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軍事
作者:星光破裂
本章內容簡介:一片嘈雜,英國民眾和報紙對皇家海軍遭此大敗發出了強烈的指責,以至于英國議院不得不對參與赫爾戈蘭灣海戰計劃制定和實施的皇家海軍高層進行了多次質詢,并且要求白廳召開聽證會對民眾做出解釋。包括丘吉...
1914年9月8日爆發的赫爾戈蘭灣海戰的結果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了整個歐洲,繼而擴散到了美洲和亞洲,不容置辯的戰損比讓英國皇家海軍大失顏面。沒有多少人了解,也沒有多少人在乎這場海戰的過程,人們只知道在一場英國皇家海軍主動發起的海戰中,戰無不勝的英國皇家海軍吃了敗仗。
德國宣傳機構以和平時期根本不可能出現的高效率將勝利的消息傳遍全國。
9月11日,皇帝約阿希姆陛下在威廉港的碼頭上親自嘉獎參加了海戰的海軍官兵,海軍總參謀部遞交的8枚一級鐵十字勛章、183枚二級鐵十字勛章的申請報告在皇帝的授意下被大開綠燈,全數批準。
而且皇帝的慷慨遠超海軍總參謀部的預料,陛下大筆一揮,又另外增加了1枚功勛勛章、1枚一級鐵十字勛章、500枚二級鐵十字勛章發給海軍。這500枚二級鐵十字勛章用皇帝陛下的話說就是:總參謀部想發給誰就發給誰,到時候補個報告就行了。陸軍那邊二級鐵十字勛章已經流水一樣嘩嘩的在發了,自然不能虧待了海軍。不過為了不讓勛章迅速貶值,更高級的勛章的把關還是不能放松的。
皇帝慷慨導致這次嘉獎在海軍歷史上創下了多個記錄:
德國海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受勛數量最多的一次嘉獎;德國海軍軍官第一次獲得功勛勛章;德國海軍陣亡軍官第一次獲得追授勛章。
由于普魯士軍隊的傳統,作戰中為國犧牲被認為是軍人的最高榮耀,任何嘉獎在這種最高榮譽面前都蒼白無力,因此規定不得為陣亡軍人頒發勛章。
這條規定在功勛勛章設立后僅打破過兩次。第一次在1864年與丹麥發生的迪普爾戰役后,這場傷亡慘重的戰爭讓威廉一世一次性頒發了超過30枚plm,其中一枚頒發給了陣亡的弗里德里希威廉馮貝倫少校,而第二次則是頒發給在普奧戰爭中陣亡的施瓦比亞皇族安頓約瑟夫王子。現在,隨艦同沉的瓦里斯中校成為了功勛勛章設立以來的第三人。
除了追授的阿里阿德涅號副艦長和因為重傷還在躺醫院的霍恩洛厄號重型型巡洋艦艦長外,包括馬斯少將、卡爾普夫上校、韋迪根上尉、赫興上尉在內的7人在碼頭上由皇帝陛下親手佩戴上一級鐵十字勛章。
并且由皇帝陛下親自宣布,就在威廉港內正在建造的伊麗莎白代艦被正式命名為俾斯麥侯爵號,原俾斯麥侯爵號上的水兵可自愿申請前往新的俾斯麥侯爵號上服役,申請將會全部被批準。
這個消息讓在碼頭上的原俾斯麥侯爵號上的水兵一片歡騰,甚至比自己即將獲得二級鐵十字勛章更讓他們興奮。
如此大張旗鼓的嘉獎就是為宣傳,宣傳部門也沒有讓皇帝陛下失望。很快,這場嘉獎的報道和這些官兵們的事跡在整個德國流傳開來。
海軍的勝利在德國境內掀起一股熱潮,雖然陸軍那邊各種勛章也是不停的在頒發,但是自開戰以來的第一枚plm是給了海軍的!而且民眾們并不關心陸軍擊退了敵人多少次進攻,他們只看到陸軍在法國前線上舉步維艱,在東普魯士不斷后撤。海軍的勝利給了他們一個宣泄的窗口。
阿里阿德涅號的拼死犧牲、俾斯麥侯爵號的堅持奮戰、第二偵察艦隊的英勇反擊、潛艇部隊的暗夜獵殺以及z93號艦員英勇與戲劇性的戰斗之旅都成了德國民眾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故事。
俾斯麥侯爵號的施密特少尉的故事此時還不為人所知,直到對俾斯麥侯爵號進行設備拆除和轉移的施工隊將彈藥庫內的水排出,準備取出所有彈藥時才最終還原了當時彈藥庫內發生了什么。施密特少尉最終被追授一級鐵十字勛章,不過那都已經是一個月以后了。
《讓我們出征英格蘭》這首歌更是伴隨著俾斯麥侯爵號的艦體將會成為威廉港外的一道風景,帝國海軍的每一艘軍艦經過時都必須唱著這首歌向她致敬的消息傳出后再一次掀起一場風潮。
德國在這一刻仿佛像一個海權國家一樣狂熱的推崇著海軍,約亨和提爾皮茨用了十幾年的時光來普及海權思想造成的影響都遠不如這短短幾天內德國掀起的海權浪潮。
