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五七五章 楊浩VS沙皇(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立鼎1894 >>立鼎18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七五章 楊浩VS沙皇(一)

第五七五章 楊浩VS沙皇(一)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30日  作者:魯東道夫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魯東道夫 | 立鼎1894 
后臺有人,會盡快回復!



海蘭泡事件迅速發酵升溫,連象征兩國邦交的通車慶典都被推遲,甚至有進一步釀成激烈軍事沖突的跡象。

如此危險情形下,楊浩卻依然帶著外交團隊趕赴沙俄首都,讓許多人都感到非常的不妥當。

顧維鈞作為代表前往詢問,楊浩非常平淡的告訴他:“放心吧,戰爭一時半會兒打不起來。沙俄上層雖然多的是尸位素餐的蠢貨,卻還能夠判斷清楚形式。在沒有徹底摸清我國的軍事部署之前,他們是不會貿然全力投入的。”

顧維鈞等人只能選擇性的相信這番話,但仍然保留一點不同的見解。

楊浩對此反應并不感到意外,畢竟這些年輕的精英經歷的事情還是太少。他們不懂得,越是大國之間要下定決心開戰,往往在戰斗真正打響之前,越是要盡可能的偽裝和平。

縱觀本世界近代史的每一場戰爭,基本都是這樣的路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造艦競爭,直到相互之間武裝力量的平衡接近崩潰,準備的差不多充足了,才點燃導火索。

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統帥下的德國用短短數年時間完成武裝,在發動進攻的前夜,還在用各種謊言和“和平協定”糊弄英國人。

在此期間,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之前,外交上的各種花招就更別提多么典型了。

即使到了二戰后期,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動的一系列戰爭,套路更加的成熟。

先給準備打擊的目標扣上個反人類的大帽子,搶占道義制高點。在全世界發動輿論攻擊。在此期間,各種政治手段去敦促對方“認錯”,實則是加班加點的準備軍事打擊。

當所有準備全部完成了,立即發動雷霆霹靂一般的毀滅性打擊,讓人根本無從反抗!

乙位面的歷史被改的面目全非。歐洲列強和美國都失去了遠東這一關鍵的新殖民地開拓機會。美國沒有可能占領關島、菲律賓,不能把觸手伸展到亞洲來,依然被死死的封堵在太平洋的另一端。

英法德等國沒了東南亞殖民地的收益,沒有龐大中國作為他們工業產品傾銷地和廉價原料來源,其國內經濟壓力被進一步增加。再加上德*事力量被人為培育壯大,其尋求重新劃分殖民地的積極性更是成倍的增長。

更要命的。是楊浩一手挑起的軍事競爭,由中國發端,提前數年將昂貴的無畏艦和大型戰列艦建造強行推進,逼迫列強各國不得不硬頂著財政壓力,大肆投入。

時至今日。十年時間里,全世界的戰艦建造和其他軍備武裝、相關工業設施建設的力度之大,是其他時空的兩倍有余!

德國得到支持而意外的接近完成中東阿拉伯歐亞大鐵路的修建,其與奧匈帝國和阿拉伯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經濟上收益要遠遠超過以往,極大的緩解了其工業能力暴增導致的產品過剩危機。

等等一切,將歐洲列強之間的沖突危機提升到定點。可以說,那邊就是一個處在爆發邊緣的火藥桶!只需要一個火星。就會引爆!

現在,楊浩之所以萬里迢迢去莫斯科找茬兒,便是為了將導火索給點燃!

全世界的政治家們眼光不差的。多半能看出危機所在,中俄處在沖突的外圍,摩拳擦掌的準備趁火打劫,也算不得什么秘密。

不同的是,俄國因為整體實力太差,不足以充當餓蚌相爭下得利的漁翁。他們想要順利摻和進去然后全身而退。需要傾盡一切力量投入才有可能。

中國卻因為莫名其妙的強大,隨時威脅到歐洲列強在亞洲的利益。而讓各國忌憚不已。中國一天不爆發戰爭牽制住力量,就一直是扎在個頭心頭的尖刺。需要小心提防。

客觀上,也是因為中國的強大存在,讓歐洲各國遲遲沒有爆發戰爭。

楊浩也是針對性的,將這一顧慮幫他們打消掉。一旦中俄之間爆發嚴重沖突,甚至是全面戰爭,兩大威脅全部消除,歐洲列強才能放下心來,全力撕逼!

