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秋,聽說你們雜志社那邊搞了個社區活動,物業還挺有人情味的嘛。”快到吃下午飯的時間,韓雪在廚房里面開始張羅,而張秋惜則是打下手,坐在小凳子上擇菜。
看起來今天的下午飯會很豐盛,張秋惜一邊動手一邊說道:“據說是因為要拆,所以紀念一下,有點最后的晚餐的意思。不過也就是玩玩什么信任背摔、無敵風火輪之類的團隊合作游戲,折騰了四五個小時優勝者沒有獎品不說,聚餐可也是沒有的。”
“重在參與,活動本身就很有意義,圖那些干什么?”韓雪嗔怪的白了她一眼,說道:“你們寫字樓好幾百人,要是物業還安排聚餐的話一年的物業費就糟踐在這上面了。知足吧,看看我們小區,物業什么時候能想到搞點這種有意義的活動。”
“據說物業和業主的關系,就像是婆婆和媳婦兒的關系,大事小事一點就炸,永遠難于調和,能夠和平相處就行,其他的不要奢求那么多。說起來小區的話,要舉辦社區活動怎么著也該是居委會牽頭吧?”
“居委會大媽除了跳廣場舞,就只會忙著給人介紹對象,她們牽頭的活動只會是相親大會。”韓雪根本沒有身為婦女,早晚有一天很大幾率也會變成這樣的自覺,說道:“要不是你和小玥一般人實在高攀不上,我們家門檻才就被踩破了。”
“嗨,還真沒想過原來太優秀還有這樣的好處。”張秋惜實在無法想象三天兩頭就有人登門來給自己說媒會是什么樣子,大媽就喜歡操這種心。只是這種好心她肯定接受不了。
說起來也挺神奇的,早些年風氣保守。談婚論嫁大部分靠的就是相親,父母親戚朋友給介紹對象。后來風氣開放了。崇尚自由戀愛,相親被認為是一件很老土的事情,本來以為這個詞匯已經成為歷史,哪想到這年頭又越演越烈起來。
封建社會痛恨父母包辦婚姻,現在的人呢又恨不得父母給自己包辦婚姻,這也算是一種輪回吧,不過都跟自己無關了。
跟韓雪一起把下午飯給張羅好,李昌華和李玥父女倆也辦完了事準時到家,看著一桌子精致豐富的菜肴。李昌華抓了一塊排骨放在嘴里,說道:“喲,今天是什么日子,居然這么豐盛。結婚紀念日?沒到。小玥或者阿秋的生日?也沒到。我沒有忘記什么吧?”
李昌華的表情有點小心翼翼的,嘴里的排骨都有點不敢嚼了,家里面老婆滿心歡喜的準備一桌子好吃好喝的,男人回家卻根本不知道這是為什么,可以想象下場會多悲劇。
“手還沒洗呢,兩閨女都沒你這當爹的嘴饞。”韓雪先是嗔怪一句。然后坐到椅子上說道:“放心吧,今天不是什么紀念日,單純的只是因為嘴饞所以多做了一些而已。”
李玥呵呵一笑,說道:“媽。你也是受了舌尖上的中國影響的吧?我們回來的時候看見,附近小吃店飯店的生意都比平時要好呢,同事都說吃貨的狂歡又開始了。”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已經開播。只是第一集出現的美食就有粥、面、豆花、魚等等美食,并且都是第一季中沒有出現過的。一樣的格調。不一樣的故事和美食,文藝一點的話或許可以將第二季稱為拾遺。
不過要是真的打算拾遺補缺的話。天知道什么時候能補得完,大天朝地大物博這是沒話說得,面面俱到根本做不到,比如韓雪做得這一桌子美味佳肴紀錄片里就不曾收錄,如果要以故事而論倒是可以歸為家常篇。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總是催著我們邁步向前,人們整裝、啟程、跋涉、落腳,停在哪里哪里就會燃起灶火。”
“行走一生的腳步,起點、終點,歸根到底就是家所在的地方。”
從深山到平原,從平原到海洋,從都市到農村,《腳步》這一集紀錄的就是為生活而奔波的人們,追尋的就是他們的腳步,探訪的是這其中所蘊含的濃濃深情和信仰。這種信仰無關宗教無關國度,只是一種前進的力量,是最樸素的一種感情。
這不是愛國主義教育片,只是單純的美食和情懷,在張秋惜的操刀之下表達得很純粹,美食讓觀眾垂涎欲滴,而情懷情意的戳中了觀眾最柔軟的地方。于是不少觀眾紛紛表示,他們是餓著肚子又留著眼淚看完這一集。
