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五百九十九章 意外的第一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九十九章 意外的第一槍

第五百九十九章 意外的第一槍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6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就來讀


一邊喊著世界和平,一邊發動戰爭,這種貌似精神分裂的做法,對于乙位面20世紀初的人們而言,還是非常新鮮和難以理解的。當然他們也不知道,這正是本世界的未來,繼承了歐洲文明之精華的美帝一貫擅長的手段。

當今世界,各國可以公然打著保護殖民地的幌子四處侵略,再不然便是聲稱要保護本國商民的安全,再不然......干脆就是保護傳教士。

總而言之,論不要臉的程度,現在的列強和百年后的美帝沒太大差別。不過比起裱糊臉面拉遮羞布的本事,明顯乙位面的列強還是圖樣圖森破!

各國人民或者說各國貴族上層對于戰爭借口的承受閾值是如此之高,讓遠東那位21世紀穿越過來的大元首閣下,放出去的一系列經過百年錘煉的撒手锏,居然全部打空,做了無用功。

即便是當代的老一輩政客和外交官們,也都暗地里有些難以理解,咱們強大的如此實實在在,本來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要求與此相稱的地位和利益啊,至于那么遮遮掩掩么?

楊浩當然不能承認自己是判斷失誤,還大義凜然的告訴他們:“咱們中華是歷史文明古國,是禮儀之邦,做任何事都要有力有禮有節,不能讓人挑出毛病來。要是有了力氣就去橫沖直撞欺負人,那不成了帝國主義了么?”

可問題是,在20世紀初,大多數國家看來,帝國主義其實不是什么壞東西......。

所以這思想代溝啊,那真不是三年五載能夠消除的。

大元首楊鼎世閣下用了十多年時間,大概勉強把兩種思想捏合在一塊兒。聚集一代英才的智慧,結合21世紀的研究成果,好不容易沿著中華文明的脈絡。整理出一套融匯貫穿數千年學術精髓的文化體系綱要,剔除宋代以降跑偏了的重重極端墮落偏頗思想。重振有著大漢風骨和開拓進取精神的文化內核,重新鍛造一個新的強大民族出來。

這將是一場漫長的、需要幾代人甚至更久才能循序漸進完成的宏偉事業。

不在乙位面生活的楊浩“楊子炎”特使閣下,再次降臨之后難免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腳。

不過好在他是不需要去關心大方向問題的,基本上以眼下中國的實力,完全可以滿足他“隨便搞”的各種行動,擔得起那后果。

這是多么大的信任啊,反倒是讓他有點放不開手腳了。

就比如現在,歐洲列強終于摩拳擦掌的準備上演全武行了。中國艦隊準備再次橫掠大西洋,加入到摩洛哥撕逼大戰當中。按照薩鎮冰的想法,我們都不需要那么多廢話,直接沖過去拉偏架就好了。

楊浩卻覺得,這么搞是不是太赤果果了一點兒?咱們泱泱大國,文明禮儀還是要講一點的嘛,起碼也要先給對方來一個“勿謂言之不預也”,接下來下手的時候才能心安理得。

薩鎮冰雖然不以為然,倒也沒有反對。反正不管怎么折騰,都出不了中國得利的范疇。隨他去吧。

于是乎,按照特使楊子炎閣下的策略,中國外交部門公開宣稱“嚴重關切”之后。訪問艦隊浩浩蕩蕩的開向摩洛哥。一路上,艦隊拉開隨時準備迎戰的架勢,大炮都亮出來,把沿途往來的各國艦船給嚇的四處亂竄,各種小道消息甚囂塵上。

本來就陰云密布的局勢,給中國這么一摻和,登時朝著電閃雷鳴的方向加速,德國人精神大振,差一點淚流滿面。天可憐見。獨自掙扎奮斗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有有了個幫腔的。還是強大的朋友。雖然沒有公開的盟約,這雪中送炭的行為。簡直比鐵哥們還要鐵啊!