關鍵在于,這個分寸如何拿捏。沒有相當的政治手腕和大局掌控能力,真心辦不利索。

這其中牽扯的東西實在太復雜,新出道的小年輕們沒有那種經驗,也沒有足夠的視野,看不出來、有所擔心,一點都不奇怪。

光是讓他們自己琢磨,估計一時半會也弄不出個頭緒,楊浩吩咐人弄了一堆書過去,告訴顧維鈞:“多讀一讀戰國歷史吧,另外了解一下宋代歷史,你們會有所收獲的。”

一眾年輕人滿頭的霧水,卻不敢將他的建議置若罔聞,紛紛捧著用白話文寫成的戰國、宋代歷史,埋頭苦讀,尋找答案。

真正了解中國歷史的人,會發現戰國七雄爭霸的過程,能夠部分套用到現代世界格局上,其中的爾虞我詐、計謀詭辯、文爭武斗,堪稱一部經典教科書。

而宋代歷史,特別是北宋時代,因為失去了戰馬培育基地和北方防衛要地的宋王朝,如何在強大的遼國、歷史悠久的吐蕃、新興的西夏、后來崛起的金,外加偏安的大理國、不服王化的越南,以及西北聽調不聽宣的將門勢力,等等紛繁復雜的國際格局下,如何的求存。

可以說,有宋一代,各國的興衰存亡,與其國策有非常直接的關系。

有著文化正統的北宋選擇了偃武修文,以文統武,締造了千古以來空前絕后的文化鼎盛之巔峰,卻也埋下了最終恥辱王國的禍根。

北面遼國深入學習漢化,卻在傳統力量與儒化之間難以均衡,最終將極可能一統天下的機會葬送。

各國在政治與外交上的利弊得失,是非常值得后代人深思的。

乙位面的二十世紀初。新朝建立沒多久,本土新老政治力量還不夠成熟。對內的統治理順他們有著數千年經驗可以學習,那是得心應手綽綽有余。但如何搞外交,卻只有一個李鴻章可以學習。

問題是,李中堂的時代。是大清國被人欺凌拿捏各種折騰的苦逼階段,那種情況下的外交,不過是對于妥協力度大小和付出代價多少的選擇而已。那根本算不上什么平等,也沒有多少值得夸耀的成就。

如今國力改變,格局完全不同,中國的外交家們自然不需要繼續裝孫子低聲下氣的。

但列強各國。或者說以英國為首的所謂才成熟外交力量,也還停留在以強大軍事力量為后盾,對弱國的訛詐勒索上,根本沒有所謂的和平友好概念。以至于,楊浩主導的中朝提攜。中國呂宋關系等等,都成了開創性的全新外交形式。

與時下流行的各國之間搞軍事同盟那么單一的形態,無疑非常先進,也格外的另類。

更進一步的,來自于本世界后冷戰時代的新興外交方式,在這時代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楊浩希望這一代的年輕外交家們,能夠提前了解并掌握那種方式,從而對整個國家的未來奠定良好長久的基礎。

其中用心之良苦。實在一言難盡。

年輕外交家們可算是有事兒干了。他們以學生完成作業的態度埋頭苦讀,查閱車上裝載的小型圖書館的資料,巨量來自本世界的研究論文作為參考。瘋狂吸取各種聞所未聞的知識營養。

楊浩卻是真正清閑下來,真正是以游山玩水的輕松心態,隨著專列慢吞吞的馳騁在西伯利亞一路向西,越過烏拉爾邊界,通行世界第一大地皮國家的廣袤河山。

正如他所預料的,沙俄并沒有因為遠東的沖突而對使節團專列下絆子耍陰招。一路行來。完全按照兩國邦交正常狀態應有的樣子,以禮相待。

顧維鈞等人為之驚愕不已。楊浩卻處之泰然。因為他很清楚,有著斯托雷平那么一位俄國歷史排名第二的偉大人物當首相兼內務大臣。是不允許沙皇尼古拉二世犯下那種低級錯誤的。

而事實上,關于如何對待楊浩使節團到來的問題,沙俄政府內部曾經爆發過激烈的爭吵。

就在海蘭泡事件發生之后,整整一個哥薩克騎兵團被人全殲的消息傳到莫斯科,包括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內,所有人都為之驚愕不已!

