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九十五章 臣有異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 臣有異議

第九十五章 臣有異議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09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第一卷

錦衣衛周之藩一直帶人在暗中觀察著鄭芝龍和朱平安的動靜,當周昌氣定神閑的將向元崇的首級呈遞到鄭芝龍面前的時候,周之藩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作為朱聿鍵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周之藩深知目前南京的形勢是何等的復雜。登基大典在即,如果朱平安和鄭芝龍之間爆發了不可收拾的爭斗,那對于即將建立的隆武朝廷將是致命的打擊。

好在,千鈞一發之際,鄭芝龍總算沒有被怒火沖昏了頭腦,及時的罷手收兵,這讓暗中捏了一把汗的周之藩終于放下心來。

看著鄭芝龍、黃道周等人相繼離開,總兵府附近恢復了平靜,周之藩這才命令麾下的錦衣衛收隊。

但身后卻是有人叫住了他,回頭一看,周之藩很是意外。竟然是剛剛向鄭芝龍獻上首級的那個叫做周昌的少年。

與剛剛面色沉靜不同,此時的周昌的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笑容,躬身施禮,舉止氣度讓人不敢相信他只是一個剛剛束發的少年。

周之藩深知此人絕非等閑,也不敢托大,當即微微點頭問道:“莫非是朱總兵有事相詢?”

“伯爺客氣了,我家大帥確是有一事相托。近幾日,京師中的流言蜚語想來絕不會瞞過錦衣衛的耳目。想來剛剛伯爺也聽到了,最近我總兵府四下里探尋,總算抓到了一些主事之徒。事涉詆毀皇家大罪,我家大帥思忖還是交到錦衣衛處置更為穩妥。”

周之藩一聽,腦袋頓時大了兩圈,但周昌說的在理,他也不能開口拒絕。

“我家大帥已經命人將一眾涉案人等和口供及物證、人證呈遞到了錦衣衛衙門,伯爺回返之后便會得見。我家大帥請伯爺秉公處置!”

周昌說完了這些,便是笑著施禮告辭,只留下周之藩呆呆的站在原地,竟是好半晌沒有回過味兒來。

這些個事情是個燙手山芋,周之藩比誰都明白這背后的錯綜復雜。牽連到立儲之事,周之藩可不愿沾染上這些個麻煩。但朱平安竟是連口供、物證、人證等物都準備好,一并送到了錦衣衛衙門,竟是沒有留給他絲毫的回轉的余地。這就讓周之藩頭痛欲裂了。

錦衣衛是天子親軍,掌管刑獄、巡察、緝捕,這等詆毀皇家的要案自然是要錦衣衛來過問。但今次的事情卻是與別不同,處置與否、怎樣處置都間接的表明了天子的態度。這樣一來,原本簡單的事情頃刻間就變得復雜起來了。不可否認的是,朱平安的這一招,將不可避免的使得南京城中的輿論再度

一時間。周之藩的腦袋中被各種各樣的想法填滿,不禁有些頭暈目眩,就連上馬的時候都有些失魂落魄,險些一腳蹬空,從馬上跌下來。

三月二十六,是朱聿鍵舉行登基大典的日子。在此之前,朱聿鍵一入南京,便前往拜祭孝陵和懿文太子陵。并興建陵寢,將義興皇帝朱慈烺夫婦的遺骸移入安葬。之后。在皇極殿行監國禮。后朱聿鍵特意將嘉靖年間命名的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三殿之名恢復為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但特意加上了“行在”二字,這其中也顯示出了朱聿鍵決意北伐、收復故土的決心。

一大早,司禮監、欽天監、教坊司、禮部等衙門便忙碌起來,雖然朱聿鍵已經命令一切從簡,以節省國帑用于社稷。但該有的儀式卻是一點也不能馬虎。

朱聿鍵登奉天門祭拜天地,禮部有司官員則至太廟祭拜,文物群臣聚集于午門之外,跪迎御道兩側,迎奉朱聿鍵以及英國公張世澤、魏國公徐文爵、南安侯鄭芝龍等勛貴、內閣閣臣、六部堂官等進入奉天殿。朱平安則在宗親的隊伍中。例如惠王、瑞王、周王朱倫奎等都在其中,甚至連魯王朱以海,以及新立德王朱慈爍在朱平安的安排下也都來到了南京。

藩王中只有桂王朱由榔一直未曾現身,前任桂王朱常瀛病逝之后,其三子朱由愛原本已經繼位,但不久之后便病故,所以便由幼子朱由榔繼承王位。但其人卻是自認為應該由神宗子孫繼承帝位,也就是說,應該由他朱由榔來做南京的龍座。因此對于鄭芝龍等人擁立唐王極度不滿,因此,即便是大局已定,他也稱病不到南京來。

