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一百二十五章 煩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五章 煩惱

第一百二十五章 煩惱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10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熱門推薦:、

得到突襲潼關的主角變成羅汝才消息的時候,朱平安已經在率軍連夜趕回的路上。&{}.{}.}計劃中的引誘李自成的計劃沒有成功,讓他略略感到一些失望。朱平安也頗為好奇,此次的計劃甚為周詳,每一個細節也都得到了周密嚴謹的推敲,更難得的是,作為一個穿越眾,朱平安還將后世對于李自成研究的成果運用到其中,按說,潼關的空虛應該是能足夠吸引到李自成西進的,但其為何擁兵不前,反而調遣羅汝才前來呢?

以朱平安對李自成的了解,其人的軍事才能有限,前期的戰果實際上更多的是得益于明朝自身的困難和缺陷。沒有小冰河時期天氣狀況的惡化以及明朝官吏自身的黨爭和**,李自成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集結起數十萬大軍和明軍抗衡;沒有滿清在關外吸引和消耗明軍邊鎮的精銳,李自成也不可能輕易的便攻克京師。

最重要的一點,根據朱平安的認識,李自成麾下并沒有謀略眼光格外出眾的文武官員。

李自成最鼎盛的時期現在已經來臨,自河南再度起兵之后,實力很快膨脹到擁兵五十萬之眾,雖然其中水分頗大,但可戰之兵十萬總是有的,就憑這一點就遠超如今的關內明軍。

其麾下文臣中,以牛金星、宋獻策、顧君恩為主。其中牛金星不過一個落第舉人,鼠目寸光,有些小聰明不假,但善弄權術;宋獻策精通術數。于軍事上建樹不多;顧君恩還算有些才干,積極向李自成建議先取山陜、平定三邊然后直驅京師,但在此之后便寂寂無聞。

武將方面,以劉宗敏、田見秀、劉芳亮、袁宗第、李過五人為首,但這些人勇武有余,謀略卻都是不值一提的角色,甚至連獨當一面都難以勝任。僅是看李自成在滿清入關之后,不得不退出京師之后的一系列戰役就可以看出,劉宗敏等人其實沒有一個能稱得上是大將之才的。

從這一點上來說,李自成在軍事將領的發掘、培養和任用上。遠遠不如張獻忠。

但其中卻有一個例外。從探子的消息中,朱平安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李巖。朱平安這才意識到,在這個時期,李巖顯然已經投入到李自成的麾下了。

李巖。字林泉。河南杞縣人。前大明兵部尚書、山東巡撫李精白之子。其人文武雙全,為人豪俠仗義,深得百姓愛戴。也正是由于他的加入。李自成才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吸引了眾多流民競相來投。僅憑這一點,便足以發現李巖其人的政治眼光甚為獨到,他很清楚如何才能壯大自身的力量。可以說,沒有他,也就沒有如今如此聲勢的闖軍。

朱平安恍然大悟,要說是李巖發現了自己誘敵深入的計劃的破綻,那便也不足為奇了。只是很可惜,像這等人才,還是跑到了李自成的麾下,不免讓朱平安有些遺憾。

接下來,便是對付羅汝才的方略。對于羅汝才這個人,朱平安倒是顯得很猶豫。急行軍當中,朱平安長時間的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一干手下將領也都知道朱平安習慣,清楚主帥是在考慮具體的戰略,因此無人敢于輕易打擾。

羅汝才其人,屬于窮人乍富的典型,更是一個投機色彩很鮮明的流寇首領。其人足智多謀,深得前闖王高迎祥的信任,多委以軍機大事相參詳。但高迎祥死后,李自成和張獻忠相繼做大,卻是越來越不能容得下他了。三人中,李自成、張獻忠都屬于剛猛的類型,只有羅汝才才是屬于善于思考的類型,因此剛開始的時候三人配合的倒也相得益彰。

可隨著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日益壯大,身邊同樣聚攏了一些謀士之后,便對羅汝才起了猜忌之心。更為重要的是,由于羅汝才的機智,在朝廷數次圍剿之中,收到損失最小的反倒是他,麾下的兩萬老卒能征慣戰,也是李自成和張獻忠最為忌憚的原因所在。

流寇大軍說白了,其實便是各股流民軍事集團的整合體,由于李自成和張獻忠實力最為雄厚,因此各股流民集團都不約而同的圍攏在他們的周圍。而羅汝才則是這些勢力當中的潤滑劑,正是有了他的存在,流寇各集團才能圍攏在一起發揮戰斗力。

真實的歷史中,也只有張獻忠最終完成了對麾下軍隊的統一整合,大西軍也在南明歷史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聲勢浩大的李自成則自始至終,甚至與在進入京師之后都沒有對麾下部隊進行整編,還是保持著以往松散的軍事集團聯盟。而此時,羅汝才被李自成殺死之后,闖軍內部也出現了對李自成的不信任危機,造成李自成兵敗一片石之后,就沒有能組織起一場像樣的反擊戰役來。