這樣的結果太出人意料了,除了中國的北疆軍團早有準備,挖了陷阱讓他們往里跳之外,不會有其他的可能性。

但緊隨其后的調查情報,和來自中國方面的報紙消息,卻宣稱這是完全由海蘭泡民兵完成的戰斗!

俄國人第一反應就是中國人在撒謊!

民兵啊,不過是一些持槍的農民而已。面對強大的、專業殺戮機器哥薩克騎兵,他們沒有當場嚇得抱頭逃竄,已經是無比的勇敢了,又怎么可能在抹黑突襲之下,還發揮出強大的戰斗力?

隨后又聽說,是一股多達五百人的土匪武裝,配合民兵力量先殲滅了突襲部隊的分隊,又趁機沖擊并追殺了許多后撤的哥薩克騎兵。

這或許算是一個勉強獲得過去的理由,可仍舊無法解釋,為什么海蘭泡的民兵半夜三更不睡覺,張開口袋等著他們的到來?!難道中國邊境上的村莊都有那么強大而專業的軍事防衛力量?這太扯淡了!

更進一步的情報繼續發酵,說是遠東軍區受到了錯誤情報的誤導,才會導致戰斗的失敗云云。

尼古拉二世已經沒有耐心和興趣聽他們一遍遍地更新,粗暴直接的將其視為遠東軍區將領的無能表現,將一把好牌生生打爛了!

他幾乎不加調查的就要撤換掉幾位頭頭,關鍵時刻,首相斯托雷平挺身而出,替他們說情:“或許他們有一定的疏忽,但現在我們極可能面臨一場激烈的戰爭,臨陣換將反而會導致軍心的渙散,不如讓他們戴罪立功。”

陸軍統帥庫羅帕特金、陸軍大臣蘇克霍姆利諾夫等等紛紛幫忙說項,好歹平息了沙皇的怒火。

說到底。沙俄無論軍政,整個上層人士皆出身于貴族或者豪富階層,彼此之間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復雜的關系,不是萬不得已,誰也不想折騰出內亂來。

斯托雷平更是目光遠大的超卓政治家。非常清楚眼下的沙俄帝國,正面臨來自內部的巨大威脅。上一次的資產階級革命差一點讓國家杜馬失控,他痛下殺手絞死三千多人,解散政府,又適當妥協性的解放部分農奴,逐步解放國家生產力。平衡各階層的政治與經濟訴求。

但這仍然是遠遠不夠的。無論來自歐洲的革命運動影響,還是來自中國更加激進的消滅貴族皇權、提倡全民平等的共和體制,都導致了俄國知識分子階層的思考與理念變化。如今,有太多的人要求沙皇徹底退出國家主人的地位,改變貴族以血統來霸占國家上層話語權的現狀。

革命!極可能是天翻地覆的、大批人掉腦袋的革命!讓他們整個統治階級一體完蛋的革命。極可能隨時爆發!

這種危險情形下,俄國上層必須團結,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的維護整體的利益。

因此,遠東軍區的將領們不管犯下多大錯誤,還是能保就保。只要他們在接下來的戰爭中打了勝仗,那么國內面臨的諸多危機和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好不容易裱糊完了,尼古拉二世又想起正在慢悠悠開來的中國外交專列,火刺刺的問:“有人告訴我。這支所謂的外交使團全部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組成,他們擔負的使命,是與我們談判《璦琿條約》的問題。有理由相信。發生在海蘭泡的事件跟這事兒有直接的關系!他們是在故意挑起我的怒火!”

