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一四六章 地下黨,華興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四六章 地下黨,華興會

第一四六章 地下黨,華興會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22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您的位置:


/魯東道夫

分享到:

來到乙位面四個月了,楊浩頭一次體會到搞地下黨的刺激。

此前的時間里,他只是在百忙之中,向逐步匯聚到身邊的進步青年講解基礎知識。在軍事訓練的同時,把本世界百年間的艱難**歷程,轉化為一種預言式的分析結果,講述給眾人聽。

這其中,必不可缺的內容諸如中國各個朝代的興廢更替,數次變法的利弊得失,每一朝的統治策略變化等等。將錢穆、陳寅恪、黃仁宇等人的總結和研究成果,較為零散的轉述給他們。

另外比較重點的,就是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中國歷史數千年來屢次農民起義的原因,過程,怎么失敗的,帶來怎樣的后果。

楊浩自己在這方面就是個半瓶水。不過好在他夠聰明也夠勤勉,按照本世界智囊團炮制的教程,前腳囫圇吞棗,后腳轉述出來,并明確告訴眾人:“這是許許多多先行者們思考的智慧結晶,我只是個傳遞者。如何理解吸收,并將其靈活運用,全看你們學習和繼承。”

越是這樣謙虛嚴謹的態度,反而更加贏得了眾人的敬佩和信任。

要知道,自古以來文人相輕,每一個文人又都想著“立功立德立言”。像楊浩所說的內容無不是大師們畢生研究的成果,只要他自己不揭破謎底,堂而皇之的冠上自己的名字,混個一代大師的名頭,并不困難。

可他就是如此坦坦蕩蕩,又能夠講解的條理清楚,在眾人看來,不啻于上古先賢的胸襟。此種傳道授業解惑的偉大壯舉,就算比不上孔夫子,也一定不下于一般賢者。

更何況他所講述的內容,嚴格來說都是歷代帝王統治者最忌諱的“屠龍術”。即便如今日暮西山的清廷,也是絕對容不下其傳播的。這等為了民族國家,毅然甘冒風險的凜然大義,差不多趕上把火種盜取到人間的“普羅米修斯”了。

因此,不管年紀比他小的還是比他長的,一概以“先生”稱之而不明。

這讓楊浩莫名的想到了另一位“先生”孫大炮。想必這時候,他已經拿到了簽證,動身趕往日本了吧?不知道若干年后,他還有沒有機會召集“同盟會”。因為,現在跟著楊浩的這群青年,都是日后“同盟會”的骨干!

以前楊浩不太了解這批最早的**者,一度也跟一般無知少年似的,把他們等同于后來腐朽的刮民黨。

到了乙位面之后,因為需要不得不返回頭去研究,才發現壓根就是兩個人群!

后來的刮民黨,那是盜取了先輩**成果的一群投機犯而已。真正的**者,當時都已經完全靠邊站。更多的則在北伐之前,就已經倒在**的道路上,成為后來者的階梯。

在一片黑暗之中,敢于冒著生死危機,奮不顧身的投入到喚醒一個民族,振興一個國家的大業。哪怕一次次碰的頭破血流,付出莫大的犧牲,仍然無怨無悔。這種偉大情操,除了敬佩之外,楊浩實在說不出別的。

因為敬仰,所以敬重。

楊浩也好,其他楊家人也好,從來不擺出一副“老子比你先知一百年”的嘴臉,指手畫腳的強行要求人家做這做那。

他們每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盡可能的傳播不同的知識,如何選擇吸收,則由當代人自行選擇。

這種看似放任松散的方式,收到的效果卻一點都不差。幾個月下來,以丁惟汾為首的一群二十歲左右進步青年,很快就自己得出一些看似淺薄,實則已經開始上路的**理念。

他們首先達成共識,認為中國即將面臨千古未有的危機,不只是尋常王朝更替,而是整個民族從文化層次的湮滅。其結果,不再是漢民族、漢文化融合外來者,卻可能被以堅船利炮武裝的西方列強徹底的毀掉,傳承斷絕,分崩離析為結束。

前車之鑒,如英國人毀掉的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被英國人用兩百年時間完全摧毀,只剩下種姓制度得以保持。又加上他們本身也不注重歷史,到今天所看到的所謂印度史,都是英國人“發明”的。至于“梵文”就更加可笑了,幾百年前古梵文就徹底消失斷絕傳承。現在乃至后世冒出來的,都是兩回事。

中國的讀書人,對于文化的自豪感,對于史書傳承的嚴肅態度,不是其他人所能想象的。這就好比要求西方人去毀掉《圣經》一般,絕對不能容忍。

西方國家從明代以來不斷派出傳教士為侵略先鋒,在全國各地大肆拉羊傳教的做法,早都為讀書人所痛恨。如今經過楊浩的分析,登時令他們覺悟到其中的危險。

滅你的文化,滅你的文字,從根本上毀掉一個民族的歷史。這種結果,誰都不能接受!

