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一百四十一章 說服孫傳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一章 說服孫傳庭

第一百四十一章 說服孫傳庭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27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第一卷

松山大敗的消息傳回京師,舉國震驚,滿朝文武一時間也再沒有了蹦跶的精神頭,同時閉上了喋喋不休的嘴巴。河南大敗還不到四個月,傅宗龍尸骨未寒,關外的十三萬大軍卻又折戟沉沙,洪承疇“殉國”。關內關外的戰事竟是無一勝績。

“大明,還能撐得下去嗎?”這是縈繞在每個人心頭的一個疑問。

崇禎皇帝表現的尤為沮喪心傷,傅宗龍的死對于他來說,不過是一個封疆大吏盡節而已,關內的戰場上還有汪喬年、孫傳庭、賀人龍等將帥,潼關還擁兵數萬,總算還留有希望。

但洪承疇卻是不同,自從楊嗣昌去世之后,朝廷中可以獨當一方的全才鳳毛麟角,內閣首輔周延儒長于政事,卻是始終沒有將朝廷收支窘迫的情況扭轉過來,這讓崇禎皇帝在一點點的喪失對其的信心。

可以說,崇禎皇帝對于洪承疇抱有的期望是極大的,同樣,松山戰敗對于他的打擊也是無可比擬的。松山一敗,只剩下一座內城的錦州和松山是萬萬守不住了,接下來就是寧遠,顯而易見,要想憑借這座孤城再現當年袁崇煥創造的奇跡也是極不現實的。最為關鍵的是,十三萬大軍折損過半,再想在關外發動攻勢,扭轉戰局便成了鏡中月、水中花。滿清韃子的入寇變得更為容易,大明北境已經成為他們來去自如的地區。

兩場不容有失的大敗,已經將大明推到懸崖的邊緣,崇禎皇帝自己都意識到,局面已經無可挽回。

前往松山前線傳旨的杜勛奇跡般的跑回了京師,從他的口中,崇禎不僅得到了關于松山會戰的一些具體消息,也知道了朱平安的登萊水師支援松山、塔山守軍的消息。對于朱平安的擅自行動,崇禎皇帝雖然大為光火,但事到如今,他已經沒有了再動朱平安的勇氣和魄力。

雖然對朱平安的某些作為甚為不滿,但此時的崇禎已經沒有了再動朱平安的勇氣和魄力,為了保存一絲元氣,崇禎皇帝在也顧不上河南、山陜的戰事究竟會如何,迫不及待的催促陳新甲和司禮監調動朱平安所部返回山東。

但陳新甲卻是極為反對,如今流寇大軍正在圍攻南陽,南陽可是唐藩的封藩之地,如果萬一有個閃失,將再現當日洛陽福王、襄陽襄王的慘劇,崇禎也將背負更大的壓力。汪喬年正在積極的招募士卒,擴充軍力,并整合原有的兵力,眼看著就要再次出兵潼關,崇禎這個時候將山東軍抽走,對于汪喬年一干將帥和軍心都會有莫大的影響。

所以,陳新甲對于崇禎皇帝的意思表示了堅決的反對,兵部不用印,這調兵一事還是無法完成。

然而就在此時,關外滿清卻再次傳來了異動。曹變蛟在登萊水師的協助下,率領五千殘兵退出塔山,乘船前往山東,而邱民仰卻依然帶領三萬參與部隊堅守松山小城,求援的文書毫不停歇的送往山海關和京師,但朝廷是有心無力,寧遠和山海關的兵馬卻是不敢妄動分毫。

在這種情況下,清軍主帥多爾袞也知道明軍的補給缺乏,于是便采取了分兵長期圍困的戰略,另一面,則調動武英郡王阿濟格的人馬南下,打算以戰養戰,再次劫掠河北、京畿乃至山東等地。

這個消息一出,陳新甲便再也沒有了借口,崇禎皇帝更是親自下了詔旨,責令陳新甲立刻抽調朱平安所部返回山東。山東的魯王也在這個時候聯合山東巡撫方岳貢上疏朝廷,請求調回朱平安鎮守山東,避免齊魯之地再遭韃子荼毒。

在終于得到了京師傳遞回來的消息之后,朱平安的心里卻是充滿了悲涼的感覺。想到今時今日,自己竟然也學會了以這種手段來達到目的,說實話,自己與賀人龍、吳三桂等人又有什么分別的,楊廷麟當日里對自己的評價并沒有錯啊,自己不過是成為了又一個藩鎮而已啊!

