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破裂
熱門推薦:
在得到了俾斯麥的讓步后,索爾茲伯里立刻召集內閣進行商討,意圖推測德國人這種交換方式是否有什么潛藏的目的,以及是否接受德國人的條件。
英國人也不傻,經過多方討論很快回過味來,了解到德國之前獅子大開口很可能就是嚇嚇自己,之后的所謂退讓才是真正的目的。不過雖然猜中了真相,英國人依然不能把俾斯麥之前的要求視若無睹,以俾斯麥的那個臭脾氣一旦真的被拒絕,和烏干達簽署保護條約并在尼羅河上修水壩德國人真干的出來。那么分析德國人的目的就成了最主要的。
英國的內閣成員門也都是人精,你一言我一語也七拼八湊的基本還原了德國人意圖。
首先德國人想要自己的殖民地能夠相連的目的是真實的,也是十分迫切的,所以他們首先希望得到可以連接德屬東非和德屬西南非的三塊區域,但是德國人知道這樣的要求不可能被同意,因此先拿出來讓英國人知道我們有這方面的想法,而英國拒絕后在提出自己的真正需求,尼日利亞。關于這一點,英國人猜的雖不中,亦不遠矣。
其次,想要尼日利亞的原因的確是因為這里和喀麥隆相連,而喀麥隆是德國目前發展最好,投入力度最大的區域,因此通過喀麥隆帶動尼日利亞發展事半功倍。這點英國人猜中了一半。
第三,德屬西南非是目前德國投入力度最小的區域,而屬于大西洋沿岸的西南非按理說應該比德屬東非得到更多支持才對,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沒有向杜阿拉港那樣的優良港口,因此德國人才提出想要鯨灣。這一點英國人一樣猜中了一半。
第四,在坦噶尼喀發現大量礦產資源后,未來德國人的投入肯定要增加,現在坦噶尼喀沿海除了達累斯薩拉姆港外全是英國的地盤,因此想要換到手也是順理成章的。這一點英國人猜中了。
第五,桑給巴爾的經濟和戰略價值隨著奴隸貿易的禁止以及蘇伊士運河的通航已經大不如前。而德國人也絕對不愿意在獲得了坦噶尼喀沿岸后發現自己的航道被桑給巴爾堵住,而經濟利益被桑給巴爾分走,因此加強滲透和控制是必然的。除非我們用武力制止,否則德國人控制這里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沒有必要在這里和德國人糾纏。
第六,德屬新幾內亞這些年來基本屬于放置play狀態,只是名義上屬于德國,對德國人來說毫無價值。因此德國人有兩個選擇,要么干脆不要了,換取價值更大的非洲殖民地,要么得到英屬新幾內亞,然后以此擴大德國遠東艦隊規模,重返亞太,甚至利用遠東艦隊的實力將荷蘭排擠出去從而獲得整個新幾內亞。這一點英國人完全猜對了。
第七,薩摩亞和新幾內亞一樣,德國人也利用不起來,因此干脆不要了作為籌碼來換點有用的。這點也毫無疑問。
那么到底換不換?這是個問題。單純從面積上看,英國人還是吃虧的,但是從重要性上來看,反而是英國人比較迫切。一堆內閣成員們又七嘴八舌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自己吃虧不愿意換的;認為德國的籌碼分量都很重就這么從了吧的;認為要么讓德國人在出點價,要么自己缺斤短兩點的。
最終還是索爾茲伯里拍板決定,綜合了各方意見后總結到:“從原則上我是贊同德國人的交換意見的。關于赫爾戈蘭島,第一海務大臣閣下表示海軍認為這里意義不大,不可能以赫爾戈蘭島為中心進行海軍的戰略部署,因此我們原本計劃用這里換取我們想要的。不過沒想到德國人居然不要。不知道是誰看出了這一點,這點需要我們提高警惕,德國的海軍中有眼光不遜于我們的人才,而且他還能說服德國國內,因此地位和話語權絕對不低,我們需要加以重視。不過現在,在這場交換中我們手中最大的牌沒用了,因此德國人就占了上風。
關于烏干達,這里是英國必須得到的,我們不能容許德國人控制了尼羅河遏制埃及的情況發生,但是不得不承認,如果和德國在烏干達發生沖突對我們是不利的,德國人肯把消息告訴我們,自然也是不愿意和我國發生沖突,不過主動權依然在他們手中。
布隆迪和盧旺達面積都不大,但是加上坦噶尼喀西部和剛果交接的區域,我們的2c鐵路也就可以修建了,埃及和南非連通后將大大加強我國對東非的開發和控制。
多哥蘭與我國西非相連,雖然面積不大,不過德國放棄后總好過我們要同時面對德國和法國人的擴張,我們在西非的發展只要專心對付法國人了。
維圖是我國肯尼亞身上的一根刺,戰略意義重大,因此必須要有我們來控制。
薩摩亞是南太平洋上的核心島嶼,也是澳大利亞與我國本土以及北美西海岸之間海上交通的生命線。德國人嘴上是說要求薩摩亞獨立,但是一旦他們放棄了主權,以我國的海軍在薩摩亞控制上絕對能取得對美國的絕對優勢。所謂的獨立也只不過是德國為了自己面子好看一點而已,畢竟在薩摩亞問題上放棄了主權豈不是代表自己連美國都不如?
這四塊區域都是我們必須控制的,德國人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敢對我們獅子大開口。
那么我們拿出來交換的區域值不值得呢?博茨瓦納、津巴布韋和贊比亞,全部給德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給他們其中之一?