俄軍總司令尼古拉大公毫不客氣的叫囂:“那就把他們趕出去!我們不接受這樣的蔑視和羞辱!中國人要戰爭,我們就給他戰爭!”

這一次,斯托雷平沒有說話。他只是皺起眉頭,認真的思忖。

對中國開戰的可能性,此前沙俄上層爭論了不知道多少次。參謀部再三計算的結果表明,勝負機會是對半開的。

在海面上。中國海軍擁有無可爭議的強大優勢,俄國遠東海軍甚至因此都沒增派哪怕一艘先進的戰列艦過去過去也是送死。

陸軍方面。明顯是沙俄占據優勢。明里暗里,從貝加爾軍區到阿穆爾軍區。外帶海參威的防衛力量,將近五十萬大軍嚴陣以待!這可都是列裝了大炮和機槍的強大力量啊,根本不是區區中國邊疆建設兵團所能對抗的。

一旦戰爭打起來,結果極有可能是,沙俄陸軍迅速占領蒙古和黑龍江,卻會輸掉海戰而導致海參威的失守!

由此,雙方將不可避免的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當此巴爾干火藥桶隨時要點燃的關鍵時刻,沙俄不能被牽制在那里,否則將失去千載難逢的、向南尋求出海口,乃至掌握歐亞大陸橋的寶貴機會!

毫無疑問,先歐后亞是長久國策。為此,“黃俄羅斯”計劃都要被推后。

因為不敢斷定中國的態度如何,俄國人才精心炮制了海蘭泡事件。原本的計劃是,以哥薩克騎兵冒充匪幫劫掠刺激邊疆軍團,試探出中國正式開戰的決心。如果沒有打起來,中國忍耐,那就通過外交談判去訛詐勒索、得寸進尺,爭取奪回中東鐵路的主導權,進而獲得部分黑龍江的利益。

如果中國不忍耐,發起激烈反擊,那就適當收手,然后無休止的扯皮。直到有了更加合適的機會,再突然下手全面進攻。

這機會,要著落在英國人身上。

俄國人很清楚,中國在南海的擴張,對德國的支持,已經嚴重威脅到英國的全球霸權。為此,英國一直在策劃從印度方向襲擊中國,并尋找機會從東南亞發動對中國南部侵略的戰爭。

為了確保勝利,英國人悄悄的聯絡沙俄,爭取雙方合作,分別從西疆、康藏一起進犯。到時候,共同瓜分中國的利益。

俄國人也知道,英國真正的用意,不外乎攛掇他們跟中國爆發全面戰爭,一舉兩得解決威脅。但要說合伙收拾中國,卻也不是胡扯的。大國之間的關系,向來就是如此的復雜多樣。

尼古拉大公的表態引來一片支持。俄國有四百萬軍隊,足以對抗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國了至少他們自己是這么認為的。

尼古拉二世在聽過一大堆人的叫囂之后,卻出人意料的宣布:“不!那樣顯得我們太沒有肚量。并且,我本人也非常想親眼見識一下,能夠代表那位大元首閣下的青年使者,到底是何等優秀的人才!我要在全世界的關注下,給他們狠狠的上一課!”

大臣們爆發出一陣如潮的贊揚,斯托雷平的眉頭卻擰成一個疙瘩,他隱約覺得,這并不是一個多好的主意。

能夠被大元首閣下信任的使者,無論多年輕,必定不是等閑人物。

然而任性魯莽的沙皇陛下根本聽不進去別人的勸阻,一意孤行還自以為是。

很快,他們等到了楊浩的專列抵達。關鍵時刻,沙皇再次表現出其粗魯和任性,拒絕派出夠身份的大臣前往迎接,只讓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為最高官員到場。

隨后,也沒有安排下具體的覲見談判時間表,竟是將楊浩一行人冷落在下榻的酒店里,不搭理了!

楊浩壓住一眾青年外交官的憤怒,嘿嘿冷笑:“正合我意,正愁找不到機會借題發揮呢!”

他把所有人全都撒出去,盡情游玩娛樂,不要怕與當地人起沖突齷齪,動靜鬧得越大越好!(未完待續)


上一章  |  立鼎1894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