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六二六章 平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二六章 平衡

第六二六章 平衡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4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正文

正文

很顯然,這完全是一副充滿了主動進攻性質的軍事變革綱要,一切都圍繞著未來長達百年時光的戰爭,而做出的前瞻性計劃。

這要是給西方國家的人看到了,絕對會引起空前警惕,便是國內的那些文人官僚們知道了,也肯定要一片嘩然,紛紛叫嚷好戰必亡。

軍方大員們卻不管那些,他們只在乎自己和后輩繼承者們有沒有用武之地。不需要像對俄國那種動不動拓地千里的宏偉勝利,只需要不斷的戰爭,不斷的獲取勝利,小步快跑,香火不斷,他們的意志就能得到傳承。

人都有私心,都不想讓已經拿到的好處重新失去。這一代軍頭們已經從成長起來,從革命戰爭和對外反侵略戰爭中,他們必將獲得一世的榮耀,可謂功成名就。

可他們的后代呢?他們的傳人,他們提拔起來的下級軍官,那都是要形成一個關系網,相互勾連、相互照顧的。

所謂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老子創業后人守業的傳統,這并不因為國體制度的變化而隨意消失,那仍將一代代不絕的傳承下去。就算政府出臺了高額遺產稅法規,依然無法阻擋。

而相比起財物上的傳承,權利上的傳遞更加重要。中國是個官本位國家,獲得權勢就意味著什么都能得到。拿到的人,當然不想一朝失去,萬一被仇人給打擊報復了怎么辦?

當然是有后來人繼續掌權,繼續保護自家后輩子孫的安全。

雖然如今國朝初定,軍人擁有獨特的地位,甚至還在文官之上,國家教育也要求文武雙全,沒有軍事背景者不能當上高官。

可只要了解中國傳統的人就知道,制度從來都充滿了漏洞,文人更是鉆漏洞的好手。所謂儒以文亂法。說得就是他們帶頭破壞規矩的傳統,已經根深蒂固,誰都改不過來。

由此,當代的軍頭們也不敢保證。在國家強盛之后,慣會耍手段斗心眼擅長爾虞我詐的文人上臺執政,慢慢的把軍方力量給打壓下去。到時候,他們一輩子拼殺得來的半壁江山,將不可避免的被人侵蝕。

現在他們都還當朝得力呢。下邊諸多士紳文官勢力,都開始試探著下手了,別提以后天下太平,后果根本不用想,不落到宋明兩朝那種武人不如狗的悲慘境地,也好不到哪兒去。

就算大元首一再提醒,世界列強之所以強大,正是他們的國家體制一切圍繞著軍事斗爭而來。一旦放棄軍備,則國家離著被傾覆不遠。

可他說破嘴皮子也未必管用,中國文人那種對外充大頭裝君子。對內殘毒卑鄙無所不用其極的內斗精神,簡直是血脈傳承,自然就會。指望他們良心發現,理性思維,還不如指望老母豬上樹,太陽從西邊出來。

可喜的是,大元首顯然跟大家想的一樣,這不外邊才鬧騰起來,這頭就有了百年長遠規劃,好得很。太棒了!

大元首坐在前頭,把下方軍頭們的反應一覽無余,心中也是慨嘆,他這么干。也是被逼無奈。

有本世界的現成例子擺著呢。

想當初,新中國剛剛成立,就被迫投入到抗美援朝戰爭當中,砸鍋賣鐵付出巨大犧牲,艱難打贏了聯合國軍,贏得了國家主權獨立的寶貴機會。也暫時斷絕了蘇美兩方勢力覬覦的野望。

隨后,世界冷戰全面展開,不想站隊的中國被孤立封鎖,中蘇關系破裂,北面是毛子百萬大軍咄咄逼人,隨時可能有鋼鐵洪流席卷南下。一窮二白的中國根本無從抵擋,不得不一邊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一邊“深挖洞、廣積糧”,把重要人才和工業設施往深山老林里撤。