“無論他們的腳步有多匆忙,不管他們的悲歡和聚散來得多么不由自主,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
淚腺崩潰,絕不只是因為片中的故事,最感人的故事永遠都是最能引起共鳴的。片中留守子女對外向打工父母的思念,不也和大學畢業之后留在都市工作的年輕人如出一轍,形式不一樣,但思念和惦記卻是一樣的。
“小玥說得沒錯,我還真的是受了影響,畢竟除了臺長這個身份之外我還是一個觀眾嘛。”韓雪接著剛才李玥的話說到:“這個家,這張桌子就是我們昨日的來處,也希望是我們明天的去處。”
李昌華也跟著唏噓一聲,說道:“咱們家里一直到處奔波的就是我了,以前種種感想不知道該怎么說,還是阿秋用個紀錄片講這種情緒給宣泄了出來,看了之后真的讓人感慨。”
“當然了,要不是阿秋的文案寫得太棒,哪會有那么多觀眾感到共鳴。”韓雪接著說道:“為了不糟蹋阿秋的文案,我們選擇旁白的時候可是千挑萬選的。”
一個優秀的節目,必須是每個環節都優秀才行,木桶理論說一只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長的木板,這么來形容其實也挺合適。只是文案的話,再好也就那么一回事兒,這需要同樣精良的畫面和配音來契合,如果只是如同背書一樣用僵硬的語氣讀出來,聽著就不舒服更不要說是入戲。
“情懷只是點綴,吃才是最重要的。”張秋惜就說道:“所以我們也不要感懷了,甩開腮幫子吃才對得起伯母一個下午的忙碌。伯母,這是我們的家,當然是起點也將是終點。”
李昌華呵呵一笑,拿起筷子說道:“小玥,你也動筷吧,你媽媽可是很久沒有這么大顯身手過了。這還得感謝阿秋這個節目,我現在都恨不得每天都播,這樣一來豈不是天天都有好吃的可以享受。”
韓雪白了自己老公一眼,說道:“那是因為你三天兩頭就跟組,做出來也吃不到,我們娘仨可從來不虧待自己,享受美食的機會多了去了。”
李昌華的工作不一定要從頭到尾參與一部電影的拍攝,但有些時候劇組還真少不了他,一部電影的話沒什么,這個數字一多就會很忙,導致長時間不在家。也就是因此如此,剛才他才會唏噓。
“我們是電影公司,又不只是投資,事情當然要多一些。”李昌華就說道:“不過以后就會好多了,至少不會再像現在這么忙。”
“爸,你的職務轉變了?”李玥聽了之后很高興,又忍不住問。
李昌華就說道:“這倒是沒有,負責的還是以外的事務,只是公司調整了戰略,以后投資制作的電影會大幅度減少,所以當然也就不用那么忙了。”
這下韓雪也好奇了,說道:“你們曙光傳媒發展得挺一帆風順的啊,國內所有影視公司就你們股票價格最高了吧,每年盈利也是最多的,還調整什么戰略?”
“公司能發展得這么好,還得感謝阿秋。”李昌華說道:“這段時間以來,我們盈利得大頭幾乎都跟阿秋有關,就拿今年來說,最賺錢的就是引進發行了閃電俠和速度與激情2,。”
“伯父,你們也沒少照顧我嘛。而且一部電影本身就得有制片方、發行方和院線影院,票房本身也就是這么分的,賺錢大家一起賺,皆大歡喜。”這個時空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至少引進發行國外大片的權利不是只在一兩家公司手中。
“能賺錢是不錯,但也不能只靠這來賺錢,我們本來就是制片公司嘛。”李昌華接著說道:“賺了錢之后,前兩年公司的攤子鋪得越來越大,每年投資拍攝的電影多達幾十部,也是國內所有影視公司中產量最高的。”
“投資了這么多,收益還比不上發行阿秋的兩個電影,這個問題可一點都不小,所以調整戰略也是必須的,董事會很難得的在一點上沒有分歧。”
一部電影的票房,要上3的稅,還要上繳5做為專項資金,然后院線直接分走一半,剩下的發行方和制片方再分。這么一算后數據看起來就有點可伶了,但電影票房高的話,收益可也一點都不低。(未完待續。。)(就愛網)
(:)
(:→)
本小說站所有小說、發貼和小說評論均為網友更新!僅代表發布者個人行為,與本小說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