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明第二十五章 要你何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烈明 >>烈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五章 要你何用

第二十五章 要你何用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睿士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睿士 | 烈明 
快捷翻頁→鍵

介休范氏,乃是山西晉商的代表。晉商發跡始于明朝建國之初,自明建立以來,國防軍事的重點始終在北方。帝國設置九邊重鎮,部署百萬軍隊。這就需要大量的軍事物資。于是,朝廷并以“鹽引”為酬謝,鼓勵商人將糧食和草料運往北方邊鎮,這就是所謂的“開中制”。

山西商人敏銳地捕捉了這個商業機會,他們從河南、山東以及江南地區將糧食運往北部邊鎮,以換得“鹽引”,再折身輾轉兩淮、河東、四川等地出產食鹽的地方,憑“鹽引”來購買食鹽,最后到全國其他地方出售食鹽獲利。由此賺取了大量的財富,成為盛極一時的商業幫派——晉商,建立了龐大的商業帝國。

介休范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他如王氏、靳氏、梁氏等皆以范氏馬首是瞻,在其羽翼之下。

此時的晉商,其影響力雖然遠不如滿清時,但在九邊軍鎮卻已經是根深蒂固。介休范氏如今的家主是范永斗,也正是他,將大明的資源源源不斷的運出關外,最終將這異族哺育成了一頭牙尖爪利的猛獸。

來自于后世的朱平安自然對這些歷史耳熟能詳。不過即便是他,也萬萬沒有想到,范氏的勢力居然能深入到大明腹心,而且還有正牌的韃子精銳從旁協助。如此看來,朱平安目前的實力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大明軀體上的毒瘤。

此時的陰世綱還不了解自己的這位新主子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但作為剛剛加入到這個陣營中的一員,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提醒朱平安。

“大人,介休范氏富甲天下,在朝中的關系更是盤根錯節。自嘉靖年間,山西商人便以開設族學名滿天下,教授出大批士子充實朝堂,其中亦不乏名臣良將。例如,嘉靖朝時的兵部尚書楊博,便是出自山西。”

陰世綱偷眼觀察下朱平安,發覺他是在認真傾聽自己的諫言,不由得來了精神,聲音也逐漸大了起來。“此次的事情,學生不知大人作何打算,但如果范氏知道是大人壞了他們的事情。學生恐怕,之后他們將對大人的前程有所不利啊!”

陰世綱的分析讓朱平安很是滿意。作為一名舉人,能了解并分析出目前的形勢,這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不過,由于身處知識層面的不同,陰世綱還是有他的局限性所在。另外一點,便是,他還沒有了解到朱平安內心的真實想法。

“陰先生所言甚是。本官原本也沒打算和范氏過不去,今晚的事情是趕巧了。不過,既然范氏和韃子扯上了關系,那說不得,本官就要干一干這虎口拔牙的勾當了!”

和顏悅色的朱平安忽然間變得臉色猙獰起來,陰世綱心頭一顫,恍惚間似乎了解到一點朱平安內心的想法,“看來這位小爺對韃子著實沒有什么好感,怎么一提到韃子,整張臉都變形了!”

“大人,那個韃子已經被曹爺生擒,挑斷了腳筋和手筋,要不要審一審?”張大狗甕聲甕氣的問道。

“審個屁!”朱平安一拍椅子扶手,“這種韃子,哪個手上沒沾過漢人的血,把人帶回田莊,交給岳錦峰。只要別弄死,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留著他一條命,之后交給巡撫路大人!”

寧先生一路跌跌撞撞的跑了有小半個時辰,看看方向,這才深一腳淺一腳的跑向皇城玄武門之外的一所小莊院。

鳳陽城正在重建之中,四周的城墻尚未完工,原先的富戶被流賊剿殺干凈。各大坊市也就多了

很多的無主之地,各個衙門倒是搶得先機,占據了原本的風水寶地。就拿玄武門外來說,便有不少衙門將治所挪到了這里。邊上,便是官員們的私產宅院。

寧先生躡手躡腳的來到一所青磚綠瓦的宅院后門,輕輕敲擊了幾下,院門隨即悄無聲息的打開。

寧先生進門后,開門的家丁,探身向外看了看,自言自語的搖搖頭,“出去五個,怎么只回來一個?”

寧先生在一名早就等候在門里的家人的帶領下,穿過兩個院落,來到個僻靜的小院,正房中還亮著燈火,顯然主人并沒有休息。

家人沒有通報,而是直接將寧先生讓進了正房,端上茶水,隨即退出小院,將院門關好,侍立在門外。

屋中的主任是一名四十余歲的中年人,古銅臉龐,三縷長須,身著居家的棉布長袍。直到家人關上院門的聲音傳來,便一改之前風輕云淡的表情,換上一副急匆匆的臉色,扔到手中的書本,幾步走到寧先生的面前。

“出了什么事?怎么只有你一個人回來了?”

寧先生驚魂未定,一口氣喝光了眼前的茶水,覺得不解渴,又站起身將主人的茶杯搶過來,杯到茶干。

“別提了!遇見來路不明的人了,老范、圖順和兩個步甲全部折進去了。圖順還被人抓了活口!”

“什么!”主人的聲音當即高了八度,“怎么不滅口!圖順可是韃子!”

寧先生當即沉下臉來。“韃子?這個詞,你廖千戶用合適嗎?別忘了,你是在幫我們做事情,也就是在幫關外大清做事!”