說起來,德國人也是挺苦逼的。之前那段漫長的分裂歷史就不提了,說起來都是淚。好不容易統一了,普法戰爭也打贏了強大的法國陸軍,奠定了德國強大的基礎。之后三十年的迅猛發展,終于有了今天西方世界前三的實力。

不過這并沒有改變德國成為歐洲公敵的局面,英法俄等國堅定不移的執行對德警惕乃至圍追堵截的策略,威廉二世的雄心有多大,他面臨的困境就有多大。德國每向前邁出一步,都要付出比別人多好幾倍的沉重代價。

這很不公平,但現實就是如此。

其實德國人還是不知道后世的中國,在清末民初那些年里,中國欠了全世界的巨額債務,幾乎永遠都還不清。那些年,任何一個西方小國比如比利時這樣的,都敢上來欺負一下,撕咬一口。意大利那樣無心打仗的弱雞,連非洲土著都干不過,照樣也能來劃一塊殖民地。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跟中國似的遭受如此的痛苦災難,那真是環球皆敵啊!

也因為如此,中國人終于被迫放下一切幻想,不惜拼著流血犧牲,不管面對多大的困難,終究在付出巨大的代價之后,浴火重生,獨立自主、自立自強!

如此人類歷史罕見的波瀾壯闊之革命偉業,超出任何人的想象之外。21世紀的中國人大多數開始遺忘早期革命的艱難,根本不管當年先輩們面對一片黑暗的現實,仍然能夠從絕望的深淵中掙扎出來,是何等的艱難和不易。他們享受著前人流血犧牲換來的和平幸福,喝著外國牌子飲料,大言不慚的敲著鍵盤鄙薄革命先輩的花邊新聞、小道消息,自以為高明智慧,還堂而皇之的出書,簡直不可理喻。

現在的德國人自然想不到還有人比他們更慘,起碼現在的日本看起來就夠悲劇的。不過因為沒有實現“脫亞入歐”的偉大夢想,日本人也沒有獲得連續的戰爭勝利,還被分裂成兩部分,淪落為各國的奴仆和娼妓,也就壓根沒進入德國的視野范圍。

如此橫向比較。德國人覺得自己最慘,最孤獨,所謂的奧匈帝國盟友又靠不住。關鍵時刻中國能拉一把,這是何等巨大的支持力度啊!

所以。哪怕中國訪問艦隊沒有開一炮,甚至都沒有運動到位,德國人都覺得精氣神兒倍棒,斗志滿滿啊!

因為英國人插手,原本打算咬著牙妥協的德國人,陡然間強硬起來。尤其是德國容克貴族們,更是大肆叫囂:“不公平,就開戰!”

后世的歷史記載中。往往把德皇威廉二世描述成一個狂妄自大、嗜血成性的戰爭狂人。仿佛整個歐洲的災難,都是因為他的一意孤行而導致的。這就像后來被妖魔化的希特勒一樣,罵他們就是政治正確,誰敢替他們說好話,一定是居心叵測的幫兇,納粹,惡棍!

楊浩對希特勒沒概念,更反對種族屠殺,起碼這一條希特勒和他的信徒們是怎么都洗刷不干凈的。但對于威廉二世,他從自己觀察的結果看。此人絕非腦袋一發熱就不管不顧的類型。

在德國面臨的局勢判斷上,威廉二世的頭腦一直很慶幸。他奉行對外尋求殖民地的做法,其實跟這時代列強沒什么區別。就像前面說的。拳頭大了就要搶地盤,尋找殖民地和工業品傾銷地,這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通行的做法。不能說你們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意大利發家比較早,基本把全世界殖民地瓜分了個遍,然后就不許后來人也那么干,沒有這個道理。

德國在地緣上先天弱勢,海陸都被包圍,離著近的殖民地一點空余都沒有,原本遠東的中國有點兒希望來著。又被楊浩給攪和了,付出偌大代價一無所獲。

如今德國工業增長速度太快。又有中國方面惡意使壞,十多年來暗地里幫助其不斷加碼。又沒了遠東的偌大市場消化。可以說,德國面臨的危機比起另一時空要嚴峻的多。他們除了發動戰爭,尋求新的突破點之外,也實在沒別的出路。

威廉二世必須為整個國家的前途著想,但凡有一點兒可能跟列強談判,他都不至于去發動戰爭,所以直到現在,他本人的政策路線都是相對溫和的。

只不過,容克貴族們的想法就沒那么多,這些家伙吃飽穿暖不知民間疾苦,也不在乎戰爭傷亡那些都是平民百姓,跟他們沒啥關系。骨子里,容克貴族的思維還處在幾十年前公國時代,打仗打輸了大不了出錢贖買就是,貴族依然是貴族,永遠不會改變。

也即是說,這些人已經落后于時代,他們還沒有看清楚,不管是日漸壯大的馬克思主義幽靈,還是遠東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都將最終推翻這個世界的貴族統治,實現民主和平等。

容克貴族們的不在乎,也包括對威廉二世溫和政策的不耐煩。他們等不得英法等國讓步,既然已經看到了利益,抓在手中,誰敢來搶,老子就把他狠狠打回去!

