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海權第491章 伊奧尼亞海的角斗-煙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帝國海權 >>帝國海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1章 伊奧尼亞海的角斗-煙花

第491章 伊奧尼亞海的角斗-煙花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19日  作者:星光破裂  分類: 歷史 | 外國歷史 | 星光破裂 | 帝國海權 
正文第491章伊奧尼亞海的角斗煙花

目錄:

作者:星光破裂

類別:歷史軍事

“克羅地亞人的無畏艦出現艏傾!她的艦艏在進水!”

阿伽門農號的司令塔內的傳聲筒內傳萊瞭望員興奮的呼喊,被焦灼的戰況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司令塔內瞬間成為歡樂的海洋。

出現艏傾,說明對面的戰艦艦艏進水不少,而且一直保持航速會加快海水涌入而影響損管堵漏。想要阻止進一步進水,就必須降低航速,然后對破口進行完全封堵。這就意味著克羅地亞人的這艘無畏艦必須脫離隊列!這不僅會讓對面損失一大戰力,而且阿伽門農號也能從無畏艦的打擊下脫身。

看著對面的無畏艦雖然被命中9發9.2英寸炮彈,至少4發12英寸炮彈,全艦燃起大火,8門主炮依然毫無影響的向自己開炮,米爾恩此時也不好過。

阿伽門農號已經被對手命中了7發11英寸炮彈。1發擊中二號煙囪后部的艦橋,炸毀了3門12磅(76.2毫米)速射炮;1發打穿了s2和s3號二級主炮炮塔中間的8英寸裝甲帶后撞在s2號炮塔下方座圈側后方,雖然因為彈著角度太小而被6英寸厚的座圈裝甲彈開,但是撞擊還是導致s2號座圈卡死;1發撞在艦艏主炮塔頂蓋上,同樣因為角度太小而被傾斜的頂蓋彈開,從司令塔內居高臨下能清晰的看見a號炮塔頂蓋上那觸目驚心的劃痕;而1發命中前艦橋下部的炮彈更是把司令塔內的所有人震的東倒西歪、暈頭轉向;還有3發分別擊中了艦艏和艦艉的無防護區域,將附近的艙室炸成了一堆扭曲的廢鐵。至于那些命中的數發6英寸炮彈都不值得一提了。

每一次被炮彈命中后巨大的震動和巨大聲響讓米爾恩感覺自己就站在被敲響的大本鐘里一樣。問題是大本鐘不會被撞穿,自己腳下的戰艦的裝甲這個時候還沒大本鐘的鐘壁堅固!a號炮塔被擊中時米爾恩的心臟都快停了。

現在這個難纏的對手終于要被逼退了,米爾恩感覺勝利的天平終于開始慢慢向自己傾斜了。

不過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人并沒有就這么撤離,盧布爾雅那號根本沒有向迪德里希斯發出任何請求減速脫離的電報。在收到前方發現自己異狀的聯合力量號發來的詢問信號后,盧布爾雅那號的回復是:“本艦無異常,可繼續戰斗。”

實際上1發305毫米炮彈擊穿了盧布爾雅那號的艦艏水線裝甲,以13節航速航行狀態下涌入的海水像高壓水槍一樣沖的試圖堵漏的損管隊連靠近破口都十分困難。

不過盧布爾雅那號并沒有撤出戰列線。在進行損管作業無果后,艦長果斷下令放棄受損艙段。很快,盧布爾雅那號因為艦艏進水300噸而出現了大約3度的艏傾,這會給盧布爾雅那號的航行造成困難從而影響射擊精度,但這艘寶貴的無畏艦戰力還繼續留在戰列線中!

雙方已經殺紅了眼,兩支艦隊就像在兩個糾纏在一起的角斗士一樣,僵持的局面隨時會一次成功的攻擊瞬間打破!在這必須分出生死的短兵相接中,任何膽怯和退縮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惡果!

就在米爾恩認為盧布爾雅那號快要撐不住了的時候,一聲整天動地的巨響幾乎讓整個伊奧尼亞海震動了起來,聲聞數十里的爆炸讓之前炮聲隆隆的戰場似乎在這一刻停滯了。

巨大的火球升騰而起,橘紅色的火光在黑色的硝煙中翻滾,一艘鋼鐵巨艦仿佛被惡作劇的孩子扭斷了的玩具,一樣從艦橋前方斷成了兩截,劇烈的爆炸讓艦艏殘段高高抬起,紅色的船底依稀可見,然后至少三千噸的鋼鐵狠狠的砸在水面上濺起滔天巨浪。四處飛濺的鋼鐵殘片落入海中,仿佛下起了傾盆大雨。

“上帝啊!納爾遜勛爵號爆炸了!”