德國乃至同盟國都在為這場勝利歡欣鼓舞之際,英國乃至協約國一片愁云慘淡。
皇家海軍的艦船返航時狼狽的姿態導致第二天倫敦證券市場就全線大跌。隨著消息的傳遞,在美國發行的各協約國國債一時間再也無人問津。而德國人的宣傳日益高漲,皇家海軍在北海執行攔截檢查中立國船只的水兵明顯感受到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越來越差,這也導致了英國和中立國之間的摩擦開始增加。
英國國內的聲音更是一片嘈雜,英國民眾和報紙對皇家海軍遭此大敗發出了強烈的指責,以至于英國議院不得不對參與赫爾戈蘭灣海戰計劃制定和實施的皇家海軍高層進行了多次質詢,并且要求白廳召開聽證會對民眾做出解釋。
包括丘吉爾在內的一眾海軍高層遭到了民眾的嚴厲批評,在這種情況下,皇家海軍不得不推出了1位背鍋俠——策劃了赫爾戈蘭灣作戰計劃的凱斯準將。知道自己原本就不受水面艦艇指揮官們待見的潛艇部隊當家人凱斯準將本來以為這鍋自己背定了,天知道會被發配到什么地方去坐冷板凳。不過德國人那邊卻不經意的拉了他一把。
在經過對整個赫爾戈蘭灣內拉式的搜救后,德國海軍遭遇了兩件極為戲劇性的事情:
一件是載有37名來自z93號驅逐艦幸存艦員的2艘英國救生艇在什切青號和呂貝克號從兩個方向上進入戰場,逼迫布倫特上校帶領艦隊撤離時由于距離太遠來不及回收而被拋下。結果船上的37名德國俘虜和10名英國水兵大眼瞪小眼的在海上漂了18個小時后被掃雷艇給撈了起來。
47個人的身份在18個小時后發生了調換,而這僅僅擋了18個小時俘虜的德國人中就包括了萊希勒少校,而他指揮z93號英勇奮戰的經歷自然成了德國宣傳機構大肆宣揚的故事。
而另一件則是德國人撈起了一名身受重傷的英國高級軍官,經過被俘的英國水兵的辨認,確認為哈里奇艦隊司令——蒂里特準將。對于俘獲一名英國皇家海軍的將官這一功績,德國宣傳部門當然不會放過。
然而德國人的大肆宣傳幫了凱斯一把。英國皇家海軍準將被德國俘虜?!這簡直是奇恥大辱啊!這一消息引發了英國國內對皇家海軍口誅筆伐的又一輪**,見情況不對,白廳里的那些海軍部官僚們立刻把蒂里特準將丟出來背鍋。
本來嘛,我們以為你戰死了,那也就算了,你現在既然還活著,那么當初策劃赫爾戈蘭灣海戰也有你蒂里特一份,現在就來背鍋吧。
而蒂里特人在德國的戰俘營,連辯解的能力都沒有,自然成了公眾集火的對象。從來不嫌事大的英國媒體更是抓著蒂里特不放,拿德國宣傳的指揮著阿里阿德涅號死戰不退,最終與艦同沉的瓦里斯中校作對比,痛批蒂里特為何不光榮的與艦同沉,來維護皇家海軍的榮耀。
而實際上德國海軍將蒂里特從海里撈起來時這位準將閣下身受重傷在海水里泡了數個小時,已經神志不清奄奄一息了。即使在英國公眾對他的批判達到最**的時候,這位可憐的準將依然躺在病床上在生死線上掙扎。
不過事實對于英國海軍部和英國媒體都已經不重要了,海軍部需要有人背鍋,而媒體需要靶子,軍人的尊嚴和榮耀在這一刻被無情地踐踏。逃過一劫的凱斯準將對此毫無慶幸之感,對于自己的好友被媒體批判的體無完膚只能感到深深的無奈和悲涼。
不過一位準將的心情海軍部的官僚們并沒有興趣關心,他們現在必須要應對赫爾戈蘭灣海戰帶來的一系列后續影響。
9月8日的艦船損失對財大氣粗的皇家海軍來說不過九牛一毛。
“赤銹艦隊”內的那6艘老舊巡洋艦本來就難堪大任;較為新銳的城級輕型巡洋艦的損失雖然心疼,不過皇家海軍內部對其較低的航速也不是很滿意,原本就計劃用以林仙級為首的更快速的輕型巡洋艦進行全面取代,所以這樣的損失到也不至于讓他們捶胸頓足、痛不欲生。
損失尚在能接受的范圍內,但是丟掉的面子是徹底找不回來了。
雖然還有激進派叫囂著要用一次艦隊決戰來洗刷屈辱,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謹慎穩健的杰里科的遠程封鎖理論,“既然皇家海軍不用決戰就能獲得最終的勝利,那么為什么不這么做呢?”
因此皇家海軍一方面進一步加強了遠程封鎖力量,對進入北海的中立國船只進行更為嚴密的的檢查,另一方面加強了戒備,等待著德國大洋艦隊可能的報復行動。
不過英國人想不到的是,德國人的行動會來的那么快,那么大,那么狠。未完待續。
本書由快速更新,如果您喜歡這部小說,請點擊,記得要本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