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一百零八章 最合適的人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八章 最合適的人選

第一百零八章 最合適的人選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22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用戶名:密碼:記住

/睿士/

c_t;李自成灰頭土臉的退入湖廣襄陽,為了彰顯并突出自己的永昌天子的地位,一入城,便迫不及待的將襄陽府改名為“襄京”。[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崇禎十四年的時候,張獻忠攻破襄陽,處死襄王朱翊銘。十五年的時候,李自成麾下大將白旺占據襄陽,陸續攻占都承天府、荊州府、岳州府、常州府、辰州府等府縣,如果不是北地有變,很有可能如今整個湖廣都要落入白旺的手中。

到達襄陽之后,李自成便躲進了原先的襄陽王府,自此深居簡出,不理朝政,整日里混跡于脂粉堆中,整個人變得頹喪異常。

大順的各路兵馬也相繼退入湖廣,軍中卻是連主持大局的人都沒有,各部連駐防之地都是自己挑選的,朝廷中樞和宮里竟是沒有任何的安排。身為武將之首的劉宗敏因為延安府的潰敗,此時也再沒有了頤指氣使的精神頭,帶著自己的部下就在最為富庶的襄陽府,繼續干他的老本行——追贓助餉。

牛金星和劉宗敏聯手逼走李巖以及他統領的后營兵馬,之后,牛金星投靠滿清,導致陜西的防線全線崩潰。軍中對于李自成的不滿日益擴大,加上老臣子顧君恩的出走,使得統兵將領都與中樞漸漸有了離心離德的趨勢。眾人心中都是清楚的很,如此下去,用不著清軍和大明的追剿,要不了多少時日,大順也會不戰自亂。

面對著如此的景況。跟隨李自成一起起兵的高一功、袁宗第、田見秀、劉體純、劉芳亮、李過等將領心急如焚。奮戰十余年的光景,好不容易攻入北京城,但形勢急轉直下。竟是又被清軍逼得無路可逃。這讓誰能甘心!

偏偏在這個時候,李自成卻是輕信奸佞,自毀長城,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又是自暴自棄,這讓僅剩的的這幾十萬大順軍子弟以及家眷怎么辦,難道就在這異地他鄉坐困等死不成嗎?

劉宗敏這些年的上躥下跳和平庸無能已經將他自己的人望威信折騰的一干二凈。因此一眾順軍大將都自發聚集起來,要為眼前的困局找一條出路。

眾人公推李自成的妻弟、如今的左威武將軍高一功以及李自成的侄兒、義子李過為首。小說/前去向李自成和高皇后覲見上疏。

但李自成卻是避而不見,任憑眾人在宮門外如何泣血懇求,只是一位的命宦官和親衛將眾人擋在門外。

眾人無奈,只得求見高皇后。高皇后卻是對眼前的局面也是無可奈何。

高一功跪在高皇后面前,已然是泣不成聲,眾人跪拜在其身后,也都一臉的悲戚之色。好好的大順朝弄成現在這幅模樣,怎能讓眾人部悲從中來。順軍以流賊起家,這一年來經歷了如此的大起大落,不少原先跟隨在左右的流賊頭目已經召集麾下兵馬不告而別,曾經的百萬大軍倏忽間煙消云散。

其中不少人相繼投奔了南明朝廷和滿清,但卻是無一例外的沒有落到好結果。流賊的脾性。現在已經街知巷聞,現如今可不是崇禎朝時期的“剿撫并用”,無論是大明或是大清都不可能接納一群隨時會反叛的亂軍。南明不肯接納。滿清的多爾袞更是明白無誤的發布詔令:“前明降官但有歸降一律接納,降賊但有歸來格殺勿論!”這一來,等于是將大順軍將領的兩條生路都給卡死了。降明是死,降清還是死!

被全世界拋棄的人們,此時已經處于深深的恐懼之中了。但,這又能怪誰呢?

“請娘娘再勸諫一下闖王。事到如今,不能再坐困愁城了。蜀中的大西王、湖廣永州府的威德大將軍羅汝才。是目下僅有的兩路可能來援的兵馬,請闖王下旨速請他們來援,才是上策啊!”

“北面有清軍東虜,南面和東面則是鄭芝龍的幾十萬大軍步步緊逼,別的不說,僅是咱們這幾十萬兵馬和家眷的消耗便足以拖垮朝廷啊!娘娘啊!請您從速決斷啊!”

六部的堂官喻大猷、宋企郊、鞏焴、張璘然、李振聲、楊玉林等人早在大順軍撤出西安之時便逃了個精光,如今的大順朝堂也只剩下當初跟隨高迎祥、李自成一統起兵的幾十位將領了。看著這些出生入死的鐵打漢子在自己面前哭成一團,高皇后也是心亂如麻。

但求救于張獻忠和羅汝才,高皇后卻是時分為難。眾所周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三人之間的恩恩怨怨,曾經是不死不休,即便是救過李自成性命的羅汝才,當初也差一點便遭了李自成的毒手,現在要向這兩人求援,高皇后可以肯定,李自成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即便是這兩人帶兵來援,打的是什么主意,誰又能知曉呢?據高皇后來看,反倒是落井下石,兼并兵馬和地盤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為這是流賊系統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

可是,如果沒有張獻忠和羅汝才的增援,僅靠大順這十余萬如同驚弓之鳥的兵馬能擋得住清軍和明軍的進攻嗎?