阿伽門農號和新西蘭號上的皇家海軍官兵瞠目結舌的看著這一幕,斷裂的艦艏僅僅幾十秒后就完全沒入海中,后部巨大的艦體艉部已經高高翹起,艦橋整個插入水中,露出水面,還在高速旋轉的黃銅螺旋槳在夕陽的余輝中閃閃發光。

17時43分,納爾遜勛爵號巨大的艦體在僅僅4分鐘內就這樣斜插著從海面上消失了,如此慘烈的一幕也造成了慘痛的結果,納爾遜勛爵號全艦817名官兵,最終獲救的僅有19人獲救。

交戰雙方都震驚的看著這慘烈的一幕,沒有人知道納爾遜勛爵號上到底發生了什么,即使是擊沉她的黑森號戰列艦的艦員們此時也完全搞不清楚自己的炮彈到底是怎么造成如此可怕的破壞的。

后世的戰史學家和研究者們經過調查還原了發生在納爾遜勛爵號上的可怕經過。

黑森號打出的1發283毫米炮彈擊中了納爾遜勛爵號前部主炮塔下方主甲板和防護甲板之間的位置,炮彈擊穿了納爾遜勛爵號的203毫米上部裝甲帶,在穿過近乎半個艦艏寬度的空間后狠狠的撞在了前部主炮塔下方的炮塔座圈上,去勢不減的炮彈最終穿透了102毫米裝甲后在座圈內爆炸。

原本330千克的穿甲彈內那僅僅7.8千克的炸藥并不能造成如此可怕的破壞。然而爆炸波及了右側彈藥提升井內正在提升的117千克發射藥,這種極為敏感易爆ordite發射藥引發的劇烈爆炸席卷整個炮塔座圈,爆炸的破壞沿著彈藥提升井一路向下,正下方的前主炮塔彈藥庫瞬間遭到波及!

整個彈藥庫的大爆炸造成了如此慘烈的一幕。

后世的研究者們一致認為造成這一慘烈結果的原因就是英國皇家海軍自己。首先、納爾遜勛爵級的主裝甲帶高度不足,僅僅2.13米高的主裝帶只覆蓋了水線附近的船體,而上方主甲板和防護甲板之間的上部裝甲帶僅為203毫米,而主炮塔座圈最下方,同時也是最薄的位置也在同一水平面上。

一般情況下這一位置的確很難被擊中,然而伊奧尼亞海戰中雙方都在集中攻擊水線位置以希望造成對方進水,而9000碼的距離上炮彈幾乎水平射入,才能十分走運的擊中這個位置。如果雙方距離再遠一些,入射角度再大一些,黑森號的炮彈很有可能砸在防護甲板的30毫米厚水平裝甲上跳彈,而不可能威脅到下方的彈藥庫。

如果英國人的主裝甲帶高度和德國人一樣有接近5米的高度,那么即使納爾遜勛爵級主炮塔下方的主裝甲帶厚度非常不合理的削減從305毫米削減到229毫米,黑森號的炮彈也很難在擊穿主裝甲帶后再擊穿炮塔座圈底部的102毫米裝甲。

而且納爾遜勛爵級的炮塔座圈厚度分布也極為不合理,前部主炮塔朝向艦艏的部位最厚,后部主炮塔朝向艦艉的部分最厚,其他部分被則削減。然而以戰列艦側向交戰的情況來看,反而應該是兩側最厚,前后削減。如果這樣布置的話,即使是座圈最下方防護薄弱的位置,其最厚處203毫米的裝甲也足以擋住德國人的炮彈。

然后就是罪魁禍首—ordite發射藥,這種發射藥極為敏感,一點就炸。皇家海軍在一戰中所有彈藥庫殉爆都和這種發射藥有關,如果皇家海軍的發射藥向德國人的發射藥那樣被點燃后只會燃燒,那么包括納爾遜勛爵號在內的相當一部分損失是可以避免的。

然而納爾遜勛爵號上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后世的研究者們怎么分析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黑森號用納爾遜勛爵號慘烈的結局為己方的勝利天平放上了重重的砝碼。

剛剛還覺得勝利的天平在向自己傾斜的米爾恩如墜冰窟。即使位于納爾遜勛爵號的前方看不見后方的情況,但是如此劇烈的爆炸讓米爾恩知道納爾遜勛爵號根本沒有幸存的可能。而納爾遜勛爵號的沉沒不僅僅只是聯合艦隊損失了一艘戰列艦,己方損失了一艘寶貴的準無畏艦戰力那么簡單。

直接爆炸沉沒的納爾遜勛爵號殘骸擋在了后續戰艦的航線上,這意味著整個編隊都必須轉讓規避,這不僅會影響己方的炮擊,而且原本排列整齊的的戰列線會因此脫節,轉向繞出去的后方編隊想要回到戰列線中要花上不少時間。

而德國人還在繼續向己方艦隊開火,而且雙方艦隊還在同向航行,己方編隊脫節后,擊沉了納爾遜勛爵號,已經騰出手來的德國戰列艦很可能會把目標對準阿伽門農號!

米爾恩猜的一點都沒錯,因為納爾遜勛爵號被擊沉,后面的新西蘭號和英聯邦號開始轉向規避,原本被兩艦集火打的焦頭爛額的黑森號壓力大減,她并沒有去報復因為轉向而慢慢被拉開距離的新西蘭號,而是轉動炮塔,炮口直指前方的阿伽門農號!

17時45分,黑森號對準英法聯合艦隊旗艦阿伽門農號開火!


上一章  |  帝國海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