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九章 破門而入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章 破門而入

第九章 破門而入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02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科幻


安慶位于江淮平原的要沖地帶,素有“淮服之屏蔽,江介之要沖”之稱,是進兵江南的門戶,古來重鎮,南臨長江,北望淮河,控制著南來北往的必經要道。因為是漕運的重要據點,所以安慶的六座城門之外,各個方向還都設有規模宏大的水門。一是為漕運提供便利,二便是為城內排泄污水,遇洪災時暢通水道只用。

其中最大的當屬南面的鎮海門。由于毗鄰長江,漕運碼頭便是設于城門之外,為方便船只進出來往,便配置有一座龐大的水門。這座水門名為“安遠”,設有三道三孔,每個道孔高約一丈,寬約五尺,深則達二十余步,平日里以溝渠通長江水,往來小舟或百料以下的小型船舶便從此處進出城池。

清軍逼近之后,黃公輔便將水閘下放,徹底阻斷了水門的進出,防止清兵由此進入安慶城。

水閘共分兩道,一道為鐵閘,以絞關升降,另一道則是臨時添置,為一道厚重的石壁。尚可喜所說的突破點便在這里。

松山之戰結束后,皇太極對于登萊水師的火力驚詫不已,也由此開始打造滿洲的水師。但滿人限于自身的騎射,八旗之中對于水師的建立卻是不以為然。同時,由于建立水師所耗費的時間和資金的確太過漫長和龐大,也因此,清軍的義州水師自從建立之后,也只是增設了一些趕繒船、巡船和多櫓哨船而已。對于沿海地帶的防守。其實并沒有什么裨益。

義州被明軍攻陷之后,義州水師撤回寧遠一線,一直處于無所事事的狀態之中。多爾袞便抽調他們進入到南下大軍序列,作為江南攻略中的運輸船隊。

當日歷負責籌建水師的也正是尚可喜。尚可喜投降清軍之前,是皮島總兵毛文龍的部下,擔任廣鹿島副將,對于水師和火器頗有研究,也是清軍中為數不多主張大力發展水師的人物。不過,由于八旗內部的阻力。水師并沒有按照尚可喜期許的那樣獲得多爾袞等人的認可。直到現在,他麾下的這百余艘艦船組成的水師也只是充當了清軍的運糧隊而已。

因此。尚可喜對于此事也是耿耿于懷,迫切的希望用一場大勝來證明水師的重要性。對于安慶,他也是下了功夫研究。鎮海門之內便是安慶的西正坊市,是安慶城中頗為有名的茶葉、稻米交易市場。其中房舍層疊,道路狹窄,且多有江南豪族的產業,一直以來便是安慶城防中的三不管地帶,這里的兵力也最為匱乏。也就是說,只要打開水門,便可以長驅直入,拿下整個安慶。

尚可喜的建議得到了博洛的允準。吳三桂本想提醒一二,黃公輔畢竟也是大明朝中有名的老將。雖然一直以來官職并不顯赫,但其人卻是文官轉武將的成功典型,兵事精通自然不在話下。安慶城防如此的疏漏之處應該不會不做防備。

但看看眼下的戰局,以及博洛等人一心要一鼓作氣盡快拿下安慶逼近南京的熱切,吳三桂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尚可喜一聲令下,清軍水師便從長江航道向水門外的河道聚攏而來。他自己也登上了其中最大的趕繒船,矗立于船樓之上,親自指揮戰事。

清軍水師的船只雖然都是一些中型小型艦船。但上面卻是統一配裝了五十斤到五百斤不等的佛郎機銅制火炮。鎮海門水門之外的河道狹窄,不過兩丈左右。清軍水師的船只也只能派出一字長蛇陣向前攻擊。

不出尚可喜的預料,鎮海門的明軍還是老一套,遠處便以城頭的火炮轟擊,逼近城門便以弓箭、火器射擊,但威勢和密集程度遠遠不及之前在康濟門、集賢門遇到的猛烈。可以想見,水門被封死,鎮海門無處可以攻擊進入,明軍由此便對這里的防御忽視了不少,畢竟黃公輔手中不過區區兩萬殘兵,也拿不出充裕的兵力防守六座城門。

現在看來,這鎮海門的確就是明軍的軟肋所在。

但目前講求的便是一個“快”字,一定要在明軍抽調兵力增援鎮海門之前結束戰斗。要是讓黃公輔發現清軍的水師現身,及時作出調整,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尚可喜特意在白日的時候讓步卒試探著進攻了一次,摸清明軍的火力配置和大概認識,而主攻則選在了黑夜之間,趁著月黑風高的寒冬夜晚,清軍戰船緩緩逼近水門。

