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
“不是吧,我們雜志又沒有刊載過武俠,也跟著來?”張秋惜回到清溪的時候,《獨唱團》新一期雜志已經發行,上面還登載了紅豆親自撰寫的悼文。《》《》..
她們一直戲謔自己是綜合性雜志,登載的內容很雜,唯獨一直以來都跟武俠卜長邊,紅豆的哀悼華庸生的文章怎么看都像是跟著湊熱鬧。
紅豆就道:“華庸生的影響力找就不限于武俠了,他去世是整個文化界的損失,我們要不這么做可就會顯得對他不尊重。好歹我們也是正兒八經的文學雜志,追掉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些打擦邊球的報還不落人后呢。”
這個時空各種各樣的雜志多如牛毛,一些靠感官刺激吸引讀者的報也很多,連這種為人不齒的刊物都跟著湊熱熱鬧,張秋惜總算是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舉國同悲。
“被你們這么一搞,大師去世這么悲傷的事情好像變成了一場狂歡一樣。”張秋惜無奈的聳聳肩,應該這是名人的無奈吧。
“等你死了肯定也是這個樣子的。”葉晴晴悠悠的。
“你這是在詛咒我啊,如果真會變成這樣的話我寧愿不死。”
上官瑾就道:“你死不死是閻王了算,現在的問題是你比我們更需要表示什么,本來我還以為你會親自去參加華庸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呢。”
以張秋惜現在的身份來,雖然不認識華庸生和他的家人。不過去參加華庸生的葬禮不僅合適而且也夠資格,她也有想過一下,只是華庸生的家人很低調。并不打算讓外人去祭奠。
“我倒是想啊,不過人家都跟媒體了并不想驚擾大家,葬禮一切從簡也是華庸生生前的遺愿,所以我才覺得華庸生的家人估計對現在的形勢很郁悶。”
華庸生的家人發布公告先是感謝了人們的關心,然后又了葬禮一切從簡的安排,所謂不想驚擾大家其實也就是好聽話,真正的意思可以理解成不要來打擾。人家擺明了不愿意張揚。媒體還炒得火熱,有關系沒關系都跟著湊熱鬧,不郁悶就怪了。
這種情況下張秋惜即使有心也沒有辦法。只能用自己方式來表達敬意,該怎么做她也已經想好了,那就是抄一部金庸的作品。因為金庸和華庸生的風格近乎相同,讀者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她這么做的用意。
如此一來《江湖夜話》成立三十周年的賀禮也齊活了。一舉兩得。這次要抄哪本書都不用糾結。本來金大師也不像古大師那么高產,算上短篇的《越女劍》也才十五部而已。
金大師擅長將故事構架在歷史上,很多角色也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其中最火爆的射雕三部曲和《天龍八部》尤其如此。而華庸生也將宋元明清的故事寫了一個遍,《大漠英雄傳》就和《射雕英雄傳》如出一轍,要抄的話也只能避開這四部。
其余的總感覺影響力要一些,如果能讓讀者覺得不止是模仿致敬,同時還有自己的痕跡那更好。在金庸的中。跟古龍的風格有些像的就是《連城訣》。
雖然故事的最后還是給了一個安慰性的美滿結局,但也掩蓋不了這部講訴的是人性之惡的事實。跟其他作品完全不一樣。這個故事從頭到尾充斥著陰謀詭計,徒弟弒師、父親弒女,主角也是連連遭到迫害,唯一的愛人都嫁給了害他的仇人。
原本時空里很多金庸迷都接受不了這部,因為跟其他作品差異太大,張秋惜雖然喜歡古龍的風格,不過對這本也談不上喜歡。而且在金庸的中這部知名度也很低,影響力也達不到要求。
挨個排除之后,最后定格在了《笑傲江湖》之上,這一步張秋惜自己就很喜歡,跟金大師其他作品不同的是《笑傲江湖》沒有歷史背景,而古大師的作品向來都是不夾雜歷史背景的,有人品論這樣是為了藏拙,寫不好所以干脆不寫。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重要,有歷史的金庸是大師,沒有歷史的古龍也是大師,雖然總有人討論兩位大師究竟誰更高一些,不過張秋惜一直都覺得這種爭辯很蛋疼。
“笑傲江湖,比起之前如果傳記一樣的,這個名字倒是高端多了。”這是紅豆聽到書名之后的第一感覺,《楚留香傳奇》和《蕭十一郎》都是直接將主角的名字給搬出來,這種“偷懶”的命名方式她可沒少吐槽。
張秋惜就道:“我還寫了本多情劍客無情劍呢,這個你怎么不?而且楚留香傳奇和七種武器只是系列的名字,每個故事都是單獨的名字的好不好。”
很遺憾的是多情劍客無情劍這個名字被人記住得不多,李飛刀才是最深入人心的,相比起來這個名字一情調都沒有,所以也可以名字什么的其實并不重要。
“笑傲江湖這個名字聽上去瀟灑寫意,雖然不知道你要怎么模仿華庸生,不過這名字聽起來更符合你的風格一些。”這是上官瑾的感覺。
葉晴晴則是道:“既然已經了要模仿,那么你那**的短句就得換了吧?”