一時之間,高皇后躊躇不定。

“娘娘恕罪,敢問娘娘,可是在為如何請動援兵而思量嗎?”一片靜謐的當口,卻是忽然有一個尖利但卻溫順的聲音在高皇后耳邊響起。

高皇后扭頭一看,卻是如今自己身邊的管事宦官孫慶。這孫慶本事前明皇宮中的太監,跟隨王德化一同投靠大順。京師陷落的時候,王德化留在了北京城,這孫慶卻是跟隨自己一路輾轉至今。辦事忠心細致,卻是她身旁不可多得的幫手。

眾人卻也是沒有想到,此時,這個宦官竟然開了口,一起不明所以的看向他。

“你有何話說來?”高皇后問道。

“請娘娘恕罪,奴婢只是不忍看娘娘為此事殫精竭慮,因此這才斗膽進言,請娘娘不要怪罪!”

“恕你無罪,直說便是!”

孫慶躬身謝恩,這才說道:“陛下與八大王、威德將軍素有積怨,但這并不是不能化解的。陛下請求他們兩位馳援襄陽,可以向他們說明,以往的恩怨和誤會,都是小人在其中挑撥作祟,陛下也是受了蒙蔽。既然是請援,便可以將這建奸佞小人的首級送至八大王和威德將軍處,再派能言善辯之士從中說和,想來他們兩位也必然能夠看到陛下的誠意,欣然出兵支援的!”

“奴婢明白娘娘的心意,唯恐八大王和威德將軍心懷叵測,到達湖廣之后,會難以節制。其實娘娘可以仔細想想,現如今的局面,陛下大可以效仿當年的崇禎皇帝,下罪己詔,同時將自己被奸佞蒙蔽的事情公之于眾,以此來收攏軍心民心,如此一來,陛下麾下的十余萬大軍必定同心同德,團結無間,士氣大振,如此一來,即便是八大王和威德將軍聯手,又能在襄陽掀起什么風浪呢?”

孫慶說完,又是恭敬的行禮,隨即依舊退回到原先陰影中的位置。但他的話卻是讓殿內的眾人同時陷入到沉默之中。

孫慶的這個提議,仔細想來,倒也是有可取之處reads;。如今大順原先的智囊,顧君恩出走、牛金星叛國、宋獻策因為李巖的事情稱病在家,一眾武夫將官中卻是連一個能出主意的人都沒有。現在一聽這孫慶的計策,倒的確是有些價值。

只是這奸佞小人的角色,應當由誰來扮演呢?牛金星?此人到的確是極為合適,只不過已經投降了清軍,鞭長莫及。哪還有誰能來勝任這個角色,為闖王“分憂”呢?

眾人不約而同的將眼神投向高皇后,高皇后出身低微,舞刀弄槍還懂得一點,這種國家大事、權謀之道卻是一竅不通。孫慶的建議,讓她眼前猛然一亮,但隨即又犯了愁,這奸臣究竟要誰來擔當合適呢?

眾人都陷入到沉默之中,即使個別人想到了某個合適的人選,但卻是沒有膽子將那個名字說出來,因此,大殿之上一片沉寂。

孫慶卻是不慌不忙的又開了口,聲音從陰影處遠遠的飄散過來,卻是說不出的詭異。

“娘娘請想,自山海關一戰以來,牛金星這叛賊與誰過往甚密,又是誰在山海關作戰不利;又是誰在河北之戰中匆忙撤退,使得谷英將軍陷入重圍、戰死沙場;又是誰在京師之中大興追贓助餉,搞得民不聊生、相繼反叛;又是誰在延安府之戰中喪師辱國;又是誰和牛金星一道矯詔逼走制將軍李巖,使得陜西兵事潰敗,無法挽回的!”

孫慶的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笑容來,但身處陰影之中,卻是無人能夠看到。

“娘娘請想,此人不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嗎?”

高皇后的心頭一顫,眾人卻是恍然大悟。

這么說來,此人倒的確是極為合適,只是,李自成能同意嗎?能狠得下心來,壯士斷臂嗎?

默不作聲的眾人將懇切的眼神再度投向高皇后,高皇后卻是已經亂了方寸。

思慮良久,還是沒能拿出一個主意來,高皇后一狠心,站起身,“此事事關重大,本宮務必要回稟陛下,請陛下定奪。孫慶,安排一些住處,請諸位將軍今日都在宮中暫且安歇,派遣可靠人等貼身侍奉,一切等陛下有了定奪再說!”

熱門小說推薦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