另一邊,美國為首的力量三面圍堵,在周邊不斷制造壓力,中國隨時面臨被打擊摧毀的危機,以太祖為首的一班人憂心忡忡,想辦法自強御敵。

可以說,新中國從成立開始,一直到氫彈成功投放,才暫時免除了被人侵入本土全面摧毀的可能性。到了八十年代前后,洲際導彈施放核彈頭成功,則擁有了對敵國形成戰略報復的能力。那時,也才有了讓蘇美忌憚的打狗棍。

這漫長的二三十年間,不是在備戰,便是在戰爭烏云籠罩之下。一個不小心制定了錯誤的政策,中國掙扎百年好不容易獲得的獨立自主,便可能一朝喪盡。

可就在如此危機的情況下,國內一大幫文官不管不顧的開始搶班奪權,甚至要讓執政黨靠邊站,甚至讓中國放下軍事斗爭的綱領,轉身去跟洋鬼子舔屁股當奴才。

這可都是從最殘酷的革命斗爭年代走過來的一代人啊,他們不知道給洋鬼子當奴才的后果會怎樣嗎?

但內核充斥著傳統文人血統的官僚們,還真的就不在乎!

在千百年歷史上,他們一貫的作風就是如此,不在乎誰當主人,只要能讓他們當官,只要能讓他們保有自己的財富權勢,便是向一幫畜生卑躬屈膝也無所謂,反正就當是給孫子行禮了。

這種阿Q精神源遠流長,怎么都不會斷絕。也正是這樣一種走狗心態,在太祖等人相繼辭世之后,這幫人再次有了跳騰的機會,便迫不及待的跳出來,于是乎一系列的傷痕文學鋪天蓋地,各種反思批判聲勢浩大,席卷天下,充斥在普羅大眾的耳朵里,妄圖混淆視聽顛倒黑白。

但是,不管他們怎么折騰,廣大的人民群眾心里頭依然供著一位永不會隕落的大神,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最清楚誰才是對他們好的人。

本世界的新中國,擁有整整一代從殘酷到極致的斗爭中活下來的革命家,結果都搞成那德行。后來為了挽回道德人心,費了多大勁,要花多大的代價?至少楊浩覺得,他這輩子能看到就不錯了。

反觀乙位面,從清朝過來的遺老遺少更是歷歷在目,如果不用點手段把他們壓制住。至少是平衡住,這個新的政權離著完蛋,可能也用不了一二十年。

一二十年之后,若是列強沒沒有被打殘。再次卷土重來的話,徹底失去斗志,被滲透的一塌糊涂的一代人,還能抗住么?

大元首一點都不看好,而且他也不想到時候被追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好的辦法,防患于未然,把危機扼殺在萌芽狀態!

于是就有今天的一系列軍事變革。

等全場的軍頭們初步消化了之前的一系列要點之后,大元首輕輕拍打小冊子,朗聲說道:“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了我們的宏觀規劃,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快速按照規劃完成所有的變更。籌備四大戰區司令部的工作,各方面部隊的配備,針對不同戰場的武器裝備的研發和列裝,針對不同敵人的戰略戰術的擬定。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大家齊心合力的完成。在此,我先聲明,任何人,不得阻擋或者破壞我們的大政方針。”

他沒有更多的威脅或者處罰說明,但話語之中隱含的凜凜殺機,卻足夠在場所有人感受的一清二楚。

大元首的威權之重,自然不必懷疑。開國之君,往往都是乾綱獨斷、殺伐果決的。他沒有登基做皇帝,也是從一開始形成的制度下。不好稱制而已。但要說威信之高,言出法隨,那絕不是開玩笑。

