計時

第二七九章 造反倒計時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1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279小說旗


與列國簽訂合作協議的,是“炎華洋行”,其總行所在為美利堅,甚至連經辦人的名字,都沒有楊浩的事兒。

更令人可氣的是內容。本來是槍械、火炮等裝備的,清單上卻列為各種無縫鋼管、合金切削件、木制品和皮革、編織品。總而言之,絕對沒有組裝起來的槍炮字眼。

這也是楊浩與列強談判后共同認定的細節。本來洋鬼子們捏著鼻子進口武器就夠丟人的,你能指望他們在國內大肆宣揚,給自己找不自在嗎?

他們對國內的說法,也都是各種零部件、工業品,回去組裝成槍炮是另一回事,反正在任何文本上,你都不要指望看到相關的刺激人的字眼。

光緒皇帝氣的直拍桌子,大聲呵斥:“楊鼎世,還要不要臉!如此行事,哪里有一點當世智者的體面?”

李鴻藻文廷式等人就只能嘆氣了。不是俺們不盡力,是敵人太狡猾,完全不給他們抓住一點把柄。想要給楊浩扣一個私造軍火的名義都那么困難,指望從輿論上把他打倒,真不容易!

他們的煩惱才剛剛開始呢。

周子清刺殺楊浩的案子,在經過多方面明里暗里的周旋之后,終于在西元1895年1月5日開庭審理。地點選在美租界,分別由天津道、美國使領館等多方面機構組成審判團,聲勢之浩大堪稱清廷立國以來頭一樁。

搞成這樣也是沒辦法。事情出在美租界,刺殺目標楊浩名義上還是美國人。現場又有各國公使之類的首腦,你說他是一件陰謀對付各國的大事件也行。這么大的麻煩,哪一個衙門也不敢接!

清廷那幫清流們又不懂列國邦交的細務,在李鴻章袖手旁觀之下,他們壓根不知道把周子清引渡出去,再交給天津道審理這么更有利的辦法。

于是乎,在臨時法庭之中,各國閑著沒事的洋人都有上百號。各國代表和證人也是一大堆。堂而皇之的架勢擺出來,一堆記者的見證下。這規格高度堪稱世界級了。

這十天里,周子清想過所有辦法自殺,結果都沒成功。就算他絕食,也擋不住被當成精神病一樣的拘束在特制的床上。用吊瓶和胃管給他強行往里打食物。

輪值醫生更是異常冷酷的明著告訴他:“就算你把食道切了,我們照樣有辦法從肛門給你插管子灌進去!那種滋味,嘿嘿嘿,可不怎么好受哇!”

周子清又不是什么革命烈士。就算為了報仇他敢玩命,卻不代表他能受的了各種恐怖的折騰。那亮晶晶冷颼颼的吊瓶,鋒利的針頭在身上扎來扎去。嘴里帶著馬嚼子一樣的玩意,被強行掰開來插一根管子到胃里,耳朵、鼻孔、眼睛被全部封住一點外面的動靜都覺察不到的陰暗…。

種種恐懼,好似下了地獄遭受酷刑。令他心膽懼喪。對抗了沒三天,就心喪若死的任憑擺布,到了出庭審判這一日。基本上聽天由命,形似木偶了。

好在這一切都在列國代表的監督下進行,找不出楊浩一丁點兒的毛病。

作為被告辯護律師的伍廷芳,與另一名英國大律師經過長篇大論的唇槍舌劍,最終在無可辯駁的證據下,裁定周子清圖謀刺殺楊浩罪名成立;其危害公共安全、擾亂社會治安罪名成立。

同時。還把鼓噪周子清陰謀策劃此案的康有為給揭出來。通過利順德飯店的侍應生佐證,足以證明該犯在行動之前。層與康某秘密聚會。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認定是康某主使,其也絕對脫不了干系。

還得說兩人比較聰明,從頭到尾都沒通名報姓,也沒有第三者可以直接證明,這事兒只能存疑。并且發生在英租界,自然要由他們接茬去解決。

至于說被告方控訴楊浩殺周全奪產的案情,在一幫日照來的證人以無可辯駁的官方結論下全部推翻。反倒是周全父子橫行鄉里魚肉百姓,多次致死人命的丑行被全部曝光。

如果楊浩只是個窮光蛋或者小富翁,周全案里涉及的金額可能還會給他的名聲抹黑。可你控告一名億萬富翁為了你家的幾萬塊錢不惜殺人滅口,這事兒就有點搞笑了。

更有甚者,當著各國人的面,還被揭發出來周家的巨額財富(相對于一般土財主)來源,其中一項居然是倒賣國寶青銅器所得!