傅宗龍兵敗身死之后,各路敗兵相繼撤回潼關,汪喬年以收繳山右八家之資財分發諸軍,其中兵力最多的陜軍賀人龍所部分配最多。傅宗龍之死是由于賀人龍的臨陣脫逃,但汪喬年困于手中無兵,只能寄希望于架空賀人龍,因此秘密賄賂其部下李國奇、高杰等人。在得到朝廷關于派兵救援南陽的旨意后,汪喬年整合了四萬余兵力,東出潼關,向南陽進發。

李國奇和高杰等人得賀人龍授意,假意聽從其調遣,整頓人馬隨賀人龍出關,楊文岳、虎大威等諸將也加入出征行列中,朱平安和孫傳庭因為屢次勸諫,為汪喬年所不喜,因此被留在了后營,朱平安督運糧草,孫傳庭則率領團練軍斷后。

查抄山右八家讓潼關守軍暫時得到了一定的補給,這也是汪喬年敢于在傅宗龍兵敗之后敢于立刻再次出兵的原因。但朱平安和孫傳庭以及楊文岳、虎大威等人卻是心里明白,汪喬年的這種做法雖然能暫時將各部籠絡在一起,可一旦與敵對決,這種關系的基礎能爆出多長時間卻是不能令人放心。

汪喬年的主力先行,朱平安所部押運糧草,保障糧道暢通,孫傳庭則率領自己的五千團練兵在兩翼守護。

談及目前的戰事,孫傳庭是一肚子怨言,現如今也只有在朱平安面前才能吐一吐苦水。孫傳庭在山陜領兵多年,要不是因為得罪了楊嗣昌,也不至于現如今只是一個從二品的團練防御使,從官位上來說,在山陜、河南的軍中地位有些尷尬。賀人龍、李國奇、高杰等大將之前都曾是他的部屬,但現如今,卻是只能眼巴巴的看著他的這些手下耀武揚威。

丁啟睿的三省總督因為剿賊不利,已經被撤換,但朝廷和崇禎皇帝卻沒有以孫傳庭繼任的打算,甚至連汪喬年這個貨真價實的文官都得到了陜西總督的位置,可孫傳庭卻依然在軍中扮演著次要的角色。雖然賀人龍陜軍將領在人前對孫傳庭都保持著恭敬的態度,但因為沒有朝廷認可的官位,所以,孫傳庭并不能對陜軍的事務進行指揮和干涉。

“孫公的憂慮的確是公忠體國,汪總制此次出兵確是擔了極大的風險。說句不中聽的話,流寇日漸勢大,現如今更是用兵頗有章法,猛攻南陽,恐怕便是為了吸引潼關守軍東出。”

孫傳庭猛地一拍大腿,“平安此言深得我心,誰說不是這個理呢!朝廷各部如今是越打越少,此次河南總兵陳永福也帶兵數千、左良玉和朱大典所部也向南陽一帶靠攏,不過兵力懸殊,闖賊此舉分明便是圍點打援之策。汪總制不知兵,卻要帶兵與流寇決戰,焉有不敗之理!”

朱平安嘆口氣,抬起頭向旁邊的沈恪使個眼色,沈恪心領神會立刻出帳將左右摒退。

晚間的罡風猛烈,是以大帳中也點起了一堆柴火御寒,朱平安信手向火中加了一些木柴,火眼頓時旺盛起來,帳中的溫度也有所提升。

“汪總制一旦兵敗,想來要接任的便是孫公了……!”朱平安看似不經意的說出一句話來。

孫傳庭卻是身子一顫,“圣上還會用我嗎?”

朱平安沒有再說話,只是盯著孫傳庭。

孫傳庭問完這句話,也是良久無言,好一會這才幽幽嘆道:“是了,不用我來收拾殘局,還有何人呢?”

“山陜、河南已成死棋!”朱平安冷不丁的又說道。

孫傳庭一時間呆愣無言,雖然不愿意承認這個現實,但還是點點頭。

“京師有了消息,韃子意欲乘勝寇邊,朝廷有意調我山東軍回師!今后這山陜、河南的局面就要仰仗孫公了!”

孫傳庭時深知朱平安的能力的,對于他所說的消息自然是深信不疑。“真要到了那一天,老夫也只能收縮在潼關一線據守,一面屯田,一面募兵,徐徐圖之!”

“朝廷會給孫公這如許多的時日嗎?”

孫傳庭慨然長嘆,“盡人事聽天命吧!”

“孫公是個明白人,平安直話直說。孫公欲堅守潼關,朝廷恐怕不會讓您如愿,到時候有了變故,平安不希望孫公與敵死戰,為國盡忠!”

“為何?”

“沖鋒陷陣、馬革裹尸,固然是臣子之義,但如今大明將星隕落、人才凋零,潼關失守,京師便再無屏障,流寇可長驅直入。北境或許不保,但大明還有江南半壁,大事依然可圖。到時候,如果空有兵馬、糧草,卻沒有了國之干臣,這可如何是好?”

朱平安的話對于孫傳庭的沖擊甚大,或許在他的內心深處,早已埋藏了以死明志的念頭,但經朱平安這么一說,孫傳庭卻不由得有些動搖。

馳騁疆場這么多年,始終未能全部發揮出自己的才華,這的確是孫傳庭內心中一個揮之不去的遺憾之處。這么多年的疆場生涯,卻始終沒打幾場酣暢淋漓的戰役,作為始終以大明中興之臣自居的孫傳庭來說,內心的憋悶和委屈可想而知。

“你剛剛也說了,潼關乃是京師最后一道屏障,我孫傳庭如果不能與潼關共存亡,那朝廷和圣上會如何看我?”

“忍一時之屈辱,以待時機,乘風而起!這一點,孫公幾起幾落,難道還做不到嗎?”朱平安反問道。

孫傳庭沉默了。R1152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Copyright(C)20122015版權所有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