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一百一十三章 綠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三章 綠營

第一百一十三章 綠營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8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李自成被殺的消息是六天之后傳到了朱平安的耳中,對于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朱平安很是震驚。

當初接濟羅汝才,是想在湖廣扎下一根釘子來。荊襄是天下腹心,連接南北,對于這樣一塊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朱平安卻一直插不進去手,羅汝才是個不錯的機會。

暗地里接應糧草和補給,羅汝才卻是也沒讓朱平安失望,從英霍山中殺出沒多久,便占據了永州,雖然用的還是義軍的名號,但在鄭芝龍和何騰蛟的夾縫中卻是游刃有余。

只是沒想到,鄭芝龍攻略荊襄,這羅汝才卻是玩了一處螳螂捕蟬、黃雀在后,徑直率領奇兵深入到五峰山,將李自成逼上了絕路。這樣一出大反轉的劇情,讓朱平安倍感詫異。

由此可以看出,當初羅汝才身上的一些江湖習氣和做派,卻是隨著當年的幾番遇險而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和李自成、張獻忠一樣的梟雄作風。

李自成魂歸五峰山,讓湖廣的局面驟然間變得復雜起來。大順軍忽然間群龍無首,各部頓時陷入到極度的慌亂之中。李自成膝下無子,繼承人便是一個棘手的大問題。順軍各部,最有實力的劉宗敏被誅殺,最富智謀和戰略眼光的李巖出走。文臣中,牛金星降清,顧君恩出走,宋獻策稱病留守武昌,下落不明。

其余的高一功、袁宗第、田見秀、郝搖旗、劉體純、劉芳亮等各自為政,互不統屬,除了打著為李自成復仇的旗號將五峰山一帶屠戮一空之外,對于以后的出路和去向竟是一籌莫展。

目前山東軍已經確認,眾多順軍將領已經開始和明軍鄭芝龍、何騰蛟、袁繼咸等部紛紛聯絡,眾叛親離之際。高皇后一介女流之輩,無法統御全軍,只能黯然自盡追隨李自成于地下。

只能說,大順在李自成五峰山殞命之后,已經名存實亡了。

但對于大明來說,卻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機。北面有朱平安坐鎮山東、河南。威脅京畿;南面有鄭芝龍、何騰蛟、袁繼咸的數十萬大軍高歌猛進,湖廣指日可定。

如果此時大明上下一心,傾盡全力北伐,滿清無疑是要背負極大的壓力的。隆武朝廷也因為湖廣戰場的節節勝利而歡欣鼓舞。

“情勢發展下去,鄭芝龍突入山陜的可能性倒是在逐漸增加!”軍機處的例行會議上,盧象昇、陰世綱倒是都對如今鄭家的北伐大計非常看好。滿清雖然占據了山陜的形勝之地,但畢竟是關外蠻夷,鳩占鵲巢。更何況兩線作戰,難免會有左支右絀的情形出現。

“如此說來。那鄭芝龍一旦擊敗清軍在山陜的主力,在朝中的威勢豈不是將無人可及?”張名振和張煌言耳語幾句,不無憂慮的說道。

朱平安卻是對張煌言和張名振的提醒并沒有放在心上,看著沈青荷親自繪制的大明輿圖,心中卻是對如今的局面著實有些困惑不解。

清軍攻略北方之后,軍情處在北地的各處機構都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一定的損失,已經不能完全掌握清軍各部的準確動向。霍五轄下的遼東千戶所,雖說向清軍內部輸送了一些人手。可是要全面掌握清軍的軍事情報還有不小的距離。

按道理來說,如今的清軍是兩面受敵。這對于大明反攻是極為有利的。但以多爾袞其人的才干來說,眼前兩面開戰之舉卻是似乎有些不智。

之前,盧象昇引兵向河北進攻之時,多爾袞便以八旗精銳步步為營,嚴防死守,加上清軍目前對于火炮的重視和大規模普及。卻是讓山東軍面對鐵壁一般的防守之時也無能為力。當時給朱平安的感覺是,清軍的八旗主力就布防在京畿河北一線,這才會使得河北的防線如此堅固。

可據情報所言,多鐸卻是率領六萬大軍參與了攻順的湖廣戰役,之前盧象昇進攻河北之時。便與多鐸的兩白旗部隊交過手,那攻入湖廣的這支大軍又是誰在統帥呢?難不成,還有兩個多鐸嗎?