所以,對待羅汝才究竟要采取什么樣的戰略,讓朱平安很是頭痛。

縱觀目前的局勢,大明北方已經積重難返,雖然朱平安改變了其中的某些細節,但由于巨大的慣性,歷史還是在依照著原有的軌跡不可阻擋的前行。只有當改變的量變累積成質變之后,恐怕歷史才會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目前來說,朱平安也拿不準這個節點究竟會在何時出現,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計劃,用自己的努力來一點點的使得歷史慢慢偏離原有的航道。

而直奔潼關的羅汝才和朱平安一樣,同樣在為面臨的難題而憂心不已。

李自成得到了汪喬年出潼關的消息,駐守確山的羅汝才同樣也得到了。第一反應便是這是個陷阱,但羅汝才卻是沒有怠慢,立刻又派人深入打聽下去,最后得到一整套軍情處散布出來的假消息,但這套假消息卻是足以以假亂真。

朝廷查獲山右商賈與滿清勾結,向關外輸送軍事物資,山右商賈狗急跳墻,于介休發動叛亂,目前已經吸引了增援潼關的山東軍。聽聞口外的蒙古諸部在滿清的命令下也是蠢蠢欲動,打算入關劫掠山西。所以,迫不得已,朝廷命汪喬年率部分潼關兵馬趕往介休迅速平叛,以防事態做大。

得到這個消息,羅汝才才算是松了一口氣,但他也知道潼關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雖然目前潼關空虛,但想要一舉而下卻是千難萬難。

八月十五的時候,羅汝才進一步確認了汪喬年和山東軍的所在位置之后,才下定了決心出兵潼關,為保持行軍的隱蔽性和速度,羅汝才并沒有全軍出動,而是調派了一股依附于自己的萬人規模的流寇走官道前往潼關,以此吸引官軍的注意力,而自己則與心腹謀士吉珪親帥一萬輕騎走小路前往潼關。

一路上,羅汝才愁眉不展,李自成和張獻忠一南一北,分別起事,如今都是兵精糧足,偌大的天下京師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想要去江南吧,千里迢迢,談何容易,恐怕即便是能去,半路上也要面臨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截擊。更何況,江南還有數十萬的官軍,弄個不好,便要將這么多年辛苦積攢下來的老本賠個精光。

如今的羅汝才就像是夾在風箱中的老鼠,兩頭受氣。

謀士吉珪看出他的心事,特意開解。如今形勢比人強,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得罪不起的巨無霸,但羅汝才身處其中卻不是沒有機會。

羅汝才一聽眼睛便是一亮,“請先生教我!”

吉珪一搖手中的羽扇,雖是在馬上依然保持了翩翩的風度。“依學生看來,如今突襲潼關便是絕佳的機會!”

“汪喬年出潼關,已經是確認過的。潼關空虛也是事實,大帥如果能趁此良機一舉拿下潼關,那便可以獨享王霸之業。”

“如何說?”

“關中之地,自古以來便是帝王之資,沃野千里,民風強悍,以大帥的才干,只要在搶占潼關之后,立刻封閉關門,便可以將官軍和闖軍都擋在潼關之外,只要守住潼關,以拒闖軍,再派大將鎮守入陜的要到,以拒官軍。而后悉心經營秦地三年,與民休養生息,便可以招募起十萬大軍,加上咱們目前的兵力,以關中之地屯田,廣納賢士,且不說爭雄天下,便是成為一方諸侯也是綽綽有余啊!”

一席話說得羅汝才兩眼放光,拉著吉珪的手緊緊不放,大有君賢臣良、相得益彰的感覺。

“那現如今要如何攻克潼關呢?潼關雖然空虛可還有官軍鎮守,易守難攻,僅憑這些兵馬僅是攻城便消耗不起啊!”

吉珪微微一笑,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樣,“大帥莫非忘了學生出發前特意命人準備的官軍戰袍嗎?”

說著摸出一副輿圖來,就端坐在馬上鋪展開來,也不管羅汝才看沒看清,自顧自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潼關北鄰風陵渡,據探馬所報,汪喬年出師,官軍曾打造兩座浮橋供其使用,如今已然派遣重兵在當地把守,以待汪喬年回師。咱們便不妨裝扮為官軍,發動突襲,一舉拿下風陵渡,然后迅疾攻占葫蘆灘。如此一來,便可直達潼關背后,到時前后夾擊,雖不免有些傷亡,但只要拿下潼關,留守的楊承祖將軍便可以統領咱們的數萬大軍立即向潼關進發,到時候,關中之地便是大帥的掌中之物了!”(未完待續。。)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