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三十六章 孫傳庭南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六章 孫傳庭南下

第三十六章 孫傳庭南下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06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正文

正文

滏山深處,已經連接著磁山界,處于武安和磁州交界。大順軍占據山陜之后,李自成派遣大將劉洪起為河南總兵官,總督河南兵事,專意剿除各地明軍殘余。

劉方亮率領南路大軍橫掃整個河南,控制全省,之后便設置了河南各地的防御使、府尹和縣令等各級官吏,自己則率領兵馬匆匆趕往京師與李自成會和。

但其后,河南各地,尤其是豫東地區卻頻發叛亂,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于順軍執行的追贓助餉的政策。原本對于大順抱有希望的前明官員和地方豪族卻成了順軍首先開刀的對象,因此,這些被激怒的地方實力派紛紛起兵反抗。

劉方亮離開不久,原歸德府知府桑開第、河南副將郭從寬便召集地方豪族,收攏大明殘軍舉起反旗,一時間,柘城、寧陵、考城、鹿邑等地紛紛響應,大順軍設置的各級官吏不是被殺便是被捕。由于和京師失去了消息往來,桑開第等人便將擒獲的大順軍官吏解往南京,并懇求南京速速派來援兵支援。

所以,現在河南的狀況是大順和大明各據一方,大順軍劉洪起、劉汝奎等人控制著舞陽、西平、遂平、臨潁一帶,明軍降將許定國則占據了睢州一線,其余的便是各地豪族、前明官吏各自占據一方,各自為政,都想在這亂世中分得一杯羹。

正因為如此,孫傳庭的殘軍才能在河南境內安穩的落腳。但由于潼關之戰后,朝廷對于孫傳庭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這也使得孫傳庭本人顧慮重重,因此一時不敢顯露蹤跡。

這次派虎大威潛入京畿打探消息,便是為了能獲取更多的信息,以便為下一步的打算做準備。

但虎大威除了將曹無傷、朱媺娖帶回滏山大營。卻是帶回來了讓孫傳庭心喪若死的壞消息,原來在二十多天之前,崇禎皇帝便已經在京師殉難。

朱媺娖的到來,卻是讓孫傳庭更加證實了這一點。

面前的孫傳庭,早已不是當年誓師出京的模樣。一身破舊的戰襖,頭發散亂。面黃肌瘦、眼窩深陷,原本黑白相間的頭發,至今已然是滿頭白發。曹無傷和朱媺娖當年也都曾和他有過一面之緣,如今一件,卻是差點沒有認出來。

孫傳庭得到虎大威派人先期傳回的消息,已經是帶著麾下所有的將領在營門外等候。原先統領河北、宣大兵馬的楊文岳在潼關之戰中也受了傷,到達河南之后不久便傷重去世。如今河北剩下的千余兵馬也都在孫傳庭的麾下聽命。

可以說,如今孫傳庭麾下的兵馬已經全部都是最忠于明室的將領和士卒。他們一路從山陜撤退到河南,一路上饑寒交迫。死傷無算,卻是堅持到了如今還不肯向大順軍投降,由此便可見他們的忠義。

一看到朱媺娖的身影,孫傳庭當即便哭喊出聲來,“先帝啊!”搶先跪拜下去,身后的一眾將領也都跟著跪了下去,一時間,山谷中哭聲一片。

好不容易止住了悲聲。孫傳庭將朱媺娖和曹無傷讓進滏山大營。這大營依山而建,原本便是一處村寨。后山有小路通往磁山,前面則是一片懸崖,只有一條小路上山進寨,的確是易守難攻。孫傳庭部到達此地,靠著頻頻出山劫掠小股的大順軍,已經在此地維持了一段時日。

孫傳庭又問起朱媺娖京師的消息。朱媺娖這才將京師陷落的前前后后詳細講述了一遍。聽到崇禎皇帝殉國的情景,孫傳庭又是一陣哭泣自責。但是后來聽到朱平安率部入京,將太子護送出京,直奔山東之后,整個人頓時神采飛揚。擊節叫好。

在這件事情上,孫傳庭對朱平安推崇備至,甚至于內心中還有一絲慚愧。各地督撫,唯有朱平安的山東兵馬馳援京師,便是如自己這五省督師,也在最關鍵的時刻畏縮不前,所謂臣子盡忠之義,自己是一點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啊。

朱媺娖一力相邀孫傳庭同去南京,李自成占領京師,今后要做的,不外乎是平定四方,鞏固大順朝的統治。河南的這種局面,注定維持不了太長的時間,穩妥起見,還是率軍向江南一帶撤退。

孫傳庭是朝廷和崇禎皇帝任命的五省總督,雖然在潼關兵敗,但朝廷并沒有下旨裁撤他的總督之位,更沒有下旨表明一個態度。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孫傳庭還是總督,河南、山陜、直隸、山東所有兵馬的最高將領,這一點毋庸置疑。

“更何況,朱總兵護送皇兄出京,前往山東只是權宜之計,接下來馬上便要轉道前往南京繼承皇位。新朝甫立,正需要孫制軍這樣的國之干臣來輔佐,皇兄一旦得知了孫制軍的消息,必然大喜,更將以為重用。孫制軍又何必苦守在這山嶺之中呢?”

