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書閣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星光破裂本章:
結束了和兒子的密談后,腓特烈皇儲開始著手殖民地發展計劃。利用1885年德國剛得到殖民地的這股子新鮮勁,腓特烈皇儲在帝國議會上提出在殖民地組建高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和專門的經濟發展規劃部門,并且為了更好的開發殖民地,組織科考團深入殖民地區域調查自然風貌、水土環境以及礦產資源,之后在根據考察回報制定殖民地開發計劃,并以此為根據制定對殖民地資金投入的數量。對此帝國議會并沒有表示反對,就連反對殖民的俾斯麥,也對這樣一個不溫不火的計劃表示贊同。畢竟東西到手了先了解一下是人之常情嘛。而同樣出席了帝國議會會議的約亨則更是填上一把火:hk公司將會出資支持科考行動,不過科考行動探查出來的礦產資源的開采權歸hk公司所有——此時的約亨手中有錢,hk公司目前經營狀況良好,對此非常滿意的腓特烈皇儲非常慷慨的給了約亨100萬馬克的資金。當然這筆錢約亨沒有想過用來擴大生產,到國外去圈地才是來錢生錢最快的方法,至于金融,約亨可不認為自己能玩得轉。所以約亨更是把自己夾帶里的一些私貨拿了出來。要求科考隊,尤其是礦產資源科考隊,要優先和重點考察自己所選定的區域。因為約亨是投資人,有錢的就是大爺,這個要求自然也得到了議會的同意。約亨的計劃是優先考察德屬喀麥隆的凱特、莫比隆、尤卡杜馬、洛姆、姆貝雷、馬尤雷地區的礦產資源。這些地區都是德屬喀麥隆的鉆石和黃金產區,等到鉆石黃金開采出來以后,你們這幫家伙就會對殖民地更有興趣了。當然約亨的夾帶里還有更多產區,但是飯要一口一口吃,約亨還是明白這個理的。至于到時候人們奇怪皇太孫殿下這么隨便在地圖上畫一個圈,就能開采出真金白銀來,對約亨來說更是好事。神秘,有時候就是最有力的武器。
至于為什么優先選擇黃金和鉆石這類儲量較小的貴重礦產,而不是對工業影響更大的鐵、銅且含量豐富的工業金屬。歸根結底還是約亨一直強調的,經濟決定一切,而在這個金本位的時代,經濟問題就是黃金問題。歷史上1896年,美國人威廉·詹寧斯·布賴恩就在芝加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喊出了響徹會場的“黃金十字架”演說——“你們不能把荊棘的王冠壓在勞工的眉毛上,你們也不能把人類釘死在黃金的十字架上!”這位極度精通經濟原理、見識遠遠領先時代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說出了這個時代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不管老牌的還是新興的都無法不面對的“魔咒”。
而歷史上威廉二世的海權思想,對“陽光下的土地的渴望”,對奧斯曼土耳其這種腐朽不堪的國家充滿熱情,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那被詛咒的“黃金十字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貨幣,而俾斯麥侯爵卻并沒有給德國帶來點金術。
而深知在金本位時代“貨幣”和“貨幣符號”的關系的約亨的首要工作并不是給德國帶來更多的工業資源,而是首先要找到更多的貨幣!
與黃金不同,紙幣并不是真正的貨幣,他只不過是國家信用和銀行信用擔保的,在法律規定下所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一旦國家和銀行的信用不在存在,那么它作為貨幣符號的意義就消失了。這也正是為什么德國在二戰前的經濟危機中紙馬克被德國人拿來燒爐子,因為此時他們的價值只是一堆紙。
但是黃金不同,這些貴金屬的價值來自于無差別的一般勞動,而不是成本低廉的印刷技術。所以黃金作為價值尺度,能夠保證價值的穩定。而金本位時代,當紙幣和黃金掛鉤之后,紙幣本身就擁有了自己的含金量,因此也保證了匯率的變化波動微小。
但是有利必有弊,紙幣和黃金掛鉤后就導致了國家能發型的紙幣的數量和黃金的數量掛上了鉤,有多少黃金才能發型多少紙幣。一旦超過了這個比例,缺少黃金支持的紙幣就會導致貨幣體系的不穩定,而貨幣的貶值則代表著國家信用的喪失和政府的垮臺。
那么問題就來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貨幣,而且貨幣的發行量代表著購買力,而購買力刺激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資本主義的發展帶來財富量的增加,而財富量的增加需要發行更多的貨幣。可是,我們沒有黃金!