最近一段時間,有消息稱,他和江西巡撫瞿式耜來往密切,已經隱隱有了與朝廷中樞分庭抗禮的意味。

朱平安雖然目前在宗族中沒有任何正式的名位,但一眾藩王卻是對其極為敬畏,雖然年輕,卻是讓他站在宗族最前邊的位置。朱平安也沒有謙讓,神色間平靜無波,坦然受之。

進入奉天殿之后,群臣依次隨行而入,由司禮監掌印太監盧九德宣讀詔旨,昭告天下朱聿鍵繼承帝位,年號隆武。自此,登基大典才算告一段落。

朱聿鍵即位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為高曾祖父四代上帝號,高祖唐敬王朱宇溫為惠皇帝,曾祖唐順王朱宙栐為順皇帝,祖父唐端王朱碩熿為端皇帝,父唐裕王朱器墭為宣皇帝,四代祖妣皆追封皇后。封弟朱聿鍔為唐王,封國南寧;追封弟朱聿觨為陳王,其子朱琳渼為陳王世子。之后遙上崇禎帝尊號為“孝烈皇帝”,義興帝為“圣安皇帝”。

內閣閣臣中,首輔黃道周為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史可法為文淵閣大學士,兵部尚書;蘇觀生為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曾櫻為東閣大學士、工部尚書;黃鳴俊掌管兵部;周應期為刑部尚書。朱繼祚、李光春、林欲楫都為東閣大學士,任禮、戶、工三部侍郎。張肯堂為都御史,掌管都察院,曹學佺為太常寺卿。可以說,入閣的人數遠超歷代。

朱聿鍵對于鄭家可以說是不吝封賞,鄭芝龍轉封平虜侯、鄭鴻逵封為定虜侯、封鄭彩為永勝伯,就連鄭森都得了一個副留守都指揮的正三品軍職,封為昭勇將軍。而對于方岳貢,因為在義興朝時推行新政受到群臣的攻訐,因此朱聿鍵并未在此時予以重用,只是作為自己的幕僚給了一個太子賓客的虛職。

山東一系的人馬,路振飛總督淮揚,加資政大夫銜,盧象昇封永平伯,加兵部尚書銜,楊廷麟為鎮國將軍,岳錦峰、仇澤等人都授予明威將軍、廣威將軍等虛銜。趙光忭為山東巡撫,陰世綱為山東布政使。

湖南的何騰蛟、江西袁繼咸以及云南吳兆元都加兵部尚書銜,分別以總督身份督率各省兵馬,歸于定虜侯鄭芝龍麾下,由其總督諸路人馬,與內閣閣臣商議確定北伐事宜。

封賞完畢,朝臣們也都明了清楚目前朝廷和天子對于福建鄭氏的倚重。說起來也難怪,隆武皇帝登基全仗朱平安和鄭芝龍大力扶持,如今天子因為立儲一事和長子之間出現了罅隙,也只能依靠鄭氏來穩定朝局了。內閣中,蘇觀生和黃鳴俊都是鄭氏一系的人馬,鄭家更是一門兩候,還有一個鄭彩身居伯爵之位,鄭家大軍已經全面進入長江流域,控制江浙富庶之地,他們對于朝政的掌控,除了朱平安之外,已經再難有人與之抗衡。

但接下來的這個問題就是牽扯到朱平安的身上。立儲是新君即位之后一道邁步過去的坎,朱聿鍵登基,除了冊封皇后曾氏,也特意下詔說明自己近年之內不愿再納妃嬪,由此便可見其對于皇后的敬愛。說起來這也難怪,朱聿鍵夫妻歷經患難,曾氏始終不離不棄,相伴左右,其之間的感情已經可以媲美當年的弘治皇帝。

據一些消息稱,朱聿鍵也并不排斥曾氏參與朝政,在王府的時候,群臣奏事,曾氏便在屏風之后聆聽,每當遇到躊躇不決的事務,朱聿鍵也要與曾氏商議,可以說,在后宮之中,曾氏的地位已經穩如泰山。

如此看來,朱聿鍵對于儲君一位的人選,勢必將傾向于他和曾氏所生的嫡子朱琳源。而福建鄭氏所推崇的儲君人選也恰恰便是朱琳源,在這一點上,朱聿鍵和鄭家已經達成了共識。

如此一來,朱平安的位置便顯得有些尷尬,甚至可以說是危險了。

封賞之后,群臣謝恩,首輔黃道周便站出來提出立儲的建議。作為首輔,他有責任提醒天子,立儲對于朝廷社稷的重要性。而且,作為朱聿鍵最為信重的大臣,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遵從祖制,立嫡子為太子。雖然沒有說明,但誰都清楚,他已經選擇了朱琳源。

大部分群臣都露出了會心一笑的表情,鄭芝龍站在武臣首列,僅在英國公和魏國公的身后,神情雖然沒有什么變化,但嘴角卻是不經意間微微揚起。

盧向昇、路振飛等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朱平安,卻發現他依然是一副云淡風輕的模樣,兩人雖然憂心忡忡,但看到朱平安如此篤定的模樣,卻只能勉強壓住了內心的激蕩。

就在群臣急不可耐、一窩蜂的隨聲附和的時候,卻是有一個身影慢慢走了出來,站在御階下躬身施禮,高聲說道:“啟稟陛下,臣有異議!”(未完待續。。)u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