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八十六章 文武初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六章 文武初見

第八十六章 文武初見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02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正文

正文

第二天清晨,方岳貢早早的便起床,用了些早點,便匆匆的向著蓬萊城外的貿易區而去。

雖然昨夜蓬萊城內徹夜歡騰,但今日一早,城門邊便擠滿了要出城的商賈和百姓。穿著青色制服的所謂城管大隊已經在梳理交通。昨晚,聽客棧中的伙計言道,這些個城管大隊的人員原本就是這四鄉八鄰的地痞無賴。朱平安初到登州,便接連開展了兩次名為“嚴打”的行動。登州、蓬萊、黃縣、招遠等地的監牢人滿為患,這些個城狐社鼠被掃蕩一空,登州境內的治安情況也猛然間好轉起來。

就在這些城狐社鼠惶惶不可終日,百姓也以為衙門要大開殺戒的時候。朱平安卻出人意料的只懲處了一些民憤極大的家伙,相反卻對大部分人格外開恩,只是讓都指揮同知洪胖子組建了城管這個部門,將城市的衛生、交通和治安全部交給這些家伙打理,并以軍法治之。卻是收到了出奇好的效果。

原本有些趁機勒索百姓、借機生事、吃拿卡要的家伙,短短的時間內卻全部被郭追的督查室砍了首級,腦袋掛在城門上示眾。自此之后,關于城管大隊的投訴卻是少了許多,各城之內的治安情況也步入正軌。

看著那些彪形大漢一絲不茍的疏導交通,方岳貢卻是感嘆于朱平安的奇特手段。

出了城,映入眼簾的便是阡陌縱橫的農田,相比較而言,方岳貢反倒是更為關心農事的情況。

方岳貢雖然是天啟二年的進士出身,卻是深諳農事,初仕為戶部主事時,便“歷典倉庫,督水平糧儲”。掌管著大明戶部糧食儲備的任務。后來出任松江知府,更是以興修水利、鼓勵耕種聞名。任職山東時,更是督辦漕糧運輸,每次考評都是優等。

方岳貢信步走向一片農田,俯下身子看了許久,竟是沒有看出這地里面所種植為何物。枝葉低矮翠綠,卻不見有什么果實,放眼看去,這目線所及的農田中似乎種植的都是這種作物。這讓一向自詡精通農事的方岳貢也不由得有些詫異。

但方岳貢這一行人卻是引起了不遠處城管隊員的注意,蓬萊城外的這千畝土地都是種植的都是一種作物,很是被總兵大人看重,如今這方岳貢這一行人看起來卻像是對農田中的作物甚為感興趣,頓時便被城管隊員注意上。

剛要上前詢問,旁邊卻是過來了一個身影,拿出一塊腰牌在城管眾人眼前一晃。眾城管隊員頓時噤若寒蟬,口稱大人。

那人只是擺擺手,城管隊員便識趣的四散開來。

方岳貢等人卻沒覺察到身后發生的種種,不遠處一個老農走上田埂,在農田旁的水井中汲水。

方岳貢便走上前去,沖著老農一拱手,“老丈,在下途經此地,口渴難耐,可否賜一碗水喝?”

老農憨厚的一笑,也不說話,徑直便用水瓢舀了一瓢水雙手遞到方岳貢的面前。

方岳貢道聲謝,接過來一飲而盡,冰涼甘甜。痛飲之后,方岳貢不禁咂咂嘴巴,又問老農這農田中所種是何物。

老農頓時笑了起來,“看先生是外方來的讀書人,可是沒有喝過咱們這里的井水。實不相瞞,咱山東連年干旱,河水干涸,還是托了總兵大人的福,在咱們這登州界內廣挖深井,又從北曲山、蹲犬山、岠嵎山這些個高山上修筑水渠,把山泉引到這田地中。咱們登州的農田和人畜用水才算有了著落。”

說著這些話,老農的雙手卻是沒閑著,蹲下身,從腳下的田地中挖出一株種植的作物來。那綠莖之下竟然還結著好幾個橢圓形的果實。

老農順手摘下一個,將泥土在自己的褲子上擦去,露出黃色的表皮來,遞給方岳貢:“這東西叫做土豆,全靠著它,咱們登州才能捱過這荒年啊,去年的時候,這海外的糧食還沒運進來,咱們種的糧食著實不夠吃用。總兵大人開始種植這東西的時候,咱們還不敢輕易去種,生怕顆粒無收。哪里想到,半年之后,都司衙門的官田中,這東西的畝產竟然有千斤之多,就算是些薄田,每畝的產出也在八百斤以上。”

聞聽此言,方岳貢的手一哆嗦,接著便是牢牢的抱住了手中的土豆,臉上卻是顯出難以置信的神色來。“老丈說的可是實言?”

老農微微一笑,伸手指指遠處的另外一處田地,“那邊種的叫做番薯,也是總兵大人從海外弄來的種子。畝產輕松便可以超過千斤,有了這兩樣耐寒耐旱的東西,我登州的百姓何懼這大旱荒年啊!”