所以,朱平安懷疑,這是多爾袞的疑兵之計,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如今就連朱平安也猜不出個所以然。當下的形勢,如果貿然向河北和京畿發動大規模的攻勢無疑是非常冒險的,山東和河南背后都沒有大的戰略縱深,一旦戰事失利,后果將是災難性的。朱平安和多爾袞都在一張賭桌之上,多爾袞可以輸得起,但朱平安絕對是輸不起的。

最為關鍵的一點,朱平安等于也是兩面受敵,鄭芝龍絕對不是一個可靠的盟友,朱平安不得不時刻防備著來自于南面的攻擊。到時候,自己的親生父親也未必能站在他這一邊。

身處于亂世之中,而且此時的局面比之崇禎末年的時候更為錯綜復雜,即便是朱平安這樣穿越而來的人。只有身處其中的時候,才會發現個人的力量在整個時局之中顯得是多么的渺小。

“霍五那邊就沒有什么確切的消息嗎?他沒有,那寧完我呢!”一想到這些,朱平安禁不住有些頭痛,說起話來,也帶了些許的火氣。

濟南總兵府是劉澤清當年留下的治所,府邸后面的亭臺樓閣、長廊水榭等如今都改成了統一的左右親衛千戶、軍情處的治所。軍機處就設在總兵府節堂的旁邊,也便于朱平安雖是參贊商議。

軍機處議事,也只有軍機處的閣員能夠參與,就連沈恪、王金發、郭追等近臣以及貼身侍奉的懷德都不得參與。

節堂之中,也只有朱平安和盧象昇等四人。

聽了朱平安的話,陰世綱的臉色有些難堪。“王爺,滿漢之防無處不在。霍五雖說深得多爾袞的信任,但畢竟是漢人,很多軍機要事他還是接觸不到的。寧完我當初曾經在皇太極麾下任要職,負責與關內的聯絡,如今多爾袞卻是極為信重冷僧機、何洛會等人,寧完我卻是很難接觸到軍機大事的處置。”

朱平安嘆息一聲,霍五的難處他也是清清楚楚。滿人對于漢人的戒備始終是一道無法徹底攻破的防線,也正因為如此,霍五等人想要竊取到滿清的軍國機密實在是太過困難了。

“之前,霍五曾經送回一個消息。這些天,臣等也正和盧少保以及兩位張少卿正在商議。”

看到朱平安開始側耳傾聽,陰世綱連忙補充說道:“滿清的順治皇帝前些日子下了一道詔旨。將漢軍旗都察院承政張存仁抬入正黃旗,升為內大臣,負責將漢軍八旗麾下的漢軍營以及各路降清的人馬,包括順軍和明軍降卒統一整編為綠營。以綠龍旗為旗號,下設四名總督,分別為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和孔有德。其下又包括八大提督,包括了漢軍八旗的統領沈志祥、鮑承先、孫得功等人,還包括降清的姜瓖、白廣恩等降將。四名總督乃是虛銜,具體的指揮權卻是操縱在八位提督的手中,另有滿人文臣監軍節制。但實質的兵權卻是握在兵部手中,滿清的兵部尚書如今是正黃旗的索尼,張存仁也掛了一個兵部侍郎的缺。真要說起來,卻是這兩人掌握了綠營的大權!”

聽到這里,朱平安的眉毛一挑,滿臉都是詫異的神色。想不到在康熙執政時期才會出現的綠營卻是提早出現在了歷史舞臺上。不過,想一想,也是難怪。

康熙執政初期,三藩起兵造反。滿八旗各部當時的戰力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于平叛的需要,這也使得,滿清實際的執政者,也就是孝莊太后大玉兒不得不依仗漢臣和漢軍。這才使得綠營應運而生。四十萬綠營兵和漢軍將領的參戰才使勝利的天平最終倒向滿清。現如今的狀況,也是逼得滿清的決策者不得不擴大麾下的漢軍部隊了。

朱平安的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這兩年來,滿清入關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招攬的降卒少說也有幾十萬之眾,只不過對于漢人的極度不信任,才使得滿清不敢放手使用這些降卒。如今兩面作戰,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戰事規模,滿清不得不擴充漢軍,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難道說,湖廣那邊,清軍動用的便是綠營兵,而多鐸不過是一個旗號而已嗎?

那不就是說,滿清憑空多了至少二十萬的兵力可用嗎?

朱平安不禁悚然而驚,霍然從椅子上站起來。這大玉兒和多爾袞還真不是易與之輩,舉手投足間,便彌補了清軍兵力不足的問題。朱平安也很清楚這些所謂綠營兵的戰力。遇見清軍,他們或許是不堪一擊,但就在跟隨清軍南下的時候開始,這些曾經所謂的敗軍卻忽然爆發出極端恐怖的戰力,歷史上的南明各股勢力,不正是死在了他們的手中嗎?

這么說來,多爾袞正在醞釀著一場大的攻勢?答案顯然是絕對的。

手中憑空多了這么多的兵力,多爾袞一定會將他們用到最合適的地方。

“不會吧?”盧象昇都有些懷疑。“滿清便信得過那些降卒和降將嗎?讓他們自成一軍,獨立作戰?再者說,那些降軍便甘愿為韃虜前驅賣命嗎?”

朱平安苦笑,歷朝歷代都不缺乏這樣的人,如今這個時期更是如此。這些降軍的威力,比之滿清八旗毫不遜色,尤其是在南下作戰中,他們的危害可以說是災難性的。

“派咱們的人手,打探清楚綠營兵的所在,同時急遞南京和鄭芝龍,讓他們千萬小心!”(未完待續。。)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