朱媺娖的一番話讓孫傳庭很是動心。說實話,他何嘗不想去南京,再度證明自己的能力呢?一個大明的中興名臣的名聲,對于他來說,這種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可大明朝堂之上的那些齷齪,孫傳庭也是一清二楚,自己喪師辱國,雖然朝廷還沒有言明態度,但南京方面卻是一定會有人拿次來大做文章。太子朱慈烺,他也僅是見過面而已,雙方之間遠遠談不上君臣琴瑟和諧,相見恨晚。孫傳庭害怕自己如果一旦到了南京,成為眾矢之的,再想走恐怕就不容易了。怕就怕,自己會和袁崇煥落得一個下場。

一旁的曹無傷忽然說道:“孫制軍無需擔憂。太子監國南京,我家大帥、盧少保、路撫軍,甚至黃兵備、陳大人都會跟隨新君前往南京,有他們幾位在……!”

曹無傷一句話點醒了孫傳庭。是啊,太子朱慈烺登位,盧向昇、朱平安、路振飛、黃公輔、陳子壯這些人都要趕赴南京就職,有他們這些人在朝中,就算有宵小想要針對自己,他們也不會坐視不理的。

更何況,太子的輔臣中,楊廷麟也會一力支持自己,其他的如方岳貢等人也必定不會袖手旁觀。

這樣一來,便讓孫傳庭堅定了前往南京支持太子朱慈烺的信心。接下來,便是確定進兵的路線。從豫北到南直隸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期間便阻隔著不少大順軍占據的地盤,想要順利的抵達南直隸還需要費一番周折。

不過好在如今河南各地烽煙四起,倒是給了孫傳庭部不少機會。

關鍵的一點,河南目前的不少的官吏還心向大明,如此好的局面不利用一下,未免失之可惜。

思來想去,孫傳庭決定自己率部向南進發,便暫時委任賀人龍的舊部高杰在河南維持局面。高杰在孫傳庭誅殺賀人龍的過程中,已經于賀人龍處于敵對狀態,倒是不擔心他會投入順軍的懷抱。朱媺娖為了籠絡住其人,便以長公主的名義任命其為河南署理總兵,暫時執掌河南的一應兵務,等到了南京之后,便奏報朱慈烺,下旨冊封其為正印總兵。這也讓高杰感激涕零,帶領一眾陜軍,留守滏山。

京師陷落后半月,大明南京金陵卻依然是一副風聲鶴唳的模樣,不斷有從江北逃難而來的官吏、百姓蜂擁進入南京城。卻始終沒有一個關于京師目前具體狀況的消息傳來,這樣造成了南京朝堂之上的一片混亂。

永樂年間,遷都北京之后,南京作為留都一直保存了六部、都察院等與京師一致的中樞機構。南京各衙門雖然都為虛銜,但地位卻不低于京師的各級衙門。如今,南京城手握重權的不外乎三個人,南京參贊機務兵部尚書史可法、南京鎮守守備太監盧九德以及魏國公徐弘基。

六月的時候,南京在接到京師傳遞而來的“命天下兵勤王”的詔令之后,便和京師斷絕了一切消息往來。這也造成了南京朝堂的一片混亂。總督廬州、鳳陽的馬士英率大將劉良佐和黃得功統兵兩萬向北進發,卻是因為不通消息,到了江北之后便猶豫不前。

無奈之下,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只能領銜發布勤王命令,號召江南各地捐資助餉,組織勤王兵馬馳援京師。但就在此時,京師失陷,崇禎皇帝在乾清宮正殿以身殉國的消息傳到南京。

然而就在南京一片哀聲的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南下的官吏、百姓增多,更多的消息也在此時傳入江南。

最讓南京眾臣膽戰心驚的便是,山東總兵朱平安率部入援京師,崇禎皇帝本屬意由太子監國南京,但順軍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京師全城,加上部分數典忘祖的官吏背叛,京師九門相繼落入賊手。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炤以及定王、靈王等人,都在戰亂中失去了下落,就連山東方面,也沒有入援京師的朱平安的消息,

換句話說,依照如今的消息來看,崇禎皇帝的嫡系子孫竟然沒有一人逃出生天。這也意味著,大明的帝位一時之間竟然沒有合適的繼承人選。

這才是真正令南京一眾朝臣們最為憂心的問題。(未完待續……)R1292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