距離水門大約三百步左右距離的時候,清軍的前哨船只便觸動了明軍在河面上預先鋪設的漁網,漁網上掛有鈴鐺,頓時便是一陣叮里當啷的亂響,城頭頓時亮起一片燈籠火把。

“韃子上來了!”城頭的明軍一陣驚呼,接著是乒乒乓乓的火器轟擊。

對于這樣的情況,尚可喜也早有準備,前哨的十余艘艘艦船便立刻開始對城頭進行火力壓制,幾十門佛郎機火炮的轟鳴,頓時讓城頭上的明軍叫苦不迭,啞了火。

就趁這個時機,八條小型的舢板從大船的夾縫中突然殺出,目標直指鎮海門外被石板封死的水門。舢板上裝載了大量的火藥,并配以兩名水師的死兵,尚可喜的意圖便是以這些裝載了火藥的船只炸開被封死的水門,剩下的那道鐵門便不足為慮,然后以船只運載大批步卒進入鎮海門,安慶便唾手可得。

但明軍也不是沒有防備,清軍的八條舢板快要逼近石門的時候,船上的清軍便驚呼起來,“水上有火油!”

尚可喜一怔,但隨即命令手下親兵,繼續金鼓前進。與此同時,明軍士卒從城頭上開始將點燃的火把丟下來,水面上頃刻間便是一片火海。

準瞬間,八條舢板已經有船只被點燃,火藥轟然炸開,整個水面上都是點點火光。尚可喜的一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一轉身,便搶過了身邊鼓手的鼓槌,用力的敲打起來,催促著前邊的死兵繼續向前。

但硝煙和火光卻是遮擋了前邊的一切,尚可喜雖然心急如焚,卻是看不清前邊的情勢到底如何了。但隨著火光的逐漸減弱,前面的聲響也是越來越小,尚可喜的心也隨之沉到了谷底。

但猛然間,前面水門處卻是忽然傳來了一聲轟然巨響。尚可喜和水師的清軍士卒頓時精神為之一振,齊齊的抬頭向前看去,火光被風勢吹散,隱約可見石板封死的水門已經展露出一個碩大的缺口來。

尚可喜激動的險些跳起來,四十多歲的人仿佛是一下子回到了青蔥歲月,手臂有力的一揮,“眾軍向前,殺進安慶!”

身旁的親兵還要勸慰尚可喜不要輕身涉險,但此時的尚可喜已經完全不在意這些。漢八旗如今這些王爺,聽起來好聽,其實也不過是滿人的家奴。作為當初投靠皇太極的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現在在多爾袞的麾下明顯不如吳三桂來的可靠。聽聞中樞也有消息傳出,說是為了盡快一統南北,清廷有意分封漢王,將西南、東南諸省作為封地分封給諸位漢王,以此來激勵眾人奮勇殺敵,盡快結束統一戰事。當此時機,尚可喜如何能不心動,便是為了子孫后代謀一份基業,也要身先士卒,立下不世之功啊!

清軍水師中的所有輕型艦船一窩蜂的向這水門處涌去,后面稍大一點的艦船則是不停的以火炮轟擊城頭,以此來壓制明軍的反擊。但水門被炸開以后,城頭的明軍顯然也是再沒有了戰意,反擊的力度比之剛才減弱了不少。

數千清軍蜂擁進入水門之內,手忙腳亂的將鐵門絞了起來,再次向著安慶城內進發。船只劈波斬浪,甚至于連水面上的火勢都不在乎,沖開杠桿舢板的碎片,嚎叫著殺進鎮海門。

進入鎮海門還是一條寬闊的水道,尚可喜身邊也有找來的向導,這便是供漕運使用的運糧道,不過也早已成了城內富戶豪族的運貨通道,整個水道內顯得擁擠不堪,到處都是各式各樣的船只,險一險便阻塞了整個航道。

不出意外,水道兩邊便是不少的商鋪,只不過早已沒有了人煙,耳中還可以聽到周遭明軍的大呼小叫,顯然是看到了清軍入城,已經不戰自亂。

尚可喜的一顆心總算放松下來,首先進入重鎮安慶,一戰成功,這一個天大的功勞,便能從此奠定自己在清軍中的地位了。

但身旁卻是忽然傳來了一個怯生生的聲音,“王爺,不對啊!”向導有些狐疑的開了口。

“哪里不對?”尚可喜毫不在意的問道。

“小人怎么覺得這鎮海門內的西正坊變了模樣了!”向導不停的打量著四周。“王爺請看,這店鋪之后似乎還有一道高墻,以前可是沒有這東西啊!小人在安慶城中出入多次,也從未見過啊!”

尚可喜的心中一動,立刻吩咐清軍向兩邊的坊市扔出火把,木制的建筑立刻點燃起來。火光耀眼,向導說的不錯,遠處坊市的后面,的確是有一道高墻存在。

“王爺,請恕小的見識短淺,不過,這坊市似乎是被改建成了甕城了!”

“甕城!”尚可喜的心頭像是頃刻間被火把點亮了一般,這兩個字眼讓他頓時冒出一身的冷汗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