方岳貢的雙手劇烈的顫抖起來,畝產過千斤,這對于大明百姓來說究竟是著怎樣的一種意義。也就是說,一旦大明境內廣發種植這些東西,至少大明的百姓便可以平安的度過荒年,又有多少紛亂會因為這兩樣東西而迎刃而解呢?

“登州境內無流賊”,這句流傳在山東境內的諺語之前方岳貢還以為是以訛傳訛,現在看來,卻有什么稀奇!糧食足夠百姓食用,人心安定,又哪里來的流民呢?

“這都是寶貝啊!”良久,方岳貢才從震驚的狀態中清醒過來,不由得贊嘆道,他忽然間感覺到此次登州之行,確是不虛此行。一時間方岳貢不由得有些后悔,在山東任職也有三年的時間,以往聽聞登州如何興盛,總覺得言過其實,朱平安不過一介武夫,哪里會治理民政呢?但今天這老農,確是滿口的“總兵大人”,看來這朱平安的確是深得民望啊!

“這土豆和番薯要是能在整個山東推行開來,那真的是造福萬民啊!”方岳貢情不自禁的說道。

老農卻忽然笑了起來,“先生這話卻是說錯了。咱們登州的百姓是有福之人,遇到了朱總兵這樣的好官。但想要將這兩種作物推廣開來,卻是千難萬難。”

方岳貢一愣,“此話怎講?”

“這田地原本都是官府、豪族和商賈的,咱們升斗小民如今哪有自家的田地,要種什么,咱們哪里說了算。再者說,這兩樣東西產量如此驚人,據總兵大人說,只要種植得當,畝產還會提升。先生請想一想,如果這兩樣東西遍布天下,那些官府、商賈開的糧鋪還如何過活?”

老農的話雖然粗糙,方岳貢卻是聽了個明明白白。糧食產量大增,便意味著糧價暴跌,糧鋪背后的官員、商賈和權貴如何能夠接受。更何況,如今大明北方還有幾處地域是能夠安心耕種的,便是有了這能拯救萬民于水火的糧食又能如何呢?

想通了這個道理,方岳貢不有悵然若失。

將土豆還給老農,方岳貢又指指遠處的一排排的低矮的看似好像帳篷一般的東西問道:“借問老丈,哪些是何物?”

老農爽朗的大笑起來,“那些可是總兵大人的寶貝,先生感興趣,不妨前去看看,那帳篷外雖然有守衛的兵卒,不過并不阻攔旁人觀看參觀!”

辭別了老農,方岳貢帶著從人信馬向那一處地方走來,走到近前,這才看清楚這帳篷的獨特之處,帳篷分為數列,每列長約五丈,竟是用淺色的油布搭建而成。如今已是初秋,卻看到偶有從里面進出的人等去都是一副夏天的短打扮。手中捧著的東西確實千奇百怪,卻大都是些紅紅綠綠、顏色鮮艷的果實。

湊到帳篷的門口,門前確實站著幾名兵卒,看到眾人當即便上前攔住。方岳貢卻是有些奇怪,剛剛才聽老農說,此處兵部限制外人訪察,怎么現在卻有人阻攔呢?

透過門口鄉里看,里面卻是種植的整整齊齊的一畦畦的瓜果蔬菜,除了大明常見的扁豆、菱白等物之外,其余的卻是一樣也沒有見過。

稍稍湊近了一些,便感覺到一股熱風撲面。

此時,帳篷其中卻忽然傳來一個聲音,“可是巡撫方大人大駕光臨,快請進來吧!”

方岳貢聞言當即一愣,還沒反應過來,旁邊一名文士打扮模樣的中年人已然是笑容滿面的迎了上來,“敢問可是方大人當面,下官陰世綱,忝居登州總兵府參議一職,我家大帥早已在此恭候多時了,巡撫大人快請進!”

旁邊的士卒俱都齊齊的下跪行禮,方岳貢一愣之后,浮現出一絲苦笑,看來孫夫人還是將自己的行蹤透露給了朱平安。

當下便不再拒絕,方岳貢邁步走進大棚,熱氣恍如盛夏,十余步開外的田地中站起一人,年歲不大,濃眉細目,嘴角滿是笑意,一身短褂,腳上一雙滿是泥點的布鞋。

看著一身裝扮,方岳貢卻有些糊涂了,還沒開口,那年輕人已然是一躬到地,“本官朱平安拜見巡撫方大人!”

大明朝文貴武賤,同品級的武官有時候還會跪拜文官,這已經不是什么奇聞。巡撫雖然品級不高,但卻是代表天子巡守地方,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地方文武之首,朱平安雖是總兵,但照樣要聽命于巡撫。只不過,如今登萊巡撫一位空缺,朱平安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頂頭上司,但對于山東巡撫方岳貢依然要表示出極大的尊重。R1152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