紅豆就道:“其實這種寫法還是挺有感覺的,我覺得倒是沒有必要,雖是模仿但也不能完全丟掉自己的東西吧?不然的話就落于下乘了。”
丟不丟可不是張秋惜自己得算,就道:“之前那種寫法個人色彩太鮮明了,這次是為了向華庸生致敬,既然這么做那當然需要拿出誠意來。”
隨意跟紅豆他們扯了幾句,張秋惜就開始寫稿,《江湖夜話》是周刊,三十周年的紀念刊又只發一期,錯過了這一期就會變得沒有愿意,她回到清溪了滄海可也沒少打電話催稿。
《笑傲江湖》的開篇就是爭奪《辟邪劍譜》,青城派已經為了林家的劍譜早早的就布了局,而余滄海的兒子又被林平之誤殺,這更給了青城派滋事的理由,福威鏢局就這樣被滅了門,消失在江湖之中。
張秋惜第一次看《笑傲江湖》的時候年齡不大,開始還以為林平之就是這部的主角,畢竟是開篇就登場的重要角色,而且還背負著滅門的血海深仇,怎么看都跟主角很契合。
真正的主角令狐沖卻是五萬多字之后才登場,要是網絡敢這么寫絕對撲到姥姥家,她連載出去估計很多讀者也會以為林平之就是主角。
當初看武俠的時候《笑傲江湖》的確是張秋惜最愛的作品之一,看了網絡再回頭來看卻是覺得有太多的遺憾,曲非煙被殺害實在讓人惋惜,青梅竹馬的師妹最終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令狐沖被林平之ntr的情節也有夠郁悶。
如果按照張秋惜自己的意愿來寫,師妹、尼姑和圣姑甚至是曲非煙和劉正風的女兒一起收入后宮才是最圓滿的結局嘛。
想是這么想,不過張秋惜也還是沒有根據自己的意愿去做修改,反正自己早已經為劇情郁悶過了,這些遺憾還是讓同人去彌補吧,不定有的作者會連寧中則都不放過呢。
《笑傲江湖》的篇幅相對要長,第一章就有將近三萬字,從酒肆紛爭一直講到了福威鏢局被滅門,情節緊湊,而埋下的伏筆也有山雨欲來之勢。
寫完第一章,想了想后還是在最后加了一句謹以此作,以悼華庸生前輩這樣一句話。本來也還想學著寫篇文章,后來又覺得沒有那個必要,寫悼文的已經太多了,不差她一個。
雖然遇上了華庸生去世這樣悲劇,不過《江湖夜話》在發文追悼的同時雜志發行三十年的活動也沒有因此就擱置,紀念刊發行的時候各種各樣的賀詞就占據了很多版面。
回望過去,評現在和展望將來那也是少不了的,張秋惜的賀詞就在最顯眼的位置,《笑傲江湖》的連載也打上了賀禮的名頭被大肆宣傳,這也確實讓讀者激動不已,恨不得《江湖夜話》每一期雜志都是紀念刊,這樣張秋惜就得期期送上賀禮了。
“賀禮只是附帶得,悼念華庸生才是根本吧,江湖夜話都沒有提這個事情呢。”雜志的樣刊寄來雜志社的時候,紅豆首先拆開來看。
張秋惜就道:“悼念不是放在嘴上的,而且拿去世的人來做宣傳本來就不道德,當然不應該這么做。而且也沒有必要言明,讀者能夠看得出來,如果不是覺得沒有誠意,我連最后一句話都不想加上。”
“拜托,你這樣反而會讓人詬病,你不夠誠意好不好。”紅豆還是覺得只寫一句話太少。
張秋惜就聳聳肩道:“那就沒辦法了,遇到有心人不管怎么做他們都能在雞蛋里面挑骨頭,反正我是做了能做的,心意已決盡到,別人要什么就讓他們去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