廖千戶氣急敗壞,“如果不是京城賀公公的命令在,本官如何會幫你們做事情。勾結關外,那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你明白就好!”寧先生冷冷的回答道:“更可況,你還是鳳陽錦衣衛所的千戶大人,那就更是罪加一等!”

廖千戶一時語塞,頹然的坐到寧先生身邊的椅子上,額頭的冷汗涔涔而下。

“當務之急,是你要幫我把差使做好,以后廖大人升官發財那是你的事情,跟我寧通有何干系。但如今,哼哼,如果廖大人要拿我寧某人的人頭來換取榮華富貴,那么,說不定等待大人的,便是滅門之禍!”

寧通的一番話,使得廖千戶便像是被抽去精神氣一般,整個人癱軟在椅子上,心中已經將那位賀公公和眼前寧通的祖宗八輩罵了一個遍。

寧通簡明扼要的將剛剛的事情復述了一遍,著重說明來的人并沒有穿著任何表明身份的衣服,只能看出其中的一個高瘦少年,樣貌俊秀,但武功高的出奇,身手陰柔詭異,絕對不是軍將們那種大開大合的路數。

廖千戶擦擦額頭上的汗水,已然是將心一橫,做好了一條道走到黑的打算。

對于寧通說起的人物,廖千戶仔細回憶了一下,還真是想到一找各這樣的人。

“說起來,倒是有這么一個人,但好像是某位武將的家奴而已!”

“是誰?”寧通頓時來了精神。

廖千戶調整了一下情緒,話音逐漸變得沉穩起來,“寧先生可曾聽聞數天之前,鳳陽守軍擊潰流賊一陣風的事情?“

寧通點點頭,“明軍何時有這種戰力,應該又是殺良

冒功的舉動吧?”

廖千戶老臉一紅,“這次真不是,是實打實的戰功。而且全靠了這個人,才有如此大勝。廖某不才,這次也是沾了他的光,還得了一些封賞!”

“此人是誰?”

“已升任高墻衛指揮同知的朱平安!此人率百余勁卒,夜襲流賊大營,導致流賊營嘯,繼而和城中守軍前后夾擊,才有如此大勝!”

廖千戶的話讓寧通很是意外。這些年,關外透過范氏商行在大明各地的商號,除了獲得豐富的物資補充,便是得到了大明朝廷朝野的各種資訊信息,由此來判斷明軍虛實,為頻頻入關搶掠提供情報支持。

如今的大明已然是日薄西山,官軍疲于應付流賊和關外滿清鐵騎,精銳十不存三,加上天災**,赤地千里。曾經不可一世的明帝國就像一座千瘡百孔的老房子,只要在何時的時機踹上一腳,便會轟然倒塌。而今,關外的大汗皇太極便是在等待這樣的一個機會。

寧通雖是漢人,但自家伯父卻早已是滿清的高官,此次也是由于伯父的一力推薦,獲得了進入關內,聯合范氏向關外運送物資和情報的差使。

鳳陽祥順記商號,便是江淮和京城乃至關外運輸及聯絡渠道的一個重要環節。從這里,大明南直隸、江淮甚至于江南的各種物資和消息可以源源不斷地流入到關外。而流賊在崇禎八年時的進犯,卻使得祥順記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給范氏的差使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這次,便是要恢復在鳳陽的聯絡點和中轉站。

但最大的麻煩是,路振飛奉旨重建鳳陽,卻將祥順記原先的坊市劃歸朝廷所有,并且動工在即。而祥順記原先存放的大量的來往交易的賬冊和消息記錄卻還深埋在商號的廢墟之下。這一年多的時間中,范氏派人幾經尋找,卻一直未曾找到那些東西。可這些東西一旦被官府,尤其是被路振飛發現,對于范氏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原本,一陣風突襲鳳陽,給了寧通極大的希望,流寇再次洗劫鳳陽,便給了他可趁之機,他大可以在流寇撤走之后,潛入鳳陽,神不知鬼不覺的帶走所有的賬冊,但卻是沒想到一陣風連城都沒進來,三萬大軍便煙消云散。

迫不得已,寧通只得帶范氏子弟和圖順等人潛入鳳陽,被稱為范爺的人便是范氏在南直隸的負責人。由于當年流寇入城之后,祥順記掌柜和伙計無一生還,在多方尋找無果之后,他便找來一名流竄在江淮一帶的盜墓賊協助查找。

好不容易有了些線索,沒想到還是功虧一簣,就連圖順都被抓了活口。

“不行!”寧通反復思量,霍然站起身。“圖順絕對不能落到路振飛的手中,還有那個朱平安,也不能留下活口!”

“他可是朝廷命官!從四品的指揮同知,沒有名目,怎能治罪?”廖千戶舔了舔嘴唇,艱難的回答道。

寧通冷笑一聲,“如果我記得不錯,廖大人可是鳳陽錦衣衛的千戶。偵緝、捕拿、審問,不正是廖大人的職責所在嗎?再者說,你廖大人做這樣的事情還少嗎?”

寧通打量一下屋中的擺設,“如果我記得不錯,這間宅子原本是某位鳳陽官員的私產。結果,還不是你廖大人輕飄飄的一句貪瀆,便將其全家抓進了大獄,這宅院不也姓廖了嗎?”

廖千戶頓時臉白如紙。

“一個從四品的武官,在

你們大明朝還算是個官嗎?你若連這都辦不到,那我大清又何必每年花費這么許多的銀子!”

說完話,寧通拂袖而去,只留下呆若木雞的廖千戶。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烈明目錄  |  下一章