當摩洛哥的磷礦和相應礦產資源被中國引領開發,德國仿佛看到了希望一樣,死命抓著不肯放手了。

英國人不插手,興許德國還可能跟法國談判,進行殖民地置換什么的。

但中英兩國都插手進來,矛盾被推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法國步兵公然占領摩洛哥首都,被渲染成是對德國人臉面的無情踐踏!容克貴族們為了尊嚴,為了利益,為了暢快發泄他們積攢了好多年沒處用的精力,果斷合起伙來硬頂著威廉二世的壓力,發出相當激進、激烈的抗爭宣言!

1909年9月19日,德國戰艦開入摩洛哥大西洋海岸港口阿加迪爾,正式宣示其毫不退讓的決心。法國人給嚇了一跳,一時間有點拿不定主意。英國人跳出來宣稱,德國海軍在大西洋沿岸擁有港口,會嚴重威脅到其安全,堅決反對,并支持法國絕不讓步,必須掌握摩洛哥的治權。

關鍵時刻,中國海軍訪問艦隊的一支,“天津號”為首的分艦隊,全速開到,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德國的支持。

楊浩作為特使,成為這支只有幾艘戰艦帶領的艦隊指揮官,他用明碼電報向各國公開表示:“中國無意干預歐洲各國之間的爭端,但我們必須保護在摩洛哥的利益。不管哪一方面的沖突,都不得傷害到中國的合法權益。一旦我們發現各國無法控制自己的動作,我們將不排除動用其他手段,保護我國商民。”

瞧瞧,這話聽起來多么的熟悉啊!

放在21世紀的網絡上,隨便一個混軍政論壇時間長了的人,都能說出一大套類似的調調。

想當初,列強不就是用這樣的說辭,公然將中國的內河外海變成他們任意來去的自由通道么?動不動就以保護商民的借口,公然干預中國人內部紛爭,甚至炮轟革命軍,阻擋解放,阻止收回租界,破壞打擊反動派......壞事都給他們做盡了。

今天,楊浩不過是有樣學樣,以牙還牙!

區區一艘“天津號”重型巡洋艦開進來,似乎并不足以給英法等國的戰列艦造成多大威脅。但是她代表著中國的尊嚴,誰敢動手,后面的訪問艦隊立馬殺過來。即使是大英帝國皇家海軍,都得掂量掂量是不是能死拼一下,最后是不是能贏,那后果有多嚴重。

法國人在這時代,還是比較勇猛的。他們的部隊在一戰四年當中,哪怕死傷達到總人口十分之一,都是崇尚進攻不妥協。這跟二戰中的法軍,簡直是天淵之別。

另外還有一個變故,因為中國悍然進攻俄國收復遠東的緣故,俄國比歷史上更加的激進,更加迫切需要盟友的支持。因此,三國原本簽訂的協約,被迅速推升到三*事同盟的地位。

現在,終于到了三國協約發揮效力的時候了。

俄國首先表態,他們將不遺余力的在遠東打擊中國侵略者,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奪回遠東領土,并以此來牽制住中國的軍事力量。

這可是一個好消息!

法國人認定中國是在虛張聲勢,英國在后面推波助瀾,故而,當中國發出赤果果的威脅時,法國人并沒有因此就收手退讓,他們依然堅定的咬牙不放松。

德國人騎虎難下了,這時候妥協顯然不可能,再想到難得的打擊法國的機會,容克貴族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熱望,終于,德國陸軍一支力量通過奧匈帝國經地中海送上非洲大陸。

法國人針鋒相對,出兵阻截,兩軍之間也不知道究竟是誰的責任,莫名其妙的擦槍走火,打了起來!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