基于此,進步青年們達成共識的第一條,就是要對抗一切敢于如此做的敵人。近的有列強,遠的有滿清。文字獄的仇恨,借修《四庫全書》毀掉經典的血債,都在他們心里攢著呢!

有了**的目標和對象,更要尋找**的方法。

楊浩沒有原封不動的把“土改”這一大殺器祭出來,因為社會條件并不合適。土地兼并只是導致**的原因之一,更關鍵的還是分配制度的公平程度。

人類歷史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完美制度”。從有史記載到如今數千年來,各個國家各個文明,把所有的政治體系社會制度都玩了個遍,事實證明沒有任何一種是可以永遠存在的。

最關鍵的是,都無法解決公平分配這一基本原則。

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沒有一個至少相對公平地分配原則,社會就不可能恒久太平。用不了多久,因此而帶來的矛盾就會激化,到時候**仍然不可避免的再次發生。

中國歷史的朝代更替中,類似的改革其實一直在進行,只是被掩蓋在貌似頑固的帝王將相、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框架之下。

楊浩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更沒有開國帝王那種改天換地的大氣魄,也沒發現自己長得像九五之尊。一個21世紀的青年,如果還想著一言九鼎,以一人獨霸天下,那就太二百五了。

楊家眾人對他們存在的定為很明確。即傳播知識,推動變革,培育基礎,守護家園。

在確定推翻滿清、對抗列強的基本原則之上,究竟整個國家的**如何開展,最終會發展成何種狀態,不做提前預設。只要能夠維系炎黃正統,中華文明正朔,最終誰來當大長老,走那一條道路,并不是根本問題。

回頭看他們所處的時代,中國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西方列強普遍的福利制度,卻更像是“國家社會主義”。純粹的資本主義,基本不存在。

世界始終是在不停的變化,任何一種試圖隨手畫一個圈,就確定千秋萬古不易的大方向的做法,根本是狂妄自大。

中國自古以來,動不動就“萬世不易、著為永例、永不加賦”的多了去了,有一個實現了嗎?

朱元璋用半輩子規定的框架,他死后才幾年就被打破的一團糟?保留下的那些,恰恰是導致他萬年江山完蛋的主要原因。

明白了這個道理,楊家人就絕不妄自尊大,自行其是。

只不過沒有料到,這種謙遜謹慎的態度,在眾人看來更值得敬佩。短短幾個月,一個凝聚力極強的小圈子就圍繞在楊浩的周邊。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以日照為核心,輻射到大半個魯南,正迅速的向魯東魯中蔓延。許多日后將投身**的“同盟會”乘員,都提前加入了其中。

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吸收,相互討論啟發,逐步得出結論。

時至今日,一個粗略的綱領已經形成。還沒等楊浩進一步引導呢,他們卻先提出來了。

就在7月27日,美租界“工程指揮部”里,總共二十四名青年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

會議確定了成立**組織,以推翻滿清、打倒列強,振興中華文明,締造公平制度的新興國家,為核心綱領。組織的名稱,為“華興會”。

這個名字是他們自己商量出來的,楊浩一聽登時腦門子一熱,看來,歷史總是有自己發展的頑固趨向。**者的理念大體還是相通的嘛。

不用說,楊浩自然是作為會長,并兼職理論導師。丁惟汾、徐鏡心為副會長。許衍灼為書記,周建鎬為秘書長,鄭瑞麟為庶務科長,齊樹棠為外務科長,劉冠三為教育科長,彭占元為內務科長等等。

至于行動科、調查科等部門,楊浩沒打算急著設立。這兩個部門都是要殺人見血,搞秘密勾當的,不是徹底能夠信任的人,絕對不可隨意委派。

會議擬定總章程,而后初步確定隊伍建設擴大原則。

發展手段,分別以新創立的北洋大學、李鴻章正在綢繆的北洋新軍,和各大學校為中樞,爭取其中的進步青年為新會員。

依托“炎華商業投資銀行”的擴張,確保每一家工廠的工會首腦和主要成員,皆為會員,掌握工人階級力量。以每一家分行和服務站為分會秘密據點,將發展觸角遍及全國主要城市。

這是要確保將來的新式教育出來的精英,一定是我們的人。北洋新軍練成,也在必要的時候掌握反正。但對他們只是摻沙子的性質。真正決定性的戰斗力量,還是楊浩親自掌握的秘密武裝。

至于嚴復為總編的《國聞報》,將繼續以超然存在的姿態,掌控國內的輿論風向,重點起到啟發民智、引導思想的作用。

真正的**刊物,將在具體謀劃之后,按部就班的發展。R1152

書書屋最快更新,請

本內容出自《》,魯東道夫出品,。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