而沒有黃金就會導致貨幣數量不能增加,而商品數量的猛烈增長則會導致物價下跌,工資減少,從而誘發經濟危機。
貨幣購買力的提升,意味著商品價值的下降。看上去好像對消費者是好事。但是對生產者來說,償還當初投資所需要銷售的商品數量增加了,也就是說實際債務加重了,而生產擴張越快,勞動生產率越高,價格下跌的越多,而實際債務也就越重,投資風險也就越大。怎么辦?那么就只能削減工人數量,降低工人收入,減少投資。而這又導致社會購買力對于產品供應的急劇緊縮。商品越降價,結果越賣不出去。當價格下跌到一定程度,社會就進入供給過剩—需求緊縮的螺旋下墜通道。這也是美國二戰前的經濟危機中資本家寧愿將牛奶倒進河里也不愿拿出來賣的原因。
而更要命的是,企業家貸款生產商品價值的本身,又是銀行判斷企業生存狀況從而決定是否收回貸款的重要依據。而在一個價格下降的通道中,一旦銀行開始停止發放新的貸款,那么整個經濟體系的崩潰就不遠了,越想收回貸款就越收不回來,然后危機從實體經濟蔓延到金融體系,再通過貿易體系向全世界傳染。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在金本位時代所面對的揮之不去的“詛咒”。
那么如何去預防這種情況呢?那么就只能通過貿易或者掠奪來增加本國的黃金儲量。重商主義者們信奉通過貿易手段出口本國商品,換取外國貨幣,讓別國的金銀流入本國,并且減少購買外國商品,盡量讓金銀留在本國。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金銀流入到你的國家后,流出的國家會怎么樣?重演供給過剩—需求緊縮的循環然后再次通過貿易體系來影響你。
最終解決辦法就是,去殖民地掠奪。普法戰爭后法國50億法郎約合14億兩白銀的賠款,超過晚晴70年間對外賠款和借款本息的總和,這筆巨款在4年中流入了新生的德意志帝國,而穩定的馬克不僅促進了德國工業的飛速發展,也讓德國迅速進入金本位時代。而在普法戰爭后20年,這筆“紅利”基本消耗殆盡,此時的德國的經濟發展終于基本接近德國銀行體系擁有的黃金儲量所能支撐的貨幣總量的時候,價格下跌所引發的通貨緊縮如影隨形的出現了。而此時的德國已經不是一個由小工廠主和保守容克組成的國家了。托拉斯、卡特爾、康采恩這些壟斷劇透占據了德國的政治舞臺。他們需要更多的“真金白銀”來支持更多的鈔票,更多的信貸。可是德國沒有點金術,而那位鐵血宰相?很遺憾,他對此既不關心,也不在行。此時的他深受被害妄想綜合癥折磨的他,只考慮著如何去面對法國可能的復仇。不斷在國際外交領域編織著陰謀的同時也給帝國的毀滅埋下了種子。毫無疑問,俾斯麥預見到了法國復仇的可怕前景,但是還是約亨曾經說過的一樣,機關算盡的俾斯麥從根本上忽略了一個關鍵性問題:法國為什么會恢復的這么快?!
而究其原因就是法國擁有超過本土20倍面積的龐大殖民地,而這些殖民地帶來的巨大財富才能讓法國在4年內還清清朝70年都還不清的巨大賠款,然后以德國人戰栗的速度快速恢復。
當然,通過對殖民地市場進行貿易掠奪同樣能積攢手中的黃金,但這樣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德國內部的守舊容克也會成為阻礙,但是直接開采就不一樣了,不僅能直接帶來黃金,而且黃金開采也會讓更多的人對殖民地有興趣,當這些人開始投資殖民地的時候,就會幫助德意志完成對殖民地市場掠奪的前期投入,到那時任何阻擋殖民地開發的勢力在利益的面前都會被碾碎!
所以約亨必須要帶給德國更多的黃金、更多的硬通貨,來支撐德國在未來20年內那飛速發展的生產能力!有了這些黃金的支撐,那些能夠帶給德意志工業發展的工業金屬才有價值!
黃金十字架的詛咒,它是如此的可怕,但是有是如此的令人著魔!
當然,開采黃金并不單單只是增加德國未來的貨幣發行量這么簡單。擁有有價值的殖民地,那么必然要增大對殖民地的管理和投入,而增加了投入,自然要保護它的安全。那么增加海軍力量的投入以保護殖民地利益也會成為所有在殖民地有利益的勢力的要求。這樣也能讓國家力量適當的向海軍方向傾斜,而且陸軍那邊也必須在這些勢力的面前做出讓步。
這就是約亨的殖民地開發計劃的第一步!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