日照本就是龍山文化的主要地點,更是傳說中大禹會盟諸侯的會稽山所在,甚至可能是夏都所在。從后世出土的文物看,要比其他幾個地方更靠譜。這里出土的古陶器、青銅器歷史悠久,只不過現在那幾大遺址還沒有正式挖掘。

這件案子涉及到了英國人,正是周全父子暗中把搶奪來的青銅器賣給英國人,才得到了那一筆麥加利銀行的存款。也是通過英國人幫助,他才能跑到日本去留學。本來人家想讓他去歐洲來著,周子清嫌遠也受不得苦,不去。

這事兒揭出來,讓英國佬好一陣臉上無光。他們兩番侵華,期間搶奪古董文物無數。近年來通過各種手段弄走的國寶不知凡幾,這不過其中一樣而已。

整個案情真相大白,無論按照哪一國的法律去判決,周子清死有余辜。

因為案情重大,涉及到的高官要人太多,已經不適用單純以美國法律來制裁,按照大清律,他得來個凌遲處死才能夠數。

不過法庭認為這種手段太殘酷,不適用于文明國家,數罪并罰為死刑,以絞刑處死即可。

楊浩作為受害人,很大度的免除對其造成的人身和財產損失索賠。不過周家倒賣文物的事兒,清廷卻要通過官方進一步的查證。以他們的尿性,如今還存活下來的周家其他人,下場可想而知。

公審結束之后,就是公開處決。

原本按照中國文化,一般要等到秋后問斬的。冬春之際,生而不殺,這是天地的規律。

洋人卻沒那么些講究了,他們只想著趕緊弄利索了省的礙眼。再整下去,天知道還能把誰給牽扯出來,弄成大丑聞就不好玩了。

于是在審判結束后的第二天,在海河邊上,至少幾萬民眾的圍觀之下,臨時搭建起來的絞刑架把周子清和兩名幫兇跟肉干似的掛了上去。

整個審理過程全部開放,每一處進展都由報紙及時向外面公布,一時間導致的熱鬧,居然把光緒頒布《上諭》鬧出來的風潮生生壓了一頭。

這又讓年輕的皇帝一陣惱怒發作:“以朕堂堂天子至尊,如此干系天下存亡之大事,居然不如區區一介殺人未遂的案件影響大。當真豈有此理!那些人還有沒有天良?他們心里頭到底有幾成是裝著大清?”

李鴻藻只好寬慰:“非是眾人不肖,實乃朝廷在宣傳一事上落后于他們。如今天下萬民已經習慣了看報紙聽消息,國家大事他們又不懂。”

光緒只好搖頭嘆氣:“如此正要變法改良,方能令億萬黎民百姓懂得君臣大義,國家大計!”

說完了,他忽然想起來,這些話貌似都是楊浩說過八百遍的。天下民眾只喜歡那些野史軼聞,市井故事,朝廷大事之類的,自古以來都是讀書人的專利。本朝更是誰敢妄言就把腦袋看下來,甚至抄家滅祖。幾百年了,誰特么還關心你鼓搗啥玩意?反正弄來弄去老百姓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為什么關心楊浩?楊大老板提供無數的就業崗位,弄出無數的工廠讓人有機會養家糊口,做得比你朝廷好了八百倍。如今楊先生攤上事兒了,俺們不關心能行么?

所謂人心向背,就是如此。

另外還有一個要命的后果,因為周子清是《大清政報》的記者,此番算是把這份政府喉舌給徹底臭了名聲。原本發行量就不怎么高,如今再怎么愛國的書生們也甚為不齒,拒絕購買。

原先在里面供職的人紛紛辭職不干,光剩下一幫清流們堅持編輯,卻也只能弄出來強派給各地官方機構這跟邸報有什么區別?

也無怪光緒嘆氣了。楊浩弄點東西都能成功,一舉一動都有無數人看著,還捧場叫好。朝廷弄出來的正事卻沒人搭理,就一幫舉子和官員在鬧騰,各國雖然也表示樂觀其成,可畢竟沒有外面的熱鬧,他心里頭就覺得不對勁。

因此就對楊浩越發的嫉恨。

1895年的1月,天津新軍開始加緊編練,在督辦軍務處的大力協調下,一批新兵在春節前后征集起來,一些天津武備學堂出來的精英紛紛加入進去。這回也不搞什么試探了,一出手,就是兩萬人的編制規模。

清廷的行動目的昭然若揭,楊浩發出慨嘆:“看來我們也得加快速度了,不過想要跟我們比素質和兵力?大清國還是差了點!”

1895年1月31日,農歷正月初六,金州新軍突然北上,三天之內攻破海城,迫退日軍第三師團。期間不斷收攏清軍潰兵、就地征集團練,補充第一師的缺額編制。

與此同時,另一個步兵師的力量也悄然從多個基地加速訓練。

清廷和楊浩之間的戰爭陰云,越積越厚,一觸即發!(未完待續)

ps:ps:祝大家節日快樂!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