如今把大政策拿出來跟大家商量,這已經是放低了姿態。而且還是關系到所有人的未來前途,子孫后代,誰特么敢當二五仔,就算不滅他九族,也絕對沒有好下場。

因此,他話一出口。滿場都是支持贊同的聲音。

新朝建立就這點好處,打過仗的軍人占絕對多數,沒有從學院里升官的那種光會耍嘴的玩意,他們也混不到這種高規格的會議當中。

關鍵是,大元首也不允許。

光靠耍嘴沒有經過基層工作鍛煉的人,當官之后的破壞性有多大,無論歷史還是本世界的例證,多到數不清。

從今天開始定下的百年戰爭規劃,同時也成為將來軍官升級、乃至地方官升級的一條必須的考核標準。

沒有經過戰爭考驗的人,不準升官。沒有相關功勛的人,不準擔任正職。沒有做出貢獻的人,不能享有高待遇。沒用證明自己工作能力的人,別想執政一方。

如此一來,可以保證在未來想當長時間里,形成一套軍官培養、戰場歷練、再次教育、主導一方的晉升制度。

這里面必須要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便是防止國家因此而走向軍國主義、軍人獨裁。

大元首自己掌握三軍和半壁國家財政、工商,絕對的金融力量,沒人能反抗他的意志。但后繼者不可能做到這種程度,一旦開始分權,哪頭輕哪頭重?必然需要認真考慮,一個不好,就是內亂。

不過眼下看來,似乎他還是向著軍人一邊的居多啊!

嗯,至少在場的人,大部分都這么想。

會議順順利利的召開,一個個議題全票通過,沒有什么反對意見,相關的財政撥款和專項資金也不缺乏。

這也跟楊浩故意散播出去的消息有關。外界大多數文官和財政口的人,都知道國家將不會擴大戰爭,君不見連最關鍵的海軍,都賣了四條戰列艦出去換錢么?

海軍這個吞金獸不擴大規模,便不存在對外發動攻勢戰爭的可能性,那么省下來的錢軍方要干別的,阻力也小得多。

而且忽略了百年戰爭規劃的核心,光看在海陸空三軍都有總司令部的架構基礎上,疊床架屋一般的再成立四大軍區司令部,給大家的第一感覺,這尼瑪很像宋朝的制度哇!

宋代軍政制度一大特色,便是各種官職相互重疊,相互制衡,誰也無法一家獨大,直接避免了軍頭稱霸一方的可能性。至于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將從中御的缺陷,在這時代看來都不是啥問題。

沒有了軍人獨裁的可能性,文官們就不必擔心將來被欺負,被殺的人頭滾滾。大元首如此決斷,堪稱圣君吶。

表面上,的確如此。

內里又如何呢?軍頭們一時間也有點腦子不夠用。

其實這還真就有防止軍閥出現的用意在里頭。三軍總司令部如果沒有制衡,必然形成自成一體的裙帶關系,到時候中央政府要插手干預都難。別忘了,現在的新朝制度下,軍方可是控制著大量軍工企業,三分之一的耕地,好幾個建設兵團,那是要啥有啥,活脫兒一個獨立小王國!

如果有哪一個家伙能成長到軍中威信一時無兩,搞軍事政變成功率極高。

大元首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于是四大戰區規劃便應運而生。

如此以來,三大總司令部平時招兵練兵管理什么的都是本職工作,但到了戰時,部隊卻要聽從戰區司令部的調遣任用,其中也包括將官的任用。

等仗打完了,指揮權重新上交,各部隊回歸建制。

只要外部一直有戰爭威脅,四大戰區不愁沒活干,各支部隊不斷的輪轉,沒法形成統一的大軍集成。這樣一來,軍方內部也會形成新的制衡,管兵和調兵的分別兩立,三大軍種四大戰區平衡,誰也別想一家獨大。

折騰完了這一切規劃,就連大元首自己也覺得精疲力盡,這尼瑪管理一個國家的活兒真不是人干的。

楊浩作為旁觀者,滿心的慶幸。得虧“炎黃鼎”給力,弄出個復制體來當了大頭,否則他哪里還有機會享受人生?這根本就是個苦力啊,估計想長壽都不容易。

就這么一連好幾天的會議,總算完成了軍事變革的規劃,隨后整個新朝軍方全體忙碌起來,所有軍官將領都忙于確定新的職權,形成各個單位,忙的不可開交。

部分會議內容泄露出去,正在折騰的文人一看,頓時放心了。武人自家開始限制權勢,相互制衡,看起來大元首是不可能放任軍國主義上臺。好消息啊!

于是乎,文人內斗更加的激烈,一些之前還在冷眼旁觀的人,也終于按捺不住跳出來,殺進輿論戰場。

楊浩看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精彩場面,不由冷笑道:“今天跳騰的越歡實,改天收網的時候約省事兒。果然引蛇出洞計策,十分好用。”(未完待續。)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