據說德國人已經向贊比西河中游的馬塔貝勒王國派出了探險隊,如果他們像聯系布干達國王姆旺加一樣聯系上當地大酋長洛本古拉,然后把馬塔貝勒王國變成自己的保護國。如此一來,我國南非公司便只能止步于贊比西河南岸,我們縱貫非洲大陸的2c計劃(注1)就會破產,而那傳說中的所羅門國王的寶藏也將終有一天被德國人開啟而非英國人。(注2)
而博茨瓦納和贊比亞,無論給德國人哪個都將加速他們向津巴布韋的滲透,而且德國人的目的很明顯,一旦得到了津巴布韋,然后向兩邊擴張,最終還是可以將三塊區域納入掌控。我們不能讓他們得逞。
因此,能夠滿足德國人的地方也只有尼日利亞了。尼日利亞雖然一直是我國的傳統勢力范圍,但是開發較為緩慢,雖然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但是戰略價值卻不大。而且處在德國和法國的勢力范圍的三面包圍下,如果我們能將西非和尼日利亞連成一體還好,但是在中間夾著德國和法國勢力范圍的情況下難度太大。而且一旦我們開始修建2c鐵路,殖民地開發的重心就會移到東非,西非的價值就會降低,因此拿出來交換并非不可以。鯨灣處在德屬西南非內部,完全是孤懸在外,如果德國人真的要來搶,我們也守不住,所以也可以拿來交換。而德國人想要新幾內亞,那里的戰略價值不如薩摩亞,經濟價值也不如澳大利亞。我們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那片不毛之地去發展,因此給德國人也無所謂。雖然荷蘭人是我們的盟友,不過只要德國人獲取荷屬新幾內亞地盤時不要爆發戰爭,我們也沒必要去操那個閑心。因此我基本是同意德國人的交換方案的。不過德國人對津巴布韋的滲透不能坐視不理,因此要加上一條,德國在東非的勢力擴張必須停止,既然我們說了不給,那就別再做小動作。”
意見統一后,索爾茲伯里照會俾斯麥,雙方進行正式會談,以確定最終的條約。在得到英國同意德國的交換條件后,俾斯麥很爽快的同意了英國人提出的德國在東北非不再進行勢力擴張的要求。
最終達成的《英德薩摩亞-非洲條約》,也被稱為《俾斯麥條約》,以德國放棄薩摩亞主權,向英國方面移交維圖、南索馬里、多哥蘭,放棄在烏干達以獲得的全部權益,承認英國對烏干達的主權,支持英國在烏干達的一切利益,承諾放棄在東非的一切擴張行動。以此換取英屬尼日利亞、鯨灣、坦噶尼喀沿岸以及英屬新幾內亞。同時英國承認德國對桑給巴爾的控制權。
條約達成后,腓特烈三世十分爽快的就簽字使條約生效。英國這邊維多利亞女王在聽過索爾茲伯里的匯報后也同樣簽了字。而涉及領土變更的重大事件,須要議會批準,不過女王已經同意,索爾茲伯里的保守黨勢力又在議會中占據優勢,因此通過不成問題。
雙方皆大歡喜。索爾茲伯里認為自己交換到的區域戰略價值重大,對英國的殖民地計劃意義深遠。而雖然交給德國的區域面積更大,但對英國來說用處不大。而且得到了德國在東非不再擴張的承諾,自己推行2c計劃的阻力已經徹底不存在了。而且德國人承了人情,怎么著也得幫自己分攤分攤來自法國的壓力。
而約亨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尼日利亞與喀麥隆相連,尼日利亞三角洲是全世界埋藏最淺油質最佳的大油田之一,喀麥隆北部的石油開采已經步入快速發展期,向尼日利亞擴張十分方便。而且尼日利亞有著豐富的黏土資源,正是可用作石油鉆井作業作用泥漿的重要原料。豐富的磷酸則可以用來生產化肥,來供給喀麥隆正在迅速發展的種植業。而黃金和寶石礦則可以快速產生利潤。哪怕這次只得到尼日利亞,德國人都賺大了。
鯨灣到手,納米比亞的豐富礦產可以源源不斷運回德國本土,發達的畜牧業和鯨灣附近豐富的漁業資源則可以給德國人民帶來更多的肉類和魚類食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鯨灣本身也是天然的優良港口,其條件遠比德國人后來花大力氣建立的呂德里茨港要來的優越。在這里建立海軍基地,與杜阿拉港相互策應,將德國非洲艦隊打造成實力強勁的破襲艦隊將可以輕易切斷南大西洋的主要航線,并且從杜阿拉和鯨灣從容的進行補給和維護。
而英屬新幾內亞到手,德國遠東艦隊終于有了一個暫時的,還算值得發展的落腳點了,現在要做的,就是看看怎么能從荷蘭人手上把另外一部分給撬下來了。
而桑給巴爾英國人沒有要走算是意外之喜,這里好歹也有不少油水可撈。
至于承諾東非不再擴張,約亨本來就沒想在那片貧瘠的土地上再浪費精力了,能將坦噶尼喀和盧旺達的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就足夠了。
英國人和德國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也都認為自己占了便宜。一時間雙方關系更加緊密親切了。
注1:英國人的2c非洲計劃,是指從埃及到南非縱向連通整個東非計劃,與之相對應的有從塞拉利昂到索馬里的法國2s非洲計劃和從剛果到南非的德國條頓非洲計劃。都是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殖民地勢力擴張計劃。
注2:圣經記載大津巴布韋是向所羅門王進貢黃金的地方,1888年左右,英國出了一本尋寶探險小說,叫做《所羅門王的寶藏》。。.。
()
(→)
是由本站會員手打,請書友們宣傳時別忘加上本站標識。
本站所有電子書均由會員上傳共享,公益免費提供觀看,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益,請通過系統信件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